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墨/編譯
印度201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5.3%為七年來最低,雖然各界對改革的急迫性均達成共識,但總理辛格的優柔寡斷、前現代化的低效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掣肘使改革難以進行。預計相當長一段時期印度經濟將疲弱無力,2004-2008年將近兩位數經濟增速的“印度奇跡”已成遙遠的過去。
以下為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文章全文翻譯:
2012年6月9日《經濟學人》封面
在全球經濟如此艱難的今天,印度經濟增速降至5.3%的消息似乎無關宏旨。但對印度來說,這一增速為七年來最低,經濟奇跡破滅所導致的社會成本上升將超過歐債危機造成的痛苦。2004-2008年將近兩位數的經濟增速若能持續,成百上千萬印度人將迅速脫貧。眾多就業機會將源源不斷地展現在未來數十年達到工作年齡年輕人的面前,這批年輕人是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同時可能也是感到最不安全的年齡群體。
然而印度的現實卻是,盧比大幅貶值、私人投資枯竭、GDP增速放緩,印度奇跡似乎已成幻象。印度能否重回高速增長道路有賴于政治家的作為,但最終取決于選民。老實說,目前來看前景不妙。
在其位不謀其政
印度所遭遇的部分危機同時也在全球其它地區發生。印度國會領導的聯合政府堅持認為形勢將好轉,自得情緒與勃列日涅夫相仿。然而印度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國內問題所致,而且這些問題長期懸而未決。印度政府大肆舉債、排擠私人企業、放任通脹高企。印度已經多年沒有通過重大改革方案。面對官員腐敗、社會混亂和巨額財政赤字,國內企業感到憤怒,投資者望而卻步。對外國投資者的高壓使經常賬戶赤字更難以彌補,盧比大幅貶值。
解決辦法顯而易見。不僅外國投資者和自由派媒體,而且辛格政府也同意:總預算赤字占GDP近1/10的趨勢必須遏制,尤其應通過削減鼓勵浪費的燃料補貼來降低赤字;必須改革稅制和外商投資法規;必須加快大型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必須與腐敗作斗爭。這些任務沒有哪一個是無法完成的,絕大多數都屬于政府職能范疇。
那么為何辛格總理不作為?
優柔寡斷是原因之一,此外還有兩個更深層次的政治問題。
首先,印度的國家機器仍然沒有現代化。印度政府既不能克服財政赤字,既得利益集團又不主動放松所獲取的對經濟的控制權。在印度成功運行的機構如破除腐敗的最高法院、全球領先的IT公司,順利推行的措施如全民普及電子身份證,通常都獨立于或繞過衰老的政府。
其次,隨著官僚機構的腐化墮落,政治分崩離析。統領國會的執政黨與反對黨印度人民黨(BJP)兩大黨正在失去對地區黨派的支持。對于印度的未來,選民們似乎并不認為改革就意味著進步。過去20年中,印度的自由派包括辛格自己都暗暗實現了轉變。目前不存在支持改革或強硬政策的輿論。
結果當政府試圖解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時,互相敵對且重疊的機構便形成障礙。政府提高燃料價格面臨諸多抗議,最后被迫取消。政府試圖通過外商投資改革法案,民粹主義的聯合黨派便威脅要拆臺。年邁的辛格自身影響力也不夠,接受他報告工作的國會“世襲”領袖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疾病纏身。在2014年大選之前,國會不希望冒險行動。
目前是替換國家領導人的時機嗎?辛格顯然已成強弩之末,但還不存在能夠取代他的受歡迎的候選人。索尼婭-甘地的兒子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令人失望。
那么換一個政府會如何?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已經分裂,過去對改革也不能一貫堅持。該黨卓越領袖、古吉拉特邦第一部長莫迪(Narendra Modi)人緣不好且崇尚獨裁。如果印度人民黨組閣,它也只能依賴變化無常的各小黨。
部分改革家希望來一場金融危機警醒昏睡中的政治家,以便辛格能推行改革——1991年的金融危機就觸發了印度的經濟自由化改革。雖然印度銀行有很多壞賬,但它與外界隔絕的金融體系、高額外儲和有力的中央銀行能保障印度不至于翻船。短期的劇烈沖擊實際上有益印度,但全面危機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因為窮人將因此受到沉重打擊。
我們的結論是,印度政治的軟弱將導致經濟增長多年疲弱。事實上政治家們得意地認為,印度選民將容忍經濟增速下滑——因為他們只關心政府救濟、下一頓飲食有無著落、板球比賽和宗教。不過隨著印度人發現經濟增長放慢意味著就業機會減少和貧困增加,他們將日益不滿。如果他們因此投票贊成改革,這也許并不是壞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