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交流“梗阻”內幕
忘言
2010年以來,從年初美方宣布對臺灣軍售開始,中美軍事交流就一直處在低潮期,與另一邊熱鬧的經濟往來形成鮮明對比。6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被婉拒,可以說標志著雙方進一步進入“冷淡期”。隨后,兩國軍方高層在新加坡激烈交鋒,雙方又經歷一輪公開博弈。美方不但在言詞上繼續妄議中國軍力發展,同時在亞太地區動作頻頻。
從目前情況看來,今年之內除非出現重大轉機,中美軍事交流可能將繼續止步不前,兩個大國之間的軍事互信仍然沒有時間表。
在新加坡“針尖對麥芒”
其實,從媒體透露出中國沒有同意讓美國國防部長來華訪問的時候起,就注定中美在某個場合上一定會再次過招。第九屆亞洲安全大會,也就是所謂的“香格里拉對話”不過就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場合。
在5日舉行的此次會議上,是蓋茨首先挑起了這個話題,指責中國中斷了兩軍交流,中方應該說只是接招而答。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明確表示,中美兩軍關系發展“存在障礙”:第一是美對臺軍售;第二是美國軍艦、飛機在中國南海、東海對中國進行高強度監視、偵察;第三是美國國會通過的《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和《迪萊修正案》,對12個領域的兩軍交流進行限制。所以,對兩軍交往設置障礙的責任并不在中方。 馬曉天說,中美兩國建交以來共同發表了三個聯合公報,其中《八。一七公報》發表于1982年。根據該公報,美方承諾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質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并經過一段時間得到最后的解決。但此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隨后,中方代表團成員朱成虎將軍更為明確地表示:“中國人把美國人當作伙伴和朋友,而你們美國人卻把中國人當敵人。”他還就美國為什么在“天安號”事件上和以色列襲擊人道主義救援船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向蓋茨發問。他說,美國一味指責朝鮮,為什么卻不譴責襲擊駛往加沙的人道主義援助船隊的以色列?
除了“天安號”事件,中美之間的這次交鋒成為“香格里拉對話”上的另一個焦點。西方媒體特意報道稱,雖然中美雙方在對話期間沒有會晤,但在回答了提問后,“蓋茨走過去,和馬將軍握了握手”。這樣的舉動,只是外交上的禮節,難掩雙方認識上的巨大分歧和軍事交流領域的冷淡。
從中方來說,最近也有一系列被外界評論為“強硬”的表態。早在年初,總額高達64億美元的軍售案成案后,中國軍方就明確表示,美方舉動“背信棄義”。當時就已經有媒體推測,剛剛“回暖”的中美軍事交流,特別是高層交往將受到影響,甚至將關上交流的大門,這其中就包括蓋茨訪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互訪、中美軍艦互訪等。
中國軍方決心改變“游戲規則”
中美在各個領域的交往起起伏伏已經成了常態。年內,迭生變故后,中美關系有了轉圜,特別是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多少克制了爭吵的趨向,更多體現了共識,表示要共同努力,提振恢復基礎脆弱的世界經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方提出國防部長訪華意愿,好像是要給中方個“臺階”,卻被婉拒。此后,中美雙方在新加坡“針尖對麥芒”,讓外界多少有些錯愕,甚至稱中國軍方更為“鷹派”。但美方欠考慮了一點---時代變了,大環境也變了。
按照既往的“套路”,美方軍售,中方抗議,雙方緩和,然后過段時間,又會出新的軍售案……顯然,這次中國軍方是決心要改變這樣的所謂“游戲規則”,讓美方更清楚,觸碰中國的“核心利益”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崔立如指出,以前中國在對臺軍售問題上很難做出有影響的行動,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國家實力得到增強,美國已經到了必須考慮中國態度和立場的時候。中國一位知名軍事戰略學家也表示,不能讓美方“蒙混過關”。
蓋茨自己也承認,軍事關系的缺失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持續的、可信賴的”交往可以降低“誤信、誤解、誤判”的風險。但同時,他又拒絕采取實質性行動,反而為軍售行為作了種種狡辯。
中方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不僅要見言辭,更多是要見行動。在美方真正付諸行動前,目前這樣的態勢不會輕易改變。軍事戰略專家、海軍少將楊毅說:“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小氣’、‘不寬容’,而是表明在大是大非方面中國政府是有原則的,中國人民在事關侵犯自己國家核心事情上的容忍度是很低的。要坦誠地指出美方的虛偽性和兩面手法,今后如果再次做出損害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一定要‘違法必究’,而且成本會越來越高。”
中美軍事交流短期內難見恢復
在奧巴馬去年底宣稱自己是“太平洋總統”后,美方對亞太地區確實表示了更大的關注。在經濟等一系列領域加大在亞太地區合作力度的同時,美國軍方在亞太地區動作頻繁,無法不讓人對奧巴馬的表述做出另外的闡釋:在其他地區因為種種原因做出戰略收縮的同時,加大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蓋茨對此倒也毫不隱諱,在新加坡放言:“我們現在是、未來仍將是太平洋強國。”
年初的對臺軍售只不過是開了個頭,美國在日本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上仍然態度強硬,很難說鳩山內閣的倒臺后面沒有美國的影子;美國國內近來不斷叫囂,應該向臺灣出售F-16C/D飛機;“天安號”事件爆發后,經過短暫觀望,直接跳到前臺表態……
最近,關于美國和韓國可能于本月第四周舉行聯合軍演的消息更引起東北亞各方高度關注,特別是美國將派出航母編隊出現在作戰半徑可達中國本土的黃海,而不是過去通常舉行演習的日本海。
有軍事專家表示,上一次美國航母進入黃海,可能還是在1994年10月。當時的中美關系因美售臺F-16戰機以及后來的“銀河”號事件而陷入低谷,雙方停止了一切軍事交流。時隔十多年,這次“華盛頓”號航母再次進入黃海海域,無法不讓人考慮其居心。“華盛頓”號航母的甲板上停著最先進的戰斗機和預警機,指揮塔下的E-2C鷹眼預警機的作戰半徑達2000到3000公里,如果到達黃海,“華盛頓”號可以“像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樣察看中國主要海軍基地和戰斗力”。
這些,都無疑會引起中國軍方的關注。也許是巧合,年初,一本名為《中國夢—后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的書籍曾經在軍售前成為兩國熱議的話題。來自中國軍方的作者劉明福在書中明確表示:21世紀,中國崛起,應對美國威脅,保證中美無大戰,中國必須有大軍。“中國必須把一部分生產力轉化為戰斗力……把一些‘錢袋’變成‘子彈袋’。”
無需責備中國軍方變得越來越“鷹派”,這中間有情勢所然,更有對美國一系列戰略舉動的判斷。說到底,這涉及雙方如何更好地判斷對方的戰略定位,進而共同創造大國關系的良性互動,以防止走向歷史上大國崛起引發動蕩甚至軍事沖突的覆轍這樣一個根本命題。正如楊毅所說:“關鍵是美國要放棄傳統大國權力政治的思維,言行一致地‘歡迎中國作為強大、繁榮、成功的大國在全球發揮積極作用’。”
(《環球視野》2010年7月15日第303期,摘自2010年6月24日《瞭望東方周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