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0日,美國農業部再度調高大豆產量估值,使此前市場對于“50年不遇大旱”的悲觀預期成為笑談。
不過,此時的中國壓榨企業恐怕有些笑不出來。由于不少企業此前曾高價采購大豆,若遭遇大豆、豆油、豆粕價格三重下跌,行業或出現全面虧損。
昨日(11月13日),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估計,壓榨企業加工一噸大豆將虧損約500元,“2004年的大豆風波恐怕又要重演了”。
有期貨行業人士質疑美國農業部有操縱數據之嫌,因為其先前的報告“誘導”大量的中國貿易商搶購待漲。
美報告沖擊期貨市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04年,作為國際大豆貿易定價基準的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劇烈波動,不少中國壓榨企業高價采購大豆。此后大豆價格驟降,部分中國企業的大豆還沒運到岸,企業就已支撐不下去,外資趁機廉價收購。
那次導致大豆期貨價格劇烈波動的始作俑者是美國農業部,這一次同樣如此。
當地時間上周五晚,美國農業部將該國年度大豆產量估值上調至29.71億蒲式耳,高于市場平均預估的28.92億蒲式耳。同時,大豆單產和庫存的預估值均相應上調。受此影響,CBOT大豆期貨主力合約從每蒲式耳1500美分跌到1420美分左右,跌幅逾5%,豆油、豆粕期貨價格同樣大幅下挫。
而在一個多月前,受美國天氣干旱的影響,大豆和豆粕的價格均曾沖到歷史高位,其中進口大豆到岸價在5000元/噸以上,目前這個價格為4400元/噸。
對此,高盛表示,美國農業部的報告直接影響了投資機構的選擇,業內預計大豆價格還將進一步下挫。
有期貨行業人士質疑,美國農業部有操縱數據之嫌,其先前的報告“誘導”大量的中國貿易商搶購待漲,誘發大量的投機行為,特別是多頭心理傾向強烈,相信QE3會導致泡沫的投機者開始瘋狂搶購大量豆類期貨頭寸。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由于現在所有的信息都是美國農業部發布,而農產品不像工業品,從美國大量進口大豆的中國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這也容易給國內的豆油壓榨企業造成誤判。
中國壓榨企業面臨虧損
中國大豆對外的依存度高達80%,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4834萬噸,同比增16.6%。在國際大豆價格高位運行的9月、10月,中國分別進口大豆497萬噸和403萬噸。
馬文峰說,因為大豆進口不需要配額,壓榨企業都可以進口,不少企業認為美國大豆真的會減產,所以高價進口。現在豆粕和大豆價格下調得厲害,中國壓榨企業今年預計將出現較嚴重的虧損。
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張蘭蘭也表示,美國農業部報告是影響大豆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農業部數據的增加或減少,通過影響芝加哥大豆走勢繼而影響國內壓榨企業的采購成本,“今年進口大豆的壓榨企業基本是虧本的。”
“現在不是利潤空間有多大,而是負利潤多大的問題。”國內一家壓榨企業人士沮喪地說,4800元/噸采購的大豆,現在價格跌到4400元/噸,更要命的是食用油和豆粕價格也跌破了心理預期。
國內某大型壓榨企業的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大豆價格波動太大,需要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避險,如果不做套期保值,后果會“很慘”。
據了解,目前南方及沿海地區多數使用進口大豆的壓榨企業都會借助期貨來規避風險,但也有部分企業沒有運用這類避險工具。
油廠復工后又面臨停工
除了使用進口大豆的壓榨企業受到影響,這輪行情的波動對使用國產大豆的黑龍江當地企業沖擊也很大。由于國產大豆缺少定價的話語權,其市場價格也會直接受到國際市場暴漲暴跌的影響。
王小語表示,黑龍江企業基本都用國產大豆,也難以利用期貨市場避險,因此往往不具備足夠的抵抗風險能力。
今年9月,受國際大豆市場的影響,黑龍江壓榨企業重獲成本優勢陸續復工,但近日受大豆價格下挫的影響,部分廠又出現停工現象。
牡丹江市金源糧油公司總經理李玉濤8月以來陸續以4300元/噸~4600元/噸的價格從當地國儲買到了2萬噸大豆,油廠開始復工。但昨日他透露,油廠又停工了。“不僅我們停工,周圍的油企基本都停工了。”
李玉濤表示,現在大豆價格跌到4400元/噸,而豆油價格跌到8300元/噸,豆粕跌到3600元/噸,按這個價,企業采購大豆的價格超過3800元/噸就可能賠本。他表示,去年大豆價格在4200元/噸的時候,油的價格沒有低過9000元/噸,那時企業還能勉強維持,現在加工大豆虧損可能比較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