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公報公布后,有關專家昨日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報比以往更加強調市場的作用,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表述也從“基礎作用”升級為“決定性作用”。下一步需要深化生產要素價格改革和市場體系的建設,這也將為市場化鋪平道路。
回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歷程,正是一段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從“有形之手”轉向主要以“看不見的手”配置資源。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左學金稱,市場不是要素充分流動的市場,要素流動具有行政性阻礙,影響了市場機制的發揮,“要素市場從金融、土地到勞動力都還沒有充分流動,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深化要素價格改革也成為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看點。記者了解到,在勞動力、土地、貨幣、技術、資源等諸多要素中,資源品價格改革有望提速。
從去年開始,以階梯電價、水價為代表的資源品定價機制調整拉開了改革大幕,而今年出臺的新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加快了改革步伐。三中全會對市場作用的強調,也再度傳達出強烈的改革信號。
業內專家稱,當前資源品價格改革首要在于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監管機制,使資源品定價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外部成本。既要打破壟斷者的既得利益,又要考慮居民承受能力,當務之急更要明確時間表。
有專家稱,應根據各類資源品的性質制定不同的改革路線。對水、氣、電等兼有公用事業性質和商業性的資源品應繼續實行政府管制,同時制定階梯價格;煤炭、石油等與居民日常生活不直接相關的資源品則應進一步市場化。
曾多次參與資源價改方案起草工作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下一步能較快推行的是天然氣終端的階梯定價和電價結構歸類調整。
“因為一旦放開企業定價,市場化改革必然帶來資源品價格上漲,消費者接受與否是最大的問題。”林伯強說,改革容易推進的是對“老百姓花費不大,調價后對大多數人每個月支出影響不大”的領域,而目前民用氣價格仍然較低,符合調價后對居民生活影響不大的標準。
另一個可以突破的領域是電價。林伯強說,一個思路是將現有的居民生活用電、大工業用電、一般工商業用電、非工業用電、農業生產用電五大類合并為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三類,體現公平、簡單原則,而且這一改革“提了很久,比較容易實現”。
在改革的思路確定后,制定明確的時間表也很重要。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劉毅軍對記者坦言,“(資源價格改革)關鍵是要有馬上就行動的提法,不能只是原則,而應具體落實”。
“市場化改革年年都在提,關鍵是確立時間表、提出什么時候改,在哪一年之前完成才是有意義的。”林伯強也表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