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風凰網看到一篇文章,原標題是《老師評馬英九》
馬英九的老師是美國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熊玠,他認為馬英九是讀書的好學生但不一定是好政治家,雖然清廉卻剛愎自用,自己執政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最大原因在于不懂民主規律,忘記多數決的政治規則。同時提出大陸需要轉變對臺思路,不能盲目讓利,切不能讓民進黨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反大陸得到更多好處。
馬英九不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已成定局,他領導的國民黨正在走下坡路。一個重要原因是馬英九沒有整合國民黨的力量,通過合適的政策和策略獲取民心。不僅治理臺灣成效不佳,而且造成國民黨內部分崩離析。
對于大陸的對臺政策,熊玠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不要盲目讓利。民進黨向島內民眾灌輸的意識是我們如果認同,大陸會讓利;我們如果不認同,大陸更會讓利,因此,大陸不能對臺灣盲目讓利;第二,大陸不能給臺灣“是”或“不是”的選擇,而應該給他們“A”或“B”的選擇,即,這不是“統一”還是“不統一”,而是你們到底要“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
筆者覺得這位老先生講的有道理。
臺灣問題從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到蔣經國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從李登輝的“動員戡亂”終止,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而馬英九當局“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不統不獨”和“一中各表”說到底仍然是兩個中國的翻版。
不管是中共當局還是大陸當局,或者是臺灣國民黨當局和臺灣當局,至少在外界來看,中國大陸和臺灣已經形成兩個政治實體。這種政治關系的定位是與一個中國原則的撞墻,是變相的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存。
2014年5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指出“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斗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它的潛臺詞是只要臺灣不獨立,不公開分裂,大陸就不會采取戰爭行為收復臺灣。換句話說,即使臺灣事實上獨立(其實臺灣目前在國際上以中華民國存在已經是分裂事實),只要不說出“獨立”這個詞,仍以中華民國存在于世,即使百年千年也任其存在。這種對國家分裂的麻木和容忍態度令人不解。
記得以前各種場合都講不放棄武力統一,而現在這句話基本不提了。
和平解決問題是首選,卻只是一種選擇,當窮盡和平手段之后,戰爭解決將是必然選擇。任何事物都有個限度,國家分裂必須要有時間表,不能無限期保持現狀。
“怒火燃燒,
吼聲震天,
堅決要消滅蔣介石賣國集團,六萬萬人民的意志誰也不能阻擋。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
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這首《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歌曲曾經響徹中國大地。曾經唱著這首歌準備奔赴前線的戰士們,現在變成了兩須斑白的老人,當年的孩童也快到了扛不動槍的時候。臺灣依然孤懸海外,中國仍然是個領土分裂的國家。
是和平解決還是武力統一這個糾結了半個多世紀的問題至今仍在路上,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既想統一,又怕戰爭是許多人的思想。社會上也充斥著許多武力攻臺的悖論,而且很有市場。誰講武力統一祖國,必將受到一些人的攻擊。主流媒體根本不敢提,或者故意避諱。相反,各種武力攻臺的悖論卻大行其道。
第一種悖論是臺灣有美臺共同防御協定,攻臺就意味著與美國開戰,這是很多人害怕的原因。
這里面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中國怕美國出兵援臺,言外之意是美國出兵中國必敗。第二個問題是對臺動武只能取勝不能失敗,而且要一擊必勝。
臺灣與美國有共同防御協定是事實,中國武力攻臺美國參戰幾乎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中國對臺作戰是維護國家統一,是民族責任和義務。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一個中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發動統一戰爭在道義上站得住腳。
中國能不能打敗美臺聯軍只有打了才知道,這種未戰先怯的思想要不得。同時,對臺作戰既要考慮勝利,又要準備失敗。要有一擊成功的決心,更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美國已經表明要完成對中國的包圍圈,既然美國已經把中國當作頭號勁敵,就不能對美國抱有幻想,此時不打等美國完成戰略部署就更困難了。戰爭的過程是鍛煉的機會,通過戰爭可以促進各方面建設。不戰不和才是發展的最大障礙。
中國攻臺美國站在臺灣一邊是肯定的,美國會不會為了臺灣與中國打一場全面持久的戰爭尚在兩可之間。就中國而言,既然下決心要統一國家,就必須有與美國全面開戰的準備。美國是很強,軍事實力遠遠高于中國。但中國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糾纏下去美國不一定能討到便宜。
第二種悖論是戰爭會使中國經濟倒退二.三十年,這是很多人反對對臺戰爭的主要理由。
這種認識常出于“公知”之口,或者常見于官僚及既得利益者嘴中。他們怕打仗,希望享受多年來通過不公正的手段掠奪來的財富可以理解。如果是執政者或者是有良知的政治家這樣認為就屬于不顧大局的短視。
這種觀點的前提是中國打敗了,或者是打勝了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報復制裁,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試想一下,中國建國以后幾十年都在圍困中生活,每年照樣7%以上的增長率。更況且如今這個世界離了誰都能活,美國也不能一手遮天。中國攻臺即使得罪了美國,美國就不與中國做生意了嗎?如果有損失的話大家都有。
戰爭能使中國后退二.三十年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以什么數學模型計算的。即使如此,這種損失與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
戰爭對任何國家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破壞,這種情況都是暫時的。況且戰爭往往容易促進社會變革,會形成后來的經濟和社會提升。沒有臺灣這個因素,中國的外部環境只會改善不會更糟。中國的內耗減少,會極大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提高生產力水平。
所謂的倒退一方面指的是中國沿海地區面臨著敵人的攻擊,另一方面是指海外通道被封鎖。當年清朝攻臺時首先實行了封海內遷,一方面封鎖臺灣,另一方面防止沿海被敵人襲擾造成損失。
中國攻臺在戰術選擇上不會采取持久戰,開始一定會集中兵力火力摧毀臺灣島上的海空基地和力量,不讓臺灣有還手的機會。戰爭主要發生在臺灣島及附近海嶼,對中國沿海的攻擊只能來自于美軍介入,那就是一種中美全面對抗,是全面戰爭。美國敢不敢對中國本土發動進攻尚未可知,即使美國攻擊中國本土,中國也可以牙還牙。這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游戲。
第三種悖論是臺灣是自己的同胞,是中國的內政。戰爭會造成傷亡,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這種觀點既來自于臺灣,也有許多大陸人士念叨,好像極富人情味。
臺灣回不回歸大陸,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臺灣獨立,分裂的是中國。臺灣與美國綁在一起與中國對敵,損害的也是民族利益。
中國因為臺灣問題損失已經夠大的了。每和一個國家建交,都把與臺灣斷交作為首要條件。每次會見國外賓客,都要施舍一句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些本來是理所當然的東西變成了別人的示好,而一些無賴國家總是拿承不承認臺灣地位當作要挾中國的砝碼。
臺灣方面以特殊國民自居,一面嫌大陸窮,限制大陸產品,歧視大陸民眾,連旅游都限制人數。一面恬不知恥要優惠條件,從大陸賺取外匯,再用來購買美國軍火對抗大陸。相反大陸卻百般容忍,不僅給臺灣“最惠國民待遇”,而且動員各省進口臺灣產品。即使這樣,臺灣也沒有感恩戴德,反而更加看不起大陸。
一個服貿協議,搞出如此大動作。說明臺灣目前太嬌情,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香港也是一樣,允許她一國兩制,又不想遵守當初的議定。也不捫心問一下,當初被殖民的時候,那個港督是由香港民眾選出來的?
這種民族敗類值得同情嗎?是自己人該做的事嗎?分明是慣出來的毛病。
第四種悖論是戰爭會死人,應當和平解決。這是很多人的心理,也是最有市場的觀點。
現代許多人都立地成佛了,成了和平主義者。“任何號召人們犧牲生命去實現美好理想的道理,都是站不住腳也行不通的大謬之論”。這種觀點的潛臺詞是無論何種殘酷的壓迫都不能反抗,面對欺凌不能武力相向。國家領土被占要聽之任之,被打了不能還手,否則就是不尊重人的生命權。
沒有不死人的戰爭,但死人只是戰爭的副產品,并非是戰爭的本質。正義的戰爭是推動歷史進步必要手段,戰爭是實現美好理想的一種途徑。武力解放臺灣是為了國家統一,是減少民族內耗,是歷史責任。不能因為怕死人就不敢打仗,武力解決是保障國權和人權的有效手段之一。
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叫了半個多世紀,結果呢?臺灣沒有任何覺悟,國際社會并不同情,臺灣仍然沒有統一在中國的旗幟下。
只要武力攻臺,肯定會形成軍事對抗。戰場上死的既有大陸同胞又有臺灣同胞。那些為祖國統一而犧牲的是民族英雄,那些頑固對抗死的是民族敗類。目前情況下不可能指望臺灣會自動回歸,更不可能舉著紅旗迎接解放軍。
歷史上中國歷次大規模戰爭都伴隨著人員傷亡,但中華民族并沒有滅亡,反而生生息息地繁衍起來。國家統一不能靠仁義道德,不能以善良心理來看待分裂主義。美國沒有當年的南北統一戰爭,能有今天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嗎?
如果仁義道德管用的話,作為民族統一訴求,臺灣早就回歸了。如果和平能夠解決,臺灣早就不成其為問題。
第五種悖論是“以打促談”。這是很多人的想法,期望以有限的戰爭促使臺灣和平解決。這純是一廂情愿的想法,根本不可行。
戰爭是一種有目的的最激烈手段,戰爭的不可控性決定著不可能由一方決定進程,更況且像臺灣這種牽涉到世界霸主美國利益的問題。
任何和談都必須建立在優勢的地位上,弱者從來沒有要價的資格。只要戰端一開,臺灣基本失去了和談的資格。至于臺灣回來如何治理,是中國的內政,不需要向任何人提前聲明或承諾。
如果抱著以打促談的心理,臺灣會使緩兵之計,會漫天要價,會打打談談。造成中國猶豫不決,投入兵力不足,戰爭時間拉長。會給外部勢力介入提供機會,造成中國更大的損失。
戰爭既要爭取速戰速決,又要準備長期作戰。這種長期作戰并不是因為和談,而是針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和取得最后勝利的決心和頑強意志。
要準備美國參戰,準備臺灣軍民的頑強抵抗。要準備一次失敗后的再次進攻,準備反復較量。還要準備戰爭擴大,擴大出臺灣島。如果美日參戰,中國勢必展開全面戰爭。不僅僅限于臺灣海嶼,還要準備美國攻擊中國沿海。中國也要準備攻擊美國駐世界上的所有軍事基地甚至本土。試想如果美國依托日本領土對中國攻擊,中國不可能不攻擊日本軍事基地,也不排除對美國本土進行攻擊。
要準備打核戰,不論是中國把美國逼急了,還是美國把中國逼瘋了,都有可能進行破釜沉舟式的最后一戰。美國不是揚言可以毀滅中國100次嗎?那中國只毀滅她一次好了。
第六種悖論是只要臺灣不宣布獨立,中國就不對臺動武。這是最不合邏輯的觀點。
臺灣是中國領土嗎?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嗎?如果是中國的領土,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無論是武力解決還是和平解決都是中國自己的事。
不是因為臺灣要獨立才統一,而是統一祖國是民族大義,是歷史責任。試想一下,如果臺灣永遠不宣布獨立,永遠游離于國家之外,中國就永遠不用統一了嗎?
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都是祖國統一的選項,兩者并不矛盾。以何種方式或者說何時實施統一大業只能是因勢而行,不能既設立場和條件。
臺灣孤懸海處已經一甲子年了,在和平解決無望的情況下,武力解決是必然的選擇。
第七種悖論是臺灣比大陸制度好,生活好,臺灣民眾不愿意回歸大陸。這是偏面追求個體或小群體利益而忽視民族大義。
民族統一和國家領土完整不是愿意不愿意的問題,就國家而言,只能是以大數人的利益為施政中心。即使臺灣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民族利益永遠高于國家利益。
一個省,一個市,或者具體到一個村,能不能由于生活比別的地方好就宣布獨立呢?諾大的中國肯定發展不平衡,這種差距既有歷史成因又有地理環境因素。大家都有奶就是娘,奉行現實主義,世界上許多國家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解決臺灣問題應當提到議事議程。
正是因為中國目前社會上存著許多悖論,造成國民思想混亂,執政者膽小怕事,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把棘手的問題留給后代解決。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民意容易受政客引導,臺灣回歸祖國只能由全體中國人說了算。一國兩制可以作為權宜之計,卻不是國家正常的形態。即使是聯邦制國家,也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它的權力區分必須由統一的憲法來約定。
臺灣問題消耗了中國許多精力,制約了中國的外部發展空間。解套中國外部糾結,應當從解決臺灣問題著手。在窮盡和平手段的情況下,武力解決應當提到議事議程。如果等日本坐大,讓美國完成亞洲戰略部署,臺灣問題會更復雜。
必須堅決抵制和批判武力攻臺問題上的悖論,不能總被臺灣島內政治勢力牽制,也不能因此受外部制肘。應當有自己的對策和規劃,抱著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的想法,這個一定之規就是必須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且要有時間表,不能繼續拖下去。
天天吹噓強大,連國家都沒有統一。吵了六十多年,忍了六十多年也夠了,總要有個頭!
一代人必須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對臺灣問題維持現狀、留給后人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是把問題推給后人。無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都是一種選擇,都要抓緊推進。當一種形式不成功時,應當啟動另一種方案,展開武力統一臺灣的戰爭準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2005年3月14日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規定:““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依照前款規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和組織實施,并及時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臺灣此次選舉執政的國民黨慘敗是一個信號,正常發展下去,國民黨失去執政權是概率很高的。民進黨若上臺執政,雖然不可能馬上宣布獨立,極有可能向獨立的方向走的更遠。
就目前而言,臺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采取非和平方式解決應當提到議事議程。
不畏懼強加的戰爭,主動展開合理合法的戰爭。抵制和批判武力攻臺的悖論,統一國民意志,盡快實現和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是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國內那么多所謂的愛國政治家、思想家,不如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學者有眼光,確實是一種悲哀!2015.1.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