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12月24日公布,美國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5%,這是自2002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增幅。較長時期以來,特別是2008年美歐發生嚴重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美歐經濟增長的疲態、中國經濟的高歌猛進。但是,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卻可能導致中美增長態勢發生變化,其中有些情況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美國制度的彈性及經濟自我修復能力使其率先完成結構調整,走出危機陰影,增長后勢可期。金融危機爆發至今6年來,美國國內結構調整任務基本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布的報告解釋,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正面臨增長放緩之苦,且這一放緩是在美國進口強勁增長的背景之下出現。這意味著美國進口已無法獨立承擔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負。有人傾向于將這種現象理解為美國實力在衰退,但現實是,美國拉不動,其他經濟體退得更快。明年中國結構改革將集中攻堅,經濟增速緩降勢頭可能持續,而美國明年的增速有望進一步提高。中美GDP規模競賽態勢可能發生變化。
第二,美國成熟市場機制為技術創新提供足夠激勵,確保美國在關鍵領域、關鍵行業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其主要表現是頁巖油氣革命。美國因此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和石油生產國,這不但改變了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談判地位,而且很可能引發能源革命,全球性的能源供應短缺很可能被能源過剩代替。頁巖氣革命發生在美國看似不乏運氣成分,實則體現了美國市場機制的成熟與健全。不少國家,包括中國頁巖氣估計儲量與美國相當甚至超過美國,但只有美國的市場機制提供了足夠的刺激和激勵條件,使得頁巖氣規模開采實現商業贏利,從而獲得持續發展的動能。
頁巖氣革命降低了美國生產成本,為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提供了支撐。美國制造的成本正直追中國制造。中國制造要準備好與美國制造直接拼質量、拼創新。制造業復蘇又有利于就業增長,刺激消費。就業和消費增長可以增加稅收,有利于美國整頓公共債務。油氣產量提升可以減少進口,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這一切都有利于美國經濟的復蘇和增長。
經濟增長是實力的源泉。二戰以來,美國的領先地位不斷受到其他競爭者的挑戰。軍事上,蘇聯曾發展出與之相抗衡的實力;經濟上,西德、日本曾對其形成趕超之勢。一旦美國經濟影響力相對下降,“美國衰落論”便會泛起。70年代,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保羅·肯尼迪提出美國衰落的警告。但是美國經濟迅速恢復,反倒是蘇歐在90年代初發生劇變,美國反而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影響力上升到新頂點。2008年金融危機加速了權勢從西方向東方轉移,中國迅速崛起,并縮小與美國的差距,這一勢頭延續至今,再度引發美國會否衰落,甚至美國主導秩序會否崩塌的討論。而隨著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美國可能找到新支點,鞏固其主導全球秩序的權力基礎,恢復其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自信。面對可能出現的新態勢,美國的對外戰略選擇會不會出現新變化,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作者是中國社科院和平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