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令我難以理解,國際社會對此也始終感到擔憂和困惑。”這是澳大利亞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拉曼希·薩庫爾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作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的資深政治學專家,薩庫爾常年跟蹤研究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曾多次到訪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對于中日關系、亞太局勢等國際熱點問題有著獨到和深入的見解。不久前,日本領導人及一些右翼媒體公然否認日軍二戰期間強征“慰安婦”的事實,提出要成立專門委員會對“和野談話”展開重新調查。薩庫爾教授接連在媒體上刊發數篇文章,對其予以批評和反駁。
在談到日本政府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問題時,薩庫爾向記者表示,自安倍晉三再度擔任首相以來,日本政府及右翼勢力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既嚴重傷害了受害國人民的感情,也令國際社會頗感驚訝和擔憂。尤其是去年12月,安倍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更是將日本與鄰國的關系推向冰點,同時也加劇了地區局勢的緊張,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日本“盟友”也難以理解安倍政府為何要一意孤行。
薩庫爾強調,紀念戰爭死難者是人之常情,但是祭拜二戰甲級戰犯甚至將戰犯奉為國家英雄則是完全不同的性質,沒有一個國家會允許日本這樣做。目前,日本國內有不少聲音對“村山談話”以及“和野談話”有質疑,無論安倍內閣最終是否決定繼承這兩個“談話”,日本政壇以及社會這種企圖否認侵略歷史的思潮和態度都令那些曾經遭受其殖民侵略的國家始終被籠罩在日本軍國主義的陰影下。日本政府和社會只有勇于正視侵略歷史,摒棄錯誤歷史觀和右翼思想,徹底“埋葬”其內心深處的“軍國主義幽靈”,才能獲得亞洲鄰國的諒解和尊敬。
當記者提出“為何日本政府不能像德國領導人那樣,敢于承擔歷史責任并堅決同法西斯主義全面劃清界限”的問題時,薩庫爾作出一個“頗為無奈”的手勢。他表示,二戰結束以來,德國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輿論,都對戰爭罪行及納粹極端思潮做了全面深刻的自我清算,徹底與舊時代決裂。德國的歷史教科書完整地向下一代介紹了戰爭期間的種種罪行以及給其他民族和國家造成的苦難,目的在于讓民眾吸取歷史教訓,不再重蹈納粹覆轍。而反觀日本的教科書,則有意回避或美化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軍國主義歷史。
薩庫爾教授特別指出,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殉難者紀念碑前的“歷史性下跪”幫助德國重新回到了國際社會大家庭之中。其實對于日本領導人來說,同樣可以通過此類舉動來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例如訪問“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還有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而不是去參拜靖國神社。日本一直謀求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安倍晉三若能在南京向世界表達懺悔并誠摯道歉,將有助于化解其目前所面臨的外交困境,日本也才有可能真正成為“正常國家”。
除了日常教學和研究工作外,薩庫爾還擔任了澳國立大學“核不擴散與核裁軍研究中心”主任。對于日前曝出的日本政府大量囤積“武器級”核材料钚的問題,他一直予以密切關注。薩庫爾認為,日本制造核武器目前并不存在技術困難,主要的束縛來自于政治和法律的層面。“擁核問題”在日本高度敏感,大多數日本民眾都堅定支持“不制造、不擁有、不運進”的“無核三原則”,盡管近來一些日本右翼政客和右翼團體大肆鼓吹“擁核”言論,但這必將會招致民眾的強烈反對。
薩庫爾強調,安倍內閣一直在推動“修改和平憲法,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一行為令人感到擔憂,因為這將嚴重威脅地區局勢的穩定。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領導人不該把心思花在“擁核”這種不得民心的問題上,而應當積極承擔歷史責任,努力向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日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