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伊拉克變成轉基因糧食生產基地
威廉·恩道爾
第一節 經濟休克
“我們在伊拉克的原因,就是為了播撒民主的種子,這樣它就會在那里生根開花,并擴展到整個極權主義地區。”
——小布什
當小布什講到播撒“民主的種子”時,很少有人意識到,他腦子里想的是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
隨著2003年3月美國占領伊拉克,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伊拉克的土地不僅由大約13萬美國部隊和一小批與五角大樓聯系密切、唯利是圖的財富冒險家占領。它的經濟也處在美國占領者的全面控制之下。
對伊拉克經濟的控制也是由五角大樓來實施的。2003年5月,保羅•布雷默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行政長官,這個占領機構披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布雷默曾任美國國務院的反恐官員,后來成了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咨詢公司基辛格合伙公司的執行董事,這家公司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從許多方面看,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比阿根廷更適合將整個國家的農業體系納入轉基因商業化農業的統治范圍之內,美軍的占領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占領當局直接給了伊拉克農民“一份他們無法拒絕的要約”,就像《教父》里面所說的:“要么拿著我們的轉基因種子,要么去死。”
對于被占領的伊拉克的所有民事活動,布雷默事實上擁有生殺大權。尤其特殊的是,他不是向通常負責重建工作的美國國務院匯報工作,而是直接向五角大樓里的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辦公室報告。
作為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的首腦,布雷默迅速行動,草擬了一系列管治伊拉克的法令。當時,伊拉克既沒有憲法,也沒有根據憲法合法產生的政府。美國占領當局制定了整整100個法令,于2004年4月生效。整體來看,這100項由美國強制實施的新法律(正式名稱是命令)將確保伊拉克經濟按照美國強加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思路進行改造,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華盛頓在1990年后強加給俄羅斯和前蘇聯經濟的模式非常相像。
拉姆斯菲爾德領導的五角大樓的計劃制定者給布雷默下達的指令是,強加一種“休克療法”,把以國有經濟為中心的整個伊拉克經濟改變為一個徹底的自由市場私營經濟。布雷默在一個月內實施的經濟變革比在30年里強迫拉丁美洲債務國實行的變革還要猛烈。
布雷默的第一個行動是解雇了50萬名國家工作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士兵,還有醫生、護士、教師、出版商和印刷商。接下來,他打開了這個國家的邊界,毫無限制地接納進口:既不用履行什么邊檢手段,也不用交什么稅費。在布雷默2003年5月到巴格達之后兩周,他就宣布伊拉克“敞開國門做生意”。他沒有說是誰的生意,但這一點隨后越來越清晰。
入侵之前,伊拉克除了石油以外的經濟領域由大約200家國有公司主導,它們生產從水泥、紙張到洗衣機等所有商品。2003年6月,布雷默宣布,這些國有企業將立即私有化。他說,“將缺乏效率的國有企業轉交到私人手中,對伊拉克經濟復蘇來說至關重要。”伊拉克的私有化計劃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國有資產清倉大甩賣。
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第37號命令》降低了伊拉克的公司稅率,從大約40%降到可憐的15%。沒有了稅收收入,政府將無法在任何方面發揮大的作用。“第39號命令”允許外國企業100%地擁有除了自然資源之外的伊拉克資產。這確保了外國企業可以在這個國家不受限制地開展商業活動。投資者可以將其在伊拉克賺到的利潤100%地從這個國家拿走。既不要求他們追加投資,也不對他們課稅。這些法令的受益者,顯然不是伊拉克的經濟和人民。
根據《第39號命令》,外國公司可以簽訂有效期長達40年的租約和合同。《第40號命令》則以同樣優惠的條件歡迎外國銀行進入伊拉克。與允許外國人全盤接管伊拉克經濟相對應的是,唯一保留下來的薩達姆時期的法律是那些限制工會和集體談判的法規。
一夜之間,伊拉克從世界上最孤立的國家變成了最自由、最開放的市場。由于其經濟和銀行體系受到戰爭的毀滅性破壞,加上美國帶頭實行的長達十余年的經濟封鎖,伊拉克人根本無力購買私有化的國有公司。外國跨國公司是在布雷默宏大的經濟復蘇計劃當中唯一可能受益的角色。
這些新法律被強加給了一個慘遭征服和摧殘的國家,除了搞點軍事上的破壞和打擊侵略者的游擊戰之外,它不可能進行其他的反抗。為了使伊拉克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這一整套的100項新法令通過美國政府的占領機構即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實施,它將所有伊拉克經濟的各種權利和控制權都交給了跨國公司。
不僅如此,制定這些法律的目的是為了對這個國家的糧食生產體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最激進的改造鋪平道路。在布雷默的統治之下,伊拉克即將成為基因改造或者說轉基因商業化農業的樣板。
第二節 《第81號命令》
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明確定義了這100項命令的法律地位。“命令”被定義為“對伊拉克人民具有約束力的指示或指令,具有懲罰性后果,或者對管制伊拉克人的方式包括伊拉克法律的變更具有直接作用”。換言之,伊拉克人接到命令:“要么照辦,要么完蛋。”伊拉克以前的法律,凡是與布雷默的新“命令”相抵觸的,一律廢止。占領者的法律至高無上。
布雷默的新法令涉及從媒體到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等各個方面,深藏在其中的是《第81號命令》,即“專利、工業設計、未披露信息、集成電路和植物新品種法”。《第81號命令》規定:
11.“第12條”經修訂如下:“專利應賦予所有者以下權利:
1.如果專利主體是一種產品,有權禁止任何未獲得所有者授權的人制造、利用、使用、提供銷售、出售或進口該產品。”
12.“第13條第1款”經修訂如下:“專利的有效期,從按本法條文申請注冊存檔之日起計算,至按本法條文注冊生效滿20年后方可終止。”
《第81號命令》的另一項條款規定:“禁止農民再次使用受保護的品種或任何本章第14條(C)段第1項、第2項提到的品種的種子。”而且,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第81號命令》對伊拉克的專利和工業設計法做了修訂,以保護與某種產品或某種制造工藝相關的任何技術領域的新創意。這些修訂允許在伊拉克的企業或在伊拉克屬于簽約方的相關條約成員國的企業在伊拉克注冊專利。修訂賦予了專利權人以下權利:阻止任何未獲得專利所有者授權的人利用受到專利保護的產品或工藝,從專利在伊拉克注冊之日起為期20年。修訂還允許個人和企業對工業設計進行注冊。
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說就是,《第81號命令》給了植物新品種專利權人在20年內在伊拉克農業中使用其種子的絕對權利,而這些專利的所有者恰恰都是外國大型跨國公司。盡管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公平合理的商業條款,對外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予以補償,但實際上這是對伊拉克主權的侵犯。像許多國家一樣,伊拉克從未承認過植物之類的生命形式可以獲得商業專利的原則。這種專利之前由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專利機構授予孟山都、杜邦等公司。
事實上,《第81號命令》所做的是,修訂伊拉克的專利法,以便承認外國專利,不管根據伊拉克的法律這種專利是否合法。表面上,它似乎給了伊拉克農民拒絕購買孟山都種子或其他專利種子、種植本地傳統種子的選擇權。實際上,它產生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第81號命令》的起草者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些受保護的植物新品種,都是轉基因或者說經過基因改造的植物。選擇種植這種種子的伊拉克農民,需要與持有專利的種子公司簽訂協議,規定他們將支付某種“技術費”,并且每年為種植這種專利種子支付許可使用費。
任何試圖將孟山都或其他公司的專利種子保留一部分以便在下個作物種植季節再次播種的伊拉克農民,都將受到種子供應商的重罰。在美國,孟山都公司要求獲得相當于被盜用種子成本120倍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后來法院的裁決駁回了這一請求。于是在這種局面下,伊拉克農民沒有成為薩達姆•侯賽因的奴隸,卻成了跨國轉基因種子巨頭的奴仆。
《第81號命令》的核心是植物新品種保護(PVP)條款。根據該條款,留存種子和再次播種是非法的。農民們使用受專利保護的種子(甚至是“類似的”種子),將受到重罰,甚至坐牢。然而,受到保護的植物新品種,并不是那些在伊拉克農田上歷經上萬年的雜交開發出來的種子。
相反,受到保護的是孟山都等跨國公司巨頭將自己的種子和除草劑引入伊拉克市場的權利,而且它們受到了美國和伊拉克政府的充分保護。
第三節 破壞伊拉克的種子資源
歷史上,伊拉克是文明搖籃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分。在那里,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里,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肥沃河谷為農作物培育和種植創造了理想的條件。自從大約公元前8000年以來,伊拉克農民就一直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并培育出品種繁多的、如今世界上使用的幾乎所有麥類品種的種子。他們通過留存部分收獲作為種子并再次播種的體系做到了這一點,并通過新的播種培育出能夠抗御疾病的雜交品種。
多年來,伊拉克人在位于阿布•格萊布的一個國家種子庫里一直保存著這些珍貴的天然種子的樣本。這座城市,如今在國際上更多的是因其設有美國軍方虐待犯人的監獄而聞名于世。在美國占領伊拉克及多次大規模轟炸之后,阿布•格萊布那個具有歷史意義、價值連城的種子庫消失了,它成了伊拉克戰爭的又一個受害者。
不過,伊拉克的前農業部曾經采取預防措施,在鄰國敘利亞建立了一個備份的種子儲存庫。在那里,最重要的麥類種子仍然儲存在一個名為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的機構里,該機構位于敘利亞的阿勒頗。鑒于已經失去阿布•格萊布的種子庫,如果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需要幫助的話,作為國際性的國際農業研究咨詢小組(CGIAR)種子庫網絡的一部分的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原本是可以從其儲備中為伊拉克人提供種子的。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沒有這樣做。布雷默的顧問對伊拉克的糧食前景有著不同的規劃,他們有自己的打算。
伊拉克農業即將被導向“現代化”和工業化,從傳統的家庭式種植多種作物的農作方式,轉變為面向“世界市場”而生產的美國式的商業化農業。滿足饑餓的伊拉克人的糧食安全需求,對這個方案來說是無足輕重的。
按照布雷默的《第81號命令》,如果國際大公司開發出一種能抗御某種伊拉克害蟲的種子新品種,而同時一個伊拉克農民正在種植另一種具有同樣抵抗力的種子,那么這位農民留存自己的種子將是非法的。相反,他必須為使用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支付某種專利使用費。
按照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一個由美國政府和孟山都等私營農業綜合企業巨頭主導的機構)的規則,美國的法院和國際法院有權實施這樣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
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太陽基因被授予了一種油酸含量很高的向日葵的專利。不過,不僅僅其基因結構被授予了專利,高油酸含量這種特性本身也被授予了專利,公司聲稱擁有這種權利。太陽基因公司通告所有其他向日葵品種的培育者說,如果他們開發“高油酸含量”的品種,就將被認為是對這一專利權的侵犯。
“專利的授予,涵蓋了一個物種的所有基因工程新品種……可能將我們在農場和花園里種植的所有東西交由一個發明者控制。”國際植物基因資源研究院總干事杰弗里•霍丁博士說。“只要大筆一揮,無數農民和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就可能僅僅因為一次經濟劫持式的法律行為而宣告無效。”經濟劫持,正是布雷默和孟山都試圖按照《第81號命令》在伊拉克干的勾當。
對農民的種子品種實行全面控制在伊拉克新頒布的專利法之下將成為可能。在復雜的法律術語掩蓋之下,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的《第81號命令》實際上將伊拉克未來的糧食命運轉交到了全球性跨國私人公司手中,這絕不是大多數伊拉克人所希望的解放。
以《第81號命令》頒布的植物專利法,與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不同,它們不是通過主權國家政府之間的談判或與世貿組織的談判達成的。它是由華盛頓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強加給伊拉克的。根據華盛頓消息靈通人士的報告,《第81號命令》中有關植物的具體細節是由世界領先的轉基因種子和轉基因作物供應商孟山都公司替美國政府起草的。
第四節 伊拉克農民只能種下轉基因種子
從字面上看,似乎只有伊拉克農民選擇從國際種子公司購買的那些種子,才歸屬美國新強加給伊拉克的專利法管轄。實際上,伊拉克正在被改造成一個巨大的實驗室,以便在孟山都、杜邦和陶氏化學等轉基因種子和化學品巨頭的控制之下進行糧食產品的開發。
經過伊拉克戰爭的磨難,劫后余生的大多數伊拉克農民如果還想繼續種地的話,就不得不轉向他們國家的農業部,尋求得到新種子。這就為布雷默控制伊拉克人的糧食供應打開了方便之門。
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伊拉克農民承受著美英為首的、對急需的農業設備的禁運。另外,戰前伊拉克還遭受了連續三年的嚴重旱災,這些天災使伊拉克麥類作物的種植急劇減少。多年的戰爭和經濟制裁已經摧毀了伊拉克的農業。到2003年,糧食產量已經下降為不到第一次美伊戰爭之前的1990年產量的一半。到了2003年,大部分伊拉克人依賴聯合國石油換食品的糧食配給生存。
在使伊拉克糧食生產“現代化”的名義下,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對伊拉克農業重建和開發規劃機構參與到對傳統的伊拉克農業的改造當中。當時起關鍵作用的、由華盛頓任命的伊拉克農業“太上皇”是丹尼爾•阿姆斯圖茨,他曾是美國農業部的官員和大型糧食聯合企業嘉吉公司的副總裁。阿姆斯圖茨是關貿總協定談判烏拉圭回合期間擬定美國在農業方面的主張的關鍵人物之一,烏拉圭回合談判導致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
《第81號命令》名義上的目的是“確保伊拉克得到優質的種子,并為伊拉克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提供方便”。當然,“優質”是由占領當局定義的。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伊拉克必須開放市場,使其法律符合主導世貿組織政策的強大工業和金融利益集團制定的規則。
《第81號命令》一發布,美國國際開發署便開始通過美國農業部提供數千噸“高質量、合格的小麥種子”,這些種子來自美國,并得到了補貼,被分發給困境中的伊拉克農民,這在一開始幾乎是免費的。根據對轉基因種子和植物專利持批判態度的非政府組織GRAIN的一份報告,美國國際開發署拒絕允許獨立的科學家確定這種種子是不是轉基因種子。自然,一旦證明是轉基因小麥種子,在一兩個種植季之內,伊拉克農民將會發現自己如果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向外國種子公司支付專利費。GRAIN的報告揭穿了《第81號命令》的意圖:
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已經使伊拉克農民在收獲后將按法律注冊的新品種的種子留存并再次使用成為非法。伊拉克人也許可以繼續使用和留存他們的傳統種子和經過多年戰爭和旱災后留下的種子,但這不在統治者規定的重建日程當中。這項法令的意圖是為在伊拉克建立新的種子市場提供條件,在那里,跨國公司可以銷售它們的種子——無論是否經過基因改造,農民將不得不在每個作物種植季節重新購買這些種子。
雖然從歷史上看,伊拉克曾禁止私人擁有生物資源,但美國強加的新專利法引入了一種對種子的壟斷權利制度,這種權利,沒有任何伊拉克農民有資源通過開發而得到。
實際上,布雷默將有關“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新章節納入到了伊拉克以前的專利法當中。據說,這是為了提供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植物新品種保護作為一種知識產權,事實上是植物品種的專利,它給予了那些聲稱發現或開發了新品種的植物培育者對植物的排他性權利。
“植物新品種保護”中的保護,與保護自然資源毫無關系,而是“保護私人培育者的商業利益”。喬治•奧威爾也說不出什么更好的話了。在美國制定的法令之下,“植物新品種保護”實際上意味著植物品種的毀滅。
第五節 伊拉克農民種的小麥都出口到了美國
按照規劃,美國國務院與美國農業部一起努力(該部已經在伊拉克北部設立了56塊“小麥作物推廣實驗田”),目的是“介紹和展示經過改良的小麥種子的價值”。這個項目由得克薩斯A&M大學國際農業辦公室替美國政府打理,該辦公室在伊拉克各地利用800英畝(約323.7公頃)實驗田,向農民們傳授如何種植大麥、鷹嘴豆、豌豆以及小麥等作物的“高產品種”。
這個投資1.07億美元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農業重建項目,定下了在第一年使3萬個伊拉克農場產量翻番的目標。其指導思想是說服心存疑慮的伊拉克農民相信,只有使用這種新的“神奇種子”,才能獲得大豐收。與十年前美國農民的情況一樣,身處絕境而又心懷收獲大量糧食的希望,讓伊拉克農民鉆進了外國種子公司的圈套。
碰巧的是,得克薩斯A&M大學的農業項目也將自己描繪為“利用生物技術(或者說轉基因技術)方面公認的世界領先者”。用了他們的新種子,新的化學制劑——殺蟲劑、除草劑、殺真菌劑等——便會隨之而來,這些都是由孟山都、嘉吉、陶氏化學等大公司賣給伊拉克人的。
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商業期刊》報道說,“一家亞利桑那州的農業研究公司正在提供小麥種子,供伊拉克農民使用,他們期望大幅增加本國出產的糧食供應。”這家公司名為“全球小麥公司”(WWWC),通過與包括得克薩斯A&M大學在內的三所大學合作,它將“提供1000磅(約453.6千克)小麥種子,供巴格達以北的伊拉克農民使用”。
據全球種子行業信息的中心網站Seedquest介紹,在開發谷類作物種子中“擁有專有權的品種”(被授予專利并為某個特定公司所擁有的品種)方面,全球小麥公司是領先者。以上提到的這些種子屬于《第81號命令》中那種受到保護的轉基因種子。根據全球小麥公司的說法,任何希望種植他們的某種種子的“客戶”(或者說農民,人們曾經這樣稱呼他們),都要“為每個品種支付許可費”。這家公司自稱為“W3”,與亞利桑那大學Bio5生命科學研究所建立了正式的合作關系,而Bio5研究所自稱為“生物研究水平最高的車庫(在美國代指高技術創新企業的發祥地。——譯注)”,這聽起來十分古怪。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鳳凰城商業期刊》上的文章說,“為了支持伊拉克,共開發了六種小麥種子。三種將用于讓農民種植用于制作通心粉的小麥;另外三個品種將用于種植制作面包的小麥。”這意味著,2004年后美國在伊拉克發展的谷類作物中有一半是為了出口。確實,通心粉對于伊拉克人的飲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外來食品,這表明,布雷默頒布《第81號命令》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給飽受戰爭創傷、饑腸轆轆的2500萬伊拉克人生產糧食,不如說是建立將轉基因種子用于糧食生產并向全球市場出口的工業化農業產業。
此外,投資1.07億美元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農業重建項目,其目的是讓伊拉克政府失去對糧食生產的控制權。“我們的想法是,讓這里成為完全自由的市場。”美國國際開發署伊拉克重建辦公室農業專家道格•普爾如是說。
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目的反映了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政策,這一目的是幫助伊拉克新政府逐步取消農業補貼。“農業部長在這方面干得相當漂亮。”普爾說。他宣稱,國有企業如美索不達米亞種子公司等“需要拆分和私有化”。但他并沒有提到,在飽受戰火摧殘的伊拉克誰會有錢買得起這樣一家國有種子公司,只有像孟山都這樣有錢的外國農業綜合企業巨頭才有可能成為買主。
為了便于從外國種子巨頭那里引進受專利保護的轉基因種子,伊拉克農業部以“補貼價”分銷這些轉基因種子。一旦農民們開始使用轉基因種子,按照《第81號命令》的“植物專利保護”新規定,他們將被迫每年從這家公司購買新種子。在將“自由市場”引入這個國家的旗號下,伊拉克農民逐漸成了外國跨國種子公司的奴隸。
在2004年12月的一次訪談中,在美國受過教育的伊拉克臨時政府農業部長阿里聲稱,“我們希望伊拉克農民具有競爭力,所以我們決定對農藥、化肥、良種等投入給予補貼。我們減少了其他補貼,我們必須要有競爭力。”
換言之,原本用于伊拉克貧困農民購買新種子的錢,被專用于從孟山都等外國跨國公司購買轉基因“良種”。
與此同時,美國商品出口商垂涎欲滴,盯住了新的市場機會。“伊拉克曾是美國農產品重要的商品市場,20世紀80年代的銷售額接近10億美元。”2003年,小布什政府的前農業部長安•維妮曼在農業媒體研討會上如是說。在到華盛頓任職之前,她曾與孟山都公司有密切聯系。照她的說法,“它有可能再次成為重要的商業市場。”
維妮曼忘了說的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兩伊戰爭期間,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以美國農業部商品信貸公司的出口項目的名義,偷偷賣給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各種常規武器和化學武器。這一丑聞涉及美國納稅人的數十億美元,牽涉到了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和意大利拉沃羅國民銀行的亞特蘭大分行。
根據美國稻米協會副主席約翰•金的說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是美國最大的大米市場。“美國大米行業打算在向伊拉克提供大米方面再次發揮主要作用。”約翰•金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農業委員會如是說。“由于目前美國大米行業面臨挑戰……再次進入伊拉克市場,在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銷售方面將產生巨大影響。”
約翰•金補充說,“聯軍2003年對伊拉克的解放,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自由。貿易的恢復也給美國大米行業帶來了希望。”他沒有提到的是,2003年,大部分美國大米是基因控制的轉基因大米。
2004年春,當布雷默的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頒布《第81號命令》時,激進的年輕教士薩德爾的支持者抗議美國憲兵查封了他們的報紙al Hawza。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指控al Hawza發表可能“構成真正暴力威脅”的“虛假文章”。例如,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引用了一篇文章,它指稱布雷默在“奉行讓伊拉克人民挨餓的政策,讓他們成天忙于采購面包,這樣他們就沒工夫要求得到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
考慮到《第81號命令》出籠的背景,出現這樣的文章不足為奇。同樣毫不奇怪的是,考慮到整個轉基因計劃的大賭注,布雷默的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自然要竭力平息這種對其糧食政策的批判。
第六節 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伊拉克巧取豪奪
2004年11月21日,在如何處理伊拉克政府所欠大約390億美元外債(主要是欠工業化國家的)這個問題上,由債權國政府組成的巴黎俱樂部的主要代表發布了一份公告。那些外債是薩達姆統治下伊拉克拖欠的大約1200億美元外債的一部分。盡管薩達姆政權已被推翻,華盛頓起初并不打算宣布把這些舊債一筆勾銷。
在美國的伊拉克債務特別談判代表詹姆斯•貝克的強大壓力下,參與巴黎俱樂部的各國政府才就390億美元的伊拉克國家債務達成了新的協議。貝克絕對是個談判高手。通過向最高法院上訴,他策劃了2001年小布什的成功當選。他還是布什家族最親近的顧問之一。
在隨后與經合組織盟國極為高明的討價還價當中,美國政府成功施壓,高高興興地將伊拉克所欠巴黎俱樂部債權國的舊債大筆勾銷。原因很簡單:這些債務大部分是欠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美國在總債務中只占很少的22億美元。
巴黎俱樂部成員國發表了一份官方新聞公報:
各債權國的代表意識到伊拉克共和國的特殊形勢及其在未來歲月里有限的償還能力,同意作出債務處理,以確保其債務的長期可持續償還能力。為了這一目的,他們建議本國政府作出如下特殊處理:
——立即取消部分后來發生的利息,涉及2005年1月1日時累計債務的30%。剩余債務將延期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計劃批準之日。這次減免將勾銷所欠巴黎俱樂部389億美元總債務當中的116億美元;
——一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計劃獲得批準,將實施30%的債務削減。剩余債務將按23年期重新安排償還計劃,其中包含一個六年的寬限期。這一步驟,將再削減累計債務116億美元,使減免比例增至60%;
——巴黎俱樂部債權國同意,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委員會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計劃實施的三年評估完成之后,再給予最初債務總額20%的減免。
伊拉克債務的減免,是與伊拉克嚴格遵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計劃”這一條件密不可分的。在債務減免過程中,作為主要占領者的美國慷慨地勾銷了薩達姆欠俄羅斯、法國、中國等國家的債務,這些國家是華盛頓的對手,曾反對向伊拉克開戰。這個標準計劃與應用于印度尼西亞、波蘭、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阿根廷和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的計劃是一樣的。它命令伊拉克將其經濟主權移交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技術官僚,而這些官僚實際上是受美國財政部和華盛頓當局有效控制的。
雪上加霜的是,在薩達姆時代伊拉克所欠的舊債是各國政府所說的“惡意債務”,即在未經人民同意下發生的、不符合人民利益的(簡而言之,就是不合法的)債務,就像已經不存在的蘇聯的債務一樣。但是美國、英國和其他巴黎俱樂部成員國并不在乎這個。這種債務是控制“新”伊拉克、迫使其向“自由市場”轉型的有用武器。轉基因種子和農業的工業化將處于這種強迫性變革的核心。
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是符合“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在走向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東歐轉型國家急需經濟改革,以擺脫傳統的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影響。總的來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漸進式的改革,一種是所謂“休克療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贊成“休克療法”的,這兩個組織的觀點被稱為“華盛頓共識”。——譯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劃的頭等大事。自由市場企業制度也是2004年4月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100項命令”的核心。這絕非巧合。
我們可以恰如其分地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為“全球化的警察”。自從20世紀80年代的債務危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發展中國家強制實施了債權國要求的殘忍的緊縮和償債計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條款被用來強迫各國將它們最為珍貴的經濟資產拱手轉讓給外國利益集團,以便償還越來越多的債務。
通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些措施都得到了龐大的銀行業和私人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他們系統地強制實施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取消糧食、衛生和能源的公共補貼,削減公共教育開支。因此,使跨國公司得以主宰戰后伊拉克的每一項政策,都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布雷默頒布的法律來具體落實:精簡國家機構、彈性的勞動隊伍、開放邊界、稅收降至最低程度、對資本流出伊拉克不加控制、沒有關稅、對外國人的所有權比例不加限制。
伊拉克人民將失去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外國產品將把伊拉克本國的產品逐出市場,其中糧食就是一個主要目標。在強制實施的法規和外國競爭的重壓之下,本地企業和家庭式農場毫無競爭的能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件的受害國通常都不可避免地被迫使本國經濟向出口轉型,以便賺取美元來償還債務。這樣做換來的“胡蘿卜”通常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放“拯救”貸款或者說“救援”貸款的承諾。而胡蘿卜背后的“大棒”就是發出這樣一種威脅:如果債務國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條件,它將被永久列入黑名單,得不到任何國外貸款。
伊拉克也不例外。美國授意下的伊拉克大選,其目的就是確立一個合法的舞臺,以便將伊拉克政府置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嚴格的控制之下。實際上,這使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處于“中立”的位置,負責監督伊拉克嚴格遵守布雷默的“100項命令”。這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夠迫使伊拉克加入華盛頓的“自由市場”全球愿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劃在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大選之后的某個時候,與伊拉克新政府達成一項特殊安排。由于減免伊拉克的大量外債需要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點頭,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與伊拉克領導人的談判中處于相當有利的位置。
聯合國安理會第1483號決議賦予了布雷默管理被占領的伊拉克的權力,但這本應歸屬國際法的管轄范圍。可見,布雷默的“100項命令”和經濟“休克療法”,是在完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實行的。
隨著對伊拉克私有化的抗議和針對美國在伊企業暴力活動的蔓延,掩蓋這種令人難堪的事實變得迫切起來了。因此,布雷默急匆匆地返回華盛頓,與總統討論接管伊拉克經濟的新方案。其結果是組成了阿亞德•阿拉維為首的臨時政府,并宣布伊拉克將在2005年1月舉行大選。阿拉維,這個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曾經多年為中央情報局工作的門徒,將“合法地”執行非法的布雷默法令。
按照在伊拉克以“布雷默法律”而聞名的《第39號命令》,伊拉克的各個行業和所有市場將在幾乎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向外資開放。這些法律的制定方式,使得無論是臨時政府還是隨后的任何一屆伊拉克政府都很難撤銷或廢除這些政策。
確實,布雷默用伊拉克臨時憲法第26條鞏固了“100項命令”,臨時憲法中的第26條,確保了在主權被移交給臨時政府之后,臨時政府將無權改變布雷默的法律。此外,美國親手挑選出來的親美派被布雷默安插到了伊拉克的各個部門之中,并有權凌駕于隨后的任何一屆伊拉克政府所做的任何決策之上。
遍布于伊拉克各地的13.2萬美國部隊,堅守在2003年后建起的14個新軍事基地上,這就是上述這一點的保證。對于華盛頓在伊拉克使用“播撒民主的種子”這種冠冕堂皇的話到底意味著什么,大多數伊拉克人到了2004年底已經很清楚了。這種種子與普通伊拉克公民獨立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毫無關系。
在2004年6月權力從布雷默的聯軍駐伊臨時管理當局正式移交給以中央情報局的寶貝兒阿拉維為首的伊拉克臨時政府之后,后者同意接受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的“開放”來換取債務減免。因此,2004年9月在伊拉克中央銀行行長沙拉比和財政部長馬赫迪發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意向書”所附的備忘錄中,這些人表達了這個美國扶植的政府“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急迫心理。
“新的金融部門立法將為建立現代金融部門鋪平道路。”這封意向書這樣吹噓道。意向書接著寫道:“三家外國銀行已經獲準開展業務”,而且“若干外國銀行對獲得伊拉克私營銀行的少數股權已經表現出興趣。”其中一家銀行是倫敦的匯豐銀行,這是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
強迫對伊拉克的糧食生產進行改造,使之種植擁有專利的轉基因作物,這是孟山都和其他轉基因巨頭所作所為的最突出的例子之一。通過這些方式,它們將轉基因作物強加給了不情愿和不知情的世界人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