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了,沒有見到這么多迎風招展的紅旗,沒有看到過這么多列寧、斯大林的巨幅畫像,沒有聽到過用這么多不同語言共同演唱《國際歌》,也沒有遇到過這么多熱情洋溢的“達瓦里希”……
為了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共組織了一系列活動:研討會、文藝演出、招待會等等,高潮則是11月7日——十月革命100周年紀念日當天——在莫斯科舉行的游行和紀念大會。
“星火旅游”組織的“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緬懷與希望’之旅”的團友,受邀觀看了其中的文藝演出、以及紀念游行等活動。
11月7日的游行,從普希金廣場出發,行進到革命廣場——十月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的主會場。俄共主席久加諾夫在主會場做了演講。
這場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大游行的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雖然俄共作為東道主組織了這場紀念活動,但嚴格說起來,俄共也只是參與者之一。
據俄媒報道,當天有128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左翼團體和世界各地社會主義者,共同進行了游行和集會。
廣場上充滿了各種膚色,各國裝束,各種語言,以及印有各種標識的紅旗——這是經典的“國際”大會。
下午兩點,我們高舉著毛主席的畫像,來到普希金廣場,頓時被廣場熱烈沸騰的場面深深震撼。
許多原本含蓄內向的團友,也忘情的投入進去,唱呀、跳呀、握手呀、擁抱呀,《國際歌》成了共同的語言,鐮刀錘子、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成了認同的標志。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法國、意大利、阿根廷等地的共產黨和左翼人士,他們在游行過程中,非常有節奏的反復高呼“列寧、斯大林、毛澤東!”贏得了路人的陣陣喝彩和熱烈掌聲。
行進在隊伍中,想起了前兩天在喀山的一幕:我們在喀山大學門前的列寧塑像下唱《國際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熱淚盈眶的加入了合唱。
由于語言不通,我們不知道他是誰,找來翻譯詢問,老者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永遠都是一個共產黨員!”
正如列寧所言:“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里,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他都可以憑《國際歌》那熟悉的曲調,為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一位年輕團友與老者相擁而泣,一時間,似乎有了被打散的革命者在異國他鄉突遇同志的感覺。
11月5日,我們還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社會主義信仰者一起瞻仰了列寧的遺容,紅場上一條無聲的長龍,莊嚴肅穆的走向列寧墓。
列寧墓前堆滿了鮮花,列寧神態安詳,似乎仍在沉睡,瞻仰遺容的人流,從革命導師身邊緩緩走過,似乎下一刻就能聽到革命導師慷慨激昂的演講。
列寧墓的背后,克里姆林宮紅墻下,是一排蘇聯領導人和著名領袖的安息地。每個人的墓碑前,都有人獻花,但斯大林的墓前,鮮花堆成了一座小山。
瞻仰列寧、斯大林和今天參加游行的人,回到各自的祖國,可能也和身邊的其他人一樣,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公務員、記者、工人……,過著瑣碎的、“灰色”的生活;但在這一刻,他們超越了庸俗無聊的日常人生,懷著莊重的、喜悅的、神圣的心情,走在莫斯科料峭的寒風中,成了一個對社會主義、對十月革命充滿向往的人。
靜水深流!也許我們應該用這個詞。
隨著中國文革失敗和蘇東劇變的發生,“社會主義”似乎成了一個負面詞匯,或僅僅是一塊“無害”的遮羞布。
精英們喋喋不休地告訴我們,追求社會主義的“人人平等”是一種“理性的狂妄”,只能導致災難,弱肉強食才是人間正道,喜兒嫁給黃世仁才是過上幸福生活的捷徑……他們還拾起沙皇和“臨時政府”制造的老謠言,說什么列寧是“德皇的間諜”,學著叛徒雅科夫列夫的口吻說“十月革命是德國總參謀部的行動”、“十月革命是俄羅斯一千年歷史上最悲慘的事件”
——雖然精英們一直都以寡廉鮮恥著稱,但在程度上卻從來沒有像最近三十多年那樣登峰造極!
這樣的輿論環境中,許多人不再談論社會主義和十月革命,似乎這些已經完全走入了歷史。
歷史真的會終結嗎?當然不!
今天,革命廣場上迎風招展的紅旗就是答案:蘇東劇變以來,社會主義失去的其實只是泡沫,這些年她已漸漸變成人們心底一股疾速流淌的靜水,沒有喧嘩,卻具有更加深沉的力量。
今天,在莫斯科,在列寧和十月革命的故鄉,深流的靜水溢出了地面!
100年前的今天,阿芙樂爾巡洋艦炮擊冬宮的一聲炮響,宣告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為什么是新紀元?這是因為自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從來都是少數人壓迫多數人、剝削多數人,但十月革命及此后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則證明,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
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動物世界的法則,人人平等,“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才是人類社會的法則。
時間已經很晚了,革命廣場上華燈齊放,“烏拉”的歡呼聲響徹云霄。
馬克思、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含笑注視著沸騰的人群。
社會主義的靜水既然已經涌出了地面,就一定會化為勢不可擋的洪流,最終沖決一切枷鎖和羅網,沿著十月革命開辟的通向人類最終解放的道路滾滾向前,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擋!
相關閱讀:
郭松民 | 冬宮沉思:告別列寧意味著什么?
參加“星火旅游”的“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緬懷與希望之旅”,大巴車從機場沿莫斯科大街進入圣彼得堡,遠遠看到道路右側有一尊高高的列寧銅像。
革命導師身姿挺拔,手勢果斷有力,似乎被定格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中。細細看去,列寧銅像已經很久沒有被清洗了,全身都是斑駁陸離的鳥糞和塵土。
顯然,在這座曾經被命名為“列寧格勒”的城市,盡管列寧銅像沒有像在“民主法西斯”猖狂的西烏克蘭那樣被紛紛推倒,但無疑已經被遺忘了。
列寧有恩于這座城市。他在這里發動并領導了十月革命,使“彼得格勒”在世界現代史上具有了空前重要性。更何況,十月革命固然是“社會主義革命”,但從民族主義的維度看,十月革命拯救了俄羅斯。
由于在一次大戰中戰敗,俄羅斯面臨像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那樣土崩瓦解乃至完全銷聲匿跡的嚴重危險。十月革命為落后的俄羅斯實現工業化掃平了道路,俄羅斯在蘇聯的組織形式下,一度發展成為和美國并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為俄羅斯做了這么多,列寧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嗎?
歷史有時候真的很不公平!!
抵達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冬宮。心情有點兒激動!
少年時代看過無數遍《列寧在十月》,但無論看多少遍,每當看到起義的工人和水兵潮水般涌過冬宮廣場,高喊著“烏拉”沖開帶有雙頭鷹徽章的冬宮大鐵門時,都會心潮澎湃。
列寧說過“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誠哉斯言!革命總是令人心旌蕩漾,心往神馳。
原以為列寧已經真的被圣彼得堡遺忘了,但沒有想到的是,在這里居然遇到一場“十月革命100周年”為主題的展覽——
帶著疑惑和興奮進去參觀,才發現這竟是一場以控訴十月革命和列寧的“罪惡”為主題的展覽。
布展經過了精心設計。入口處掛滿了紅色條幅,上面都是十月革命期間的口號,比如“和平、土地、面包”,“一切權力歸蘇維埃!”,logo是一個工人奮力砸開鐐銬的形象,看上去非常積極、正面。
但進去之后,才發現全部內容都是在傾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悲劇,而十月革命被設定成災難的根源。
展覽的外部設計和內部主題,故意以巨大反差的形式出現,目的就是要給所有參觀者以這樣的暗示:革命“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很糟,進而打消一切認同革命的念頭。
尤其是展覽大廳最后的設置:“彩色”的尼古拉二世被籠罩在巨大的、“黑白”的列寧的陰影下,似乎預示了他不幸命運。尼古拉二世年輕英俊、溫和善良,而列寧看上去則“兇險”和“恐怖”。
然而,真實的歷史中尼古拉二世絕不溫和善良。
比如在1905年,沙皇軍警朝前往冬宮向沙皇逞遞請愿書的工人開槍,就致使1000多人被打死,幾千人受傷。
1918年7月17日凌晨,已經退位的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處決,包括未成年的皇太子阿列克謝,這一事件后來成為各種反動勢力控訴革命的重要論據。
對此,應該指出三點才比較公平:
第一點,1918年,蘇俄國內形勢極其嚴峻,各地有大批反革命武裝,剛剛誕生蘇維埃政權遭到“十四國武裝干涉”,大片國土落入白衛軍之手,社會革命黨人和保皇派等各種反動勢力也蠢蠢欲動,對沙皇全家“斬草除根”點決定就是在這種萬分危急的局勢下做出的。
第二點,在歷史上,反動當局對革命者的鎮壓習慣性地采取直接從肉體上消滅的方式,對革命者進行大屠殺是一個規律性、普遍性的現象,從希特勒到蔣介石,從李承晚到蘇哈托等莫不如此。以中國革命為例,一些著名的革命者,如瞿秋白、方志敏、惲代英等,都是在喪失抵抗能力后被殺害的,蔣介石在中國大陸22年的反動統治中,僅在雨花臺一地就處決了十幾萬年輕的革命者。
第三點,處決沙皇全家,尤其是并無罪惡的公主和皇太子,現在看來是蘇維埃政權的一個錯誤。要知道,革命是為了讓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獲得解放,是為了推翻不合理的舊秩序,建立新秩序,而不是為了從肉體上消滅原來的壓迫者(除非他們直接阻礙了革命的進行)。
與之成鮮明對照的是,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文明革命的典范。
中國革命嚴格遵循了“革命是為了階級的解放而不是為了從肉體上敵人”的原則,無論是國民黨降將還是末代皇帝,也無論是被推翻的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除了少數有血債的,都采取了教育、改造、給出路的政策。
中國革命繼承了十月革命的經驗,也汲取了蘇維埃政權的教訓,更加成熟,也更加人道。
在圣彼得堡的幾天,我深深感到,在革命已經被污名化,失去了社會主義的俄羅斯,就像脫去上衣的普京那樣,只能用“赤裸的民族主義”示人。當地導游談起彼得一世、亞歷山大、尼古拉、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等就津津樂道,談起十月革命、列寧、斯大林等就嘿然不語。
1937年,“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在巴黎舉行,蘇聯展館大廈樓頂的一尊名為“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的巨型不銹鋼雕塑,形象地向全世界詮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激越和愉快的精神風貌等。
蘇聯由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而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的祖國。相反,對面的德國館,在納粹的統治下只能以民族主義示人,展館頂端是一只陰沉的“德國鷹”。
這似乎是一則寓言:幾年之后,“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打敗了“德國鷹”,社會主義的蘇聯戰勝了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德國,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
今天,俄羅斯失去了社會主義,也失去了世界大國地位。污名化了列寧、斯大林,俄羅斯展示給世界的只有沙皇。難道“沙皇的統治”能夠替代“社會主義”被推薦給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嗎?“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早已不知所終,俄羅斯只剩下了沙皇留下的“雙頭鷹”,“雙頭鷹”比勞動者的幸福生活更令人向往嗎?對“德國鷹”更有道義和力量的優勢嗎?
失去了“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莊員”,俄羅斯甚至無法概括自己的形象,除了普京,還有誰能代表今日俄羅斯?當然,這個問題在中國同樣存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就沒有當代中國人的形象——在前三十年理所當然是工農兵——只有一群寬袍大袖的古人在充數。
社會主義,才能使一個國家真正強大,才能使一個民族真正具有凝聚力,也才能使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真正具有道德權威,使其對外政策具有道義正當性——這是蘇聯留給我們的經驗,也是今日俄羅斯留給我們的思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