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出現井噴式增長。據中國教育部統計,到2013年底,中國海外留學人數已經達到300萬。最大的去向是美國,成為美國外國學生的最大群體。不僅九成以上是父母家庭出錢的自費生,而且本科生增幅超過30%,增加最快。按照這一趨勢,本科生不久就會成為留美學生主體。這一熱潮的重要原因,是大批父母對中國教育體系的不滿,而認為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遠為優越。
可是自從新世紀以來,美國自身的本科大學畢業生,出現持續的“貶值”現象,而且日益嚴重。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的最新報告,從2000年到2013年,美國男女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分別下降了6.7%和8.1%。奧巴馬總統前顧問、哈佛大學勞工問題權威勞倫斯·卡茨(Lawrence Katz)新近向《紐約時報》承認:美國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每況愈下,越來越多畢業生被迫高階低就,進入原來非大學生從事的低檔低薪職業,諸如服務性行業,是個“令人擔憂的麻煩趨勢”。大學畢業生的低薪、高失業率和高學費貸款債務,也是回家與父母同住、成為“啃老族”的美國年輕一代大幅度增多的主因。
美國大學生的不斷“貶值”,除了顯示美國社會分化和中產階級沉淪,開始觸及高教育群體,也證實了不少美國教育學者的研究結論:大多數美國大學本科教育質量不斷下降,其產品日益不能適應新世紀知經濟的需求。盡管如此,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愿意付出昂貴費用,送子女去接受這種質量不斷下滑的本科教育;甚至可以說,對于教育經費遭到不斷削減的許多美國二三流大學,中國留學生已經成為填補預算虧空的最大財源。這是個發人深省和令人反思的現象。
一個比較全面的圖像,是如同整個美國社會,美國教育界也出現了1%頂尖與99%普通學校的強烈分化。卡茨教授便指出,在普通大學畢業生行情不斷下跌的同時,精英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卻繼續風光。這里的精英大學(elite colleges),指的是常春藤、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私立名校,以及像伯克萊大學那樣的名牌州立大學“旗艦”校園。
進名校才是關鍵
所以美國新型的社會競爭中,是否獲得大學教育,已經不足以成為維持中上階級社會地位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能夠進入常春藤名校和其他“重點大學”,進而獲得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等研究生學位,才能保證社會經濟地位的成功。我數月前評論美國亞裔和華裔的教育成就時已經指出:美國激烈的教育競爭因此日益政治化。
最明顯的例證,是名牌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院招生中,黑人和拉美裔享受的特殊“平權”照顧,以中國教育術語,不妨稱為“少數民族加分”政策,遭到越來越大的政治和法律挑戰,有關案子不斷打到最高法院。在最高法院保守派掌握多數,以及社會經濟地位日漸沉淪的白人群體的沖天怨氣之下,這一“加分”政策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來日無多,這是對亞裔和華裔十分有利的發展。
但是政治勢力強大的黑人,以及人口迅速增長的拉美裔,正在運用其他政治手段來維護教育特權。年初加州SCA5提案是個典型,企圖通過公投來恢復對黑人和拉美裔的“加分”照顧,終于在加州亞裔,尤其華裔全面政治動員和反對之下遭到暫時擱置。
在紐約新選“極左”市長白思豪的鼓勵下,若干紐約州議員新近提出議案,要求改革紐約市八所公立“重點高中”現有考試入學招生制度,是用政治手段來干預教育競爭的最新事例。這是因為紐約現有制度做到了“分數前面,人人平等”,兩年前還獲得當時市長彭博的高度贊揚。這里牽涉的幾所“重點高中”聞名全美,特別是超過百年的史岱文森(Stuyvesant)高中,校友中已經有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是進入常春藤和其他美國名校的跳板。一旦削弱考試入學制度,目前在這些名牌高中比率超過一半的亞裔學生的精英教育機會,將會大大減少。
大紐約區是華人積聚之地,大部分都是辛苦勞作的工薪階層和小業主,全力打拼,為子女創造教育機會。《紐約時報》月前便報道一對在餐館打工的大陸移民父母,培養兒子進入名牌紐約大學的例子。上述威脅到華裔教育競爭優勢的最新事態,值得美東地區華人社區的高度關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