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西方學者對其產生的原因眾說紛紜。西方學者包括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和資產階級學者有些什么看法呢?
一
美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大衛·科茨教授認為,導致這次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在大衛·科茨看來,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與有管制的資本主義雖然在本質上都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但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別,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具有如下特征:(1)放松對經濟和金融的管制,允許自由市場的存在。(2)政府不再對宏觀經濟進行積極調控,追求低通脹率而非低失業率。(3)社會福利急劇減少。(4)大型企業和政府打擊、削弱工會力量,勞動市場格局改變,資方完全控制勞方。(5)自由、殘酷的競爭取代了有節制的競爭。(6)商品、服務和資本在不同國家之間相對自由的流動。
不言而喻,這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已大大發展形勢下的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將不可避免地會加劇世界發展的不平衡,拉大國際南北之間、國內貧富之間的經濟水平的差距,從而加劇資本主義固有矛盾及其派生的生產過剩和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最終演化為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然而,新自由主義者卻迷戀于自由市場萬能論,根本看不到放松國家管制所帶來的必然發生的上述消極結果??拼纳羁痰刂赋觯骸靶伦杂芍髁x的理論家們宣稱,如果沒有國家的管制,金融市場會更有效率,人們就能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回報率最高的領域。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沒有管制的市場非常容易發生危機,而且在新自由主義條件下金融危機會變得更加嚴重。”(《金融風暴啟示錄》,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20頁)接著,科茨又進一步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在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義條件下,為什么會使金融危機更加嚴重。他說:“1945—1973年間,在國家管制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美國中央銀行和政府迫使金融資本盡量把錢借貸給實體經濟部門的企業。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相反,它們被分成各種不同的類型,只能從事指定類型的業務?!?然而,在70年代新自由主義思潮興起以后,即在“1980—1982年間,美國國會通過了兩個重要法案,解除了對金融機構的管制。這樣,美國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就可以自由地追逐最大利潤。因此,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被吸引從事投機性業務,”(同上書,第21頁)金融衍生品也就越來越多地滋生繁衍出來,而在80—90年代形成在全社會以至所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涌現出新自由主義的金融創新浪潮。這種缺乏監管的金融創新浪潮自然就為更加嚴重的金融危機創造愈益成熟的條件和基礎。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由2007年的住房次貸危機引發的。因此,“可以說,這次金融危機是1980年以來新自由主義在全世界泛濫所導致的一個非常符合邏輯的結果?!保ㄍ蠒?,第22頁)這就是西方一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所得出的結論。
二
西方其他許多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又是怎樣看的呢?他們雖然觀點各異,可以說,一個經濟學家有一個不同的說法,而且一般都不曾像科茨那樣能深入地從新自由主義制度的本質和特征上去分析,但有的卻看出這次危機不僅僅是金融方面的危機,而是把它與生產過剩危機聯系起來認識。同時還更有一些學者差不多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對金融和經濟疏于管制、放任自流的缺陷視為形成當前危機的重要原因。
著名的左翼經濟學者羅伯特·布倫納更直接了當地把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歸結為生產過剩。他指責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把當前這場危機只簡單地當作金融業問題來解釋,并說“深層次的實體經濟還是穩固的,所謂的經濟基礎還是完好的。這種觀點最能誤導人。” 他同時糾正說:“導致眼下危機的根源在于1973年以來,尤其是2000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活力的下降。” 為什么會下降?“一個主要的解釋是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資本投資回報率深層的、持續的下滑?!麧櫬氏禄闹饕蛟谟谌蛑圃鞓I持續性的產能過剩?!薄捌浜蠊褪?,一個產業接著一個產業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這樣一來既壓低了產品價格,同時也減少了利潤?!庇谑琴Y本家“別無選擇,只能減少廠房、設備和雇傭。……所有這些削減措施最終只會導致總需求長期不振。而總需求的持續萎靡已經成為導致經濟長期低迷的直接原因?!保ā秶饫碚搫討B》,2009年第5期)應當肯定,布倫納把當前這場危機的根源歸結為總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觀點是正確的,缺陷是他沒有進一步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生產過剩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雇傭勞動制度。他同時又指出,這個實體經濟的虛弱不振與金融危機之間是有聯系的。他說:“這兩者間主要的聯系在于經濟為了維持自身運轉而不斷加深對借貸的依賴與政府為確保借貸的持續進行而不斷加深對資產價格走高的嚴重依賴?!崩?,“維持房地產和信用市場泡沫”就是體現這種對資產價格走高的依賴,而要維持高房價和信用泡沫又必須以低利率為基本前提。這次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再到實體經濟的衰退,實際就是這種“依賴”鏈條斷裂的結果,可見,布倫納在這里已比較深刻地指明了實體經濟的衰退與金融危機之間的內在聯系。
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回答“我們是怎樣陷入危機困境的”時,駁斥了自由主義者認為市場自由調節能維持社會經濟正常運轉,反對國家宏觀調控的觀點。他說:“我們從大蕭條(指30年代大危機——引者注)中吸取的教訓是,市場不會自我調節。……今天,甚至連總統都認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政府設法維持經濟處于接近充分就業的必要性。但是自由市場經濟學家耍了個花招,推廣這種理念,即一旦經濟恢復到充分就業,市場總會有效地分配資源。按照他們的觀點,最好的管理,就是根本不要什么管理?!蹦敲词欠裾娴牟恍柙谖⒂^上進行管理就能使社會宏觀經濟正常運轉呢?斯氏指出,事實是“我們正處于微觀經濟大規模失敗之中。” 即由于放棄了對金融市場的管理,使得它們在履行分配儲蓄和管理風險這兩項關鍵任務方面“都失敗了”,具體表現在有“數千億美元都分配給了超出美國人支付能力的住房貸款。不是去管理風險,金融市場卻創造了更多的風險。我們的金融體系在去做它該做的事情上的失敗,其破壞性程度堪比大蕭條時期各種宏觀經濟的失敗?!?(《金融風暴啟示錄》,第25、26頁)
對于自由金融市場在分配儲蓄(資本)和管理風險兩方面失敗的情景,斯蒂格利茨指出,美聯儲的流動資產(可以低息貸出的金錢)和松緩的規定導致了房產泡沫。當泡沫破滅的時候,基于超額估價的資產而做出的融資過度的貸款就成為壞賬。而近年來出現的所謂金融工具的新“發明”,只是隱藏了系統化融資的規模,把風險變得比較不透明。正是這些發明才讓這次的經濟危機變得比早期的經濟危機更加戲劇化。 這就是說,近些年來在不受約束的金融自由化大潮下,那些創新“發明”出來的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品實際不但不能規避風險,而恰恰是相反地把系統化金融風險隱藏更深,更不透明,以致使當前的金融危機變得比過去金融危機更為戲劇化,更為出人意料的嚴重。
為了說明金融自由化必然要帶來更為嚴重的金融風險,斯氏差不多在此同時發表的《命運的逆轉》一文中還從上世紀80年代里根總統上臺以來幾次金融危機的歷史事實中予以說明:首先是智利在70年代皮諾切特總統上臺以后“受到教條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影響——這種試驗結果以災難告終?!抢F在仍然在償還因為其不幸而產生的債務。隨著1987年(記得黑色星期五,當時股市暴跌了將近百分之二十五),1989年(儲蓄和貸款崩潰),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1998年(拯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和2001—2002年(安然和世通的垮臺)大量問題的出現,人們可能認為,對于讓市場自己決定這種智慧,將會產生更多的懷疑態度?!?果然,在2002年安然事件曝光之后不多幾年,接著就爆發了當前更為嚴重的金融危機,而這一連串頻發的金融事件,都是與金融自由化,“讓市場自己決定這種智慧”分不開,或者說前者是由后者引起的必然結果。
這種由新自由主義所引起的上述歷史事件的必然性,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與斯蒂格利茨也持相同觀點,只是用了另一些歷史事件來做例證。他認為,美國當前這次經濟危機是整個近30年來世界危機的一個延續,他說: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泰國、印度尼西亞都已經歷過了,現在是美國。 意即近30年來,無論是拉美和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危機,還是當前美國的金融危機,都不過是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所產生的結果。
美國著名的國際金融家索羅斯在2008年9月談到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時說得更清楚:“眼下發生的事情令人難以置信!這是我所說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這一放任市場和其自動調節理論作用的結果。危機并非一些外來因素,也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是體制給自己造成了損失。它發生了內破裂。”(《參考消息》2008年9月21日)
不僅如此,連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2008年10月23日在國會作證時,面對事實也不得不承認這次危機的產生與自己對金融業疏于管理,任其放任自流有關。他說:“我犯了一個錯誤,想當然地認為,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自利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護股東利益和公司資金安全,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p>
以上說明,許多西方經濟學者,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和許多資產階級經濟學者,甚至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基本上都認為,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根源在于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或者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和發展有關,是放任自由市場泛濫惹的禍。而國內少數信奉新自由主義的人則認為是自由市場受到國家干預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的結果。究竟誰是誰非,社會實踐乃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此問題上,當前主要的社會實踐就是各國政府采取的應對之策及其效果。當前各國政府主要是采取繼續實行新自由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并把它視為“復活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引者注)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機會”呢?還是在加強國家干預,從而使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有了升溫和加強的機會呢?客觀的事實已作了明確的回答:這次危機爆發后,各國政府都采取了快速有力的干預措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4月2日在倫敦召開的第二次G20峰會作出決議:對所有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實施監管和監督,這就意味著關于當前危機源于自由市場泛濫,因而必須加強國家干預的觀點已取得世界普遍的共識。
當然,導致當前這次金融危機的深層次的原因,正如大衛·科茨教授所說,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制度所決定的必然要周期性爆發的一次表現。因此,只要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周期性的危機就不會根除。當前各國政府盡管采取干預措施要遠勝于執行新自由主義的放任政策,但也絕不能迷信其干預措施能包治百病,更不能一勞永逸地根本消除危機的再次發生,最多只能使其暫時得以緩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