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6月23日援引英國《衛報》、西班牙《國家報》、《先鋒報》等多家外媒消息,美國監控全球的“棱鏡”計劃泄密事件還未平息,英國自己又爆出監視全球光纜網絡的丑聞。據悉,被曝光的英國情報機構的監控項目名為“Tempora”,旨在使英國情報機構政府的通信總部從傳輸全球通信的光纖電纜中截獲大量數據信息情報。斯諾登稱英國情報機構的監控行為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人民網倫敦6月22日消息,英國《衛報》八國集團峰會前夕便爆出英國情報機構曾監聽二十國集團峰會部分代表團通信設備的消息,并引起軒然大波。不久《衛報》21日再度爆料稱,根據斯諾登透露的信息,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還在進行一項名為“Tempora”的監控活動,且該監控活動已經進行了18個月。
據《衛報》消息,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在跨大西洋海底光纜英國上岸處裝設攔截器,監控光纜超過200條,每天可處理6億個電話通信信息,截取了大量的國際電話和電子郵件等網絡信息內容,并將這些信息與美國國家安全局進行共享。目前,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拒絕就該消息作出評論,但其發言人稱其各項行動都“符合法律規定”。
在報道中,路透社的消息評論道:斯諾登的這些爆料給英國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英國政府需要考慮如何就監控通信信息向民眾做出交代。
本月初,英國外交大臣黑格被迫向議會說明英國政府通信總部是否也有類似美國的秘密監控項目。但黑格僅表示政府行為符合法律,并未明確表示是否有類似項目存在。
大英帝國不改王者風范 監聽技術比美國“棱鏡”更高端?
另據《解放日報》消息,英國政府的這項監聽計劃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們從光纖上監測并存儲海量數據后,這些數據的最大容量達30天之久,足夠將數據轉移并進行分析?!督夥湃請蟆废⑦€指出,英國政府還特地為該項監聽項目設立專門機構來受理有關政府通信總部不當使用數據的投訴,且美國國家安全局更是早在2009年得到英國同僚的 “定心丸”:“目前為止,他們一直都袒護我們。”也有專家分析指出:英國有著悠久的監聽傳統,監聽對于預防犯罪和英國的戰略制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下是《解放日報》帶來的報道:
文件披露,具體代號為“顳颥”的行動正式實施了約18個月,其厲害之處在于從光纖上監測并存儲海量數據,最大容量達30天之久,足夠將數據轉移并進行分析。政府通信總部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借此獲取并處理大量的通訊數據,有來自嫌疑對象的,但更多的來自普通人。信息包括電話、電子郵件信息、“臉譜”網站上的資料和所有瀏覽網站的歷史記錄。
文件披露,政府通信總部去年平均每天處理6億個電話信息,監聽超過200條光纜,并能同步處理至少46條光纜的數據。每條光纜每秒傳輸10GB數據,依此推算,這些線路每天可以傳輸的數據相當于大英圖書館館藏圖書信息192倍。目前,政府通信總部還在對國內外的數據存儲設備進行擴容,監聽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監控數據英美共享
文件披露,英國攔截光纜數據的能力使政府通信總部成為“情報巨頭”。至2010年,即項目首次實驗2年后,政府通信總部已可豪言其網絡監視能力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個電子監聽聯盟中最強大。其野心從兩個具體項目名稱可見一斑:掌控互聯網和開發全球通訊。
英國官員還宣稱,政府通信總部能提供比國家安全局更多的元數據。元數據指的是通訊雙方的基本信息,不涉及具體內容。至去年5月,英美都安排了大量分析師承擔海量信息篩選工作,政府通信總部指定了300人,國家安全局250人。衛報稱,目前有85萬美國國家安全局雇員和一些私有承包商能夠查看政府通信總部的數據。
《衛報》評價說,對于全世界20多億網絡用戶來說,“顳颥”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窗口,每天從中窺探人們各類通訊信息。而美國國家安全局用“棱鏡”打開了第二扇窗口,從全球互聯網運營商處獲取機密信息。
借助法律灰色地帶
本月稍早,在被詢及美國“棱鏡”計劃時,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告訴國會,政府通信總部在處理監聽所得資料時,向來遵守英國法律。但《衛報》稱,雖然所有監視行動都被視為合法,但這一切是在民眾一無所知且未經公開討論下進行的。一位知情人士21日對《衛報》辯稱,所有數據收集都有監管機制,而且許多情報為發現和預防重大犯罪帶來突破。
英國2000年頒布的《調查權監管法案》要求,監聽特定目標應由內政大臣或外交大臣授權。但這模糊的條款有空子可鉆,只要通信雙方有一方位于國外,外交大臣就可以授權對更廣泛信息進行攔截。而現代光纖通訊的特性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英國國內的流量也會通過海外中轉,然后再返回英國國內。分析認為,政府通信總部將舊法規套用在了新技術上。
雖然英國有專門機構來受理有關政府通信總部不當使用數據的投訴,但美國國家安全局2009年卻得到英國同僚的 “定心丸”:“目前為止,他們一直都袒護我們。”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夏立平對英國監控項目的曝光并不意外。他認為,英國的監控歷史很長,也存在政治和戰略需要。隨著民眾對隱私權的要求日益高漲,政府無法承擔違法監控的代價,只能借助于法律的灰色地帶,這是各種辦法相權取其輕。
對于事件未來的走勢,夏立平認為英國可能在法律上對監聽進行更為清晰和嚴格的限定,而在美國,盡管“棱鏡”給公眾的隱私權帶來侵害,但政界卻在大肆追究斯諾登“間諜罪”,這種“政治正確”讓國內揭露的力量受到壓制,事件的走向關鍵還要看美國民眾的反應。
英國竊聽了哪些人?
據《北京晚報》6月18日的消息,英國在G20峰會的時候幾乎監聽了所有外國政要從倫敦打出的電話,更將這些電話內容與美國共享。被監聽到的不僅有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有南非、土耳其等英國長期盟友。
美英共享俄總統電話內容
美國NSA則在G20峰會期間監聽并解密了所有從倫敦打往莫斯科的電話,其中也包括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的電話。美英共享了這些監控到的電話內容。根據NSA的文件,梅德韋杰夫是4月1日抵達倫敦的,當天NSA情報人員就開始監聽俄羅斯代表團的談話。而數小時后,當梅德韋杰夫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時,NSA發現,這兩位領導人之間的關系有所緩和,預示著兩人都想要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以便就銀行債務危機和核裁軍等事項展開商議。
美俄之間互相的間諜活動是人所共知的,彼此互有抱怨,但鮮有被當場“抓包”的時候。不知道這一消息的披露對于即將在G8會面的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有何影響。
另外,遭到英國監聽的對象甚至包括南非、土耳其等英國的長期盟友。
監控實現實時畫面觀看
2009年9月,G20會員國經濟部長再聚倫敦開會時,英國間諜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又一次實施監控。土耳其經濟部長希姆塞克就在監控名單上,包括多名副部長和其他官員在內的15人均為“潛在目標”。然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希姆塞克在倫敦舉辦的派對涉及任何一種犯罪。
這次,英國間諜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還采用了一種新型監控手段,可對任何目標人物的電話通話提供即時的報告,在15平方米的巨大監控屏幕墻上重放所有人的活動,還有45名分析員提供全天候監視。一次內部回顧記錄上寫道:“分析員們終于有了實時的畫面觀看,誰在和誰說話一目了然,還能自動持續更新。這可是史上頭一回。”
在《衛報》看到的另一份回顧記錄上寫道,分析員的發現可直接傳送到G20峰會現場,這就能幫助英國政府在談判中占據上風。
《衛報》認為,此次揭露令外界更為關注英國秘密情報機關(GCHQ)和其“姊妹合作組織”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真正角色。此前美方一直辯稱,監控電話和互聯網通訊是為了反恐。
英國G20峰會監控手段
在“間諜”咖啡館架設虛假Wifi網絡;
情報人員在電腦中安裝攔截程序和鍵盤記錄軟件,監控代表團使用這些電腦;
安置木馬軟件竊取電腦密碼;
入侵對方的黑莓手機獲取短信、通話資料和電子郵件,通過搜集目標電子郵箱密碼,能夠“趕在目標之前或與目標同時閱讀電子郵件”;
通過45名分析員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誰在打電話、誰在會場內;
在土耳其經濟部長開派對期間對他和其他15人進行監控。
綜合鳳凰網、《解放日報》、英國《衛報》、《北京晚報》消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