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9.11”事件以來,美軍和阿富汗塔利班除了交戰之外,在“戰略傳播”方面也針鋒相對。雖然塔利班并無“戰略傳播”的概念,美軍的一些行為也并非冠以明確的“戰略傳播”概念。但雙方出于自覺實踐,展開了戰略傳播的較量,企圖提升自身的可信度與合法性;削弱對手的可信度與合法性;促使采取民眾支持自身,反對對方,支持自身的政治和軍事目標。幾年下來,雙方各有優劣,各有效果。
這些較量有的是全國性的,有的是地區性的,有的是基于具體的事件,有些是與戰略傳播有關的準備工作,有些來自于零散的資料所體現的信息。此外,同性質事件的一些政策和行為處在變化中,但其都屬于從屬于戰略傳播的總體行為和總體進程,并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應戰略傳播的全貌和重心,這也正符合戰略傳播不斷進行分析和變化調整的特點。雖然參考資料主要出自美軍的分析,但仍可令人基本客觀地看到真實情形。
本文對雙方各自戰略傳播現狀大致在攻防兩面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分析和比較:
一、塔利班的“戰略傳播”
塔利班在“戰略傳播”上的重要措施包括煽動宗教“圣戰”、煽動“愛國主義和民族情緒”、抹黑聯軍和阿富汗現任政府、拉攏民眾和中間派、破壞聯軍和政府的重建活動和和平進程等。此外,比較重要的事件有頒布《圣戰者規則和組織條例》一書(下文簡稱《規則書》),并在2009年對2006年的版本進行了修正,企圖表現更為“友好,溫和的”一面,試圖贏得人心。美軍認為表示塔利班企圖發動一場以人口為中心的戰略游擊戰,并企圖在游擊戰中號召將普什圖習慣法(Pashtunwali) 和伊斯蘭法(Shariat)中的部分條文納入其綱領之中。
(一)在意識形態方面
伊斯蘭教義和伊斯蘭準則深深地灌注于阿富汗文化之中,因此塔里班廣泛宣傳美國和北約聯軍駐扎在阿富汗就是要摧毀伊斯蘭教,殺害穆斯林,燒毀可蘭經和清真寺,鼓吹“圣戰”。這是塔利班戰略傳播極為重要的方面。例如:2004年1月1日,阿富汗南部司令部地區一份報告稱哈札朱夫特地區附近發現傳單,內容如下:“Imarat地區的伊斯蘭教徒們,阿富汗的勇敢戰士們,上天將賜予你和平。人人都知道,阿富汗是勇敢者和阿富汗先祖的故鄉,他們的子孫也是勇士……以真主的善良和仁慈的名義,塔利班通過伊斯蘭教治理阿富汗,并帶來了和平和信仰。在阿富汗,95%的人民遵守伊斯蘭教的律法……”這種宣傳使許多阿富汗人都成了塔里班的積極支持者或默許的支持者,使他們搖擺不定,猶豫不決,或者采取孤立主義的態度。
(二)在外交方面
塔利班許多領導人都是阿富汗第一大種族普什圖人,由于歷史遷徙原因,巴基斯坦居住著許多普什圖人,塔利班在2001年被擊潰后,利用種族聯系,其殘余力量得以順利轉移至巴基斯坦,休生養息,卷土重來。此外,還利用伊斯蘭教的聯系,在中東一些國家獲得了許多金錢援助。塔利班的溫和派以外交部長穆塔瓦基爾為首,為塔利班與外界建立聯系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在組織治理方面
塔利班山頭林立,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攻擊,中級和基層單位思想和行為也不夠統一,因此為了便于指揮軍事行動、組織發展,建立民眾基礎和統一“戰略傳播”原則和行為,塔利班以2009版本的《規則書》為準則,嚴格管理體制和細化行為,并依照《規則書》來調節其內部關系,防止出現分裂的情況。例如在《規則書》中對“游擊戰基礎”描述道:“圣戰應該忘記部族或語言上的差異,圣戰不應該在自己人之間開打,如果你生活或戰斗在一個統一的旗幟和目標下,那么語言或部落的分歧就變得不重要了。”當然,塔利班對立派別之間還是會經常就戰利品、領土、尊嚴以及某些地區的利潤豐厚的毒品問題而爆發沖突。
(四)在司法制度方面
塔利班所保護的司法制度無疑是塔利班叛亂活動中最容易使其在當地社區受到歡迎??和尊重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在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更可能依靠伊斯蘭教來統一不同的普什圖人群體之間的思想意識。不過他們還是會選用一些適合其組織需要的普什圖習慣法,如復仇,榮譽,放逐等。
2009年的《規則書》版本試圖擴大和加強這方面的成功,即建立一個平行的法律制度。為當地社區所承認的這種制度,其特點是合法、公平、禁止賄賂以及快速解決矛盾。美軍兩次對當地社區的長者的調查證實塔利班創造出這種受人歡迎的平行法律制度,其與2009年版本《規則書》中的相關司法內容一致。
例如《規則書》第44條規定:如果當地人因個人問題向圣戰者求助時,群體的領導人無權涉足其中。只有省級和區級機構才能考慮這些問題。他們會盡力讓部落領袖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能解決,問題還可以提交至省級法院。
(五)在教育方面
塔利班素來抵制政府教育制度,反對和恐嚇接受政府教育的民眾,是削弱政府和聯軍的合法性和影響的一環。2004年5月16日,阿富汗東部司令部地區的一份報告指出: 巴克提卡省KUSHAMAND集市的教育辦公室的書籍遭到了焚燒。此外,1-2個配給學校的帳篷在MANART也遭到了焚燒。
2006年版的《規則書》禁止阿富汗人擔任政府學校的教師或伊斯蘭大學教員,并稱這是因為“如果在政府的學校中工作將增強異教徒系統的力量。”
然而,抵制教育明顯不利于爭取民心。塔利班在此問題上沒有最佳的措施。禁止阿富汗人從事教育業或擔任伊斯蘭大學教師的情況也在2009年版《規則書》上消失了。不過這也不是一種正式主張,也不意味著塔利班放棄了針對學校工作的人員,學童,乃至學校財產和建筑物的襲擊。有時候,塔利班也會采取折中的辦法,控制宗教領袖和清真寺作為塔利班的教育中心,為農村的孩子們提供一個受教育的機會。
(六)在統一戰線方面
為了爭取最廣泛的民眾基礎,擴大自己,削弱對手,塔利班對不同類別的阿富汗人采取了不同的“統戰”策略。
一是對于高層人士主要采取威脅或暗殺等方式。例如《規則書》中對自殺襲擊的規定中第二點明確:自殺襲擊應針對高層人士。2007年6月11日,阿富汗東部司令部地區的一份報告指出:SHARANA省重建小組發現Sharan村村長大院收到傳單。傳單經過美軍省重建隊翻譯如下:“……所有高官例如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門、阿富汗國家警察和阿富汗國防軍的負責人以及其他人必須一周內辭職,并且應該流亡國外,直到塔利班授權他們回國……”
二是對文化精英進行拉攏。文化精英有一定話語權,因此是塔利班拉攏在宣傳方面對抗聯軍和政府宣傳的對象。2004年7月17日,阿富汗東部司令部地區一份報告指出聯軍發現兩頁給阿富汗作家、詩人和記者的公開信稱“眾所周知,每個阿富汗穆斯林都有責任團結一致抵抗侵略者。如你所見,他們企圖誘使阿富汗青年墮落,為的就是使他們軟弱,從而他們不再為阿富汗的獨立而戰。侵略者正在使用下列工具來試圖改變我們的文化……你們必須拾起你們的筆,用文章反擊他們是你們的伊斯蘭責任……”。
三是對親政府或普通民眾及家庭采取勸告、拉攏、威脅和收買,甚至殺害等手段。2005年4月18日,阿富汗南部司令部地區的一份報告指出:阿富汗國防軍的一名士兵收到宣傳信。這名ARGHANDAB地區的士兵的家位于KHOSVO村。此信威脅道,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工作人員如果拒絕辭去在政府內擔任的職務,就將被處死。又如,2004年1月28日,阿富汗東部司令部地區的一份報告指出ORGUN東部附近發現的用普什圖和英語兩種語言書寫密信中包含了對目標家的慰問,為四個目標人物提供摩托車和一萬盧比以及應要求提供手槍等內容。
四是對“投誠”者寬大處理。塔利班希望為政府或異教徒服務過的人投向塔利班保留了一條路,只要對方有好的表現,就可以予以接納,并且極力避免濫殺。
五是不輕易殺害或冒犯普通民眾和掠奪財產。在2009年版《規則書》中規定,自殺襲擊時努力避免造成當地民眾傷亡、圣戰者無權通過武力手段拿走當地穆斯林的個人武器、圣戰者不得迫使人捐助等。以期與所有的部落社區和當地人民保持良好的關系,以使得圣戰者為當地人民所歡迎,并能得到當地人民的幫助。
(七)在戰場宣傳方面
首先,塔利班善于宣傳聯軍造成平民傷亡問題,在這方面塔利班宣傳方面非常老練,比聯軍要做得好。在這方面他們主要的作法:
一是快速主動出擊,塔利班明白:首條也是最重要的新聞深入人心,宣傳戰的快速主動出擊明顯是有利的。在襲擊發生后,塔利班分子即刻通過衛星電話告訴各類媒體發生戰斗,其中夾帶一些未經證實的戰斗非故意損傷報告。塔利班采取的手段還有收買或強迫爆料人進行爆料。一旦塔利班的新聞版本發布,這個版本就代表了事實。塔利班屢屢得手。
二是善于指責聯軍造成無辜平民傷,除了聯軍本身造成平民死傷之外,塔利班還制造一些小片段并夸大了某些事實,或直接顛倒黑白,影響新聞輿論,控制公眾對阿富汗戰爭的認識。阿富汗政府和聯軍部隊迫于壓力,有的行動被迫暫停,有的行動區域受限,戰斗受到巨大負面影響。聯合特遣部隊第82師的指揮官Lt. Col. Dave Anders說:塔利班的宣傳戰無論在戰術還是戰略層面上都已取得勝利。
三是蓄意制造新聞事件,據美國官員說,塔利班不再滿足于向目標聽眾群灌輸“聯軍殺害平民”的觀念,開始嘗試通過在火力沿線安放平民或在居民聚集地戰斗來制造“新聞事件”。有時還利用婦女和兒童在戰地為他們提供補給,甚至可能訓練童子軍。若這些婦女兒童傷亡,便可更加攻擊聯軍。此外,塔利班叛亂分子經常選擇清真寺作為保護,若發生戰斗,就可以指責聯軍破壞伊斯蘭教。
四是在宣傳路徑上,使用“底朝天”戰。
塔利班分子不止利用錯誤信息擾亂聯軍行動,還利用部分阿富汗人民的合理的怨恨情緒,在宣傳戰上采用“底朝天”的戰術。他們反復通過當地領導人向外界傳遞信息,這比卡爾扎伊總統或是國際社會發表的聲明要有效的多。
其次,塔利班其他針對敵人的重點宣傳還包括:一是宣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塔利班宣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喚起阿富汗民族意識,把聯軍描述為侵略者。二是煽動文化對立,塔利班煽動文化對立,把聯軍描述為伊斯蘭教毀滅者,號召民眾抵制西方文化進入。三是攻擊政府是傀儡,塔利班把政府描述為西方國家的傀儡,破壞政府合法性和破壞選舉。
再次,在作戰勝利方面的宣傳,塔利班常常制作非真實的勝利視頻,造成作戰勝利假象,起到破壞對手士氣,動搖阿富汗民眾對政府和聯軍信心的效果。例如, 2007年2月19日,阿富汗東部司令部地區第82合成聯合特遣部隊公共事務辦公室報告:2月18日早上,一架由美軍領導的聯軍直升機在阿富汗東南部墜毀,塔利班發言人Yosuf Ahmadi立刻聲稱他們在阿富汗南部擊落聯軍的直升機,但他無法說出在墜毀直升機上的人員數量和身份。
另外,在政治上來說,塔利班一直以來就是慣用野蠻的、極端暴力和非伊斯蘭的方法,如斬首和毀容。雖然這些方法能在短期內為其贏取國外資助或是在與其他叛亂團體的競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從長期來說,這十分不利于塔利班在農村地區贏取民眾的支持。因此塔利班對組織行為也作了一些約束,以提升自身政治形象。主要包括:一是禁止野蠻酷刑、斬首和綁架勒索,2009年版《規定書》中規定 “切人鼻子,嘴唇和耳朵是完全禁止的。”美軍認為,這項禁令可能是塔利班高級領導人試圖對外籍或非塔利班武裝分子施加影響。二是不使用童子軍,塔利班在《規則書》中禁止在圣戰中使用還沒有長胡子的年輕男性。[1]三是不再倡導對非政府組織的攻擊,2006年版本的《規則書》中規定應包括對在阿富汗工作的非政府組織展開持續襲擊攻擊,然而2009年版本則沒有提及任何非政府組織,也沒有提出加大針對非政府組織的襲擊力度。造成這種差異很可能是因為作此倡導的2007年5月的毛拉達杜拉·朗之死。
(八)在鄉村工作方面
廣闊的鄉村是塔利班賴以生存的空間,為此擴展在鄉村勢力是塔利班重中之重的事,其主要有策略是利用普什圖“部落”固有的普遍沖突,趁虛而入,擴展勢力。對單個村莊而言,則采用從村莊高層節點突破的方式,取得控制權。
一是利用普什圖“部落”沖突發展勢力
2009年9月,美軍阿富汗研究評估中心提出了一份《我兄弟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阿富汗普什圖“部落”研究》報告研究結果稱,阿富汗的普什圖“部落”不是能采取集體行動的政治單位。在幾乎所有的阿富汗地區,人們不應該指望能找出可以代表較大群體且有能力制定或執行協議的領導人或機構,也就是說沒有“部落的頭”。
塔利班也深知使普什圖人在政治上選擇身份和組織形式的動機——包括是否支持阿富汗政府或叛亂——是靈活和務實的。由于不存在較大而統一的政治單位,地方沖突在阿富汗普遍存在,而且往往持續時間很長,又不可避免地與阿富汗人的生計和社會關系緊密相聯。由于能力不足、利害關系、腐敗,或綜合因素,阿富汗政府無法解決阿富汗廣大地區的大多數沖突,結果是阿富汗人對阿富汗政府及其機構的嚴重不信任。塔利班和其他武裝分子通過利用和加劇當地沖突的方式,進而擴大其影響。
二是突破節點占領村莊
為了獲取某一重要地區的控制權,塔利班所目前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定下所要占領的村莊。
一個村莊的大部分日常生活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政治與管理、宗教以及村莊生活的安全。在這三個節點中,第一個節點是馬利克(部落領袖或首領)和村中長者,其代表村子的政治生活方面。第二個關鍵的影響節點是伊瑪目(宗教領袖),其代表一個村莊的宗教生活。第三個影響節點是村莊中個人和安全系統。傳統上的安全是由村里的每一個男人來保證的。
塔利班為了獲取村民的合作,其采取教化(自愿)或脅迫(必要時)等手段掌握村的影響節點,進而控制全村。
(九)小結
塔利班伴隨著軍事行動的戰略傳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塔利班有能力發動更多襲擊,并在阿富汗南部一些地區建立了法庭和影子政府。哈米德·卡爾扎伊總統的支持率在下滑——從深孚眾望到支持率在50%左右徘徊,其部分原因也在于政府效率低下,貪腐橫行。在間接傷害和平民傷亡的報道推動下,阿富汗人中親美和對美國抱有好感的人已經下滑到了總人口數的1/3。只是由于塔利班殘暴、糟糕的表現和有限的能力才使他們沒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塔利班堅信時間在他們一邊,如果聯軍退出,他們仍能贏得單方面的勝利。
二、美軍的戰略傳播
美軍的戰略傳播在許多方面和塔利班是針鋒相對的,其中有些是已經計劃實踐了的,有些是美軍軍官和研究人員提出的建議。
(一)在意識形態方面
2010年,美國陸軍第173空降旅戰斗隊為了對抗當面之敵以塔里班為代表的敵人的意識形態,進行了一次被其稱之為“溫和的伊斯蘭之聲”信息作戰。第173空降旅戰斗隊分析認為塔利班的核心意識形態是一種極端壓制性意識形態(radical suppressive ideology)即: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和摧毀與西方的聯系。該旅戰斗隊的信息戰軍官在考慮用以抗衡的意識形態時,進行深層次探討后發現,世界上的多數穆斯林信徒都奉行溫和容允的信念。因此,確定用伊斯蘭的意識形態去管束伊斯蘭民眾與塔利班抗衡。
例如,美軍利用穆斯林對朝圣的訴求,組織在不同領域有重要影響阿富汗人到沙特阿拉伯進行麥加朝圣。活動參加者一返回阿富汗,就與其家人、朋友和阿富汗同事分享他們的改變生活的旅行故事。該項活動起到的作用會逐漸侵蝕叛亂份子宣傳的可信度。活動有三重作用,一是表明對于伊斯蘭教和阿富汗文化的尊重;二是在現代和宗教容允的約旦社會的背景下使阿富汗交流者接受伊斯蘭教;三是推動阿富汗人對阿富汗人的觀點傳播。結果顯示,此次計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塔里班的謊言已經攻破。
(二)是在外交方面
由于塔利班在巴基斯坦有諸多的避難所和基地,能否消滅這些基地,美軍認為是反叛亂的關鍵。巴基斯坦成為美在阿富汗反恐行動的重要伙伴。然而,巴基斯坦認為威脅更多地來自印度,并想把塔利班成為它的一種輔助力量。不過,因過度忽視伊斯蘭教的力量和意志,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已無能為力,恐怖組織正在瘋狂地蠶食這個國家。美國有時不得不采取單邊行動。雙方因此常有摩擦。為了穩固巴基斯坦作為反恐盟友,在外交上,美國還得努力緩解印-巴間的緊張關系此。基于同樣的理由,美國也需要和伊朗進行戰略對話共同對付敵人,因為伊朗什葉派十分憎恨塔利班。為此,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邀請伊朗參加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美國還得要求海灣國家中止對塔利班附屬組織的慈善捐助。因為,慈善、毒品收益和其它資金組成了塔利班的經濟來源
(三)尋找和利用塔利班組織薄弱點方面
美軍認為,塔利班是一個既清醒又脆弱的組織。特別是在2003年那次“開門”政策后,塔利班招募了許多罪犯,而這對其政治基礎的傷害是十分巨大。此外,塔利班內部派系斗爭也是另一個關鍵問題,而且其中一些斗爭在過去兩年間還愈演愈烈。[2]塔利班對立派別之間經常就戰利品、領土、尊嚴以及某些地區的利潤豐厚的毒品問題而爆發沖突。
美軍對2009年版本《規則書》的研究還發現,塔利班對較低層級人員存在一種不信任。此外,還強調禁止建立新群體。美軍認為這些都是可資利用,以促其內部分裂的切入點。
(四)尊重普什圖習慣法
由于阿富汗普遍廣泛的地區沖突更多地不是訴求于政府法律體系,而是由非正式的地方機構協商解決,聯軍把精力放在政府機構上效果不佳。美軍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預計將在鄉村工作中加強沖突處理的能力,以免被塔利班趁虛而入。
塔利班領導人選擇性地應用那些適合其組織需要的普什圖習慣法助其解決沖突,如復仇,榮譽,放逐等。然而,普什圖習慣法的一些方面還是與其存在沖突,例如通過金錢來贖罪,報復婚禮,族長會議。塔利班特別試圖阻止金錢贖罪繼續發揮作用。美軍認為,在鄉村中,特別是在普什圖人中,即農村叛亂分子的基地中,這是一個可資利用削弱塔利班影響的切入點。
(五)在教育方面
教育工作是重建和發展工作的一部分。塔利班向來敵視,阻止民眾接受教育,妄圖削弱政府的合法性。這也是聯軍在信息作戰方面攻擊塔利班的一個要點。塔利班高級領導人毛拉伯瑞德無意中承認,塔利班已經在聯軍的《信息作戰:心理戰》中被描繪成襲擊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力量。[3]他的這一表態表明,塔利班已經在聯軍的信息攻勢中被成功地描繪成教育工作的敵人。
(六)在戰場宣傳方面
據聯合國2007年統計總共有593名平民死亡,其中314名就是在阿富汗由聯軍或者阿富汗軍隊的軍事行動造成。北約自己也承認,由于兵力不足,無法對村莊和行政中心進行足夠保護,只能大批次增加空軍和近距離空中支援的使用頻度,許多部隊在交火中都采取直接打擊,這就很容易造成平民傷亡。從而導致在平民死亡問題上的輿論被動。由于美軍注重消息準確性、新聞發布層級繁瑣,無法及時應對塔利班快速信息發布,也是造成美軍在平民死亡問題上輿論被動的因素。
美軍認為,若要有效應對塔利班快速發布不真實消息的宣傳戰術,必須在戰斗發生時也即刻向公眾和國際媒體發布消息。當然,這并不容易。目前,美軍在造成平民死亡問題上的對策主要是:首先是讓軍人克制。有人提出,對于作戰行動,士兵必須熟練掌握交戰規則,熟練掌握不斷增加的技術和裝備,熟悉作戰環境和其中的威脅及樣式,才有信心恰當地識別威脅,保持克制,以此盡可能減少平民傷亡。在必要的時候也仍然能夠做出準確、迅速地做出致命性的反應。其次是引入非致命性武器。在危險情況下要求軍人克制極為不易,誤傷平民及其財產難以避免,因此美軍引入了非致命性武器。非致命性武器是指明確設計用來,并主要用來使目標人員或裝備立刻失能的武器、裝備和彈藥,同時將人員傷亡和永久性傷害最小化,將在目標區域或者目標環境中的財產遭到的非預期損害最小化。非致命性武器的目的就是對人員或裝備產生可逆效果。[4]非致命性武力緩沖帶將有效減少平民和財產不必要的損失,如避免對清真寺的破壞。美軍中央司令部2009年5月決定,將非致命性武器訓練作為部隊部署到其任務地區的先決條件,其中就包括阿富汗、伊拉克。[5]
美軍在平民傷亡問題上的反擊,首先是公開反擊塔利班濫殺無辜。例如,2006年12月18日,Deedar省長向kunar地區的民眾發表有關narang地區5人遭到謀殺和省內其他地區無辜的人遭到殺害的電臺講話,指責塔利班分子殺害教育工作者的殘暴,并表示政府對受害者家庭的撫恤。其次,揭露塔利班避免平民傷亡的虛偽。2009《規則書》中提到禁止在圣戰中使用還沒有長胡子的年輕男性。[6]這是典型的言行不一。有很多事例表明,為了達成作戰目的,塔利班一直在培訓并使用兒童:包括斬首(上述情況)和自殺爆炸。這些都是美軍分析人員提出可資利用的地方。再次,美軍對塔利班的形象打擊還有許多其他舉措。2009年《規則書》把“游擊基礎”列在毛拉奧馬爾在結論處的聲明旁,這些無疑表明塔利班已經從戰略的高度來關心塔利班運動在民眾間的形象。把塔利班描繪為一個犯罪團體,一個極度敵視教育的團體、一群強奸犯和一伙綁匪,現在看來已經產生效果了。另外,作戰勝利的宣傳問題。聯軍不把作戰勝利頻頻搞成新聞事件,但也有宣傳軍事勝利,鼓舞阿富汗民眾對政府支持的做法。例如,2007年5月7日,第82合成聯合特遣部隊報告,聯合第1642戰術心理戰小組、第642-A民事小組和公共事務辦公室通過收音機廣播了阿富汗邊境警察制止自殺式炸彈襲擊行動相關的消息和新聞簡報。Chamkani地區的領導人計劃公開表彰制止了自殺炸彈襲擊的警官。當地民眾提高了相關警惕。在24小時內,當地民眾報告了兩起臨時爆炸裝置和一個嫌疑分子,以及一個疑似制作臨時爆炸裝置的地點。
(七)在鄉村工作方面
美軍也深知,敵之要點即我之要點。故在鄉村與塔利班展開了爭奪戰,旨在壓縮塔利班的活動空間。美軍的主要作法:
一是普什圖“部落”研究
美軍研究表明,阿富汗的普什圖“部落”不是能采取集體行動的政治單位。普什圖人在政治上選擇身份和組織形式的動機——包括是否支持阿富汗政府或叛亂——是靈活和務實的。阿富汗政府無法解決阿富汗廣大地區的大多數沖突,結果是阿富汗人對阿富汗政府及其機構的嚴重不信任。塔利班和其他武裝分子趁虛而入。正確認識當地沖突的動因是打擊阿富汗叛亂活動的首要和關鍵的一步。
二是建立地區安全框架,控制鄉村
許多學者、戰略家與政治家認為要想解決反叛亂的問題,并使阿富汗健康發展,聯軍必須控制鄉村地區,并確保鄉村地區的安全穩定,擠壓塔利班活動空間。例如:首先,建立同“部落”精英的密切聯系。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元首的獲得的支持與忠心有限,省級官員充滿腐敗與任人唯親,聯軍必須深入阿富汗全國遍布398個地區的子部落與地區精英打交道。聯軍必須尊重阿富汗看重榮譽、名聲與家族自豪感的價值觀,適應阿富汗民主傳統,避免軍閥式的、排外的自我選舉,發揮阿富汗部落精英的影響力。其次,將軍事力量下移,加強與地方勢力的溝通和協作。反叛亂軍隊、地區長官、阿富汗國家警察與安全部隊都需要著眼鄉村地區鞏固或擴展影響,加強地區溝通,地區防衛和地區情報。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再次,解散省重建隊,充實機動營特遣隊。省重建隊模式效率顯得非常低,他們裝備較差,沒有能力離開中心地區,進入鄉村。這些團隊應該解散,將其資源融入機動營特遣隊,以支援鄉村地區的反叛亂力量,增加統一指揮的能力。最后,吸納阿富汗的人才資源。阿富汗的文化、農業、信息作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吸納這些人可以使聯軍更好地了解阿富汗的文化;隨著政府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民眾將會改變對政府的負面印象。
三是塑造村莊影響節點
塔利班在企圖占領一個區域時,通常是首先通過控制其政治、宗教和安全節點占領其中一個村莊進而實現對民眾的控制。為了應對這種控制方式,有人提出,當前,聯軍的軍事行動傾向于不細分,集中式的處理手段。現在需要深入了解部落結構以及部落的朋友和敵人是誰。對村莊的領導人和村民來說,他們要有可以選擇的余地。美國和阿富汗軍隊必須能夠滲透并塑造村中的影響節點,并把目標針對在個人身上。
(八)小結
美軍研究表明:目前雖然塔利班還在繼續擴大其地盤,但是它的理想和核心價值卻在逐漸喪失。貪婪,掠奪性行為、野蠻犯罪和自私業已對塔利班本身,至少是戰術層和地區一級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且美軍把其描述成一幫殘忍的匪徒的計劃已經成功。而要想治愈這一傷害就必須加強內部組織治理。美軍通過有效的信息和心理作戰可以阻止這些措施的施行,從而逐步使其癱瘓并最終走向滅亡。
結論
從對抗的角度,筆者認為,雙方在阿富汗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其在戰略傳播過程中的較量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抓住對方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弱點進行輿論攻擊,將取得比較好的戰略傳播效果。例如,塔利班方面,其擅于誘使聯軍造成平民傷亡,并快速主動進行輿論攻擊,屢屢得手。美軍執行戰斗任務本身就容易造成平民傷亡,又因為重視消息真實性和發布消息的層層批準,而在反應上落后被動。即便采取了引入非致命性武器等一些措施,仍無法從根本上扭轉被動局面。
(二)對明顯違背民眾訴求的戰略傳播應該謹慎,否則將無法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塔利班方面,其長期抵制教育的初衷本是為了減少民眾對政府重建的支持和配合,強化塔利班意識形態的“正統性”。然而這極大的挫傷民眾希望接受教育的訴求,不僅無法獲得民眾支持,反而被美軍所利用,被成功地描繪成教育工作的敵人。[7]
(三)一般性的戰略傳播對抗無絕對優勢方。這里的一般性戰略傳播對抗,是指民眾有能力辨別真相,應對一方的政治立場可調整,從而能夠開發出有效應對措施的問題。例如,意識形態方面。塔利班廣泛宣傳聯軍要摧毀伊斯蘭教,鼓吹“圣戰”。然而實際上,美軍展開的“溫和的伊斯蘭之聲”信息作戰,利用伊斯蘭真實而溫和的要旨去管束伊斯蘭民眾。在這個問題上,民眾有能力辨別真相,因此美軍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1] Chapter 11, Prohibited Items, rule 50.
[2] Most infighting is exasperated by dividing up war booty, sharing profits from criminal activity such as check points and kidnappings, and protecting drug transit routes. Two specific examples that recently occurred included factional fighting in Badghis Province over looted ANP pickup trucks following a combined Taliban ambush against an Afghan defense convoy in the Balamurghab district last November, as well as inner factional friction caused between groups over the control of “check-points” in Zabul this spring.
[3] 同上。
[4] 詳見https://www.jnlwp.usmc.mil
[5] DoD Non-LethalWeapons Program Annual Report 2009, Enhancing Non-Lethal Weapons Knowledge, ESCALATION-OF-FORCE OPTIONS, p22
[6] Chapter 11, Prohibited Items, rule 50.
[7] Ibi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