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民主的“繁榮”?--審視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應霄燕 · 2009-03-23 · 來源:烏有之鄉
美國總統奧巴馬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民主的“繁榮”?--審視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作者:應霄燕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9年第1期

四年一屆的總統大選已落下帷幕,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有輿論認為,美國的族裔成見在減少,種族融合在進步,甚至認為奧巴馬的當選豐富并發展了美國民主制度的內涵,是美國民主的一次勝利。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真的是一次增量民主的運動嗎?要弄清這個問題,需要分析奧巴馬成功當選的原因以及這次選舉對美國選舉制度和民主政治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綜觀這次總統選舉,奧巴馬的當選和以下一些要素分不開:

1.美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尤其是持續惡化的經濟形勢促成了奧巴馬的成功當選。布什執政的8年間,特別是第二任期以來,美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先是伊拉克戰爭一直懸而未決,美軍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由此引發了一場對伊拉克戰爭乃至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路線的全民大辯論,國內反戰力量、反戰情緒持續高漲,要求從伊拉克撤軍的呼聲不斷,布什政府的民意支持率開始下降:接著由房地產貸款缺乏監管而導致的次貸危機出現,逐漸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石油、房地產及基本生活用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民眾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到大選前,金融企業倒閉、員工失業已成常態,再加上布什執政以來推行的減稅政策,更多惠及到的是少數富人的利益,而中下階層的生活沒有改善甚至惡化,使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接近了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僅為28%,82%的人認為美國走錯了方向。[1]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急需一位能改變這一切的領導人。

2.奧巴馬的變革口號和變革形象,順應了民眾求變的心里。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是“我們可以相信的變革”,在整個選舉過程中,奧巴馬都把“變革”作為一個主題突出出來,以區別于其他的競選對手。同時,作為美國政壇的新面孔,他的朝氣、活力及能言善辯,甚至他的膚色都給人以新的、變革的形象。正是他的變革口號和變革形象,使他在預選階段戰勝了強勁的黨內競爭對手希拉里,獲得民主黨提名,也使他在與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的角逐中占據優勢。奧巴馬的成功,還在于在競選綱領中提出了和現政府相左的政策主張。如在經濟政策方面,奧巴馬主張建立有利于中產階級的、更加平等的稅收體系,并且承諾將緩解因次貸危機無法償還債務的購房者的痛苦,同時加大對制造業的投資和支持小企業的發展等;對待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上,他一直是伊戰的反對者,而且承諾在上任后第一年將結束對伊拉克戰爭,并從伊拉克撤軍:在外交政策方面,他也批評布什政府的單邊外交政策引發了美國和西方盟國關系的緊張,強調多邊合作。對這些主張和承諾,有多少能夠兌現且不去做分析,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滿足了美國民眾對現政府的不滿以及求變革的心理,因而獲得了選民支持,高票當選。

3.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奧巴馬成功地借助互聯網,發揮了互聯用煤體的趨勢和籌款作用。媒體在選舉過程中的作用向來不可忽視。20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電視辯論”、“電視廣告”,每一位在大選中勝出的候選人,都是擅長利用媒體,尤其擅長利用新興媒體進行營銷的大師。這次奧巴馬贏得選舉的勝利,互聯網幫了大忙。美國媒體多次披露,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投入重金通過在大型網站上采取投放廣告、發送視頻和手機短信等方式,對奧巴馬進行宣傳,以擴大其影響。通過網絡他們聚集了數以百萬計的“粉絲”,他們活躍于各個社區,為奧巴馬搖旗吶喊。同時奧巴馬還利用互聯網募集到大量的捐款,使他的競選資金遠遠超過麥凱恩。在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今天,誰更好地利用了互聯網,誰就能贏得更多的選票、籌集更多的資金。

可以說,奧巴馬的成功當選,是在適時的形勢下,采用了恰當的競選策略和競選技巧而取得的,所以奧巴馬的獲勝只是在既定的選舉制度下選舉策略運用的成功,它不能代表鞏固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利益的選舉制度發生了實質的變化。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參加選舉,期待選舉發揮的功能不僅僅是單純地通過自己的投票行為來選擇自己喜歡或不喜歡、能不能迎合自己需要的總統或其他公職人員,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參加選舉使自己的利益要求能夠得到表達,選出的代表能貫徹落實自己的利益訴求。而這一期望的實現,是由政治制度的性質和由它所規范的選舉制度來決定的。美國獨立后,逐步確立了以保護壟斷資本主義利益為核心的選舉制度和與之相關聯的政黨制度,概括起來就是: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以政黨為單位組織選舉,實行簡單多數當選、由選舉人選舉總統的制度。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也是以這一制度作為規范的。我們從上述角度分析一下美國的這種選舉制度:

首先,由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以政黨為單位組織選舉,無法擺脫政黨紛爭的“頑疾”,所產生的代表也只能代表部分人的利益。隨著美國社會的發展,選民人數不斷增加,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來組織、動員選民,在這種背景下政黨開始出現,并逐漸把動員日益增加的選民作為獲得權力的手段。1800年美國成為第一個組建初具規模的全國性政黨的國家,并開始通過選舉將政權從一派轉到另一派手中,兩黨制日趨制度化,形成了代表不同社會群體利益主張的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一般而言,民主黨的力量核心主要是“少數民族、勞工階層和各種族群的聯盟;共和黨更多地從大學畢業生、收入較高的家庭、專業人士或者商人那里獲得支持[2](p187)前者所代表的是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后者所代表的是大壟斷資產階級利益。兩黨的構成成分和利益代表雖然存在差異,但共同點都是在預選中選出一名總統候選人,并力爭這個本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最終能在大選中獲勝。在這個過程中,兩黨各自出臺代表本黨社會利益傾向的政黨綱領,向選民兜售,相互指責甚至攻擊,獲勝的一方代表本黨入住白宮,組建政府并委任本黨大量的精英擔任政府要職,可以說美國政黨歷來最注重的是在選舉中獲勝并掌控政府的人事安排。2008年的總統選舉,奧巴馬就是憑借民主黨提名問鼎白宮。他當選后,雖然提出要打破黨派界限,讓不同黨派的人進入政府,但這畢竟是少數,不會動搖美國長期以來以黨派為核心組建政府的根基,奧巴馬的做法本身也說明,黨派對立和紛爭是美國選舉、美國政治無法消除的一個“頑疾”。而且通過政黨輸送的當選'總統,是事實上的執放黨的領袖,他代表的是支持他在競選中獲勝的群體的利益,所以就不難理解奧巴馬的政策為什么和小布什的政策相左。

其次,多數當選的計票規則使大集團在利益表達上占據絕對優勢,而分散選民的利益難受重視,它造就的是大集團對選舉的控制。選舉作為每個公民進行利益表達和行使公民權利的一種方式,對所有公民并不是對等的。這主要由選舉的規則、程序等制度要素的內在缺陷本身所決定的。在直接民主制下,公共決策由選民直接投票決定,每個選民一票,每個人的決策能力相等。但隨著國家疆域的拓展、社會經濟職能的增多,直接民主制的運用變得困難,其適用的范圍日益受到限制。因而在現代,代議民主制成為一種主要的民主形式,即全體選民通過投票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再由這些代表代替選民做出決策。而且出于成本、效率的考慮,大多數國家進行投票或決策表決時,都采用簡單多數規則對民意進行匯總。美國的許多選舉,包括總統的預選、大選都是采用這一計票辦法。與全體一致表決規則相比,簡單多數規則能夠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決策效率。但是這一規則也存在諸多缺陷,依據公共選擇理論學派的分析,其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少數派的利益容易被忽略,這樣就助長了單個選民不重視選舉權的行為,使選舉結果容易被利益集團所控制。

縱觀美國的總統選舉,處處可以看到利益集團的影子。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有數以萬計性質不一、規模不等的利益集團或“游說”組織的存在。它們在選舉時,利用自己的集團優勢向政黨推薦候選人,或通過捐款助選換取候選人的政治承諾,候選人一旦當選,就可以做出有利于本集團的決策。在美國建國初期,總統多是工商業資本家和農奴主的代表。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歷屆'總統無不與東部壟斷財團關系密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壟斷財團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迅速崛起的南部石油財團和西部軍火工業財團成為東部老財團的勁敵。與有組織的利益集團相比,單個選民在資金、組織等方面力量明顯薄弱得多。因而分散的選民、尤其是期望通過(或者只能通過)選舉來進行利益表達的選民,其利益表達和訴求是難以實現的。

美國總統選舉周期之長、程序之復雜堪稱世界之最。①在如此漫長復雜的選舉過程中,要建立與維持競選班子,印發競選材料,組織競選集會,參加電視辯論以及投放廣告等等,都離不開一個“錢”字。美國前眾議院議長奧尼爾在解釋金錢和選舉的關系時講得直截了當,“任何競選都由四部分組成:候選人、政策立場、競選班子和金錢,沒有金錢,其它三項都可以忘掉。”總統競選是一項“花錢如流水”的政治活動。2008年的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花費最多的一次選舉。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前主席托納的估計,到2008年11月投票日那天,兩黨總統候選人每人將花費5億美元,而且奧巴馬能戰勝所有的對手,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在于在他卓越的籌款能力。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最新公布的數據,奧巴馬的個人籌款達到7.5億美元。早在1969年尼克松競選費用突破1000萬美元大關后,1971年,國會就通過了聯邦競選法案,從募款和用款兩個方向對競選財政作出了重要規定,此后又多次修改,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雖然競選法律對個人捐贈給候選人的金額和用途有嚴格限制,但是捐贈給與候選人沒有直接關系的各個政黨組織卻是沒有限制的,而政治募款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金錢與權力勾結的危險。有人說通過美國這套體制和制度的篩選,成就不了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能夠超越財團控制的政府。
第三,選舉人制度下產生的總統可能并不代表多數。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選民選舉產生的選舉人選舉產生,也就是在大選年11月大選日那天,由各州選民投票選舉選舉人,然后再由選舉人在12月第三個星期的星期一,在每個州再由選舉人投票選舉總統。選舉人人數由每一州在國會兩院的議員人數決定,選舉人票總數是538張,依據簡單多數規則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的候選人贏得選舉。選舉人制度的問題在于各州的選民在選舉選舉人的時候,采取的是贏者通吃的辦法,也就是哪個政黨的候選人獲得相對多數的選民票,就獲得這個州所有的選舉人票,由代表該黨組成的選舉人團來投票選舉總統。依據大州、小州和人口比例的原則,每個州在國會兩院的議員人數不一樣,選舉人票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少的只有3票,多的則達54票,這樣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的總統候選人贏得選舉。如果打破州的界限,把當選者獲得的全國選民票進行加總的話,他不一定獲得了多數的全國選民票。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時有發生,即將離任的總統布什就是獲得多數選舉人票、少數全國選民票當選的總統。奧巴馬這次當選,受前面分析的一些要素的影響,盡管同時獲得較高的選舉人票和全國選民票,但并不意味著,奧巴馬作為第一位參選獲勝的黑人,就改變了這種選舉人制度,他仍是依托這種制度選舉出來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依托以“政黨提名、多數當選和選舉人團”為核心的選舉制度所產生的當選者,帶有明顯的政黨和集團利益的傾向,他或他們受政黨和所支持的集團制約,在政策決策的價值分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盡可能地滿足其所依托的政黨和利益集團的利益要求。因此,通過這套選舉制度,政黨和利益集團只是把受過良好教育、具備過人才干和能力的精英人物推到臺前,充當他們的代理人,并實行聘期制,定期更換。奧巴馬正是憑借自身優秀的素質,被民主黨挑中,成為新的精英人物。盡管2008年美國的總統競選由于有一位黑人和一位女性參加而格外引人注目,但總的來說還是換湯不換藥,形式變了,但制度的本質并未改變。
正是由于美國選舉制度難以產生真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代表,使得越來越多的選民對選舉日漸冷漠,在美國“與公民選舉熱情下降相比較,公民在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中卻表現出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很多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公民與當地政府溝通的比例為40%-55%,差不多是參加地方選舉人數的兩倍。”[3](p86)而且一些州和地方政府,不僅僅用選舉來決定由誰擔任公職,還把一些公民以請愿書形式提交的提案和州或地方立法機構提交給選民征詢民意的議案列入選票,交由選民投票表決。在過去數十年中,這些民意'公投提案對公共決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和單純以選舉來表達和落實民意相比,公民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來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管理,尤其是參與和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的直接參與式民主,似乎能更好地表達和落實公民的利益需求。因此,一直以來一些理性的美國選民,對政府和其代理人始終持懷疑的態度,他們認為公民“不僅僅是傳統公民參與理論界定的選擇代議人的投票者……應該還是表達自身利益、影響公共政策的有生力量……”[3](p2)因為,“民主政治最為重要的是保證公民對政府決策過程的控制和議事日程的控制”。[4](P138)總之,對這次美國總統選舉我們應該有一個理性而清醒的認識,看清其表象背后的東西。

參考文獻:
[l]朱文江。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J].國際資料信息, 2008,(8)。
[2][美]施米特。美國政府與政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3][美]約翰•克萊頓•托馬斯。公共決策中的公民參與: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與新策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俞可平。增量民主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
①美國總統選舉分力預選、兩黨代表大會提名候選人、競選和大選四個階段,為期一年多。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北京100048)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