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美國又推出了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只不過與前兩輪不同的是,這次的名稱為質化寬松。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21日稱,將維持0-0.25%息率不變,并宣布采取扭曲操作,即計劃到2012年6月,出售剩余期限為3年及以下的4000億美元中短期國債,同時購買相同數量的剩余期限為6年至30年的中長期國債,以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增長。此舉相當于在不增加凈買債券的前提下,延長持有的國債期限。
在美聯儲內部,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面臨較大反對壓力。在8月26日在美國召開的全球央行行長會上,業界普遍預計美聯儲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但迫于各方壓力,最終未見出臺。此次推出的“質化寬松”,在美聯儲投票10人參與的表決中,有3人投了反對票。這說明,美國推出這一新政不得人心。
所謂“質化寬松”實際上是量化寬松的變種。日本人最早提出“量化寬松”概念,但用得最頻繁也最嫻熟的是美國。這是一種經濟政策興奮劑,為的是創造新的流動性。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央行才會采取這種極端的做法。所以,“量化寬松”不在負責任的經濟政策之列。
人們不禁要問:作為全球經濟主導力量的美國,在憑借自身的金融特權低成本掠奪他國財富長達60多年之后,在本國經濟已經到了寅吃卯糧的境地,為何依然沒有展現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美國何以能夠屢屢成功“綁架”其他國家為其外部負效應極大的經濟發展模式買單?全球經濟走向穩定乃至健康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關鍵是,美國之所以能讓其他國家為自己的金融爛賬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買單,就是吃準了世界各國對美元支付體系的依賴。一個突出的例證是,由于美國擁有美元霸權地位、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世界頭號匯率操縱大國,然而,美國不檢討自己,反而指責其他國家是“匯率操縱國”。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的目標是西德、日本,而如今的目標是中國。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逼迫西德貨幣馬克大幅升值64%;1985年,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導致日元急劇升值,進而造成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美國通過操縱美元匯率,使許多國家的美元儲備資產大幅縮水,以化解自己龐大的外債壓力,同時利用“估值效應”提升自己的對外資產價值。
現在美國又故伎重演,迫使人民幣升值,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彌補自身競爭力不足而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坐享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財富轉移。實際上,美國通過各種逼著人民幣升值,而通過美元貶值的方法間接的讓人民幣升值是其中的步驟之一,說白了,就是推高中國的資產泡沫。
美聯儲的所作所為,其目的還有一個——就是通過美元的實質性貶值而將中國手上大量的外匯儲備變為一堆“廢紙”。截至5月底,中國在3.0447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持有1.16萬億美元美國國債。8月份,標普將美國信用評級下降后,致使美國國債價值下跌20%至30%。如果按照市場估算,中國將損失2300億到3400億美元,相當于13億中國人人均損失180到260美元。
顯而易見,中國將成為美國“質化寬松”政策的受害者。“質化寬松”將進一步推動熱錢流入包括中國,這讓中國遇見了“夾板”難題,一面升值壓力巨大,另一面則遭遇國內物價上漲及資產價格泡沫,內外均衡成了各方政策的著力點。對此,中國保護自身利益的最好辦法是減少外匯儲備的繼續積累,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切實通過增加公可支配收入來增加消費。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后,美國已把中國作為一個潛在的對手加以防范。換句話說,美國推出QE2還不夠,現在又推出質化寬松政策,除了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危機外,其矛頭顯然是對準了中國。說得重一點,質化寬松給中國帶來的可能是一場災難,只是殺人如草不聞聲罷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