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問:外交部此前表示,中印雙方正在就兩國邊界錫金段對峙事件進行對話,目前有何最新進展?
答: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雙方共同承認的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這與以往雙方邊防部隊在中印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有本質區別。中方已經在北京和新德里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印方必須遵守歷史界約規定,尊重中國領土主權,立即將越界印軍撤回到邊界線印方一側,切實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 ——引言
印度時報關于中印軍人對峙和解放軍摧毀兩座碉堡的截圖
一周前,印度香客經錫金段邊界線的乃堆拉山口赴中國西藏朝圣被中國官方叫停,使得兩軍在錫金段邊界線的中國境內發生對峙事件浮出水面。
從6月20日至今,印軍公然越境阻止中國在沒有任何爭議的本國領土“洞朗地區”進行道路修建,引發中印兩軍對峙摩擦。文章開始原文引用6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意在證實印軍闖入中國領土超過一周時間,且至今仍未撤離。
中國外交部首次直白警告印度,從沒有任何爭議的錫金段邊界線闖入中國,屬于不可不扣的“侵略”行徑。
中印邊境爭端問題肇始于19世紀英國殖民主義在西藏、中緬邊境的侵略歷史。1947年印度獨立后完全承襲英國殖民政策,吞并蠶食邊界小邦,并公開支持1959年的叛亂事件。
中印兩國從獨立到1956年前,保持了密切的友好關系。公開化的邊界爭端和沖突戰爭以改年為分界線。印度蠶食政策具體過程筆者不詳細贅述,在此僅呈現延續至今的邊界爭端區域。
當前,中印爭端主要集中于東段的藏南地區即印度所謂“阿魯納恰爾邦”,該地區在印度獨立后即出兵侵占,形成對麥克馬洪線的事實認定。西段的阿克賽欽、班公湖和巴里加斯三塊區域,以及中段的四塊較小區域。
印度完成對藏南的吞并后不斷強化對其管轄,在上世紀80年代成立阿邦。在中國實際控制的西段頻繁挑事,博取國際眼球無中生有撈取利益。制造了帳篷對峙、楚馬要塞沖突等一系列事件,均集中于西段。在東段則加強山地打擊軍的部署和先進武器配置。中段地區由于面積較小,盡管處于印度控制下,但中國從1954年起并未以該地區為談判重點。
錫金位于尼泊爾和不丹之間,近代以來成為英國殖民地,伴隨印巴分治一道獲得獨立。但過小的國土面積和少量的原著居民,外加北臨喜馬拉雅山脈,使得錫金從獨立之初就缺乏必要的自主生存能力。尼赫魯奉行民族主義政策,不斷吞并周邊土邦,向錫金遷移大量印度裔人口。外來人口的涌入產生糾紛,為印度軍警介入制造良機,進而直接干預錫金政權。1974年,在印度政治勢力奪得絕對優勢后,宣布并入印度。
2003年,中國正式予以承認。至此,中印2000余公里的接壤距離出現了第一段沒有爭議的正式邊界線。這一段不僅沒有外交爭議,也是中印外貿往來的重要通道,即乃堆拉山口。
中印邊境爭議圖,紅色區塊均為兩國爭議區,錫金單獨標出不存在爭議
此次,印軍公然闖境阻止中國在領土之上修建公路,在實質上突破了中印之間長期和平、基本穩定的關系大局。是不可不扣的侵略行為,也是印度對華敵意的戰略升級。
中國向來講不打第一槍,即戰略層面的后發制人。1962年中印戰爭前的近十年時間,中國一忍再忍。當前不同以往,中國在國力上領先印度,軍力上領先印度,既不存在嚴重自然災害也沒有超級大國的戰爭敵視。印度所能依仗的無非中國正在崛起期間以和為貴和戰略重心不在南亞而已。解放軍以通過行動回擊印軍侵略行徑。
《印度時報》6月26日報道稱,持續超過一周的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在兩軍高級軍官國旗談話后仍未緩解。解放軍在十天前摧毀了兩座印軍碉堡,拒絕印度香客通過乃堆拉山口進入西藏。印度軍人拉起人墻,阻止解放軍的進一步“進攻”。而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11月,解放軍也摧毀了位于西藏亞東與印度錫金的多卡拉的一座臨時堡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