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奧巴馬的“平衡”與“不平衡”
——評美國總統的亞洲四國行
4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了對菲律賓的訪問,完成了他為期一周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亞洲四國之行。奧氏此番亞洲行是他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對亞洲的首次訪問,目的為了繼續推行其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說白了,就是想要落實美國在新形勢下圍堵、遏制中國發展的霸權主義戰略。
“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出籠
自上世紀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從此,它無所顧忌,為所欲為,把霸權主義之手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個世界似乎都得以美國的霸權主義意志為轉移。
在整個90年代,美國主導的“北約”不斷東擴,控制東歐;打壓俄羅斯的防御空間。還企圖通過設置歐洲“反導”系統,獲取對俄的“絕對優勢”。在中東支持以色列不斷挑起巴以沖突,激化了與阿拉伯世界的矛盾。
進入新世紀后,美國借著“9。11”事件的發生,公然提出“先發制人”,大搞“單邊主義。它粗暴地踐踏聯合國憲章原則,借口捉拿拉登,竟伙同一批盟國發動了一場歷時10余年的阿富汗戰爭;其后又炮制謊言(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發動對伊拉克戰爭;再以“人道主義”口實,發動入侵利比亞的戰爭。另外,四處點火,策動“阿拉伯之春”顏色革命,搞亂世界,以求實現它對世界的控制。美國這樣折騰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用奧巴馬的話說,就是為了“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奧巴馬2012年1月5日《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
然而,大千世界總是多極的,歷史的發展總是辯證的。就在美國霸權主義不斷地自我膨脹的過程中,事物的發展正悄悄地無可挽回地在走向它的反面。就在2009年奧巴馬坐上總統寶座的時刻,美國已呈現出一派衰敗的景象:200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的魔影愈演愈烈;失業率高企,社會矛盾激化,引發“占領華爾街運動”;國家財政寅吃卯糧,債臺高筑(2013年美國政府的國債已高達17萬億美元!);龐大的軍事機器因預算的削減總體上被迫收縮……
相反,在太平洋西岸,占有世界人口近1/5的中國,在經歷了百年衰落以后,卻正在不斷發展——和平崛起。盡管中國并不挑戰美國的霸權,其發展還給美國資本輸送了巨額的財富,但對具有霸權主義情節的美國統治集團來說,仍然深感不安,形成了一種莫名的危機感。正是出于霸權主義戰略上對中國發展的恐懼,這才有了2009年9月,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地區論壇上提出“重返亞洲”戰略。2012年6月又由國防部長帕內塔改稱“亞太再平衡”戰略,并高調宣稱要把美海軍60%的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
顯然,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是美國霸權主義在帝國沒落前,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遏制中國發展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外交選擇。所謂“亞太再平衡”,就是要“平衡”(實為壓制)中國。目的要在軍事上,通過形成軍事包圍、威脅以至入侵的態勢,逼迫中國就范。讓它既能騎在中國頭上“拉屎拉尿”;同時,又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為此,美國處心積慮地在亞洲尋找機會,策動事端,挑戰中國。一旦有事發生,它就見縫插針,毫不猶豫地介入,推波助瀾,直至找到自己的位置。從釣魚島撞船到南海問題,從“天安”艦事件到延坪島炮擊,事事背后都有一個美國影子。盡管如此,4年多鬧騰下來,真正甘愿美國走卒而與中國為敵的亞洲國家,不過日本、菲律賓而已(而美國對這兩個伙伴的“支持”也只能停留在“閃爍其詞”水平上)。特別是在2013年10月,由于美國聯邦政府因財政問題被迫關門,美國總統奧巴馬缺席在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更使亞洲不少國家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產生動搖。奧巴馬在第一個任期內,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布局,一直未能如愿。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美國的霸權野心太大了:在歐洲它要壓制俄羅斯;在中東它要控制阿拉伯世界;在拉美它要對付“后院起火”;在亞太它又要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當它認定中國將成為其潛在的“最大威脅”時,力圖“重返亞洲”,把它的霸權主義重心轉到亞洲來,卻怎么也轉不過身來。
在歐洲,美國把俄羅斯逼到了“墻角”(從格魯吉亞到烏克蘭),迫使普京作強硬反擊。結果俄國連戰連捷,讓美國與它的西方伙伴搞得灰頭土臉,它肯就此罷手嗎?在中東,不僅有敘利亞問題,還有伊核問題、巴以問題,都是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美國既然以“全球領導”自居,它能脫身不管嗎?……美國無限膨脹的霸權野心同其內在衰落趨勢產生的矛盾,使它在整個國際格局中一直處于左支右絀的窘境。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奧巴馬開始了本次亞洲行。
奧巴馬“平衡”了什么?
本次奧巴馬的亞洲四國行,目的還是要繼續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那么,他究竟“平衡”了什么?
奧巴馬要“平衡”亞洲伙伴對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產生的疑慮,要打消亞洲盟友的擔心,這就得給它們打氣鼓勁。
在日本,他不惜縱容日本軍國主義,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表態:宣布釣魚島是在日本“施政”之下,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美方反對“任何單方面試圖削弱日本對這些島嶼施政權的行動”,矛頭直指中國。同時,還表示歡迎自衛隊發揮更大作用,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通過滿足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來為美國的霸權主義——遏制中國的政策服務。
在韓國,他要強化“朝韓對立”,通過譴責朝鮮,警告平壤不要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然后重申美國致力于保護韓國安全的立場,從而把韓國緊緊地拽在自己手里。同時,竭力弱化韓日矛盾,通過口頭譴責“慰安婦”制度和向韓國歸還朝鮮王朝國璽,以表友好,維護美日韓同盟。
在馬來西亞,他是48年來首次訪問這個亞洲穆斯林國家的美國總統。他要表示美國的“友好”盛情,除了“絕對承諾”要為搜尋失聯馬航客機MH370提供幫助外;還用盡甜言蜜語力圖把這個穆斯林國家拉入反華陣營。奧氏充分利用南海存在的領土爭端,竭力把美馬關系提升為“全面伙伴關系”,揚言要加強兩國在安全、經濟、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合作,目的要在中國與馬來西亞的良好關系中打入一根楔子。
在菲律賓,他竭力慫恿這個“馬仔”充當他的兇惡的反華“馬前卒”,美、菲簽訂了為期十年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劍指南海,使美軍在實質上重新獲得在菲的軍事基地。讓菲律賓再次成為美國包圍中國第一島鏈中重要的一根椿基。
本次奧巴馬的亞洲四國行,雖然是在“平衡”他的盟國,是在“平衡”中國的一些周邊國家,歸根到底,他就是要“平衡”中國。
咋一看,奧巴馬把“亞太再平衡”戰略倒也鬧得不亦樂乎,似乎不無收獲。然而,稍加思考,這一套不過是重玩上世紀50年代冷戰時代的把戲而已。通過“重返亞洲”,再一次建立、強化對華的軍事包圍圈,企圖以此來威脅、遏制正在發展中的中國。
其實自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美帝國主義何日何時放棄過反共、反華的方針?何日何時放棄過敵視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從熱戰到冷戰,從軍事包圍到經濟封鎖,還有什么手段沒有使用上?奇怪的是,新中國偏偏在它的反對、圍堵中不斷地成長、壯大,一直巍然屹立在亞洲東方。
時空轉換,世界的一切都在變。時至今日——21世紀的中國,不是變弱了,而是變得更為強大了!中國已不再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更不是19世紀40年代爆發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如果說上世紀50年代“一窮二白”的中國,面對貌似無比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及其伙伴們,尚且敢打抗美援朝戰爭和援越抗美戰爭,那么,如今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可見,奧巴馬再怎樣鬧騰,實屬徒勞。
奧巴馬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此次奧巴馬的亞洲四國之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美國同日、韓、馬、菲的關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恰恰就在這一過程中,又暴露出許多他所無法“平衡”與難以“平衡”的東西。這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美日關系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美日關系之間的“平衡”是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核心。為了把日本變為遏制中國的“急先鋒”,美國希望日本“強大”起來,但又能把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成為任其驅使的一條兇惡的反華“狼狗”。
可是,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勢力,則希望通過迎合、利用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復活日本軍國主義,要求修改和平憲法,成為“正常國家”,恢復當年大日本帝國的“榮耀”;日本要求實現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還想報二戰中對日本“東京大轟炸”與對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之仇!
顯然,美、日之間盡管在反華問題上有共性的交合,但兩者在最終目標上是相悖的,各有自己的盤算。正因此,日本千方百計地要翻二戰歷史的案,表現在參拜靖國神社、對慰安婦等所有歷史問題上的立場;而美國作為二戰的盟國與勝利者,自然不可能認同日本的觀點。美、日同床異夢的“反華同盟”,自然要造成它們之間的許多“不平衡”與“難平衡”:
日本明知美國是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去年12月,就是因為安倍不理會美國的告誡,以“日本首相”名義參拜了靖國神社,招致奧巴馬政府惱怒,并通過駐日使館明確表示了美國的“失望”。但是,為了向美國索要日本擔任“反華急先鋒”的代價,就在奧巴馬即將到訪東京的前一天,安倍照樣以首相身份向靖國神社敬獻祭品,讓約150名日本議員創記錄地去集體參拜靖國神社,這無疑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勢力狠狠地“打了美國一嘴巴”!這明顯是一個“不平衡”。
在釣魚島的問題上,奧巴馬雖然正式表態“適用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但在聯合記者會上,他又表示“我向安倍首相強調了和平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性”,“使事態持續升級是不對的”。按照日本政府的立場,它連中日之間存在“釣魚島爭端”也不承認,更遑論“和平解決”這一矛盾了。難怪日本外務省人士失望地認為,“聽上去像是要求日本與中國通過對話解決問題,這抵消了適用安保條約發言的效果。”這是又一個“不平衡”。
奧巴馬本次訪日,還有一個重要目標。那就是通過釣魚島問題對日的支持,來換取日本在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中的讓步。他甚至在晚宴上直白地對安倍說:“安倍內閣支持率有60%多,而我才40%多。你執政穩定,能不能在TPP談判中做出讓步?”可是,出乎奧巴馬意料,日本仍堅守自己的立場,不肯退讓。一度搞得連“聯合聲明”也無法按時發表。這種“不平衡”與難“平衡”已不是一般的分歧了!
第二,美日韓同盟內部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在美日韓同盟內部,不僅存在著美日矛盾、美韓矛盾,而且還有幾乎水火不能相容的韓日矛盾。特別是韓日矛盾,因為涉及到歷史的民族仇恨,本來就不是容易化解的。加上日本始終不愿正視自己的歷史罪惡,動不動就要翻歷史的案,頑固堅持軍國主義史觀,加上現實的獨島領土爭端問題、教科書問題和慰安問題的存在,韓日矛盾不斷激化(兩國領導人至今沒進行過一次正式會面),這成為美日韓同盟內部的一個嚴重危機。
4月24日,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在記者會上,就奧巴馬在日本表態釣魚島“適用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關于1953年《韓美相互防衛條約》適用對象,政府認為:獨島在韓國行政控制下,適用于《韓美相互防衛條約》。當“其他國家對獨島行使武力時,美國根據條約有義務與韓國共同應對。
這是韓國在“將”美國的“軍”!既然你奧巴馬可以在釣魚島問題上表態,按照同樣的邏輯,在“獨島”問題上,美國應該站在韓國這一邊。可是奧巴馬在與樸槿惠的會談中,不想得罪日本,避談“獨島”問題。為了安撫一下韓國,才在慰安婦問題上表了一個態。25日,奧巴馬在韓國出席新聞發布會上,強烈譴責慰安婦制度,表示慰安婦制度是嚴重侵犯人權的暴行,即使在戰爭中也讓人震驚。
奧巴馬既不想在“獨島”問題上表態,又在慰安婦問題上進行“強烈譴責”;本想“平衡”韓、日關系,兩面討好,豈知其結果則兩面不討好,落了個“里外不是人”。這就是美、日、韓內部的“不平衡”難“平衡”的典型表現。
第三,美馬、美菲之間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馬來西亞在馬哈蒂爾時代長期同美國不和,兩國關系緊張。奧巴馬在相隔近半個世紀后,以美國總統身份重訪馬來西亞,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然而,這種借南海問題靠挑撥中馬關系為目的所建立的“平衡”,實質上是“不平衡”的。
美國從霸權主義邏輯出發,對他國內政指手劃腳的作派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奧巴馬本次訪馬,同樣向納吉布總理提出了“改善人權”的要求。奧巴馬宣稱,“新聞自由、人權和民權是他遍訪世界各國時始終擺到桌面上來在他議事日程上的幾個問題”;“我沒有與反對派領導人安瓦爾會面,并不表明我們不關注這件事”,“并不意味著我不關注他們的事情。”
請設想,一個如此傲慢、霸權的美國總統,他會讓馬來西亞人民歡迎嗎?難怪奧氏一踏上大馬領土,立即招來當地民眾的一片抗議聲!也許因為考慮到當地的民情,致使奧巴馬在馬來西亞訪問期間,對TPP問題連提也沒提,使“強化經濟合作”話題徹底落空。
美國與菲律賓的關系,同樣存在“不平衡”與難“平衡”。盡管阿基諾三世鐵了心投靠美國霸權,甘心與中國為敵,但他的違憲行政,明顯遭到了巨大的民意反對。28日,就在奧巴馬到訪菲律賓之時,馬尼拉市就舉行了規模浩大的民眾抗議,堅決反對美軍重返菲律賓!
第四,中、美之間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奧巴馬的亞洲四國行,避開了中國,高調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歸根到底,是為了“平衡”中國。
如果說奧巴馬此番亞洲四國行有什么特點?結論只能是一個,那就是:他既要拉攏亞洲盟友組織“反中聯盟”,妄圖建立“亞洲小北約”;但又不想直接引發中國的強烈不滿,更不想引發美中戰爭。正因為奧巴馬有此顧慮,所以他只得盡講一些“言不由衷”的閃爍之詞。結果當然“平衡”不了中國,而是產生了更多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奧巴馬本次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最主要手法,就是挑動中國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為日本、菲律賓等所有中國鄰國竊占中國的領土島嶼的行為鼓勁、打氣,強拉偏架,以此來騷擾中國,挑戰中國,遏制中國。但即使如此,他對中國仍心存顧忌。為此,奧氏才會在日本的記者會上說,“中國的崛起,對地區和世界來說都是好事”。他也沒有承諾一旦中國用武力攻占有爭議島嶼時美國會攻擊中國。即使是在中菲最具對抗性的島嶼領土爭端中,也沒有對菲律賓表示軍事支持,避免對南中國海菲控制的島礁,作出類似對釣魚島那樣的承諾。
此行中,奧巴馬在日本也強調過:“爭端需要通過外交和對話的方式解決,而不是通過脅迫強制。”“美國和中國有著“共同利益”,美方將“直接和坦率地”與中方處理在相關問題上的分歧。
既一再在領土主權問題上表示 “不持立場”、“不選邊邊站”;又要高調宣布釣魚島受日本“管轄”,“適用《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既一再在領土主權問題上表示 “不持立場”、“不選邊邊站”;卻偏要到南海來攪局、“拉偏架”,這就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兩面政策。
可惜,奧巴馬在執行這種兩面政策過程中所產生的“顧忌”,根本不可能得到中國的諒解,它只能進一步導致中美關系新的“不平衡”與難“平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