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經濟學南京研究所第15次研討會暨
南京財經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第2次研討會論文
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不搞私有化
何干強
內容提要:經濟上不搞私有化,就必須堅持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上著力于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解決收入差距拉大問題,必須著眼于糾正私有化“改制”造成的公有制主體地位受到嚴重削弱的不良經濟態勢;科學地調整經濟結構,必須把調整產業結構同調整所有制結構、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結合起來;遏制通貨膨脹,必須重視市場供求關系與所有制關系的內在聯系,振興公有制經濟。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公有制 私有化
一、經濟上不搞私有化,就必須堅持馬克思經濟學
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上著力于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
最近,中央領導同志有兩個講話,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一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強調,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一是吳邦國同志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
筆者認為,這兩件事是緊密聯系的。為何要強調“五不搞”,尤其是為何經濟上不能搞私有化?只有認真領會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闡釋的科學原理,才能深刻理解。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觀來領會,“五不搞”涉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諸方面,其中的“不搞私有化”是最基本的;“五不搞”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維護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維護國家的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句話,為了維護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只有堅持“五不搞”,發揮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的優越性,才能保證科學發展觀關于“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價值目標的真正實現。然而,如果淡化或者不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就不會真懂馬克思主義,就不可能看清搞私有化的危害性,也就不會真做到“五不搞”。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面對新形勢,要求全黨“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我們只有認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努力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才能掌握科學劃清的準繩。列寧曾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他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①] 因此,“反馬克思主義”是包括“假馬克思主義”或者修正主義的。較長時期以來,我國改革實踐中的私有化傾向沒有得到制止,這與未能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真正劃清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假馬克思主義的界限是有關的。因此,要在實踐上真正做到“不搞私有化”,就必須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努力弄懂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不少違背科學發展的、人民很不滿意的現象,諸如收入差距拉大、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物價上漲等。這些現象與私有化傾向是否存在必然聯系?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弄清答案并不困難。
馬克思在其代表性經典著作《資本論》中指出:“任何時候,我們總是要在生產條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產者的直接關系——這種關系的任何當時的形式必然總是同勞動方式和勞動社會生產力的一定的發展階段相適應——當中,為整個社會結構,從而也為主權關系和依附關系的政治形式,總之,為任何當時的獨特的國家形式,發現最隱蔽的秘密,發現隱藏著的基礎。不過,這并不妨礙相同的經濟基礎——按主要條件來說相同——可以由于無數不同的經驗的情況,自然條件,種族關系,各種從外部發生作用的歷史影響等等,而在現象上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彩色差異,這些變異和差異只有通過對這些經驗上已存在的情況進行分析才可以理解。”[②](注:引文中的黑體為引者所加)這里,“生產條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產者的直接關系”,指的就是物質生產領域中的生產資料所有權關系或簡稱所有制。所有制的狀況,決定了收入分配關系的狀況、國家的政治狀況、社會的思想狀況。政治文化社會等層面出現的問題,固然有自身層面的原因需要發現解決,但是要治本,就有必要深入到所有制層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看,當前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典著作,應當高度重視《資本論》關于所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礎這一特別重要的基本原理。
毫無疑問,我們對所有制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面,對現實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認識必須具體化。須知正是在上述這段話中,馬克思提醒人們的注意,由于各國具體國情不同,“相同的經濟基礎”在表現形式上會“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彩色差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適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關系,就是我國憲法總結歷史實踐經驗規定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我們應當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具體實現形式的認識,尋求發現最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具體組織形式和具體管理體制。
可見,經濟上不搞私有化,這意味著,必須在馬克思主義關于所有制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礎這個基本原理指導下,在實踐上著力于鞏固和完善占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鞏固公有制,就是不允許以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削弱公有制;完善公有制,就是要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實現高效結合。
二、解決收入差距拉大問題,必須著眼于糾正私有化
“改制”造成的公有制主體地位受到嚴重削弱的不良經濟態勢
近些年來,如何扭轉我國收入差距拉大的不良態勢,已成為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
面對我國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趨向,一段時間以來,報刊輿論上,先是有不少人搬用民主社會主義的辦法,從運用財政手段等再分配角度,提出各種對策建議。所謂解決收入差距拉大的民主社會主義政策,是西歐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為指導制定的,基本辦法可以概括為“在私有制基礎上搞公共財政再分配”。 對我國理論界影響頗大的美國學者奧肯提出“效率與公平”的理論與政策,實際上與民主社會主義那一套是一致的。客觀地說,那套辦法在某些具體操作環節上,例如財政轉移支付用于職業培訓、對職工實施一定程度的社會保障等,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但是,把搞公共財政再分配當做解決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措施,實踐表明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不久,人們就不得不承認,靠加大財政投入這種再分配方法,因政府財力限制,并不能扭轉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的態勢。于是,輿論開始轉向研究初次分配,這當然是一個進步;然而,人們已經看到,這種要求完善初次分配、提高一般工人收入的對策建議,卻不能落實到企業中去。
這是什么原因?原因并不復雜,因為經過若干年來的私有化“改制”,我國非農產業的大部分企業已經是私有制,其中80%左右的勞動者都已在性質屬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中勞動和工作(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明確地顯示了這個事實)。馬克思主義揭示出,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內部的分配權是資本家老板私人控制的,其分配原則是,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扣除國家稅收,雇傭工人只能按勞動力市場價格得到工資,其余的剩余價值都以利潤形式為老板等私人有產者占有。既然大部分企業已經是私有制,又被認為都是合法的(其實從我國憲法的規定看,超出非主體地位邊界的私人資本,由于侵犯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應被認為是違反憲法的),而私人老板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目的,就不會自己來改變初次分配關系的格局,他們對人們提出的要求改變收入差距大大這樣的初次分配關系,必然采取抵制的態度。
因此,只要私營經濟依然維持現有資本主義性質不變,私企老板和工人的收入兩極分化就不可能改變;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必然隨著企業再生產過程的持續進行,遵循私人資本積累的規律,越拉越大;而且,還會不斷產生相對過剩人口(順便指出,把大力發展私營經濟作為擴大就業的渠道,這從經濟長期發展上看是明顯的誤區)。同時,只要國有企業不堅持全民所有制的本來性質,而參照私營企業資本家老板的收入制定國企老總的收入激勵方式,即讓國企老總享有數量很大的股權激勵,與工人收入的差距也必然越來越大。這樣,全社會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就根本不可能改變。政府出面,可以制定保證工人最低工資水平的政策強制實施,但是這也無法保證工人能夠根據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增加應得的收入。所以,即使人們現在開始提出要重視初次分配,但是,只要不改變私有制生產關系,只要仍然停留在分配領域本身做文章,就根本不能改變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的基本態勢!
其實,馬克思在《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等經典著作中已深刻揭示出,分配關系是生產關系的表現和結果。[③]這就告訴我們,只在分配領域兜圈子,是不可能觸及分配不公的本質和根本原因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民主社會主義的那套辦法,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前提下的改良主義方法,是隔鞋瘙癢的辦法。我們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糾正現實經濟中的私有化“改制”造成的公有制主體地位受到嚴重削弱的不良經濟態勢,積極在實踐中促進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高效結合,真正實行性質屬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樣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收入差距拉大的危險傾向。
現在,有些主管經濟體制改革的黨員干部,在研究解決收入不公的對策時,回避或談化振興公有制經濟,表現在只講發展私營經濟或民營經濟,不講發展集體經濟;只講做大私營企業,不講發展大中型國有企業,只講用法制維護私營經濟,不講用法制維護國有經濟。恐怕多數人的原因,是不懂或不敢堅持馬克思主義,一是把公有制等同于計劃產品經濟時期的舊體制,認為誰提出振興公有制經濟誰就是要回到舊體制;二是把私有化“改制”導致的公有制被削弱的狀況,當成了改革的成績,認為誰要糾正這樣的“改制”誰就會否定改革的成績。如果在堅持這樣的認識誤區,就必定走向馬克思主義的反面,勢必站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去。是走出誤區的時候了!
三、科學地調整經濟結構,必須把調整產業結構
同調整所有制結構、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結合起來
調整經濟結構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課題,當前確實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結構出現的不均衡狀態,并且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扭轉這種不良狀態。但是,對于如何科學地理解國民經濟結構或社會經濟結構,怎樣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的調整,目前的認識并不一致,值得關注。
不難看出,目前許多輿論并不堅持馬克思主義,自覺以唯物史觀作為指導思想,而是照搬西方經濟學,只從調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等角度來談調結構。西方經濟學的經濟結構概念,是撇開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的,這具有極大的片面性。認真地讀一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資本論》,就會對社會經濟結構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社會生產過程一般的一個歷史地規定的形式。而社會生產過程既是人類生活的物質生存條件的生產過程,又是一個在獨特的、歷史的和經濟的生產關系中進行的過程,是生產和再生產著這些生產關系本身,因而生產和再生產著這個過程的承擔者、他們的物質生存條件和他們的互相關系即他們的一定的經濟的社會形式的過程。因為,這種生產的承擔者對自然的關系以及他們互相之間的關系,他們借以進行生產的各種關系的總體,就是從社會經濟結構方面來看的社會。”[④]可見,馬克思主義依據唯物史觀,是從“社會生產過程一般”和“歷史地規定的形式”相結合角度、從“生產和再生產”的角度來理解社會經濟結構的,它包括:(1)生產承擔者與自然的關系,(2)一定歷史形式的所有制、分配關系意義上人們相互之間的生產關系,(3)在社會生產中的各部門、行業之間、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分工協作關系等;這些關系的“總體”或者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結構。如果用西方經濟學的經濟結構概念來指導調整社會經濟結構,就會撇開生產關系這個重要層面,就會看不到社會生產力(包括不同部門、行業結構)與生產關系(包括不同性質的所有制的相互結構)之間不可分割的內在關系;由此提出的調整對策,就只能治標,而不治本。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已經出現小汽車生產過剩,高檔房空置,初看起來是生產力結構或產業結構自身存在的問題,其實這與生產關系層面的不良狀況,即與公有制主體地位削弱、所有制結構背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眾所周知,勢頭未減的私有化傾向和收入分配領域長期存在的諸如事業單位自我創收、濫發津貼等無序狀態,造成了兩極分化的趨勢,這種生產關系的不良態勢決定了,中國社會現階段還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小汽車、高檔住房這樣的消費品,而多數人則買不起。這樣,生產關系領域的問題,就勢必對生產領域的產業結構發生反作用。按照一些人的主張,照搬西方經濟學,大力發展起這類高檔消費品,短期內似乎促成了經濟發展;然而事實卻是無情的,少數富裕者對這類消費品的需求畢竟有限,而多數人的有購買力的需求根本不能適應此類高檔消費品的供給,這就勢必造成小汽車、高檔房的過剩,進而轎車產業、房地產業這些所謂“龍頭”產業的過剩,由此又引起一系列與它們關聯、被它們拉動起來的產業鏈上的許多產業和配套產業出現生產過剩。
所以,關于產業結構的合不合理,決不能只停留在生產力層面來解釋。我們只有堅持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經濟結構的科學思想,把調整生產力結構與調整好所有制結構、完善公有制實現形式,并與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堅持可持續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才可以少走彎路,使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達到應有的效果。
四、遏制通貨膨脹,必須重視市場供求關系
與所有制關系的內在聯系,振興公有制經濟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通貨膨脹,必須設法堅決遏制。用何種經濟理論指導實踐?這關系到在經濟領域能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從而能否有效地遏制通貨膨脹。
現在一些學者談治理通貨膨脹、抑制物價上漲,往往搬用西方經濟學。由于資本主義經濟以私有制為基礎,市場經濟的自發性難免導致通貨膨脹,這迫使西方資產階級學者不能不較多地研究治理通脹問題。不過,盡管西方經濟學此類著述頗多,對通脹的類型在現象形態上做了多種劃分,有某種借鑒價值;但是,這些理論缺乏唯物史觀的科學方法,并不能區分物價關系和通脹關系,也不能真正弄清發生通脹的因果關系,因此,其經濟理論并不是科學的。例如,所謂“成本推動型”通脹,認為工資上漲,會推動物價上漲,初看起來似乎有道理,其實稍加分析,可以看出這是以保證資本家利潤不降低為前提的。按照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一定時期創造出的全社會生產的新價值總量∑(V+M)(工資+利潤)是一個定量,如果∑V增加,只要∑M減少,那么∑(V+M)就不會增加,價格也就不會必然上漲;如果要保證資本家的利潤∑M不減少甚至增加,那么,如果∑V增加了,那就只能增發紙幣,所以才會出現所謂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見,這種通脹理論具有維護資本家階級利益的辯護性。在實踐上還要看到,盡管現代資產階級國家建立起宏觀經濟的調控機構,但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指令,對于私人壟斷資產階級財團并不具有嚴格的約束力;更重要的是,發達的現代資產階級國家本身就代表金融壟斷資本財團的利益,從這種利益出發,是不可能真正從全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來調整國民經濟的。可以說,西方經濟學治理通脹的方法,是治表的方法而不治本的方法,可以暫時緩和經濟矛盾,卻會將深層矛盾積壓起來,導致今后矛盾的總爆發,即經濟危機。歷史證明了這是事實。
馬克思主義則為我們治理通貨膨脹提供了科學方法。因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與發生通脹有關的一系列經濟聯系,深刻地揭示出:
——價格現象與通脹現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脹則是紙幣發行量超出流通中需要的有真實價值的貨幣量而發生的現象。因此,這啟發我們考慮,應當把價格上漲的分析與紙幣超量發行的分析區分開來,弄清紙幣超量發行的真正原因和背后涉及的利益關系。
——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阻礙了貨幣流回規律的實現,為了維持社會在生產,中央機構就不得不多發行紙幣來“救市”。貨幣流回規律是馬克思揭示的商品經濟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十分重要的客觀規律。意思是,如果兩大部類比例關系平衡,商品生產者投入流通的貨幣,就會流回到生產者的手中;反之,則不能流回。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所以,如果中央銀行投入流通的貨幣在一定期限能夠流回,那么,就說明社會再生產和商品流通渠道普遍是順暢的,反之,就存在社會再生產比例關系不平衡的矛盾;此時如果過量發行紙幣來緩和矛盾,也許可以維持社會再生產,但是難免把矛盾拖延到今后爆發。
——影響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的因素,應從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去發現。一是社會生產力內部結構的因素,諸如社會再生產各部門行業之間比例關系的不平衡,全社會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之間的不平衡、生產周期長的資本(如基本建設項目)與生產周期短的資本之間的不平衡、全社會固定資本的折舊基金積累與當年實物更新之間的不平衡等等;顯然,私有制社會,即使有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是對私人企業缺乏約束力,市場關系的自發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這就必定造成社會生產力內部結構的不平衡。二是生產關系的因素,市場供求關系分為生產資料商品供求關系和個人消費資料商品供求關系,后者的平衡與否,關系到前者的平衡與否;而消費品的供求關系本質上是由消費品的生產供給和人們有購買力的需求之間的關系,而消費品的供求關系是由收入分配關系決定的;如果有購買力的需求不足,就會首先造成某些產業消費品的過剩,進而影響與之有關聯的產業生產過剩,就會發生產業結構的不平衡,阻礙貨幣流回規律的實現,引致紙幣過量發行。
可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揭示了紙幣發行、市場供求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內在聯系。必須深入認識,在依然存在私有制的社會中,收入分配關系的本質就是階級關系;收入分配關系又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決定性的,再分配可以緩和初次分配不合理形成的矛盾,但是不可能改變初次分配的既定格局;而初次分配其實就是所有制關系的另一面或者表現形態,因為生產資料所有者是掌握生產控制權和收入支配權的。這樣看來,要真正從根本上治理通貨膨脹,必須著眼于生產資料所有制及其實現形式的完善,絕不能搞私有化。當然,還取決于國民經濟管理部門和中央調控部門能否真正按經濟規律辦事,也就是能否真正遵循上述一系列內在聯系來進行宏觀管理的實踐操作。
盡管這里談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比較抽象,但她是科學的,為我們指出了從根本上遏制通貨膨脹的基本路徑,這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由此出發理順初次分配關系和再分配關系,相應地調整好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再生產比例關系的平衡,從而促進貨幣流回規律的實現,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發生過量發行紙幣。
上面談到的幾個問題表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做到不搞私有化,從而才能為“五不搞”創造經濟基礎。只有學好唯物史觀和辯證法,我們才能真正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深刻認識不搞私有化、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深刻含義,才能弄清科學發展觀關于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的豐富內涵,才能高度重視把發展社會生產力與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結合起來,解決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前無古人的嶄新經濟形態在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地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 教授)
2011. 6. 19
[①]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頁。
[②] 《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894~895頁。
[③] 參見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000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頁。
[④]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926~927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