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林小芳校
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率先發難。在首日會談后發行的《大西洋月刊》中,希拉里在受訪時使用了最無外交風度的言辭,質疑中國一黨制的可行性,并聲稱中國的人權紀錄“糟透了”。當記者問及中國政府似乎對阿拉伯暴動感到恐懼時,希拉里說:“是的,確實如此。他們擔心,他們試圖阻止歷史,這是在干蠢事。他們辦不到。但他們將盡可能拖延這一進程。”1
希拉里的言論以及隨后美國副總統拜登關于中國人權記錄的講話,已經在外交上羞辱了中國。這迫使中國采取守勢,中國外交部女發言人甚至沒有指責這些粗魯的舉止,她僅僅用一貫的官方言辭聲明:“任何人想把中東亂局引向中國,企圖改變中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都是徒勞的。”2中國代表團團長、副總理王岐山在接受美國電視臺采訪時,駁斥了這些煽動性抨擊。他表示:“美國人民并不了解中國,因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屬于東方文化。”3
這與保羅·克雷格·羅伯茨(Paul Craig Roberts)的評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羅伯茨是一位美國專欄作家,也是里根政府的高官。他評論稱:“希拉里的偽善真是曠古未有,她竟然有臉詆毀中國‘侵犯人權’。此言竟然出自一個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踐踏數以百萬計犧牲者人權的國家,這些犧牲者來自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門、利比亞、索馬里、阿布扎比、關塔那摩,來自中情局遍布全球的秘密監獄和美國的各級法院,來自被抓捕并被沒收資料的美國反戰人士。舉世皆知,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踐踏人權的程度會比美國更嚴重。”3
中國應對希拉里煽動性言論的方式表明,中國在處理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應對美國等霸權國家時,持合作或溫和立場是有問題的。結果,中國總是在談判中表現軟弱,美國則立場強硬。自中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以來,美國決策者已經形成堅定的共識,中國是一個依賴于對美貿易和經濟關系的國家,每當兩國聚會時,從中國榨取讓步就成為美國的議程。
美國大企業所要求的一個讓步就是,取消中國“各級政府使用的政府采購產品目錄。”42001年通過的《中國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機構的采購必須來自本國資源,除非它們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盡管自1933年以來,美國就一直存在類似的法律,華盛頓還是在本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提出這種要求,而中國也同意取消。
同樣,美國還要求中國放棄其自主創新政策,中國也表示同意。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旨在扶持本國高科技產業。顯然,正是由于美國對中國國內法的干預,中國本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將遭遇另一重打擊。其結果是,中國發展起高科技產業的雄心將永遠不可能真正實現。在這方面,用希拉里的話來說,“美國的政策一直都是試圖把握中國經濟政策的基本規劃,同時考慮到這種政策將外國革新、外國公司、美國公司置于不利處境的潛在風險。”然后,“鼓勵中國改變那些政策,設法通過其它方式,促進其科技發展,從而實現美國的目標。”5美國的通常做法就是最高層談判。人們不禁奇怪,美國工商企業一直拒絕與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簽訂合同,其理由僅因為華為是中國公司,美國為何仍然有勇氣要求中國做出這種讓步。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美國甚至不允許華為收購一家破產的美國公司僅兩百萬美元的資產。為此,人們可能會問,為何中國談判代表如此輕易地同意美國的要求,為了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而改變中國國內法。
中國對美國要求所作出的另一個讓步,就是對美國金融機構銷售汽車保險和共同基金實施市場準入。然而,美國的經歷表明,“華爾街經理的腐敗和管理不善已經導致公共和私人養老基金的嚴重不足,”6這種情況已經成為一顆“定時炸彈”。比爾·拉徹(Bill Larch)是一位美國律師,他曾經舉報安然等公司,挽救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他表示:“華爾街應為這種錯誤負責。”“他們濫用了這些資金。他們侵吞數十億美元,將其揮霍一空。”6華爾街損失了兩萬億美元的401K基金,401K基金屬于養老金儲蓄計劃的一部分。《巴倫斯》雜志認為,美國公共養老金有“兩萬億美元的窟窿”。“華爾街基金經理在風險投資中虧損資金,同時侵吞了數額巨大的酬金。”6華爾街有著如此不光彩的記錄,為何中國還要讓華爾街占用節儉和辛苦勞作的中國人民的儲蓄?
此外,中國還同意“強化”監管計劃,“確保政府機構使用的是合法的非盜版軟件。”6中國政府是否正成為美國壟斷軟件業的執行者?誰在獲益?誰來保護中國新興軟件開發商的利益?在中國做出所有這些經濟讓步之后,美國大企業集團仍然尋求“在對其出口提供財政支持的同時,讓中國遵守國際慣例;著眼于消除國有公司所享有的不公平優勢等重大問題。這二者將有助于確保美國公司在美國、中國和全世界能在一個平等的舞臺與中國公司進行競爭。”4
除了向中國榨取經濟讓步之外,華盛頓在伊朗和朝鮮擴散問題上還需要中國的合作。因此,美中雙方“在2011年的美中聯合聲明中,一再重申他們的相互理解。”5美國媒體稱贊2011年美中峰會是美國的一次偉大勝利,因為中國最后同意“在聯合聲明上簽字,批評朝鮮秘密興建濃縮鈾設備。”8遺憾的是,美國的所得就是中國的所失,因為任何削弱、孤立朝鮮和推動朝鮮政權變更的企圖都將影響中國的國家安全,違背中國的國家利益。
同樣,在伊朗問題上,中國同意美國提出的要求:“完全執行所有相關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5在華盛頓看來,“中國已經成為反伊朗的國際制裁體制的關鍵,進而言之,她也是阻止伊朗獲得核能力的關鍵國家。”9在經濟上,中國與伊朗關系密切。因此,正如美國學者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所建議的,美國的選擇之一,“就是利用北京與德黑蘭之間存在的潛在分歧,盡管他們雙方具有強固的意識形態和商業聯系。”9
自從執行聯合國決議以來,對于投資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田以及向伊朗出售汽油的公司,美國強行實施了嚴厲的治外法權制裁,但這并不包括中國石油公司。在共和黨掌權的國會的壓力下,奧巴馬政府可能不得不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或是豁免它們。遺憾的是,豁免中國公司也許是不可能的,“因為對伊朗實施新的懲罰,包括制裁購買伊朗原油的公司的建議已經在國會山到處傳播。”9這讓中國陷入兩難,中國的艱難處境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她屈從于美國的壓力,默許對伊朗實施制裁的聯合國決議。中國本應當拒絕參與反對其重要貿易伙伴伊朗,維護國際正義。而且,中國在美國壓力下所采取的默許態度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息,“美國可以說服北京支持向伊朗施壓;中國不希望在重大全球問題上變得孤立。”9
諷刺性的是,中國默許美國關于朝鮮和伊朗問題的要求之同時,奧巴馬政府卻正在加大對臺灣軍售力度,這直接傷害了中國國家安全。中國應當利用其談判能力,堅持認為,在美國停止向臺灣銷售武器之前,中國將不會中斷與朝鮮、伊朗的任何合作或軍方聯系。
遺憾的是,這些事情中國無一做到。自宣布對臺軍售以來,美中軍方的聯系在暫停數月之后,再次呈上升趨勢。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今年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軍方首次參與進來。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局的報告:“美中軍事交流的安全目標包括:增進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和觀念;防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或美國盟國使用武力或高壓政治;緩和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戰略武器控制;防止朝鮮、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國的武器擴散;與中國最高層領導人更親密的接觸;航海和航空自由;預防接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美國軍事人員發生危險;盡可能減少誤解和誤判;找到美國的戰俘和戰爭失蹤人員。”10在五角大樓看來,借助最高層訪問、公開收集情報,“以及培養親美的傾向和認識,特別是對那些將來可能成為領導人的年輕官員,”10與中國軍方的交往將促進美國利益。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國開發了遠程反艦導彈和先進戰機等“反進入”武器系統,五角大樓一直垂涎與中國軍方進行戰略對話,希望以此可以說服中國,使中國認為這些計劃是不必要的而予以放棄。11因此,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最終恢復了兩國軍方接觸,這可以視為美方的一次勝利。
顯然,與之前的許多類似會議一樣,2011年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只不過是為美國提供了又一個向中國榨取讓步的機會。對于這種不公平的片面協定,加圖研究所一位備受尊敬的美國外交和國防政策分析人士宣稱:“然而,美方幾乎沒有向中國提供什么經濟承諾。華盛頓的重心總是希望從北京獲取讓步。”13
諷刺性的是,參與對話的一位中方副團長卻認為:這次會議“成功地擴大了我們的共識,增強了我們的互信,促進了我們的合作,這加強了我們在未來進一步發展雙邊關系的信心。”12中方副團長滿意地宣稱:“美方重申,她歡迎一個強大、成功、繁榮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12如果有人相信這些話,那他就是“一個傻子”,尤其是在希拉里發表了尖刻的評論,批評中國領導人試圖“阻止歷史進步”之后。
綜合上述原因,難怪與中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相關的問題甚至不在這次戰略對話的議程之內。在不對抗的前提下,中國應當維護其合法權利,提出美國巨額赤字、美元過度印刷和不斷貶值所導致的對華賴債問題。美國向臺灣出售先進軍事武器、建立軍事基地和結盟以包圍中國等問題,應當是中國關心的重點。顯然,利用戰略與經濟對話,擴大共識,增進互信,同時做出一個又一個讓步,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其實是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確實不需要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來了解中國和增進互信,她實在太了解中國了,因為自朝鮮戰爭以來,美國已經花費了數以十億計的美元去研究中國。
注釋:
1. Goldberg, Jeffrey: “Hillary Clinton: Chinese System is Doomed, Leaders on a ‘Fool’s Errand”, The Atlantic, May 10, 2011.
2. McDonald, Scott: “China rejects Clinton’s human rights comments”, Associated Press, May 13, 2011.
3. Roberts, Paul Craig: “China: The New Bin Laden”, Global Research, May 11, 2011.
4.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USCBC Statement on outcom of the Third 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May 10, 2011.
5. Clinton, Hillary Rodham: “Remarks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with Chin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May 10, 2011.
6. Raftery, Miriam: “Will Your Pension Fund Have Enough Money When You Retire? Pension Under-Funding is a ‘Ticking Time Bomb’ Expert Warns”, East County Magazine.
7. U.S. State Department: “U.S. China Strategic & Economic Dialogue 2011 Outcome of the Strategic Tack”.
8. Sanger, David: “Superpower and Upstart: Sometimes it End well”,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1, 2011.
9. Downs, Erica & Maloney, Suzanne: “Getting China to Sanction Ira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11.
10. Kan, Shirley” “U.S.—China Military Contacts; Issues of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April 15, 2009.
11. Getz, Bill: “China’s Stealth Jet Coming, Gates Confirms”, Washington Times, January 9, 2011.
12. Xinhua: “China, U.S. agrees to build mutual trust, cooperation: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May 11, 2011.
13. Carpenter, Ted Galen: “Diplomatically Insulting the Chinese”, The National Interest, May 20, 20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