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高明的“顏色革命”工具:由東印度公司到谷歌
鄭巖
作為一家美國公司,谷歌對其他國家政治熱心過了頭。
近來,谷歌與FACEBOOK、TWITTER等美國網絡巨頭直接參與席卷中東的社會風暴,在制造社會動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扮演了與其身份極不相稱的角色。谷歌中東及北非市場部主管古奈姆甚至直接協助巴拉迪推動反政府運動,成為埃及示威活動的主要發起人。事實證明,谷歌是一家不單純的公司,它不僅要賺別國的錢,還要插手別國的政治;不僅是搜索引擎工具,還是美國擴張霸權的工具。
在互聯網時代,誰掌控互聯網,誰就掌控了世界。作為世界頭號霸權國家,美國一直高度重視互聯網,并試圖通過互聯網在全球推進美國的國家利益。對美國政府的這一戰略意圖,谷歌很配合,表現很積極。
作為全球訪問量最高的互聯網企業,谷歌壟斷著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網絡搜索引擎市場,具備掌控互聯網信息、大范圍傳播謠言和攪風搞雨的能力。當中東一些國家因為通脹等問題出現社會不穩苗頭時,谷歌立即披掛上陣,甚至讓公司高管直接開設反政府網絡總部,發起串連示威活動,赤裸裸地干涉別國內政。谷歌的這些作為令人驚異,也讓人很容易聯想起英國的東印度公司。
在17-19世紀,東印度公司通過壟斷貿易、販賣鴉片和公然搶掠,為英國發展“日不落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馬克思在論及東印度公司時曾說:不列顛政府用公司的名義進行戰爭有兩百年之久,直到最后才達到印度的天然邊界。
殖民時代,東印度公司通過壟斷殖民地貿易、販賣鴉片幫助英國建立霸權;網絡時代,谷歌通過壟斷互聯網搜索信息、販賣美國價值觀幫助美國建立霸權。兩者服務霸權的形式雖有所不同,但在依靠霸權政府干涉別國內政、追求世界壟斷地位方面,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說,今天的谷歌就是美國的東印度公司。
谷歌在本質上與東印度公司相近,但在表現上比東印度公司高明。谷歌沒有燒殺搶掠,而且善于偽裝。與東印度公司“必要時進行貿易,可能的話進行劫掠”的口號相比,谷歌的口號“不作惡”顯然更有迷惑性。但問題是,世界上并沒有哪家公司將“作惡”當做自己的信條,谷歌宣稱“不作惡”,多少有點矯情。而事實也證明,所謂“不作惡”,不過是谷歌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這家號稱“不作惡”的公司與美國國家安全局合作,監視美國公民隱私信息;因為侵犯版權,被法國、中國、德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的出版企業和著作人告上法庭;因為發布色情信息,被中國等國家的監管機構責令整改;如今,又公開發布煽動信息,制造其他國家內亂。在事實面前,谷歌的“不作惡”信條看起來就像一個笑話,難怪蘋果CEO喬布斯會說:谷歌的所謂“不作惡”完全是扯淡。
一個占據行業壟斷地位的公司作起惡來當然很可怕,可谷歌也并非天下無敵。在中國,它就受到百度的強力阻擊。根據互聯網信息統計機構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2010年第4季度,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中,百度占到75.5%,谷歌中國市場份額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僅占19.6%,自2007年第2季度以來首次跌破20%。市場競爭失利,讓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全球市場的谷歌很不爽,惱羞成怒之下,谷歌又開始打起了政治牌。
2010年1月12日 ,谷歌高級副總裁德拉蒙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文表示,因不愿遵守中國監管部門的內容審查規定,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網站以及中國辦事處。 3月23日 ,又是德拉蒙德代表谷歌表示,關閉谷歌中國,將谷歌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谷歌的一番“大動作”,在國際互聯網界引發了不小反響,但是,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因為一個企業的無理要求,而改變依法管理互聯網的決心,更不會給一家外國企業以治外法權。鬧了半天,自討沒趣的谷歌在2010年6月低調地遞交了年檢材料,依照中國法律法規,完成了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牌照續期,由此才結束了一段鬧劇。但是,一時失敗不會讓谷歌這樣的公司收斂,借著中東的社會動亂,它又開始蠢蠢欲動,又要對中國打政治牌了。對于這類企業,中國不抱任何幻想,它不顧公理、國際法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中國就有權按照中國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管、節制。
在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中,東印度公司曾經派戰船參戰,敲開了中國的國門,讓中國陷入百年混亂,為中國人留下了屈辱的血淚史,今天,中國不會讓新的東印度公司,重演歷史故事。
(本文來源:人民網 作者:鄭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