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頁,觸目而來的是關于美國34個州90個城市爆發嚴重騷亂的新聞:被國內右派“公知”奉為“民主天堂”的美國,又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美國當地時間11月24日晚上,舉國關注的密蘇里州弗格森鎮的白人警員威爾遜,槍殺徒手黑人少年一案的判決結果出爐,陪審團決定不起訴威爾遜。消息傳出,立即在全美引發憤怒,各地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一場新的美國黑人抗暴斗爭!它不由使我想起了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這是不是他那美好的《我有一個夢想》的又一次破滅?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浸信會牧師馬丁·路德·金,一生主張以非暴力的方式,為黑人同胞的平等權利而斗爭。1968年4月4日,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參與領導罷工運動時,在洛林汽車旅館的陽臺被一名刺客開槍正中喉嚨致死,年僅39歲。隨后,美國巴爾的摩、芝加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等地125個城市爆發了抗議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的種族騷亂,掀起了上世紀60年代又一場規模浩大美國黑人的抗暴斗爭。
為支持美國黑人的斗爭,毛澤東主席于1968年4月17日公開發表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同志支持美國黑人抗暴斗爭的聲明》。這是毛主席繼1963年發表《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的正義斗爭的聲明》之后,第二次發表支持美國黑人斗爭的聲明。毛主席聲明有力地鼓舞了美國黑人的斗爭。
馬丁·路德·金是一位非暴力主義者,但美國的統治階級并沒有因此而對他寬容(就像英國殖民主義不能容忍而暗殺印度的非暴力主義愛國者甘地一樣)。這深刻地教育了廣大的美國黑人群眾,激起了他們抗暴斗爭的新風暴。毛主席的聲明指出了美國黑人斗爭的性質、根源與意義:
“美國黑人的斗爭,不僅是被剝削、被壓迫的黑人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而且是整個被剝削、被壓迫的美國人民反對壟斷資產階級殘暴統治的新號角。”。
“美國的種族歧視,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制度的產物。美國廣大黑人同美國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是階級矛盾。只有推翻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摧毀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制度,美國黑人才能夠取得徹底解放。美國廣大黑人同美國白人中的廣大勞動人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斗爭目標。因此,美國黑人的斗爭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美國白色人種中的勞動人民和進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美國黑人斗爭必將同美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最終結束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罪惡統治。”
“這場黑人的斗爭風暴發生在美國國內,是美帝國主義當前整個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一個突出表現。它給陷于內外交困的美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
毛主席的聲明距今雖已過去46年,但它所指出美國黑人斗爭的性質、根源與意義,至今仍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有人故意混淆美國黑人抗暴斗爭的性質,把它說成是“法治”的問題,是“民主”的進步問題,實質上就是要掩蓋國際、國內存在的嚴酷的階級斗爭的現實。
回顧2008年美國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失業率高企,貧富兩極分化加劇。2010年美國貧困率為15.1%,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2年來最高。有數據顯示,最富有的5%美國人擁有全國72%的財富。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必然導致社會矛盾深化。
2011年9月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斷斷續續延續至2012年10月;抗議活動范圍波及全美120多個城市,最后各地均以血腥“清場”(資本的國家暴力)的方式告終,整個運動被抓捕的就達7000余人!
由于歷史的原因(美國早年實行種植園黑人奴隸制度,美國黑人均是白人奴隸主從非洲販賣來的奴隸。1861年的南北戰爭,林肯解放黑奴,實質上是為了把黑人奴隸變為資本的雇傭勞動力)。也就是說,美國黑人(就其極大多數而言)歷來是作為雇傭奴隸而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因此,這就把美國黑人置于美國社會階級斗爭的第一線,也就成了為什么每當美國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化的時刻,往往就成了黑人民權運動高漲之時的原因。
本次“弗格森事件”,所以會成為美國黑人民權抗暴運動再次高漲的導火線,看似偶然,實屬必然。這是美國社會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是美國社會激烈的階級斗爭的反映。
右派“公知”忌諱階級斗爭,然而階級斗爭客觀地存在著,誰也抹煞不了!
不是說美國是“民主樣板”,最尊重“人權”的嗎?那就是警察可以濫殺無辜(按美國法律,未經法院定罪的均屬無辜者)。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僅2013年美國警察就擊斃了461人!(網上盛傳美國警察每年槍殺達上萬人!)
不是說美國的法制最“完備”、“公正”嗎?那么,密蘇里州大陪審團的“公正裁決”怎么會激起全美的黑人抗暴運動呢?
看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實質上就是資本的專政!就是不準被剝削階級作任何反抗的赤裸裸的反革命暴力。
附:弗格森燃燒 美國武裝保衛種族歧視
據外媒報道:弗格森的案件再一次點燃了全美:美國司法部門在11月24日仍不肯公開證據,大陪審團在25日又宣布射殺黑人青年的警察無罪。這個消息顯然震動了感恩節期間的美國,弗格森鎮又一次火光飛舞,荷槍實彈的軍警開始向示威民眾發射催淚彈。美國總統奧巴馬專門出面發表講話,責成司法部長督辦此案。可問題也就此而來,時隔數月后,美國的國家機器竟還在為種族歧視張目。
從8月開始的弗格森事件在《新聞周刊》等美國媒體看來大有黑澤明《羅生門》的意味:幾個月里,各種證據爭相出現,事件經緯也被不斷改寫。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被白人警員亂槍打死的黑人青年是赤手空拳的。這也使得西方世界已經開始從關注案情轉而關注美國的族群問題,包括《金融時報》、《紐約時報》乃至《波士頓先驅報》的歐美媒體在面對24日的火光時,他們大多發現種族問題已經“分裂”乃至“撕裂”了美國。很顯然,在奧巴馬于8月的講話中談及弗格森事件源于“種族主義”后,問題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了。
《金融時報》等媒體批評美國在弗格森事件中投入軍警過多,開始渲染當地火頭四起,這一問題的影響更已散播全美。據路透社報道,在獲悉大陪審團宣布警員無罪后,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已經開始出現人員聚集,白宮門前有示威者手持標語興師問罪,紐約的示威者也開始突破警戒欄。在紐約時報廣場等地更有大批警力待命。顯然,華盛頓當局很清楚,伴隨著美國民眾的不滿情緒蔓延,美國各地都難免會復制弗格森的混亂局面。
資料顯示,在弗格森事件在8月第一次爆發時,從美國主流媒體提供的每一個細節,外界可以清楚地看到坦克、催淚瓦斯、荷槍實彈的國民警衛隊、宵禁以及戒嚴等等,當局的是非對錯被曝光于顯微鏡之下。也正是因此,人們得以窺見真相。盡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曾為軍警在弗格森事件中的作為辯解,稱這“完全是美國的內政”,路透社等媒體還指出,包括“新黑豹黨”、“美革共”之列的“毛派暴力團體”也滲透進抗議活動,但這終究不是美國軍警彈壓維權民眾的理由。
也就在弗格森因陪審團建議再度爆發示威之際,美國各界名流也已經因此大打出手,這其中的“種族主義”氣息也一目了然。也就在24日晚,紐約前市長,公開指責奧巴馬一味照顧黑人的朱利安尼就在NBC電視臺的電視辯論節目中向全美指出,與其討論警察射殺受害者,不如討論“全美93%的黑人兇案死者都是被其他黑人所殺”,更稱“正因黑人持槍廝殺,才需要白人警員維持秩序”。”。大學教授、評論家戴森隨即反唇相譏,指責朱利安尼的發言系“為白人至上辯護的機制”,部分美國網民更指出朱利安尼是“種族主義的紐約人”。但朱利安尼的發言已經道破了美國社會將種族主義與國家機器融為一體的真相。
其實,弗格森小鎮的問題也是美國社會的縮影。盡管奧巴馬的上臺證明了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似乎已經占到了最高點,但《洛杉磯時報》就指出,占美國人口12%的黑人在財富積累、就業和教育領域都遠遜于白人,大多數黑人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美國的白人失業率為5.3%,而黑人的失業率就達11.4%,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白人的貧困率只有9.7%,黑人的貧困率竟是前者的三倍。至于爆發沖突的小鎮,更出現了70%黑人鎮民受白人公、檢、法人員惡意轄制的局面,由此看去,該地連續幾個月的示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美國各界名義上還是保持著對種族主義的抵制的。根據白宮在24日公布的講話,奧巴馬總統首先就強調,美國“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國家”,因此“人們需要接受大陪審團宣布的結果”,他因此希望聚集的民眾堅持“和平抗議”,“不要向警察投擲瓶子,不要砸爛車窗玻璃,不要傷害他人破壞財物”。可值得諷刺的是,弗格森的火頭四起正是在軍警彈壓之后點燃的。當地全副武裝的執法人員并沒有區分對待“以大陪審團決定為借口煽動暴力的人與大部分和平抗議的民眾”。美國的國家機器當下正投入的為種族主義站臺。
不可否認,奧巴馬終究談及了弗格森事件的核心,即“執法部門與有色族裔社區之間的互不信任依然很深”,更強調這是“種族歧視遺留問題”。誠然,自20世紀60年代后,伴隨著民權運動的推進,種族歧視的問題有所改善,但這一問題不僅存在于經濟社會領域,在執法、司法等領域同樣積弊嚴重。生活貧困、缺少就業機會、刑事審判體系存在種族歧視,導致非裔人士的入獄率遠遠高于白人。盡管歷屆美國總統都一再承諾,力爭提高黑人的社會地位,但這些難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此前,發生在1992年的洛杉磯暴動已經讓外界看到了美國種族主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四名白人警察毆打黑人卻無罪釋放引發了為期六天、涉及數千人席卷洛杉磯大都市的暴亂,導致51人死亡。在美國這樣高度融合的社會,種族不平等只會危害社會和平和安全。美國有必要格外努力地去根除所有領域的種族主義,以避免悲劇重演。可值得諷刺的是,美國似乎只看到了當年洛杉磯鎮暴的戰術與教訓,轉而選擇以更精良的裝備應對示威民眾。當全副武裝的軍警繼續駐扎在弗格森時,以國家機器維護種族歧視的美式維穩顯然還將繼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