1973年5月21日的《人民日報》
--------------------------------------------------------------------------------
作者: 國際戰士(楚.山.千.玉) [119850:3953], 20:15:11 08/18/2004:
- 論劍談棋 豪杰盡聚 - 華岳論壇 - http://washeng.net/
幾個星期前的一天,吃完晚飯逛地攤市場,發現有人在吆喝:“文革時期的報紙
”,昏黃的路燈下,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掃一眼,一看,居然是《人民日報》,頭
版左上腳標著“1973年5月21日”。我心想,文革時期的《人民日報》會是什么
樣呢?討價后花50元錢買下來,拿到燈光好的住處閱讀。
文革時期的《人民日報》,一般每天出8版,兩大張,第1版同樣是要聞,1-4版的
一張以國內報道為主,5-8版的一張以國際和文教體育報道為主,這一點好象改革
后多年也保持。讓我好奇的是文革時期的《人民日報》怎么報道國內的。
5月21日的第2版是工業新聞,登載了3篇文章《分清兩條認識路線——大連工礦輛
廠鑄鋼車間一次哲學討論會側記》,《我是怎樣學習馬列著作的?》,《反復
學習基本觀點》,分別由“本報通訊員”、“總后勤部某軍需工廠三車間老工人
孟建中”和“秦皇島玻璃廠原料車間配料二組”寫作。
第3版是農業新聞,刊載了《加快農業發展的步伐——遼寧省營口縣學大寨趕昔陽
的調查》、《發揚創業精神》、《從參加勞動入手轉變作風》、《干活兒與想點
兒》4篇文章和一張“農業學大寨”的圖片。分別由“新華社通訊員新華社記者”
、“郭大江”、“陳錦懷 萬文祥張學文”和“河北省雞澤縣李曹莊大隊婦女隊長
高富缺”寫作。
第4版是外事新聞為主。
我心想,原來在文革時期,工廠工人經常組織起來讀書、討論和寫作,而即使在
中國第一大報紙上也經常發表以前是目不識丁的老工人的文章。而在農村,一個
婦女隊長也可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
對于在改革中成長起來的我來說,這好象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起碼我在近10
幾年的報紙上,沒有見過生產線上的人和農村婦女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何況是主
流報紙?再以企業來說,現在企業只想怎么讓工人多干活賺利潤,沒有聽說企業
還關心員工思想這種說法,尤其是工人的政治活動,企業幾乎全部是極力反對。
現在的報紙除了新聞,全部是記者的“社會良心”和專家的“高論”,而文革時
期,1973年5月21日的《人民日報》里,除了兩篇針對新聞的評論,知識分子的
“社會良心”和“高論”不見了,是工人農民自己說話。
我心想,文革時期對于知青整得那么苦,應該基本不會報道知青吧?
后來我偶然發現一個網址可以瀏覽以前年份的《人民日報》,在清華大學的圖書
館網站上, http://rmrb.lib.tsinghua.edu.cn:918/WEB/index2.html ,
我有心把1973年5月的《人民日報》瀏覽了一遍。
5月11日的《人民日報》的3版都是關于知青的報道,刊載了《在農村大有前途》
、《“第三十一戶”》、《政治上關懷生產上幫助
生活上體貼眉山縣將軍公社黨委依靠貧下中農幫助下鄉知識青年成長》和《根
深葉茂——記回鄉知識青年李秀堅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4篇文章,分別由“
(寄自湖南省邵陽縣茶園頭公社白田大隊)劉美云”、“本報通訊員”、“新華
社”、“本報通訊員本報記者”寫作。看來,文革時期的報紙對于報道新聞有集
中性、專題性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下鄉知青把自己的上山下鄉思想經歷
寫出來在《人民日報》上,我想,從劉美云等的文章看,不是所有知識青年都認
為自己理所應當應該在城市生活的嘛,而且他們的聲音是能夠傳達出來的。而且
,社會當時對于知青也不是什么歧視,而是當作光榮的事情來看待的,是多方關
心并且盡可能提供幫助的,怎么不到10年上山下鄉就成了對知識分子的迫害了?
我順便又瀏覽了5月份其他日期的《人民日報》,5月16日的《人民日報》第3版
發表文章《為人民服務就光榮》,文章作者居然是“湖北省漢陽縣侏儒鎮理發員
張荷芳”,我大吃一驚,理發行業在今天中國已經基本成為色情行業的典型,
怎么一個小理發員那時也可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同一天第4版報道《楊武
之先生的追悼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徐景賢馮國柱等參加追悼會陳望
道致悼詞,楊振寧博士代表家屬講話》,我更加吃驚,文革不是整天抓“海外關
系的特務”嗎?怎么楊武之這種最好抓的臭老九沒事,還可以享受上海市領導參
加的追悼會?
在1973年5月份的《人民日報》里,我還發現好些熟悉的領導人和知識分子參加國
事活動,而我一直以為文革10年他們都是被打倒,在牛棚里的,例如吳有訓。討
群眾文藝的文章也有相當比例我想,那真是一個把勞動視為神圣的時代啊。
瀏覽1973年5月的《人民日報》,說實在的,我看不出那個時代人民的精神面貌怎
么在暴政下戰戰兢兢,都是普通小老百姓生活中的真實口聲,而不是現在報紙上喜
歡引用“現代理論”,這些文字讓我看到,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中國95%的人都
可以說話的時代,工人農民可以大模大樣在主流報刊發表自己的見解,我不由得想
起小時侯天天晚上去生產隊參加社員群眾會議的場面,生產隊組織比賽山歌的場面
,我也明白中國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懷念毛澤東時代,在他們眼里,毛澤東的時代
確實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但是這樣的時代對于中國今天95%的人已經形同隔世。
*** 回應主帖
*** 返回論壇
--------------------------------------------------------------------------------
跟帖目錄:
是篇說理的好文章。 - 冷眼 02:19:07 08/19/2004
--------------------------------------------------------------------------------
原 帖 [ 0 ]
是篇說理的好文章。
“那真是一個把勞動視為神圣的時代啊?!?說得不錯,正是這樣。
[ 1:64 ] 冷眼(魏.島.白.樓) - 02:19:07 08/19/2004 *** 回 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