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破獲一起由境外間諜機關通過網絡勾聯策反境內人員,竊取中國軍事秘密的案件。30多年來,被境外機構策反的中國人中既有普通民眾,也有學者、官員、軍人。他們是如何被拉下水的?拉他們下水的“境外勢力”究竟指誰?
從“屌絲”到將軍,都是他們的策反對象
據媒體公開報道,廣東近日破獲一起由境外間諜機關通過網絡勾聯策反境內人員竊取中國軍事秘密的案件。案犯李某因泄露機密級軍事秘密13份,秘密級軍事秘密10份,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2000年,李某來到南方某沿海城市打工。2011年5月一天,一個陌生的QQ號請求加他為好友。“女網友”熱情體貼,從工作到生活,事事關心,漸漸成為了李某的“知心人”。一個月后,“女網友”突然告訴李某,其實“她”是個男的,名字叫“飛哥”。“飛哥”拋出金錢誘惑,讓李某偷偷地向國家圖書館訂購了大量只有境內專業人員才能訂購的軍事類書刊。
李某還受“飛哥”指示,對重要軍事基地進行長期定點定時觀察。大量軍事基地動態情況和軍事裝備的照片通過他的手流向境外,對國家軍事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李某不是“飛哥”的唯一獵物。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以來,“飛哥”利用“網上書店”、軍事愛好者網站等網絡渠道,在廣東省策反運用12人,在全國范圍內更有20多個省市40名境內人員被“飛哥”策反運用。
在廣東破獲的這起竊取軍事秘密案中,被策反的作案人是南方某沿海城市的普通務工者。在境外情報機構眼里,那些被誘騙、被發展的國內網民不過是最廉價的、可以隨用隨棄的網上情報提供者而已。
除了這些“屌絲”級別的泄密者,在以往的軍事泄密案中,作案者不是高級軍官,就是軍工科研人員。
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大陸對臺軍演,李登輝公開說“大陸所發的是空包彈”。這一言論引起大陸安全部門高度警惕,由此揪出潛伏多年的解放軍大校邵正宗和少將劉連昆。
劉連昆案是上世紀90年代大陸破獲的最大一起臺灣間諜案,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起涉臺間諜案。劉連昆曾是大陸少將級軍官,1992年在臺灣“軍情局”間諜的利誘下,開始為其賣命。
當年11月,臺灣方面派出“軍情局”六處副處長王寶元(化名)到廣州與劉連昆會面。席間,王寶元向劉連昆通報了他的待遇、聯絡方式、重點工作等--比照臺軍少將的待遇,劉連昆每月將獲得3500美元(以1992年的幣值,約合人民幣1.9萬元)的薪酬;另外,每提供一批情報,臺方支付少則4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6萬元),多則上百萬的“工作獎金”,由臺方代為轉存到劉連昆的海外銀行賬戶;劉連昆退休后,“軍情局”將照顧他的生活,并依照他的個人意愿,將他安排到國外或臺灣居住。
自此,劉連昆便頂著“軍情局”給他起的化名“高至明”、代號“少康二號”,走上了一條出賣情報換取金錢的不歸路。從1992年“入行”到1999年初被抓,7年間,劉連昆向臺灣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機密情報。可無論他怎樣隱藏,最終都無法逃脫,后來被判處死刑。
2003年,陳水扁為求連任,在高雄“扁友會”成立大會上“精確”地指出大陸沿海地區的導彈部署數量。大陸安全部門迅速行動,將”軍情局“上校李運溥建立的間諜網連根拔起,解放軍少將劉廣智因涉案其中被捕。劉廣智事發前任空軍指揮學院院長。
哪些“境外勢力”在策反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以及中國臺灣等一些境外間諜機構,針對中國大陸的網絡間諜活動日趨活躍,采用的方式手段也日趨多樣化,其目的是套取大陸的政治、軍事、經濟以及企業的情報信息。
1993年前后,大陸民航共發生劫機事件21起,成功10起,劫機目的地均為臺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臺灣搞的策反輿論宣傳,給劫機犯造成“只要到了那邊,金錢美女要啥有啥”的印象。
而出于政治目的,境內外反華勢力往往相互勾結,在中國互聯網上大肆散播謠言,蠱惑人心,并竊取有價值的情報。
24歲的年輕僧人土旦巴登說,2012年夏天,他和一個在印度的藏族女子“卓瑪”網聊時,受到蠱惑性宣傳后突然涌起自焚的念頭。土旦巴登不知道,卓瑪的真名叫次仁旺姆,1998年由青海非法出境跑到印度,現在是達賴集團的互聯網機構“哲瓦在線”的主要負責人。
成立于2006年的“哲瓦在線”,其主要職責就是在互聯網上對中國網民,特別是藏族網民,進行煽動蠱惑和滲透策反,通過制造謠言來引發動亂,并尋機搜集中國情報。
2009年以前,“哲瓦在線”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美國政府的下屬機構美國國際廣播局。中國媒體2009年曾報道了美國國際廣播局和“哲瓦在線”開展合作、對中國藏族網民進行網絡策反和情報搜集的內幕,那以后,美國政府不得不中止了美國國際廣播局對“哲瓦在線”的資金支持。
一段時間后,達賴喇嘛的親信、達賴集團前任駐北美代表、“哲瓦在線”的創建人土登桑珠又為“哲瓦在線”找到了新的金主“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以所謂“人權溝通項目”的名義給“哲瓦在線”每年5萬美元的經費。
有專家指出,“網絡間諜”的職能不局限于竊取情報,制造謠言、蠱惑人心、煽動鬧事也是它們的重要目的。
香港《大公報》曾報道,總部設在北美的一家中文網站論壇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那些經常在網上發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并不簡單,他們受雇于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間諜機構,專門在網上張貼攻擊中國政府的文章和假消息,攻擊范圍涉及中國的政體、價值觀念,甚至社會道德倫理。
有香港媒體報料說,美國情報機構每年都要花上數千萬美元,資助一批“網絡漢奸”對中國網民進行思想滲透、策反,這些所謂的“網絡漢奸”多是國內失意者,以及無固定工作人士,他們出沒于各大中文論壇、門戶網站,定期領取美國人支付的薪金。
間諜何以屢屢得逞
雖然絕大多數重要單位都制定了嚴格的保密規定和制度,但很多單位都普遍存在網絡泄密的情況。尤其是大學和一些學術機構網絡泄密比較嚴重。
一些學者參與國家重大課題、重要科研項目,有的是政府高層決策部門經常咨詢的專家,但他們的網絡保密意識比較淡薄,不少人圖工作方便,很多機密文件都存于隨身攜帶、常常上網的電腦里,幾乎等于向境外情報機關敞開泄密之門。
在商業領域,相關單位“戒防”意識更加淡薄。加之我國刑法對商業間諜案件的懲罰過輕(注:最高獲刑7年),相較巨額收益,導致犯罪成本極低。商業領域近年已成泄密重災區。
出國談判中,核心人物所住的酒店被安裝竊聽器,手機號碼被偵聽,出行被跟蹤,這都是外國對手慣用的手段。我國安全部門和保密局的相關培訓,參加的卻基本都是中層干部,而泄密的恰恰主要是高層,因為只有他們才掌握最核心的秘密。
國家保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只有20%左右的企業,將商業秘密交由“知識產權部門”或“法律部門”這樣的專門機構進行管理,約42%的企業由“財務”、“辦公室”、“人事”等部門兼職管理,更有約37.6%的企業沒有設立或明確管理商業秘密的部門。
無論是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手段,針對中國的竊密、策反活動并不會因一兩起案件的曝光而停止,要作好防范,除了需要國家的重視和行動,也需要強化個人戒防意識,嚴堵泄密漏洞。
(據《中國青年報》、人民網、《國際先驅導報》)
鏈接:網絡正成為泄密的主渠道
康永升
2012年,福建人黃某出于好奇,將偶然拍到的軍用飛機照片在互聯網上發布,后因泄露國家機密而獲刑。黃某作為一名普通網民,自稱“不是間諜”,只是出于好奇,無意中觸犯了法律。
其實,像黃某這樣的案件已不是第一例。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目前,網絡泄密已占泄密事件總數的七成以上,而且正呈高發之勢。
隨著互聯網上軍事網站、論壇、博客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軍迷喜歡在網上交流國防信息,探討軍事知識??梢钥隙ǖ氖?,這對普及國防知識、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人們也發現,互聯網在為軍迷們提供“談兵論道”平臺的同時,也為海外情報機構獵取軍事秘密創造了條件。
美國情報部門認為,現在很多極有價值的情報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網絡搜尋幾乎能夠取代費盡人力物力且風險極大的傳統間諜手段。美國軍方研究中國軍情的權威文件《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中,有相當一部分信息取自中國軍迷們發布的網絡信息。
為了滿足互聯網情報資源開發的需要,2005年l1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組建了“開源情報中心”,專門負責搜集全球各個網站、論壇、博客里的軍事信息。通過網上信息,結合已掌握的情況,美軍不僅能夠了解他國基本軍事動態,還能夠獲取武器裝備數據、軍事人員信息等核心機密。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絕大部分軍迷網絡泄密,在主觀上不具有向海外軍事機構主動提供情報的動機,但因為其行為不當,缺乏自我克制,客觀上會造成泄露國家軍事秘密的后果。
1999年,一名從事國防工程設計工作的軍迷,在互聯網上看到有關某國防工程的帖子后,作為該工程的參與者,他認為,“別人的信息都不準確,自己從事過這項工作,應當有責任發表一篇最權威的文章”。結果,造成了一起網絡泄露重大機密案。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669期,摘自《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