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朝鮮發起一波外交攻勢。6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分管國際事務的書記、政治局委員姜錫柱率領代表團啟程訪問德國、瑞士等歐洲四國和蒙古國。朝鮮還打算派外務相李洙墉參加本月晚些時候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的聯合國大會。如果成行,這將是朝鮮外交部長15年來首次訪問美國。而就在前不久,美國派官員秘密訪問朝鮮,恢復了中斷兩年之久的直接接觸。在美朝關系僵持多時的情況下,此次兩國間無預兆的官方和民間新一輪互動引發了外界廣泛猜測,兩國關系是否會迎來一次轉機?
朝鮮意外安排采訪在押美國人
近日,朝鮮方面對美國連續釋放了一些“善意”。8月29日,朝鮮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摯友”說唱歌手普拉斯·米歇爾訪問首都平壤。在平壤期間,米歇爾還參觀了朝鮮與一日本議員共同舉辦的國際職業摔跤大賽,多名美國選手參加了這場以“運動促進和平”的賽事。
一個小高潮出現在9月1日。當天,美國有線新聞網和美聯社接到一個意外的邀請,在對朝鮮進行兩小時的訪問后,朝鮮方面表示有領導人要會見到訪客人。結果,這兩家媒體獲得了一次采訪被朝鮮扣押的3名美國人的機會。參加采訪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攝制組記者表示,這是一次“想都沒想過的機會”。
這3名美國人都提出要求奧巴馬政府出面相救。2012年11月,韓裔美籍人士裴俊浩帶游客進入朝鮮后被扣留。2013年4月,朝鮮最高裁判所判處其15年勞教,罪名是試圖在朝鮮建立秘密傳教網絡,借以推翻朝鮮政府。在采訪中,裴俊浩不斷訴苦,稱自己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身患糖尿病、背痛、高血壓,他長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另兩名美國人則表示,已經簽署了認罪供詞,將很快受審。
分析認為,朝鮮此舉是嘗試與美國恢復直接接觸。CNN引維克多·查的話稱,在美國的勞工節期間,朝鮮采取這一行動,可能是想與美國達成一攬子協議,以放人來從美國得到一些東西,而朝鮮是否想以此舉與朝核問題談判掛鉤則不得而知。維克多·查是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朝鮮項目的首任主席,曾在2004年至2007年在小布什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亞洲事務主任。該智庫另一位朝鮮問題研究專家邁克爾·格林認為,朝鮮對美國的談判策略是試圖讓美方接受其提出的核武器控制方案,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美國不會接受這一立場。德國研究朝鮮問題專家巴爾巴赫認為,朝鮮播出3名被扣押美國人的畫面是平壤為與美國進行直接接觸有意做出的一次嘗試。
在裴俊浩等3名美國公民被朝鮮扣押的情況下,美國國務院一直禁止本國民眾訪問朝鮮,這次卻允許美國運動員和歌手訪朝,似乎有意回應朝鮮伸出的橄欖枝。
美國是否派員前往朝鮮救人仍不得而知,但歷史上已經有過美國派出高層特使后,朝鮮釋放被扣美國人的多次先例。上世紀90年代,一名美國國會議員曾兩度赴朝“領人”。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已有兩名美國前總統先后開展過“領人之旅”。每次人領回來后,美國與朝鮮的雙邊關系都曾出現過一段似乎要改善的跡象,但隨后都因為發射導彈、核試驗和軍演等事件中斷。
美國再啟對朝秘密外交
《韓國先驅導報》近日報道,8月16日,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搭乘軍機前往朝鮮,進行為期18小時的訪問。美國官員來自白宮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對此表示不知情。
雖然美國官方沒有確認這次行動,但通過秘密方式訪問朝鮮是美國經常采取的做法。2012年4月和8月,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韓國事務的官員悉尼·塞勒曾兩次秘密訪問朝鮮。據稱,塞勒也是此次美國秘密訪朝代表團的成員之一。
這一做法是奧巴馬政府對朝“戰略耐心”政策的一部分。2009年2月,朝鮮進行衛星發射試驗后,剛上任的奧巴馬政府表示,要打破過去15年來美朝關系的怪圈:朝鮮先采取挑釁行動,然后對美國和國際社會進行勒索,最后獲得回報。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國不能為買同一匹馬付3次錢”。2010年,這些構想發展為以反制挑釁、鼓勵合作為核心的“戰略耐心”策略。維克多·查認為,美國仍將致力于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包括以和平的外交手段實現半島無核化、重回六方會談并兌現2005年“9·19”聯合聲明承諾等,但在朝鮮繼續挑釁的情況下,美國將等待朝鮮采取積極行動,真誠地表示愿意重回談判軌道。等待期間,美國將主要通過與韓國、日本等盟友協調一致,通過反擴散行動、聯合國制裁和單方面金融制裁等“脅迫性外交”政策手段。如朝鮮采取了建設性行動,美國將予以積極配合。
但美國國內也有對這種“消極等待”策略的反對聲音。去年10月,曾擔任過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的斯蒂芬·博斯沃思發文呼吁美朝之間恢復談判。文章稱,奧巴馬政府要求朝鮮必須在重啟會談之前拿出行動,而非之后,這反映了對于朝鮮的合理懷疑。但如果美國坐在這里什么都不做,而平壤在繼續推進核武計劃,多重危險將威脅著美朝兩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文章還強調,無論新的會談有可能帶來怎樣的風險,什么也不做的風險更大。
據報道,8月31日,朝鮮通知聯合國,朝鮮外相李洙墉將參加9月16日在紐約開幕的第69屆聯合國大會。這將是時隔15年后,朝鮮外相再次赴美參加聯合國大會。1999年,時任朝鮮外相的白南淳出席聯合國大會,在大會發言中呼吁與美和解,表示朝愿意與日本改善關系。有分析認為,李洙墉此行意在為改善與美關系啟動幕后對話渠道,美朝雙邊對話的“紐約渠道”可能恢復。
韓國擔心成為“局外人”
美朝關系的表面升溫已經引起了韓國的擔憂。韓國《中央日報》9月1日報道,韓美兩國正就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訪美事宜協商,雖具體日期尚未確定,但金寬鎮最早將在中秋節前后訪問美國。這將是金寬鎮今年6月任此職以來首次訪美。在朝方公布外相出訪紐約的日程之后,韓國立即放出金寬鎮訪美的消息,且會談時間與朝鮮外相訪美的行程相吻合。分析認為,這反映了韓國對美朝走近的擔憂。
最近朝鮮還在不斷對韓示強。在韓美年度“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開始前,朝鮮宣稱要展開“先發制人式”攻擊。8月29日,軍演剛剛結束,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刊文再次譴責演習,并威脅稱將展開報復式反攻。同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發言人談話,稱軍演使韓朝關系陷入惡性循環,要求韓國在對話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并表示將關注韓國的態度變化。
朝鮮還對將在韓國舉行的亞運會進行了“隱性抵制”。9月19日,第17屆亞洲運動將在韓國仁川舉行。雖然朝鮮已經表示將派代表團參賽,但卻取消了此前宣布將要派出的啦啦隊。這引發了韓國輿論的不滿,紛紛抱怨“為什么不早點公開消息”。日本媒體稱,朝鮮啦啦隊取消赴韓,仁川亞運會經濟損失巨大。分析認為,朝鮮半島9月的外交形勢將十分緊急,朝美、朝日互動增多,朝韓之間緊張依舊,可能出現的某種變化已開始令韓國擔憂。
附1:朝核危機邁入終局:奧巴馬要狂燒最后一把火
1、中朝友誼的最嚴峻考驗
中國在建國初選擇抗美援朝,并在隨后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里大規模援助朝鮮,除了“同志”關系之外,“兄弟”情誼也是重要原因。然而,從1992年開始由于中韓建交及中國援助的減少,兩黨、兩國之間出現的關系裂隙至今仍未徹底修復。從2013年2月12日開始,朝鮮已經在事實上正式成為核武國家,這本身意味著朝鮮并不認為中國能夠為其提供核保護傘。
實際上,只要美韓軍事同盟的存在,所謂“朝鮮半島無核化”,只是一個表面問題。因為只要美軍駐扎韓國,美國便一直會對朝鮮乃至中國形成軍事威脅和核威脅。與“朝鮮半島無核化”相比,美軍核武器從朝鮮半島撤出只是象征意義,美軍徹底撤出半島才有實質性意義。只要美國敵視朝鮮將朝鮮視為“邪惡軸心”,朝鮮便處于美國核威懾之下,所謂的“朝鮮半島無核化”就沒有實質意義(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如此)。而1992年中韓建交之后,中朝聯盟已經出現裂隙。因此,朝鮮必然謀求核武器以維持半島軍事平衡。
1992年開始的朝鮮核危機,以及2006、2009、2013年朝鮮的三次核試驗以及“六方會談”的破裂,其本身便是美國外在軍事壓力及中朝關系出現裂隙的產物,而從2013年開始,朝鮮核危機已經正式進入了收官階段,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能夠在這場博弈中戰勝已經統治世界兩百多年的英美帝國主義體系?這場考驗的嚴峻性不亞于1950年的朝鮮戰爭。某種意義上講,當年的朝鮮戰爭并未結束,朝鮮核危機,實際上是朝鮮戰爭的收官階段,只不過更多地以軟戰爭的方式進行。
從2013年開始,朝鮮核危機乃至時間跨度已經達60多年的朝鮮戰爭如何收官?患難時刻,方見真情。這一次是中朝友誼的最嚴峻考驗。
假如中國在美國及西方壓力下選擇配合美國制裁朝鮮,中朝關系必然再度惡化,其程度可能超過1992年中韓建交所帶來的危機。在這種局面下,無非是兩種結局:第一,朝鮮政權在外部軍事壓力(甚至是直接的軍事打擊)及內部經濟危機中崩潰,朝鮮政權更迭,美韓聯兵最后直入平壤,抗美援朝戰爭中幾十萬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鮮血等于白流。然而,第二種狀況才是最惡劣的:假如朝鮮政權未來幾年在外部高壓中繼續保持穩定,而美國也不打算與已經擁有核武器的朝鮮發生軍事沖突,因此美國的軟硬各種手段都無法取得根本性效果。所謂打不敗的敵人,便是朋友。美國最后只能選擇承認朝鮮政權,放棄其短時間更迭朝鮮政權的打算,當然其前提是朝鮮政權對內選擇逐漸向所謂的資本主義普世價值方向進行過渡,對外選擇淪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最有價值的戰略棋子。
2、朝鮮已展示出倒向美國、日本的蛛絲馬跡
朝鮮因為堅持社會主義體制而備受美國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堵,從而使其政權面臨嚴重危機,如果不能從唯一的朋友中國那里獲得可靠的足夠援助,朝鮮為了其短期的國家民族利益及政權的穩定,很可能被迫走向資本主義改革開放道路以緩和與美國的關系。
假如朝鮮選擇資本主義改革路線的同時仍然保持中朝親密關系,美國出于圍堵中國的動機仍然會將朝鮮視作敵人,正如美國原來一直敵視緬甸等國一樣。況且,一個遭受美國軍事、政治、經濟全球性圍堵的朝鮮,是無法進行資本主義改革的。所以朝鮮一旦對金日成-金正日主體思想確立的朝鮮式社會主義制度進行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倒向美國。
在美國加緊圍堵中國的大背景下,從戰略上看,當前的朝鮮政權只有兩條活路可走:要么獲得中國的核保護及大規模援助,從而穩定其政權和制度,要么投靠美國搞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開放。在這種意義上說,朝鮮的核武器的真正作用,也許只是迫使美國接受由現政權主導這種改革而已。
3、赫魯曉夫的教訓——警惕中朝關系被美國再釘入楔子
歷史的教訓值得汲取,當前的中國不可再犯蘇聯曾經的戰略失誤。1949至1950年,美國通過分化毛澤東來分化中蘇聯盟的“楔子戰略”沒有得逞,中國利用五十年代寶貴的時間完成了初步的國家工業化。隨后美國便調轉矛頭,轉而影響、“拉”攏、分化赫魯曉夫,1956年蘇共二十大將斯大林妖魔化,到1959年赫魯曉夫又與毛澤東大談他臆想中的“戴維營精神”(美蘇版的G2),進而提出了“三和路線”(即與美國“和平過渡”“和平競賽”“和平共處”)。毛澤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赫魯曉夫主義的實質:“把斯大林丑化,除了其他原因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堅決同帝國主義斗爭。他們把自己和斯大林區別開來,是要得到帝國主義的賞識。赫魯曉夫訪美,他和艾森豪威爾都給對方臉上擦粉,但比較起來,美國人倒是有原則、有分寸些。赫魯曉夫得意地說什么‘戴維營精神’的劃時代意義,但是1960年2月3日艾森豪威爾在記者招待會上卻說,他不知道‘任何戴維營精神’。赫魯曉夫和王明一樣,自己擦脂抹粉,送上門去,結果被人家一個巴掌打了出來。擦粉、和平過渡這一套有欺騙性,但要長期維持也困難。因為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的策略可以改變,而本性是不能改變的。”
自1959年開始,中蘇關系的惡化已經無法避免。美國通過影響、“拉”攏赫魯曉夫的方式,成功地在中蘇聯盟間打進了“楔子”。值得指出的是美國的“楔子戰略”,除了軟性的“拉”的方式外,還有硬性“壓”的方式。當年艾奇遜的顧問、后于1953年擔任國務卿的杜勒斯曾舉例說,“擴大中蘇矛盾的最好辦法是置中國于最大的壓力之下,因為高壓將迫使中共完全依賴蘇聯,向蘇聯提出更多的援助要求,而莫斯科勢必滿足不了中國的要求。這樣,中共的不滿就會產生,中蘇矛盾就會擴大。如果西方不采取這種高壓政策,而是和蘇聯比看誰對中共更好,那只會使中共從中漁利。鐵托就是一個例子,他和蘇聯吵翻不是因為美國對他客氣友好,恰恰相反,美國一直對他很強硬。”無論美國的“拉”還是“壓”,對毛澤東是一點作用沒有,然而美國的“拉”卻對赫魯曉夫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當年中國堅持對抗美國,而赫魯曉夫的蘇聯卻鐘情于“戴維營精神”,這是中蘇聯盟分裂的重要因素——顯然,這一切都與美國的戰略設計密切相關。
今天美國對待中朝關系,仍然是復合性運作連“拉”帶“壓”的“楔子戰略”。對于中國,是以“拉”為主(所謂G2和“戴維營精神”如出一轍),“拉”中帶“壓”(如戰略重心東移);對于朝鮮,則是以“壓”為主(邪惡軸心、軍事演習、經濟制裁、先發制人核打擊),“壓”中帶“拉”(如朝美秘密談判)。美國便是不斷地刺激朝鮮、給朝鮮施加壓力,逼迫朝鮮發展核武器、退出停戰協定、準備全面戰爭,逼迫朝鮮向中國提出更多的經濟、軍事、政治支持。假如美國對中國的“拉”產生作用,使中國對“和平”產生過高的預期,按照杜勒斯的推演:“北京勢必滿足不了平壤的要求,朝鮮的不滿就會產生,中朝矛盾就會擴大。”
當年美國與赫魯曉夫搞“戴維營精神”,一個重要目的便是要求赫魯曉夫勸阻“好斗”的毛澤東,當年赫魯曉夫果真上當去強迫中國接受“三和路線”,要求中國放棄對第三世界共產黨武裝的支持,與美國等西方世界緩和關系,搞所謂的“和平過渡”、“和平競賽”、“和平共處”。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很大程度上因此而反目成仇。今日的美國故技重施,仍然要與中國搞所謂的“G2”精神,要求中國擔當所謂的國際責任,要求、甚至逼迫中國對朝鮮采取強硬措施制止朝鮮的核武項目。中國某些戰略學者所提的惡化中朝關系的建議,其實是走當年愚蠢至極的赫魯曉夫的老路。
在中朝關系惡化前,美國會一直強壓朝鮮,而一旦中朝聯盟破裂,美國會很快像當年拉攏越南那樣拉攏朝鮮。
今日美國的“楔子戰略”已經從之前的“暗度陳倉”演化成了“圖窮匕見”,美國奧巴馬政府已經似乎急不可待了。
例如,2013年4月13日,新上任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訪華時對中國軟硬兼施,主要目的就是迫使和誘使中國采取措施逼迫朝鮮放棄核武發展??死锫暦Q,如果朝鮮放棄核武計劃,美國將裁減可以裁減在西太平洋新添的導彈防御系統。眾所周知,美國不斷加強其在中國周邊的導彈防御系統(乃至部署到臺灣),其根本目的就是遏制、圍堵、肢解中國,這與朝鮮的核武項目風馬牛不相及??死锎伺e顯然誘騙中國將怒火轉移到朝鮮身上,讓中國去勸說朝鮮做出讓步緩和地區局勢,這勢必引起朝鮮對中國的高度不滿,從而分化中朝關系。
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則直接地點出了克里政策的本質:“中國當然會施加影響。問題在于,朝鮮會聽他們的勸告嗎?他們有影響力,但朝鮮對他們說過謊,騙過他們。他們知道這一點,而且感到憤懣。”洪博培認為,中國對朝影響力已不如從前:“該做的都在做,但他們與朝鮮領導人的個人友誼不如從前了。”顯而易見,美國的政治精英們都十分清楚,中朝關系已經大不如以前,朝鮮也不會聽中國的勸告,那么美國國務卿克里為何還要假戲真做,要求中國向朝鮮施加壓力呢?很明顯,美國的戰略意圖不是真正解決朝鮮核問題,而是借朝鮮核問題來破壞中朝關系。
再比如,2013年4月9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突然曝光美國朝鮮兩國高級代表一直通過“紐約通道”進行直接會談。其實對于這個之前的秘密的“紐約通道”,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美國突然將這個“秘密”曝光并證實,不過是給中朝關系的裂縫加一把火而已。
美國的“楔子戰略”是否會最終像當年終結中蘇聯盟那樣瓦解中朝聯盟?我們拭目以待。
(節選自《美國是如何用“楔子戰略”分化中蘇、中朝、中越關系的》 作者 馬鐘成)
鏈接:http://oisum.com/Article/guofang/2014/08/327096.html
附2:朝鮮是安倍“包抄中國”的殺手锏?
作者:林泉忠 2014-07-23 鳳凰財經
一個是由徹頭徹尾的反共「右翼」政治領袖當家的日本,另一個則是被當今的中國人諷為「停留在文革時期」、自稱是唯一「真正奉行社會主義」的國家朝鮮。這兩個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國家如能走在一起,恐怕不止會跌破世人的眼鏡,甚至還會讓人相信太陽可以從西邊升上來了。然而,有個人正在嘗試下這步「不可能」的棋。此人并非別人,正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當東北亞仍籠罩在朝鮮試射導彈的陰霾之際,安倍首相徑自宣佈解除部分正在對朝鮮實施的制裁措施,以換取平壤重啟「綁架日人事件」的調查。
東京之所以執意要下這步險棋,主要是基於兩大考量。
其一,作為「圍堵中國」的重要一環。安倍去年年初再度主政以來,一改七年前一上臺就著手改善中日關係的做法,而是採取了一百八十度的新外交方向----「圍堵中國」。上臺一年內安倍走遍了東盟十國,還涉足印度、蒙古、俄羅斯、澳洲、紐西蘭等國。不過,安倍最執意的仍是如何在東北亞形成高難度的「包抄中國」戰略網。
于是,安倍先透過漁權協定穩住臺灣,繼而積極與普京構筑「睦鄰關系」,進而想方設法拉住間接的盟國韓國,接下來就只剩下與中國關系密切的朝鮮了。當人們還在懷疑安倍如何打開通向平壤的大門時,安倍早已找到了鑰匙。
其二,利用重開「綁架日人事件」調查,恢復高支持率。安倍深知硬推不被日本社會主流支持的解禁「集體自衛權」必定使政權的民望下挫。事實上前兩天公佈的時事通訊社所做的民調也顯示安倍政府的支持率創了上臺以來的新低,跌至44%。如何挽救政府聲望?安倍也明白「安倍經濟學」已不足以有效抵消解禁決議對政權的沖擊,因此早已備好了還沒使出的殺手锏---在「綁架日人事件」問題上尋找突破口。
早在小泉首相執政時期,安倍晉三就以官方副長官身份協助小泉成功使五位被朝鮮綁架的日本人順利返國,此擧使安倍聲望急升,奠定了后來入主永田町總理府的資本。如今,安倍的盤算是:只要重啟調查后有一定斬獲,必能確保安倍長期執政。
一個巴掌拍不響。金三世難道認為可以和安倍做朋友不成?其實冷戰后的國際社會,并不一定需要掏心掏肺的朋友,更多的是符合國家現實利益的根據議題而作出利益選擇的伙伴。金三世因在核武與導彈問題上的暴沖導致西方國家紛紛制裁,因此日本能伸出橄欖枝,自然是敞開胸懷歡迎。
除了是經濟利益及期望擺脫孤立外,平壤也希望借此牽制在許多領域上不得不仰賴的中國。如今安倍“無緣無故”送來多一張可以和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金正恩自然笑得合不攏嘴。
然而,安倍的盤算不會一帆風順。金正恩也有自己的算計,在重啟「綁架日人事件」問題上能否讓安倍滿意,也不得而知。而北京也不會眼巴巴地看著朝鮮和目前的交惡對象的日本眉來眼去。更重要的還有華盛頓的立場。安倍我行我素,根據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安倍外交學」,說穿了并非根據美國的「重返亞洲」與「再平衡」戰略來制定。因此,國務卿克里先下手為強,警告安倍不要訪問平壤。
安倍這次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華盛頓的臉色如何變化,仍是觀察的關鍵
參考舊聞:
中國對朝斷油 日本代表團訪朝
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7月9日發表題為《中國對朝鮮原油出口已停滯5個月》的報道稱,日前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到5月中國對朝鮮的原油出口量為零。根據以往中朝關系的緊密程度看,原油出口停止5個月實屬罕見。這可以視為2013年2月朝鮮不顧中國勸阻強行實施第三次核試驗以后,中國對朝鮮的制裁之一。
報道說,2013年12月,朝鮮處決了負責疏通對華關系的實力派人物張成澤。自那以后,中朝關系一直處于冷淡狀態。
據報道,中國每年向朝鮮出口大約50萬噸原油,一直對長期苦于能源不足的朝鮮提供實際經濟援助。韓國報紙報道稱,朝鮮空軍的飛行訓練次數在2014年急劇減少。據稱,來自中國的原油斷供對此產生了影響。
專家指出,輸油管停止工作5個月,其內部會受較大損害,再恢復工作就很困難。因此有人認為,實際上輸油管還在使用,只不過沒有對出口量進行統計。2013年2月以及6月到7月,中國對朝原油出口量也是零,但據說是因為在對輸油管進行整修。
報道說,2014年以來,中朝邊境地區的經濟共同開發區已經停建。橫跨鴨綠江的“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原本預定2014年年內完工,但似乎中方要等待中朝關系改善后才完成工程。
報道稱,習近平7月初訪問了韓國,這是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在訪問朝鮮之前訪問韓國。在與韓國總統樸槿惠的會談中,兩位領導人表示,“反對半島核武器開發”。
日本《產經新聞》7月9日發表題為《中朝關系冷卻是日本外交的好機會》的報道稱,對于朝鮮來說,中國雖然是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但隨著近兩年中朝關系惡化,中國對朝鮮的能源出口大大減少,2014年1月到3月中國對朝原油出口還告停。加之朝鮮半島南北關系冷卻,朝鮮最近決定開始與日本重啟對話。朝鮮政治問題專家分析說,“中朝、朝韓關系越惡化,情況對日朝關系就越有利?,F在,日韓關系也已惡化,無需事前與韓國溝通,日本可以自行其是。這對日本外交來說機不可失”。
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抵達平壤開始訪朝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朝中社報道,以參議員豬木寬至為團長的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10日抵達平壤,開始對朝鮮進行訪問。
代表團由日本各政黨的眾議員松浪健太、石關貴史、阪口直人,參議員清水貴之、山田太郎和日本體育和平交流協會成員組成。
據日本共同社9日報道,豬木寬至等國會議員6人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體育場館,還計劃與朝鮮勞動黨干部會談。
除了豬木本人擔任理事長的NPO法人“體育和平交流協會”的平壤事務所之外,訪問團還將考察體育館和運動場。在參觀朝鮮和韓國展開經濟合作項目的開城工業園后,14日晚回日本。
日本將解除對朝鮮部分經濟制裁 允許朝鮮人入境
(2014-07-03 環球網)日本政府7月3日起將解除對朝鮮的部分經濟制裁,以回應朝鮮政府此前曾答應將全面調查“被綁架和失蹤的日本人”。
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3日報道稱,7月1日,日朝兩國在北京舉行了有關“綁架日本人事件”調查的新一輪局長級磋商。磋商結果顯示,朝方已經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將負責全面調查包括被綁架日本人在內的所有失蹤日本人。根據這一情況,日本政府將于7月3日上午舉行“被綁架日本人本部會議”和國家安保會議,將決定解除對朝鮮的部分經濟制裁。
報道透露,取消的經濟制裁措施內容包括,取消對朝鮮人入境和日本人赴朝的限制,并允許朝鮮船只進入日本港口,恢復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時允許在日朝鮮人向朝鮮匯款。
日本政府表示,上述制裁措施是日本政府單獨采取的對朝經濟制裁,不過日方不會解除聯合國安理會所規定的對朝制裁措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