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動作太快可能招致風險”的擔憂,中國央行可能正在悄悄地推后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時間表。
路透社引述決策圈內幕人士表示,中國正在悄悄地推后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時間表。當局擔心,過快地取消資本管制,可能引起具破壞力的投機性資金流動,增加經濟轉型的難度。
此前,中國央行就提出爭取在2015年前“實現基本可兌換”。然而,對于這項任務,從來都沒有更為具體的目標日期了。近期,中國央行也少有提及。分析師稱,現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目標時間可能會推遲到2020年。這也是政府去年11月制訂的改革計劃所暗示的截止期限。
據路透社引述一位央行前研究員表示:
目前首要的事情是要遏止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推進國內改革--比如完善財政體制以控制債務水平、整頓銀行和國有大型企業。
開放資本賬戶將是最后一項改革。我們必須首先改善國內金融市場和完善法律體系。
以前其它新興市場受到投機者的沖擊,就是因為那個原因。
一旦資本賬戶開放的動作太大太快,很容易招致各種風險。熱錢涌入、人民幣套利等現象一直存在,在今年3月人民幣貶值走勢之前,一直有單向升值預期,由此引發的長期套利行為,正是央行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投機者從海外借入廉價資金,然后將資金轉入中國以享受該國偏高利率帶來的好處,之后,這些資金將被匯回國外。
目前,雖然人民幣已經實現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但資本項目仍受到嚴格管制。中國的貿易目前有近五分之一都是用人民幣結算,與2009年相比增長不到1%。當時,國際化被視為是企業降低匯率風險的一個辦法,也意在挑戰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此類套利交易在2013年初最為猖狂,部分企業通過偽造出口發票的方式將資金轉入中國內地,造成出口數據的虛高。
轉眼,中國嚴打出口貿易造假已經過去一年了,時隔一年,虛假出口、詐騙退稅的現象仍然存在。中國的貿易數據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仍然是一個謎。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如今中國方面的出口數據和外國方面從中國進口的數據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的貿易數據仍然存在虛假成分: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過去了,嚴打之后,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今年6月,內地和香港方面的數據仍然有偏差,在中國對香港出口這一項數據上,內地數據是香港的1.31倍。這就造成了64億美元的偏差。
這樣的偏差也為許多統計制造了困難,比如,全球需求變化對于中國經濟究竟有何影響,不同的數據衡量出的結果不同,難以得到真實的答案。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表示,“(貿易數據)仍然有些神秘,從比例來看,用虛假發票詐騙的現象仍然存在。”
嚴打似乎并沒有消除詐騙行為,外管局去年12月表示,將加大對貿易融資的審查力度,銀行應該防止公司基于虛假貿易得到融資。而本月初的時候,國家稅務局表示,發現了一些公司利用出口詐騙獲得退稅的案例。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表示,“不能排除出口過程中資本流動有偽裝的可能性,隨著資本賬戶越來越開放,資本流將逐步走上正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