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春節后首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保持零操作,導致節后資金呈凈回籠狀態。
由于節前逆回購資金陸續到期,春節后首周凈回籠資金達4500億元,同時,還有3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不過雖然如此,銀行間資金面的資金利率卻不升反降,持續保持下滑趨勢。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資金面寬松狀態暫時不會因此改變,央行貨幣政策態度明確表示要保持“流動性緊平衡”,所以,市場仍應保持謹慎預期,并2月下半月資金面將比目前略微收緊。
資金利率不升反降
如此大的凈回籠并沒有給銀行間流動性帶來實質上的壓力,反而,市場的資金面出現了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難得的寬松局面。
2月14日,最新上海銀行間拆放數據顯示,隔夜品種利率下降39BP至3.28%,7天品種更是大幅下降59BP至4.44%,14天品種下降35BP至4.56%,一個月品種下降14BP至5.49%。
2月14日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一覽
本周各期限品種利率基本保持持續下滑的趨勢。2月11日,節后的首個公開市場交易日,央行暫停逆回購,不過,隔夜品種利率在當天反而下跌了19.21BP至4.0912%,12日進一步下跌至3.994%,而13日的開盤價更是直接跌至3.5%;同樣, 7天品種利率在2月11日下跌了10.36BP至5.2042%,12日進一步下跌至5.1926%,13日的開盤價則穩定在5.19%。
目前,市場對于當前央行逆回購暫停以及流動性是否寬松等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流動性寬松,經濟仍處于通脹中,他們的理由包括,由于美聯儲已經于年初啟動了退出QE的路線圖,全球流動性收縮,春節期間新興市場熱錢大量流出與資本市場動蕩,而作為經濟增長穩定、改革力度空前和體量巨大的中國,可以已經上升至全球美元流動性中間層,在美國復蘇仍存不確定的背景下,熱錢大舉進入中國的可能很大,由此形成了節后銀行間流動性寬松的局面。
而2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的1月份貿易數據也顯示,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與出口同比增長10.6%的數據也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復蘇如此強勁的數據不得不使市場產生一定的質疑,在扣除掉外部復蘇因素、人民幣升值因素和、季節性因素和去年基數因素外,不得不懷疑經常項下的貿易隱含著一定的熱錢。
對此,東莞銀行研究員陳龍認為,“將當前的流動性寬松局面全部歸咎于熱錢的因素可能有失偏頗,作為體量巨大和資本市場仍沒有完成開放的經濟體,流動性寬松更多地應該是內部原因。”
央行:保持“流動性緊平衡”
就在2月8日,央行還發布了《2013 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報告中,央行表示未來貨幣政策總體仍然會“中性偏緊”。
對于貨幣政策取向,央行在這份報告中表示,“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應容忍貨幣市場利率的一定波動,未來流動性緊平衡將是常態。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此點評道,這意味著,即使經濟減速,貨幣政策也只是微調,流動性大放水的情況不會重演。他認為,“始終保持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緊平衡,是讓商業銀行對貨幣政策更為敏感、讓貨幣政策能夠更有效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但“流動性緊平衡”也容易釀成不必要、難預計的風險,因此,央行必須配合“緊平衡”同步引入“穩預期”機制,否則,就可能埋下更大的潛在風險隱患。”
另外,央行這份報告還提到“四季度以來,結合物價走勢和市場利率變化,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略有上行”,魯政委認為,這表明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是跟蹤 CPI 走勢確定的。
事實上,最新的一月份CPI數據仍保持上漲趨勢,這或意味著央行逆回購利率暫時不會下降。但從PPI數據來看,卻引發了另一些市場人士以及專家對于經濟緊縮的擔憂。
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漲幅與上月持平;PPI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1.6%。
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構成了下行壓力,所以造成了PPI進一步下降。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分析“CPI數據并未超出市場預期,今年以來一直在3%以下的低速運行。而PPI長達兩年在負數區間運行,才是真正讓人擔憂的事情。現在應該警惕的不是通脹,而是發生在實體經濟中的通縮問題。”
廣發銀行研究員李海濤對此分析認為,“目前,經濟短期出現疲弱跡象,通脹長期來講壓力也不大,而外匯市場投放的基礎貨幣會停留在貨幣市場,央行也會更加靈活的通過逆回購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流動性平穩。因此預計,2月份央行會保持流動性的較為寬松,并不會急于回收流動性,資金面在節后將會保持在一種適度寬松的節奏,但是資金利率很難出現大幅下降。”(21世紀網李春雨 licy@21cbh.co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