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G,YBG”,意思就是“我會離開,你也會離開”,潛臺詞則是,何必當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賺一單是一單,別看那么遠。
文|本刊記者 何春梅 出處|《英才》雜志7月刊
過往一直追蹤布蘭妮的狗仔隊,自從金融危機之后,開始有了新目標,那就是華爾街金融機構的CEO們。
一年多前,華爾街的CEO們還是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巨擘,然而現在,更多的CEO正經歷著他們職業生涯中不曾遇見過的“煉獄”。
備受矚目的美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不管如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所說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游戲,還是通過壓力測試真的加強了美國金融體系極值風險管理能力,在這場測試中,“壓力”最大的無疑是那些金融機構的CEO們。
事實上,接受壓力測試的美國各大銀行的財務狀況就好比當街換衣服——只有少數人的身體經得起別人看。壓力測試結果的出臺,讓華爾街的勢力也因此互有消長。摩根大通、高盛等通過測試的銀行,可望重獲客戶與股東的青睞,搶奪市場占有率。而那些墊底的銀行則開始了一場資金爭奪戰,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必需的資金,以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其CEO可謂是在為生死搏命。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謝拉·貝爾5月15日稱,在對大型金融機構展開的壓力測試結束之后,美國一些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可能在未來數月內被替換。
是這些CEO們偶一失足栽了跟頭,還是他們生不逢時趕上了殺傷力巨大的金融危機?他們是危機中無辜的受害者,還是其本身就是次貸危機的肇事者以至于咎由自取?抑或他們與危機互為因果,推波助瀾,由小疾而演變成了不可救藥的大患?
據說,近幾年的華爾街流行語叫“IBG,YBG”,意思就是“我會離開,你也會離開”,潛臺詞則是,何必當真,把交易做成就行了,賺一單是一單,別看那么遠。
在《半路出家的投資銀行家》作者、曾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工作十年的高級銀行家喬納森·尼看來,2000年的互聯網狂潮如過山車般的表現,無非是華爾街整體墮落的一次演練,而今日被稱為50年未遇的金融危機不過是這一現象的集中表現。
畢竟,世界能夠滿足人的需求,但是永遠滿足不了人的貪婪。
當銀行家們讓泡沫興起的時候,就該準備為泡沫破滅付出代價,當然,最終的代價是由全世界眾多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承擔了。
“打腫臉”的并購王
娛樂業有一句名言,當演出服的風頭開始蓋過明星的時候,他的末日就不遠了。
如果說AIG的故事代表了對利的貪婪,美國銀行的故事則代表了對名的饕餮。
倘若要給美國銀行貼標簽,最貼切的詞莫過于“兼并成性”。在劉易斯掌舵的8年光景里,美國銀行通過一系列強悍的并購,在金融海嘯威力乍現的2008年秋天坐上了全美第一大商業銀行的寶座——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的出價,在48小時內完成了對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美林公司的收購,一躍成為全美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成了新的華爾街之王。
“閃電獵人”!“華爾街拯救者”!——劉易斯很快就取代了過往那些星光熠熠的銀行家們,成為備受關注的美銀界新王者。
不過,從成功登頂的一刻起,美國銀行也同時走上了一條顛覆之路。因收購美林的錯誤判斷,美國銀行遭受了巨大損失。美林在今年2月提交給美國證交會(SEC)的文件表示,其2008年第四季度虧損額高達158.4億美元,這直接擊垮了美國銀行股東的信心。而華爾街分析人士表示,美林的交易損失主要源于其前幾年留下的頭寸,但更多的資產沖減將導致損失額不斷攀升。
4月29日,美國銀行董事會股東最終投票決定,免去劉易斯的董事長職務,但仍將其留任該行首席執行官。劉易斯此前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將留任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一職,直到還清美國政府4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這大概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5月26日,美國銀行在聲明中確認,此前曾推舉劉易斯成為CEO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斯隆離職,這對正在CEO之位上苦苦掙扎的劉易斯而言又是一個重大打擊。投資者曾批評斯隆,作為在美銀董事會服務了13年的董事,沒有做更多的事情來阻止劉易斯收購美林。
很多分析師和資產組合經理認為,若美國銀行的問題繼續增加,政府將向劉易斯施壓,迫其辭職。
目前,面對340億美元亟需填補的資金缺口和一旦轉股就將大幅削減的股東利益,處于美國政府和公司股東雙重壓力下的劉易斯,恐怕在CEO的位子上也難以坐長了。
花旗“落魄”掌門
銀行業無疑是所有行業中最以業績論英雄的行業,成者王侯敗者寇。
路透社6月5日的一條消息印證了人們的擔憂,知情人士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正推動花旗集團的高層改組,包括將潘迪特趕下執行長的位置。該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已接觸美國銀行的前CEO格蘭德霍夫,看看他對擔任花旗CEO是否感興趣,格蘭德霍夫最近加入了花旗董事會。潘迪特的CEO之位岌岌可危。
潘迪特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知識分子型CEO,他接手的花旗,已經儼然一個千瘡百孔的龐然大物。作為臨危受命的CEO,潘迪特當然有理由將花旗的困境歸咎于整個美國金融系統的信心危機,也可以強調美國政府的救助方案將形成一個更為強大的花旗,但事實上,他本人要面臨的信任危機并不亞于危機中的花旗。在過去一年中,花旗集團股價已經大幅下跌了95%,市值因此縮水至58億美元左右。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30只成分股中,花旗集團的市值已經下滑到了最后一名,同時其股票表現也是最差的。媒體披露,潘迪特曾經告訴朋友,他對自己任內發生的股東價值受損感到沮喪,常常還會覺得憤怒,但他仍決心履行自己的使命——清理花旗的資產負債表,讓花旗重新振作。
或許是天道酬勤,或許是老天開眼。篤信因果報應的潘迪特終于迎來他花旗生涯中為時不多的開心一刻。2009年3月10日晚,潘迪特在向員工發送的備忘錄中表示,花旗集團今年前兩個月實現了盈利,第一季度迄今表現堪稱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好業績。受此影響,花旗集團的股價10天暴漲38%。
同時,花旗在危急中采取了不少措施進行瘦身,并清理財務上的混亂狀況。但是,盡管花旗在為期兩個月的壓力測試中表現好于預期,一些政府官員對花旗的改革步伐仍感到不快,FDIC的官員尤其對該公司缺乏擁有商業銀行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感到擔憂。潘迪特本人來自投資銀行業,但這家銀行目前的大多數問題都來自于陷入困境的消費貸款領域。
當潘迪特公開承諾“在花旗實現盈利前,只領取1美元年薪”時,人們似乎看到了貪婪的華爾街上出現了他們期待的質樸身影。不過,如果潘迪特不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質樸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偷笑的“空頭債權人”
有人說,高盛是猛烈利用次級貸做空保險交易而擊倒A I G、雷曼、貝爾斯登的機構之一。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一位知名的法律教授Henry T.C. Hu最近把高盛稱作AIG的“空頭債權人”。也就是說AIG變得越脆弱,高盛能夠從A I G提供擔保條件中獲益的就會越多。
憑借其所能接觸到的資源,在金融危機中獲得空前的權力和好處,使得高盛依然有可能成為金融危機中的受益者。高盛合伙人不僅要比普通的華爾街佼佼者更為精明,還經常現身“公共服務領域”,操縱著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
4月7日,高盛集團投資委員會在華盛頓召開,總裁兼C E 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表示,自去年經濟危機以來,投資銀行業的威信嚴重下降。公眾信心由于現實和期望差距太大而大大受挫。“我們自認為是專家,但受挫的信心也是我們導致的。更糟的是,在事后補償金和補救措施的安排上,更顯示出各自的貪婪和自私自利。我們犯下的錯誤難以言盡。”
也就在布蘭克費恩做出自我檢討的這一天,他對美國機構投資者說,華爾街必須對其金融高管的薪金制度進行改革。有專家分析認為,布蘭克梵這般呼吁改革金融高管薪酬的論調從更深的意義來說,代表著華爾街金融界近來在安撫華盛頓政界所采用的新穎、奉承的態度。
次貸危機為美國人烙下的深刻印象是,華爾街銀行家追求豐厚獎金回報的方式就是瘋狂從事借貸、擔保業務、并向全世界兜售次級貸。在這個制度下,投行者哪怕風險有多大,只要是交易進行的數量多,就能得到更大的回報。布蘭克梵此番公開論調,象征著華盛頓政界同華爾街金融界在面臨憤怒的選民們給予壓力情況下新的談判方式。
布蘭克梵所提議讓其他公司去執行的“改革”,有大部分都已經在高盛公司開始實行了。他之所以讓華盛頓促使其他的公司也這么做,是為了避免華爾街的其他公司會利用短期的高額獎金去搶聘投行人才。
在前途較為光明的預期背景下,作為一家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高盛集團今年第一季度為員工發放的薪酬相當豐厚,總額達47億美元。如果這一趨勢保持全年不變,高盛集團員工今年總收入平均每人可達56.9萬美元,幾乎接近創紀錄的2007年水平。
對此,華爾街知名證券分析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布拉德·欣茨評論相當犀利:“如同華爾街慣有做法,他們又開始犯罪了,”欣茨說,“當你看到一點起色,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薪酬又開始上漲。”
“加擊一次”的CEO
“要想不丟東西,那就得雇賊來看門。”
打高爾夫球發球不正時常常會要求加擊一次,在金融界也是如此。
華爾街自詡精英匯集,而那些敗得很慘的“精英們”通常也有第二次機會,從前的對沖基金明星以及信貸緊縮中垮下的大腕們都是例證。
據《經濟學人》報道,艾倫·施瓦茨曾把精疲力竭的貝爾斯登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送到了摩根大通的懷里,而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追捧他,據說他將花落高盛了。
美林證券前高管約翰·賽恩近日首次為復出做文章:去年9月美國銀行收購美林證券,隱瞞了后者的損失及紅利,為此約翰·賽恩斥責美國銀行不盡職責,同時虛夸自己的功績。《華爾街日報》說,賽恩希望開一家上市公司,很奇怪的是,雖然沒有工作,大部分時間他仍然西裝革履。賽恩有望恢復從前的聲譽,因為在他接管美林證券時,大部分損失已成定局;雖然奢華的辦公裝修惹得大眾不甚喜歡,但是在華爾街他仍然是備受推崇的。美國銀行的劉易斯信譽越糟,對被他解雇的約翰·賽恩越有利。
施瓦茨也可以緩和一下自己的局勢:在貝爾斯登倒閉前兩個月,施瓦茨掌管大局(而此前他是吉米·凱恩的大副),他是有目共睹的頂級交易家(當然包括這次高價出售自己的公司)。
現在,甚至那些最失意的前CEO們都謀到營生了。曾經因雷曼破產而嚴重失眠的迪克·富德現在也能睡個好覺了,他已在對沖基金公司MatrixAdvisors供職了。目睹美林陷入不良資產、負債1.61億美元厄運的斯坦·奧尼爾成為投資公司American BeaconAdvisors的董事會成員。
值得肯定的是,這些隕落明星有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獵頭公司光輝國際(Korn/Ferry)Dennis Carey說:“摸索到最后的才能得到想要的”。
不過,一業內人士說得更直接:“要想不丟東西,那就得雇賊來看門。”
破了的鏡子即使圓起來,也始終是破的。隕落的明星們要想重塑形象,目前看來還真是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