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張立功說,他們協會有不少會員都是煤老板,為了轉型,很多人還專門去讀了MBA,上了高等專業教育課程,也經常在一起探討如何轉型 ]
王文昌的多數時間都不在河南省新密市,雖然他現在仍然兼任著鄭煤集團下屬一家煤業公司的監事會主席。
他一邊從口袋里掏出一張新名片,遞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邊忙著介紹,他的新職務是北京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長,現在,他的多數時間都在全國各地打“飛的”,忙著為新公司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
這位曾在新密市擁有億萬財富的煤老板,現在正在轉型成為投資人。王文昌說,搞投資對于他這個從小跟煤打交道的農村人來說,確實是個新領域。
煤礦整合
王文昌不得不轉型。2009年年底,王文昌還在擔任新密市一家煤業公司的董事長時,便被告知,河南省將專門成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指導督查小組,對全省煤礦行業中的中小煤礦進行兼并重組,對不愿參加重組或者達不到兼并條件者,則要求須在2010年底前關閉退出。
根據河南省政府于2010年2月批轉的一份名為《河南省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意見》的文件,此次兼并重組的重點為年生產規模在15萬至30萬噸及以下的煤礦。
新華社一則新聞顯示,此次煤炭行業整合中,共有670余家小煤礦被先后停產、整合,這意味著,至少有數百名曾經在河南經營小煤礦的煤老板,將被迫轉型。
他們是一群手握重金的煤老板,也是一群面臨著新角色定位的煤老板。他們最終流向了哪里?王文昌說,這批煤老板,一部分選擇了投資房地產行業,還有一部分選擇了實業,也有一部分,像他一樣選擇了投資行業,“還有很大一群人,自己也不知道該干什么,到現在都比較茫然。”
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張立功說,他們協會有不少會員都是煤老板,為了轉型,很多人還專門去讀了MBA,上了高等專業教育課程,也經常在一起探討如何轉型。
轉做投資和實業
郭志星是“煤城”平頂山的一名煤老板,他的父親在20世紀80年代初承包了當地一座煤礦,父親去世后,郭志星子承父業,成為了“煤二代”。但面對河南省的煤炭整合大勢,郭志星的轉型并不順利,先后花去幾十萬元,投資了好幾個項目,均以失敗結束。幾番折騰過后,他攜重金進入了房地產業,先是一擲上億元,在北京買下了十幾套房產,之后又轉戰鄭州,投資3500萬元在鄭州市鄭東新區購買了8000平方米的商業地產。
平頂山的另一位煤老板常建偉也在此次整頓風潮中選擇了轉型,他選擇了向實業進軍。
常建偉于2003年開始涉足煤炭行業,高峰時期,他在平頂山擁有8座煤礦資源,2005年,河南省要求全省中小型煤礦進行資源整合,常建偉為此付出4億多元技改資金。2009年,面對河南省新一輪煤礦整頓,常建偉的8座煤礦僅剩一座,即便如此,他還得將這座煤礦拿出,與平煤集團九礦重組后,才可投入生產。
無奈的常建偉被迫轉型。他先是投資3.5億元,收購了平頂山當地最大的老啤酒企業河南四鈴啤酒有限公司,之后又投資數億元,收購了當地的另一家造紙廠。2011年,他又全資收購平頂山市公路局園林處,業務開始向園林綠化、高效農業領域邁進。
常建偉并不認為傳統產業不好經營,相反,如果能從設備、工藝、技術、自動化等方面站在傳統產業的制高點,不但不會出現高耗能、資源浪費的問題,反而會代表行業的先進發展走向。而且從具體產品上,比如包裝紙,反而能有效利用廢紙箱進行循環經濟的發展。
同樣選擇實業領域的,還有來自登封市宣化鎮的岳占州,這位于2001年開始經營小煤礦的煤老板,在得知河南省即將開始新一輪煤礦整合后,選擇了將名下煤礦賣給一家電力企業,隨后,他投資3.5億元,在當地購買了40畝地,組建許昌欣博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生物飼料。
岳占州說,現在,他的飼料已經通過了河南省畜牧局的驗收,并在天津等地銷售。
三門峽澠池縣的高英福轉型得更徹底,在自己的煤礦被關停后,他成立了一家畜牧養殖公司,將煤礦廠房、職工宿舍改造成了豬舍,并在煤礦附近的山谷中建設了高標準的生態養豬場,直接從煤老板變身成了“養豬大王”。
高英福說,以前做煤礦時,晚上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現在雖然累點兒,但心里更踏實。
轉型有風險
本報記者采訪發現,并不是所有煤老板都能順利轉型,相反,由于自身文化知識及對企業經營所需素質的缺乏,很多煤老板轉型并不順利。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說,小煤礦雖然利潤大,但技術含量不高,屬于粗放式管理,如果轉型到實業和服務業,既要求管理者懂精細管理,又要有技術門檻,如果后續人才、管理技術跟不上,還會有很大的經營風險。
張立功稱,制約煤老板轉型的另一個因素是,很多煤老板在煤炭經營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很強的“路徑依賴”,缺乏適應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能力,也缺乏對資本運作和現代企業的駕馭能力。讓他們向別處轉,他們自己也很茫然。
在位于新密市的河南華丹全降解塑料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一片蕭條的廠區。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付志軍,早在2004年便因開采小煤礦有了1億多元的積蓄。
后來,正在籌劃轉型的付志軍聽了朋友的建議,想進軍高新技術產業,在購買了一項被認為“有望改變塑料行業長期依賴石油資源局面”的可全降解塑料技術后,他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該技術的生產線,由于資金不夠,他不僅押上自己的全部的財產,還借了幾千萬元的債務。
結果,這些成本要比普通塑料袋高好幾倍的可全降解產品,因價格高企不下,無法與廉價塑料袋競爭,造成公司產品滯銷,最后不得不徹底停產。而當初投資2億多元的廠房、設備現在也開始生銹,當初招聘的幾百名工人大部分放假回家,只剩下幾個看守人員。“我不知道還該不該堅持下去。”付志軍說。
目前,多數煤老板仍在情愿或不情愿地退出煤炭行業,他們眼下最大的愿望,便是通過轉型,尋找到新的角色定位。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煤老板的轉型,對其個人意味著人生的再次創業,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則是社會資金的再次重新分配,甚至會帶來經濟生態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應采訪者所請,文中所涉煤老板均為化名) #FormatImgID_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