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王中宇:神話——貨幣轉化為資產

王中宇 · 2011-06-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神話:貨幣轉化為資產

通脹壓力漸顯,已無人能否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新科委員周其仁,于2010年3月履新,緊接著于2010年4月25日在«經濟觀察報»發表«流動性創造流動性»一文,分析通脹壓力問題。

周其仁首先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去年之前,我國廣義貨幣在8年內翻了兩番、絕對額增加了54.2萬億,創下了一個紀錄。貨幣川流洶涌澎拜,給物價總水平帶來壓力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緊接著他提一個問題:

“流來流去的貨幣越滾越大,為什么沒有更多地轉為其他資產而‘消停’下來?”

這個問題的隱含假設是:邏輯上貨幣可以轉化為資產,只要讓一部分貨幣轉化為資產,社會上的貨幣總量就會減少。在這樣的假設下,他隨后設想:

“當下70萬億以上的廣義貨幣,倘若有一部分轉化為國人持有的鹽,或者轉化為普洱茶、房產和地產,別的問題可能突出,但至少貨幣調控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緊鑼密鼓了吧?”

問題是“貨幣可以轉化為資產”,這個假設在邏輯上成立嗎?

如果你是購房者或搶鹽者,這個假設絕對成立。當你買了房、搶購了鹽,你手中的貨幣就付出去了,一次轉換就此完成。當然邏輯上也可以有反向轉換,你把房或鹽賣出去,資產又轉換為貨幣了。如果賣價高于買價,通過兩次轉換你就賺了,否則就會賠本。

然而,如果你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可就另當別論。你討論的是全社會的貨幣總量,不是你兜里的貨幣。如果你花幾百萬、上千萬買了一套房,你個人的貨幣是付出去了,但這些貨幣并沒有消失,而是到了任志強、王石、潘石屹們手中。任志強說得直白,他們的職責是為股東掙利潤,換而言之,他們必須“以錢生錢”,用你支付的貨幣掙得更多的貨幣。于是整個社會上,貨幣就只能更加“川流洶涌澎拜”了。

從全局角度看,貨幣不可能“轉化”為資產,卻可能被圈進某個“市場”,這個“市場”不是普通老百姓互通有無、交易而退之所,而是巨量貨幣擁有者對賭,玩擊鼓傳花游戲的地方。經驗告訴人們,各種投機市場的泡沫,是“以錢生錢”的最好契機,泡沫膨脹期,幾乎人人都賺得紙上富貴,沒人在意這錢背后有無真實財富。最理想的前景是讓泡沫無限期膨脹,一旦泡沫破滅,勢將迫使其中的貨幣外逃,尋找新的機會興風作浪。于是人們看到了“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原本不具備炒作價值的商品逐個被炒上天,就此揭開了通脹的序幕。

但周其仁不認為這個視角有分析價值。從“為什么轉出來的貨幣沒有更多地轉為其他資產”這個偽問題出發,他將視角對準了“間接融資”:

“一個現成的解釋,是我國屬于間接融資為主的經濟,銀行是金融的主打,股票等其他融資通道雖然已經有所發展,但在整個融資結構中占比還是小頭。”

在主流經濟學家的術語中,所謂“間接融資”指銀行貸款。與之相對的是“直接融資”,指股市等資本市場。兩者的差異在于,借銀行貸款,法律上必須還本付息,若喪失此能力,將面對法定清盤程序;而從股市融資,風險在投資者身上:“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于是從股市融資等同于圈錢。對這個基本事實,無論上市公司還是股市炒家均無異議,只有經濟學家優雅地稱其為“金融創新”。

理論與現實的反差只是學理問題,但“間接融資為主”如何能妨礙“貨幣轉化為資產”?周其仁用了大段費解的術語來論證。限于篇幅無法逐一引用,讀者可到他的網站上閱讀原文(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105.html)概括起來,周其仁的邏輯大體如下:

1、人民幣匯率穩定政策導致巨額外匯順差變成大量的人民幣發行,使銀行系統“不差錢”,急于放貸;

2、政府熱衷于房地產投資,成了“間接融資”的主要放貸對象;

3、政府忙活半天,“但房地產作為資產存量,都不是政府的。政府自用的那些新建辦公樓,招人眼的不少,但算為資產存量,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周其仁就這樣解釋貨幣不能轉化為資產的原因。周其仁觀察到:“在投資拉動GDP的高速增長中,房地產讓多少政府忙得個不亦樂乎。”在這一過程中“預算內財政盤子大幅增長,預算外盤子增長得似乎更快”,而且,“為了撬動更多的信貸,最后還是擴張了間接融資的流量。”于是,預算內外資金加上間接融資資金,政府手上有大把鈔票出入,然而,換來的“資產存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熱衷于投資的政府,忙來忙去,主要是忙過程。”

問題在于,從全社會看,貨幣不可能自行消失。政府大把花錢,而換來的“資產存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邏輯上只有一種可能:政府做了大大賠本的生意。生意上賠方的對面就是賺方。誰都知道房地產業由政府與地產商聯合運作,周其人是否在暗示:政府對地產商進行了“利益輸送”?如果這個判斷成立,則政府幫助地產商聚斂了大把鈔票,導致了“貨幣川流洶涌澎拜”;如果這個判斷不成立,那政府的錢花到哪里去了?流入了誰的手中?誰能向公眾厘清事實?

從全社會的角度看,“貨幣轉化為資產”不過是一個神話。而周其仁網站的通欄標題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http://zhouqiren.org/)。真是世界的現實是:貨幣流動伴隨產權轉移,但方向相反——支付貨幣者獲得產權,放棄產權者得到貨幣。貨幣換來的東西,如果是消費品,自然會消耗掉,如果是資產也會折舊,這將使其逐漸退出商業循環。但存在使貨幣減少的機制嗎?

邏輯上只有一個可能:貨幣流動網絡中的某個節點將流入的貨幣永久窖藏。歷史上倒是不乏這樣的先例:土老財們大量囤積銅錢,結果造成社會上的“錢荒”。但在利潤掛帥的工商文明中,土老財日漸萎縮,有錢人那個不明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那個不致力于“以錢生錢”?作為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當然知道,提高資金周轉率對利潤極大化的重要作用。

商學院是“講商業、育商人的場所”。持有商人邏輯天經地義。在商人邏輯中,貨幣與資產相互轉換是基本現實,商人干的就是在這轉換中低買高賣,積累貨幣。然而,周其仁還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這個職業需要研究全社會的整體運行,并就此發表意見。從這個視角上看,“貨幣轉化為資產”實屬邏輯昏亂。在自然科學領域,一個本科生如果邏輯如此昏亂,連畢業證都拿不到,遑論當教授、院長。

但周其仁不僅是經濟學界公、私領域的兩棲學者,還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新科委員。1997年4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規定:

“貨幣政策委員會是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咨詢議事機構,其職責是,在綜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依據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討論貨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控制目標、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有關貨幣政策的重要措施、貨幣政策與其它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等涉及貨幣政策等重大事項,并提出建議。”(見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huobizhengceersi/3415/2010/20100914144146396509357/20100914144146396509357_.html)

可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御前謀士。遴選公、私領域兩棲學者作為御前謀士,不知伯樂們看中的是其在那個領域內的功力?周其仁實際發揮的功力,是隱含地提出“貨幣可轉化為資產”這個判斷,它建立在商人的經驗之上。他發問:

“為什么流動性最強的貨幣沒有更多轉為流動性較低的其他資產,從而緩解通脹以及由此而來的宏觀調控壓力呢?”

并認為:

“當下70萬億以上的廣義貨幣,倘若有一部分轉化為國人持有的鹽,或者轉化為普洱茶、房產和地產,別的問題可能突出,但至少貨幣調控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緊鑼密鼓了吧?”

可見周其仁的言外之意是: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乃至一切可炒作市場的瘋狂,未必是壞事。讓這些市場保持牛市,蘊藏著穩定貨幣之道。而這些市場在牛市與熊市之間的轉換,決定性的因素無非是大量貨幣持有者的“信心”。于是邏輯上,穩定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看到“以錢生錢”的美好前景,是穩定貨幣的基礎。

據此制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其功力指向,一目了然。

附錄:周其仁原文

流動性創造流動性——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之三十九

   周其仁

  經濟觀察報 2010年4月25日星期一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105.html

去年之前,我國廣義貨幣在8年內翻了兩番、絕對額增加了54.2萬億,創下了一個紀錄。貨幣川流洶涌澎拜,給物價總水平帶來壓力是合乎邏輯的結果。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探查:流來流去的貨幣越滾越大,為什么沒有更多地轉為其他資產而“消停”下來?

不難知道,貨幣是容易流動的資產。摸摸口袋里的錢——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是也——只要數量足夠,各位想買啥立馬就可出手,“流動性”非常強。比照在銀行的存款,雖然也是閣下的資產,不過當你想取用的時候,至少要到銀行(包括電子銀行)辦一道手續,轉為其他資產形態,要多一點麻煩。其中,定期存款比之于活期存款,麻煩又略大一點。再比照房產,轉手套現的麻煩就更大了。

是的,一種資產轉為另外一種,難度各不相同。一般的排序,現金最自由、流動的麻煩最少,所以流動性最高。活期存款次之,定期存款再次之。接下來是金融債券、優先股、普通股、地產、房產,然后是只有少數行家真正識貨的投資品,例如古董、寶石、普洱茶。在某種特別的狀態下,資產的流動性也可能忽高忽低。前一陣子,報道說國人對日本原子能電站泄漏事件反應過度,有一次搶購食鹽一噸半的。那當然也算資產,就是一旦風潮過去,那位仁兄再想把鹽變現,就難于上青天啦。

資產難以變現,流動性降低了,在有的情況下還能對經濟平穩做出貢獻。倒回去想,當下70萬億以上的廣義貨幣,倘若有一部分轉化為國人持有的鹽,或者轉化為普洱茶、房產和地產,別的問題可能突出,但至少貨幣調控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緊鑼密鼓了吧?推理簡單,貨幣轉為流動性比較低的資產,再變現、轉為活躍購買力的摩擦系數上升了,沖出來爭購老百姓須臾不可或缺之物的壓力就減輕了。政府反正有的是事情要忙,沒有通脹威脅是不需要整天調控。

這就帶出本文的問題:為什么流動性最強的貨幣沒有更多轉為流動性較低的其他資產,從而緩解通脹以及由此而來的宏觀調控壓力呢?請讀者區別一下,先前本系列的分析集中于為什么貨幣過多,本文轉了一個角度,問的是為什么過多的貨幣沒有轉為流動性較低的其他資產?問題的重點,不再是我國貨幣運動如何在兩個圈圈里不斷轉出天量貨幣來,而是為什么轉出來的貨幣沒有更多地轉為其他資產。

一個現成的解釋,是我國屬于間接融資為主的經濟,銀行是金融的主打,股票等其他融資通道雖然已經有所發展,但在整個融資結構中占比還是小頭。金融運作以銀行為中心,機構與個人向銀行借貸,完成各類交易之后,還是把款項再存入銀行。是故,自循環的廣義貨幣越滾越大,通脹的貨幣因素揮之不去。此論聽來有理,不過基本上是現象描述,因為“間接融資為主”與“貨幣沒有更多轉為非貨幣資產”,本來就是一回事。我們要的是增加對此現象的理解。譬如,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又是哪里來的?不見得刮風下雨曬太陽,它就會從地上自己長出來吧?

以我之見,出口導向驅動的中國經濟增長,是間接融資模式不斷強化的堅實基礎。講過的,龐大的中國出口賺回來的外國錢,企業向商業銀行結匯,商業銀行再把絕大部分外匯賣給央行,轉為巨額國家外匯儲備。在此流程里,央行不斷出手購匯,基礎貨幣不斷流入商業銀行。后者“不差錢”,間接融資的頭寸充盈,此長彼消,直接融資的不能不受到抑制。這樣看,拿基礎貨幣為人民幣匯率穩定保駕護航,客觀上強化了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特色。

或有讀者問,這些年我國的股市發展固然不盡如人意,但地產房產不是一直火爆嗎?地產房產的火爆,難道不正是人們把巨量銀行儲蓄轉化為非貨幣資產嗎?當然對。房地產連年火爆是事實,快速增長的地產房產由貨幣變過來,也是事實。更重要的是,貨幣一旦變成房地產,再變回貨幣就沒有那么方便了。顯然,地產房產的流動性趕不上現金與存款,有理由列入貨幣以外資產的行列。

問題是,近年我國地產房產增加固然迅猛,但由于一位主角的缺席,其迅猛程度還是趕不上有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廣義貨幣量的增加。這位主角不是別人,恰恰是主導投資的條條塊塊政府。不是嗎?近年我國預算內財政盤子大幅增長,預算外盤子增長得似乎更快,在投資拉動GDP的高速增長中,房地產讓多少政府忙得個不亦樂乎。可是冷靜觀察,在房地產這項重要的資產形成領域,政府基本上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征地、拆遷、招拍掛、管制、調控,忙早忙黑的,但房地產作為資產存量,都不是政府的。政府自用的那些新建辦公樓,招人眼的不少,但算為資產存量,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熱衷于投資的政府,忙來忙去,主要是忙過程。這與普通市場主體追求資產存量的行為邏輯,大有不同。居民家庭和市場里的公司一般在意資產存量,因為那是日后收入流的源泉。可是我們訪問天下的政府,從來沒人刻意介紹資產狀況。也許行政權力本身就是政府收入的源泉,權力就是政府的“資產”吧。否則,為什么政府的稅收機關或征地機關,其“收入”與世俗定義的“資產”之多寡,完全不相干呢?現在輿論批評的GDP至上,其實是政府主導的流量至上。我的看法,政府組織的經濟特性,決定了惟有它可以流量至上。

但是在如下情況下,政府也關注資產存量。這就是為了動員更多資源,撬動銀行貸款投入條條塊塊基礎設施投資的時候,倘若銀行要求提供資產擔保,政府就不得不在意可動用資產的數量。要注意,即使在這個場合下,政府重流量、輕存量的特性也并沒有改變。倘若銀行不要求或不嚴格要求擔保,政府才對資產存量沒有興趣哩。批個條就可以套出貸款來,誰需要知道資產究竟為何物?別說這個毛病已經改掉了,2009年以來風起云涌的“平臺融資”里的精彩故事,說明有關基因不但強壯有力,還可以隨環境變化發生與時俱進的變異!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即便關注資產存量,著眼點也是為了撬動更多的信貸,最后還是擴張了間接融資的流量。講到底,是間接融資以國有為主的體制特征,才使政府對商業銀行體系有更大的影響力。這又是一種此易彼難、此長彼消,與間接融資資源充沛相得益彰,構造了流動性創造流動性的微觀基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這是一股妖風
  3.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6.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7.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8.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9. 你要反“極左”,就必須得弄清楚這幾個基本問題
  10. 熬鷹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朝鮮領導落淚
  9.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0.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