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進談華爾街大崩潰帶給我們的啟示
日前,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名為《絕情華爾街》的小說,這是國內第一部真實再現原生態華爾街的商戰世情小說。該書首次用小說的形式詮釋了華爾街由輝煌到迷失的潰敗過程,揭示了這場金融海嘯的動因。這部以華爾街為主題的小說中沒有專家評論,也不是講述當事人自己的故事,只是完整地呈現出了一個真實的華爾街。
作者陳思進是一位在華爾街大投行工作了15年的華爾街金領,目前任某國際金融財團全球投資部資深顧問。他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華爾街工作,從金融軟件工程師做起。他是華爾街大職場中的一枚小棋子,他眼中的華爾街商情、世情、人情是原汁原味的。在這部小說中爆出了許多華爾街這個超級職場上你死我活的故事,還原了投行金領們華麗面具下不為人知的真實生存狀態,描畫出一幅惟妙惟肖的華爾街眾生像。同時,這部小說也講述了一個美國夢的破滅,記錄了一個華人在華爾街的成長歷程。
不斷更新換代的衍生產品是華爾街炙手可熱的印鈔機,金融大鱷籍此翻云覆雨,投行買辦趁機中飽私囊。華爾街一派歌舞升平之下潛藏著摧枯拉朽的暗潮,記者近日采訪了小說《絕情華爾街》的作者陳思進先生,他的新書為我們在金融海嘯之后尋根溯源提供了一種可能,也請身處華爾街的他談談這次華爾街大崩潰能夠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記者:您寫《絕情華爾街》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
陳思進:在華爾街工作多年,因直接參與了金融產品電腦化、衍生證券化的進程,對華爾街有了本質上的了解,便有意通過《絕情華爾街》一書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給廣大讀者展示華爾街的真相,這對打開國門的中國是有益的。最起碼能起到一種積極的作用,喚起國內金融界對華爾街狼吃人、狼吃狼的血腥環境,心理上做好與狼共舞的準備。
我和雪城小玲去年初開始構思《絕情華爾街》,08年10月底完稿。我們有意采用小說的方式,著重描寫人性,因為人性中的弱點才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真正元兇,書中有兩個金融案例先在這里著重提一下:其一是書里所描寫的“香草蘭”,是華爾街一種比較簡單的衍生產品,可就是這個產品,輕而易舉地把看似堅固無比的“洛克證券”給弄垮了。小說的題材取自于現實,在華爾街,這些巨資投資虧損的案例層出不窮。設計這個故事,就是想提醒中國企業對這種金融產品要特別謹慎小心。真沒想到,怕什么來什么,就在我們完稿之際,傳來了中信泰富集團做杠桿式外匯產品(一種類似“香草蘭”的產品)虧損155億,驚人的巧合,令人扼腕。其二要說到書中的人物林志高。林志高是個披著“精英”外衣的海歸,身上帶著耀眼的光環,令人仰視。而往往就是這樣的買辦,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置母國的利益于不顧,為虎作倀。最近驚爆的力拓間諜門就很說明問題。這些“志高”式的人物引狼入室,狂卷中國7000億,可見“志高”式的洋買辦給國家帶來的損害,遠比原子彈更具殺傷力!
記者: 書的開頭部分講到了主人公去投行面試,遇到了古怪的面試官,寫得特別驚心動魄,這個是您的真實經歷嗎?能不能談談你覺得應聘金融類行業的職位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陳思進:小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說中的面談場景是帶了些戲劇性的夸張的。不過華爾街的面談是非常另類的,類似小說中的面談經歷我在電話、面對面的交談中都碰到過,對方什么專業問題都不問,就盯著奇奇怪怪的事情問,考智力的問題特別多,其實那種智力題多半兒沒有標準答案,他們一來考你的反應程度,二來從如何應對上,判斷出人們解決問題的態度。有的人害怕答錯,索性不回答了,那肯定就沒戲了,因為你試都不試就放棄了,書讀得再好也沒有用,他們稱這類讀書人叫“書呆子”。
另外,因為技術問題履歷上都有寫,大致如此。而且這兒的中國人都不習慣“吹捧”自己,有10分往往只寫7分,還要留3分在肚子里。而老美正好和中國人相反,有7分他寫10分、甚至12分,面談的時候他們口若懸河還要再加個幾分。不能說他們不誠實,因為就算是做相同的項目也不可能都一樣,總是有變化的。很多東西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邊干邊學的。
另外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要把所謂的“面試”,變為“面談”。“面試”讓你感覺你是去應試,是單向的任人挑選;而“面談”是雙向的,對方在“試”你的同時,你也在“試”對方,從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位置。招聘并不是考試,分數越高越好。
記者:在金融危機下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跳槽“還是”臥槽“,對于職場中人您有什么好的關于職業選擇的建議?您覺得《絕情華爾街》這本小說中,最值得中國讀者借鑒的職場經驗是什么?
陳思進:拿我的經驗來說,我們中國人在白人的地盤上闖蕩華爾街,障礙重重。在頭幾年,除了學歷、經驗、語言等,還特別涉及一個身份問題,即綠卡。而中國人靠公司擔保,從學生簽證轉工作簽證,再到拿勞工卡,最后獲得綠卡,一般要5到6年。也就是說,在沒有拿到綠卡之前,人并非“自由身”。即使拿到綠卡之后,更要全盤考慮職業的發展。在美國有一句話,叫“滾石不生苔”,每一個千辛萬苦闖入華爾街的中國人,都希望自己的職位隨著經驗一齊往上升,能夠沖破“天花板”。挪動了地方也就等于你先前好不容易織起來的網,漏縫了。這個放在中國來說也一樣,“跳槽”的話得考慮你之前編織的網在下一個崗位能否繼續適用。
當然,主動出擊也不是不可以,這里就牽涉到以下這點:在美國公司,特別在華爾街,主動跳槽走和因公司發生特殊情況走,存在著本質上的分別。
首先,華爾街各公司之間競爭激勵,而雇員又是華爾街公司最大的資源。雇主都希望公司的員工對企業、對公司應該有起碼的忠誠度,假如做不到這一點,你這山望著那山高,心不在焉不可能好好做事,還有可能把公司的機密透露給另一家公司,這樣的員工他們不會要的。所以對求職者,特別要求前雇主的推薦,一旦你是辭職的,那就很難指望你的雇主給你像樣的推薦了。而因為公司破產或者被兼并的原因被迫尋找新工作,就完全不同了。一般來說,你的前雇主會給你豐厚的遣散費,還會給你提供最好的找尋新工作的資源,為你寫最好的推薦信。
因為華爾街是個弱肉強食的地方,所以《絕情華爾街》能夠提供給中國讀者的職場經驗不一定具有普遍性。而關于選擇職業的問題,一路走來那么多年,我覺得應該至少挑選自己比較喜歡的事作為職業,因為只有喜歡的事情你才能真正地做好,就拿我自己來說,其實我真正喜歡的是寫作,做起來得心應手,可是為了謀生,我就不得不改變志向。幸虧我的個性比較具有挑戰性,所以,才有可能在華爾街待這么久。
記者: 您在書中對金融衍生產品所持的態度是否定的,那就個人理財而言,您覺得應該如何投資才能使財富保值增值呢?
陳思進:金融衍生產品就像核電站,控制得好,便能造福人類;一旦失控,就會變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衍生產品作為金融對沖工具,原本是具有積極正面作用的。但問題是衍生產品被華爾街越搞越復雜,使得監管機構根本看不懂這些產品,也就談不上監管控制,所以才會泛濫猖獗危害社會。
比如,引發這次金融危機的次貸,其本身總值不過1萬億美金而已,而被華爾街一包裝成了2萬億美金的次債,進而更“衍生”出65萬億美金的有毒衍生證券再一次涌入房市,將虛擬需求一下子放大了幾倍,釀成巨大的房市泡沫。這種衍生證券推出時,全美國不到10個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作為華爾街監督機構的美聯儲,竟然沒有一個人懂。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截止到2008年6月,Outstanding(尚未結算的)場外衍生產品價值總額為64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世界GDP的10倍,這個巨大的黑洞深不見底。衍生證券本身不創造財富,而只是將財富用杠桿作用虛擬放大。在賬面上賺錢時,就以巨額獎金的形式被華爾街的“精英們”袋袋平安。而一旦破滅,就只能由政府拿納稅人的錢去救市。即使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已經投入2萬億救市了;而與此同時,媒體爆出高盛今年的獎金將要破新高,平均每個員工70萬美金。大家看到這兒,應該明白其中的貓膩兒了吧。
普通投資者千萬不能為了貪圖所謂的高回報,去買自己看不懂的產品。華爾街之所以能立于不敗之地,人性的貪婪和盲從,是培植它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的土壤。因為人的內心深處渴望天上掉餡餅,不花大力氣就能賺大錢。21世紀的兩大泡沫,一個“點COM”,另一個當今的房地產就是例證。我親見身邊的親朋資產縮水,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因破產而自殺的消息也時有所聞。我個人的體會,財富就像流動的水,決不可能靜止不動,想守住流動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再說當今世風日下,信息絕對不對稱,散戶跟“莊家”玩會輸得非常慘。例如,華爾街大多數的對沖基金回報率都很高,大約30%,錢是怎么賺來的?是通過做局向記者發放假消息,普通投資者盲從跟進,那就倒大霉了,對沖基金所賺的就是你的虧損,因為在一定的時間內,社會總資產就這么多,不進你的腰包,就進他的腰包,誰掌控的資源多,誰就是贏家。如果問我什么投資最好,那就是對自己的大腦進行投資,學習猶太人哪怕山窮水盡,頭腦里的知識誰都奪不去,永遠可以為您創造財富。
這次金融危機使得美國人開始反思,我們老祖宗的話,如“量入為出,開源節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開始在美國流行。我們龍的傳人,可千萬別覺得這些老話“土”啊。
記者:您身在華爾街,您怎么看美國經濟的走勢?您怎樣理解華爾街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陳思進:目前美國經濟的關鍵,其實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房市為中心,以高負債和失業率為基本點。只要這三個問題不解決,金融危機就遠未過去。
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像我們小時候玩兒過的蹺蹺板那樣,壓下去這頭兒,蹺起來那頭兒。美國的財政赤字、欠債消費早已達到天文數字,眼看著玩兒不下去了。但要減少財赤,即意味著政府減少開支、減少大型基礎項目、減少個人消費,那樣失業率就會進一步上升;而失業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殺手,房市進一步下跌的話,負資產家庭將越來越多,法拍屋也跟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就將繼續淪陷,各行各業都將進一步受損,金融危機就會進一步加深。要是設法減低失業率,目前現存的私人企業舉步維艱,都成了“總裁”,總在裁員,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政府。實際上,這些日子美國政府成了最大的雇主。但這是以增加開支、投入基礎項目為前提的,政府又沒有錢,便只能提高稅收和繼續借債,那么財赤肯定繼續上升,兩頭怎么都無法擺平。所以,危機還在繼續延伸。
華爾街不惜一切代價所推動的是一種金融體系,但更是一種壟斷的權力體系。當人們對金錢作為中介的依賴越來越嚴重時,那些握有權柄的人就越來越樂于創造金錢,并濫用這種權力來決定誰能夠得到金錢。但,依靠這一體系創造的并不是社會財富,而是海市蜃樓,房地產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證。
那些參與“締造財富”的金融機構的權貴們,用金融資產搭建了一座債務金字塔,用光怪陸離的衍生證券,在杠桿的作用下,將“財富”魔術般地變了出來,然后以虛擬的超額利潤,收取超高額的管理費,制造了一個個完美的龐氏騙局:不斷用后來之人的錢,去填補前面的窟窿。當借款人開始拖欠債務或者無法償付貸款時,泡沫破滅,“財富消失”,債務金字塔瞬即崩潰。而站立在金字塔頂端“締造財富”的魔術大師,早就把底層進場的財富裝進腰包開溜了,留下一片殘亙廢墟(無法償付的債務黑洞)。
華爾街的金字塔游戲,不僅害慘了美國百姓、企業、金融機構、州政府,就連美國聯邦政府也被華爾街綁架了。金融危機令布什政府立刻出臺救市政策,因為華爾街牢牢控制著信貸發放,這是人們通往金錢世界的唯一途徑,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賴于金錢。政府只能發行債券,向全世界舉債度難關。據美國“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特別督察長巴洛夫斯基(Neil Barofsky)7月20日指出,政府一連串的救市、銀行紓困等方案,所支出的總額逼近23兆7000萬美元,比美國建國數百年來所有戰爭花費的總額還要高!合每一個美國人分攤8萬美元,再加上原先分攤所欠的國債3萬美金,還有個人債務,如房貸、信用卡等,美國平均每人欠債將高達十二萬美金!最近奧巴馬都不得不承認,美國人已經將子孫的錢都用完了。
顯然,中國、日本、歐洲、和加勒比海等擁有美國國債的國家好似被美國綁架一般。只要華爾街金字塔模式存在一天,世界將得不到一天的安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