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西方官員和學者爭相指責中國推行“國家資本主義”,稱中國支持國有企業壟斷資源、擠壓外資發展空間、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限制中國國企進行跨國經營。這種言論從根本上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中國實行的不是“國家資本主義”,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制度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符合當前中國的發展階段,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利益。一方面,國有經濟布局完整,運行健康,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成為中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優勢;另一方面,民企等非公經濟成分大大提高了中國經濟活力,中國非公經濟發展的條件不斷改善。從啟動國企股份制改革,到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再到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中國改革的思路在逐步深入,成效逐漸顯現。中國的市場經濟仍處于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國資與民資的關系將更加協調,發展成果更能造福于民。
其次,中國不支持國內企業謀取壟斷利益。中國對外資一視同仁。中國政府致力于營造公開、透明、公平的市場和法治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越來越多外資把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中國市場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市場”已成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首要決定因素。在華美國商會一項調查顯示,39%的美國企業認為在華利潤率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對外貿易與合作方面,中國不刻意追求順差,中國努力擴大進口,卻受到某些國家出口管制的制約。中國在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方面的表現不亞于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更出色。中國在核能、高鐵、航天、石化等關鍵領域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一批民企卻被無端拒絕進入某些“自由國家”的某些非敏感行業。
指責中國搞“國家資本主義”、要求限制中國國企,反映了國際上有一部分人仍不愿接受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這個事實,企圖通過潑冷水、扣帽子、下套子為中國發展設置障礙。但他們忽視了關鍵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每年以超過20%的貢獻率拉動世界經濟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的進口總量將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品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美元,每年對外投資將超過1000億美元。缺少了“中國動力”,世界經濟列車也跑不快。通過炒作“國家資本主義”限制中國發展的做法既害人、又害己,注定是難以得逞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