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朝鮮來說,中國和俄羅斯并不是牢固的依靠對象。朝鮮雖然和俄羅斯接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朝俄關系自然會很緊密。因為朝鮮的安危直接關系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安危。俄羅斯已經在東歐地區和中亞地區對美國節節敗退,俄的安全后方就是遠東地區了,這是它的戰略大后方。所以,當美日逼近朝鮮的時候,朝鮮是俄羅斯某種意義上盟國,如果遠東地區失守,那么俄羅斯就只剩下北極地區沒有威脅。俄羅斯無論是感情上還是從戰略意義上都會反對美日韓對朝鮮的染指。俄羅斯必然會站在朝鮮一邊支持朝鮮。但是俄羅斯的戰略重心并不在遠東,俄羅斯人很清楚,即使遠東地區是安全的,俄羅斯如果真的失去了歐洲和中東地區,它生存的難度將變得極大!所以,一直以來,俄羅斯東歐和中東地區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俄國從侵略阿富汗以及長期以來和伊朗維持較好的關系,還有不惜與西方攤牌的風險發動了俄格戰爭。俄格戰爭是俄羅斯向西方世界,特別是向北約的核心國家美國的投石問路,俄格戰爭是俄國取得的最完美結果的戰爭,不僅用時極短,沒有把俄國拖入戰爭的泥潭,而且也完全達成了對北約投石問路的效果。可以說,通過俄格戰爭,俄羅斯完全看清了西方國家的底牌: 沒有什么了不起,即使是美國或者可以繼續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但當俄羅斯真正發怒的時候,美國也要認真對待與俄羅攤牌的結局。俄格戰爭可以說是俄國與西方特別是北約關系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俄國從此從容行事,再不會像過去北約東擴時顯得忙手忙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虎著臉給西方一個顏色看看。另一方面,也轉變了西方特別是美國對于全球戰略的布局,美國覺得在俄羅斯周邊再也無能為力了,美國終于認識到,如果要與俄羅斯對抗,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不行,只能是緩慢的,長期的削弱對手。所以,美國把它的戰略重心移到了遠東,這就是東亞的朝鮮。正是由于俄羅斯在東歐和中東地區壓力的緩解----嚴格地說是俄羅斯戰略的得手,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在歐洲,它獲得了自身的安全,自然不會太理會美國在遠東的動作。而從地域政治看,美國在東亞地區施展霸權主義,正獲俄心,因為這會轉移世界主要矛盾的視線,把中國推向與美國對立的風口浪尖上。俄羅斯基本上從冷戰時期與美國的尖銳對立轉移到次要的地位,在火爐上被烤的再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美日朝對朝鮮的壓力的出現,不僅不會引起俄羅斯的不滿,而且它還會樂觀其成。俄羅斯可以從美國的戰略的東移拿到一個可靠的保證,這就是世界兩強對立不再是美俄之間而被美中之間取而代之了,俄羅斯終于可以全身而退,而且同時把中國逼到了與美國沖突的死角。----這是俄羅斯人夢寐以求的!那么中國呢? 這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既然俄羅斯全身而退,那么中國目前的局面可以說是極為糟糕。中國的戰略心理最希望美俄兩強繼續斗爭下去,中國得以有安全的建設環境。這一思想可以從毛澤東時代就已確立。"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冷戰時期,這一指導思想使中國左右逢源,雖然中國遠不及美國和蘇聯強大,但兩家大國誰都得罪不起中國,都在盡力拉攏中國。事實上也是,中國無論傾向何方,另一方都會感到孤立和壓力。總設計師執政之后,對毛澤東這一戰略思想可謂心領神會,繼續在俄美之間玩太極,走鋼絲,在保證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的同時,也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推進與美國之間關系的發展。總設計師歸結為四個字"韜光養晦",并且告誡繼任者這是處理國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準則。到了第四代領導人,這一戰略思想作為政治遺囑得以繼承。應該說這是中國獲得安全和順利崛起的一條根本保證。中國的外交的重中之重是美國,無論是安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中國都強調不對立,多合作,力圖將美國納入自己發展的軌道,特別是經濟方面力圖構成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戰略伙伴關系。目的就是一個,不做和美國爭霸的"出頭鳥",爭取和平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是,美國的戰略家也不是吃素的,顯然看破了中國的戰略本質,順水推舟,美國一方面利用中國的"和諧"心理與中國發展經濟關系,不斷掠奪中國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另一方面不斷地打壓中國,給中國制造麻煩,甚至侮辱。嚴重的具體事件有轟炸使館,海南撞機,對臺軍售,逼迫中國購買國債,科技禁運等等,在國際上建立你的衰弱形象,在心理上滋生你的奴性。同時,從戰略上形成對中國的包圍,南邊誘惑印度與中國為敵,東南邊不斷滲透,甚至和過去的戰爭對手越南勾勾搭搭,東北亞更是利用日本和韓國與朝鮮的矛盾不停制造事端,在西部分化俄羅斯的影響力之后,派駐軍事力量,甚至拉攏中國的傳統兄弟巴基斯坦。毫不客氣地說,比起美國的清晰戰略思維來,中國的戰略家很有點顧此失彼,處于被動。雖然,像南海危機,藏南危機這樣的局面已經是很嚴重和難堪的了,但比起東北亞局勢的惡化,仍然要輕的多,或者說還可以得過且過,如果說面對西部和南部的壓力僅僅是足之疥癬的話,那么東北亞的局勢惡化才是真正的肘腋之患!不僅因為這兒的防御局面有被俄羅斯抽空的感覺,而且面對的敵人比任何方面都要強大,美國,日本,還有南韓,除了美國的圍堵中國的戰略需要外,日本和韓國還和中國之間有領土之爭,矛盾更加尖銳和復雜。另外,東北亞的局勢惡化,會很快威脅到中國的核心地區---京津唐。在歷史上,中國的潰退就是從這兒開始的。盡管中國對東北亞局勢如此重視,但中國仍然在權衡是否就全力支持朝鮮。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朝鮮利益的關注似乎若即若離。其中主要的原因一是避免和美國等周邊國家產生沖突,二是朝鮮的因素也讓人捉摸不定,朝鮮發展核武器對中國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誰都不敢斷定朝鮮會不會不按常規出牌,瘋狂的時候向中國扔核彈。還有朝鮮的民族主義傾向也讓中國加大了顧慮。是力保朝鮮地區的穩定以求傳統的緩沖區還是索性不管讓人剜掉這一"毒瘤"以求得新的平衡? 至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的精英階層中展開了爭論,并且影響了外交態度。所以,中國對朝鮮來說也不是什么鐵定的靠山。
有人說金正日是個無知的混蛋,但筆者認為這純粹是拘于一隅的憤激之語。金氏所領導下的朝鮮不僅不會無知,而且在全球大國的夾擊之中,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中不僅沒有被壓垮,而且能生存下來,發展核武,成為世界霸權主義角逐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今仍然屹立不倒,甚至游刃有余。朝鮮的外交戰略是成功的,這或者讓旁邊的大國中國也自愧不如!不是嗎?朝鮮在國際社會中敢于抗爭,不畏強權,成為大國博弈中一只燙手的山芋,早就為大家,特別是為第三世界的弱國小國樹立了榜樣。朝鮮沒有被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所嚇倒,反倒逼得美國一計不成又施一計,在朝鮮半島首鼠兩端,是戰還是不戰,始終拿不定主意;也讓日本和南韓焦頭爛額,計無所出,只能不停地乞求于美國和中國對朝施加壓力,實行經濟制裁。即使是中國,朝鮮該硬碰的時候也沒有含糊,前不久甚至動槍射殺了在鴨綠江走私的中國邊民,中國一時也沒有多少脾氣。為什么朝鮮如此不馴,四面出擊? 如果僅從朝鮮的實力方面看問題,是得不出正確答案的,只能認為這是朝鮮的缺乏理智,魯莽滅裂。有一幫所謂的國際分析專家甚至簡單地認為這是朝鮮的無賴之舉,朝鮮已經黔驢計窮,只好破罐破摔,"打赤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根本沒有適當地評估朝鮮的戰略大局觀,根本就沒有看到聚集在金氏周圍的那些卓有見地的戰略家。筆者認為,朝鮮的一系列表現不僅不是缺乏理智,而且正是他們正確掌握了國際大國之間博弈的關鍵,把握住了東北亞局勢中主要矛盾,從而制訂了自己強硬的外交路線,從容地在大國之間游走。
美國在東北亞究竟要干什么?中國人大多以為是為了防止核擴散,阻止朝鮮發展核武。正是從這一角度一廂情愿地看問題,中國給予了美國適當配合。中國認為,即使是美國有從東北亞壓縮中國戰略空間的企圖,但比之朝鮮擁有核武所潛伏的禍害,中國愿意更加重視后者。中國很害怕朝鮮擁有核武情有可原,的確中國被核武包圍了,不怕不行。但是這里有兩點必須著重指出,第一,朝鮮的核武主要是對準美國的,也是對準日本的,不會對準中國和南韓,也不會對準俄羅斯。第二,美國對朝鮮的圍剿真正的目標不是朝鮮,而是中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正是基于這兩點認識,朝鮮確信仍然可以依靠中國這個強大的后盾力量(還有俄國),同時,也認識到美國不會把朝鮮怎么樣,美國只不過借朝鮮發展核武為借口,乘機挺進東北亞。至于南韓和日本,在朝鮮眼里更是無足輕重,韓國不會輕易同胞之間刀兵相向,而日本幾枚核彈就可以搞定。而中國呢?盡管中國不是十分可靠的盟友,但這只是局限在限制朝鮮核武的開始階段,如果美國真的圍住了朝鮮,而把戰爭的方向扭轉到對付中國,也就是說美國的戰略企圖明朗化的時候,中國退無可退,就會和美國產生正面的軍事沖突。這樣,第二次朝鮮戰爭也就到來了。對于朝鮮而言,既然戰爭不能躲避,就索性和中國還有俄羅斯結成了同盟。這樣一來,就不僅僅是美國和朝鮮之間的矛盾了,大國的介入與對抗,鹿死誰手,實未可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美國的戰略重點已經轉移,從歐洲移到了東方,下手處是東北亞。
2,美國的戰略對手已經變換,由俄羅斯變成了中國。
3,美國對中國的進攻不是直接的,打著制止朝核的旗號行迂回壓制中國之實。
4,朝鮮并不懼怕美國的壓力,已經看的明白,美國的目標是中國不是朝鮮。
5,朝鮮并不主動乞求中俄抵抗美國,中俄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出面與美國對抗。
6,中美之間開始的東北亞對抗主動權在美國,中國總是被動退縮,直至被逼至墻角才會醒悟。
7,美國并不想與中國打核戰爭,常規戰爭也不會開打。只是給對手施加外部壓力,阻止其順利崛起。
8,美國在東北亞會保持持續進攻能力,高壓之下等待中國國內的問題爆發。
目前,由于天安艦事件,美國在東北亞很順利地進入到笫二步,即再也不會滿足對朝鮮的制裁和六方會談,而是通過軍演進入中國的黃海,將中國的核心地區納入其攻擊范圍之內。天安艦的沉沒是美國早已制訂的計劃中的一個環節,就是通過韓朝的軍事對峙引發朝鮮的進攻。我們從各個方面得來的信息都把事件的制造者指向朝鮮,在天安艦事件之前,朝鮮也確曾發出過警告不保證在朝鮮近海活動的外國軍艦的安全。果不其然,天安艦受到了攻擊,這并不意外。雖然中俄兩國不承認韓國方面的調查的結果,但美國已經確認韓國的指控。根據韓美之間的軍事互保條約,美國不會袖手旁觀,事實上,這次事件是美國期待已久的。美國已經不顧中國的不快,宣布要與朝國在黃海進行軍事演習,并且要派出華盛頓號航母和核潛艇。
但是,臨到要進行軍演的時候,美國又有點畏葸不前了,軍演的時間一推再推,這很不像美國的行事風格。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畢竟進入中國的黃海是很冒險,對于觸犯中國神經的事,美國還是有所顧忌的;另外,美國要考慮,一旦這次軍演開始之后,以后韓美的軍演會不會沿襲這樣的模式,即使這回可以安全進行,但是否可以保證今后就不會紕漏?我前面說過,真正發生武裝沖突的事美國也是不情愿干的。笫三,中美之間關系錯綜復雜,美國在繼對臺軍售之后又進入中國的黃海進行明目張膽的軍演,是不是太欺人太甚,影響美國的長期對華戰略?還有一條可以說最是美國擔心的,本來朝鮮就不按常規出牌,如果韓美軍演中出現意外,引起朝鮮孤注一擲,美國如何收場?段鼠忌器,美國不能不考慮。如果出現那樣的結果,就不是朝鮮問題了,就完完全全是美國和中國還有俄羅斯的問題了。美國是否有能力把握好戰爭的局面。當然,這也只是時間問題,筆者認為,美國派航母進入黃海軍演是既定方針,美國要重點考慮的是安全因素,拖延時間也可以觀察中國的態度。
面對美國的進攻態勢,中國應該怎么應對呢? 筆者以為,一是要靜觀,二是要阻止,三是要利用,四是要有意外準備,強化戰爭意志。
觀察的重點一要看韓美之間的關系。這次天安艦事件之后,急于給朝鮮作出反擊的是韓國,韓國是個短視主義者,它根本就沒有好好權衡引進美國軍事力量后的后果多么嚴重。二要看美國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是不是在東北亞有事之后就能迅速作出反應,是不是有成熟的預案。三要看日本作為走狗會保持一種什么樣的態度,以影響中國對日本的外交姿態。最后還要觀察美國國內鷹鴿兩派的影響力。靜觀就是以靜待動,調整下一步戰略。如果美國確實在做著軍演的準備,中國就要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黃海是中國的敏感區域,美國航母進入黃海就是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升級,說大敵當前,京師震恐也不為過。中國就要做出姿態進行阻止,譬如說在相關海域進行戒備或直接進行軍演。這一點中國海軍已經做了,宣布在東海進行實彈射擊。同時,國家領導人相繼表示,中國對朝鮮的問題很難漠視,朝鮮的穩定必然與中國休戚相關。以此警告美國在黃海軍演可能釀成難以收拾的局面,最小的損失也會嚴重中美之間的關系改善。如果無法阻止美國航母進入黃海,那么就要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全方位對韓美軍演進行監視,偵察,當作戰時局面演練中國的情報和應對能力。從而制定黃海作戰的軍事計劃,也給東海和南海以后可能出現的軍事沖突提供預案。最后,也是往最壞處打算,如果韓美軍演觸發了朝鮮的敏感神經,或者發生意外出現了引起戰爭的場面,中國就要準備出擊,要有最強的戰爭意志,非打不可,決不留情,將戰爭迅速向縱深推進。人以懦弱無剛為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治國亦然,不能一味退縮妥協!應該說,如果戰爭僅僅局限在黃海海域,中國關門打狗,有必勝的條件,以常規戰爭取得全勝。如果戰爭突變為核戰爭,中國也要敢于出擊,還是那個將軍的一句老話,中國要準備把西安以東城市變為焦土,而對美國中西部城市進行毀滅性打擊!這最后一條極為重要,不要以為沒有可能,也不要以為在戰爭到來之時還可以有緩和的轉機。戰爭就是這樣,一旦要來,就是天意,只有具備毅然赴之的戰爭意志,才有機會取得更多的主動權。如果中國躲不過一場戰爭,崛起需要一次嚴酷戰爭的洗禮,那么,筆者愿意以高爾基<海燕>中的一段話作結: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唱歌,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恨恨地將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看吧,它飛舞著,象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在號叫。它笑那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