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網絡要警惕“破網之災”
袁藝 趙金波 衛紅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3月21日報道,美軍網絡司令部開始將其直接掌管的進攻性網絡戰武器,下放分配到各大戰區司令部使用。
網絡司令部司令基思•亞歷山大在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工作報告中稱:“我們的目標是確保需要完成任務的指揮官擁有全套網絡支援手段可供選擇,并且理解這些選擇將為他帶來什么效果。”
這表明美軍的進攻性網絡戰武器經過多年的研制和發展,已經達到實用化和實戰化的程度,今后必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實戰。這也意味著未來其敵對國家軍隊的戰場網絡,要時刻警惕可能面臨的“破網之災”。
戰場網絡是作戰體系的“中樞神經”
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火炮、坦克、軍艦、飛機等傳統作戰平臺,在偵察預警網、指揮控制網、戰場通信網、綜合保障網等戰場網絡的聚合和聯結下,形成一個有機的作戰體系,并涌現出新的作戰功能,其整體作戰效能遠遠大于作戰體系內各作戰平臺的效能之和,戰斗力由此得到質的躍升。
近幾場局部戰爭表明,未來戰爭將不再是作戰平臺之間的對抗,而是作戰體系之間的對抗。
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空軍副司令親自駕駛米格-29戰機升空作戰,但剛起飛后不久就被美軍F-16戰機擊落。從單個平臺的作戰性能上講,米格-29戰機并不亞于F-16戰機,但F-16戰機的背后是美軍以C4ISR為核心的戰場網絡支撐起來的完整作戰體系,這是南聯盟米格-29戰機望塵莫及的,即使再先進的作戰平臺,與整個作戰體系進行對抗,也只能是蚍蜉撼樹、螳臂擋車。
由于戰場網絡在作戰體系中起著關鍵性的支撐作用,其一旦遭到破壞而陷入癱瘓,也就意味著整個作戰體系的崩潰。
因此,在作戰過程中,想方設法破壞對方的戰場網絡,挑斷敵方作戰體系的“中樞神經”,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可以預見,未來戰爭中交戰雙方圍繞戰場網絡進行的破壞與反破壞將異常緊張激烈。
不同于互聯網的戰場網絡
戰場網絡雖然與互聯網在技術上有諸多相通共用之處,但作為軍事用途的特殊網絡,絕不像互聯網那樣“弱不禁風”。戰場網絡與互聯網相比,在安全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護措施。
戰場網絡通常與外部網絡實現完全的物理隔離。對普通黑客而言,企圖從互聯網尋找突破口入侵戰場網絡只是徒勞。
互聯網上威力無比的大規模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手段,在對戰場網絡的攻擊中毫無用武之地,因為互聯網上的“僵尸網絡”形成的攻擊流量根本無法進入戰場網絡,也沒有哪個黑客能夠將成千上萬的軍用計算機變成可隨意操控的“肉雞”,去攻擊戰場網絡中的核心服務器、路由器等關鍵網絡目標。
戰場網絡大量使用專用計算機、自主操作系統和特殊的網絡協議,這種網絡與由Intel中央處理器、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和TCP/IP網絡通信協議架構起來的互聯網有著天壤之別。專門針對互聯網設計開發的病毒、木馬等攻擊工具和黑客攻擊手段對戰場網絡可能完全失效。
戰場網絡的網絡協議、拓撲結構、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均屬于高度機密,敵方一般很難掌握。
戰場網絡尤其是戰術互聯網,通常為自組織網絡,其拓撲結構并不是采用安全性、抗毀性較差的星形結構,而是一種無中心的特殊拓撲結構。
這種網絡拓撲結構并沒有明顯的脆弱節點,任何一個節點被損毀,其功能都可以由其他節點替代,因而不會對網絡整體效能造成重大影響,整個網絡的自適應、自愈合能力極強。
戰場網絡為防止信息交換過程中被泄露和破解,其網絡傳輸采用高強度的加密方式進行,其安全性遠超民用級普通加密方式。據稱美軍的Link16數據鏈的加密強度,連美軍自己也沒有找到破解的辦法。
戰場網絡中的計算機本身還采用多種物理手段進行加固保護,是真正的“三防”計算機。
此外,軍用計算機多嵌入在先進的作戰平臺之中,作戰平臺本身的防護能力等于給這些計算機再加上了一層“防護罩”,以傳統的火力毀傷手段來對其進行打擊破壞可謂難上加難。
當然,戰場網絡絕不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也存在無法避免的技術“軟肋”。
這是因為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部隊要不停地實施機動,戰場網絡各類設備都處于高速運動之中,網絡通信必須采用無線方式,才能適應“動中通”的作戰需要。
采用無線傳輸的網絡信號不得不暴露在開放的電磁空間之中,這就為對方實施網絡電磁一體攻擊打開了“易受攻擊之窗”。
點評戰場網絡的“克星”
鑒于戰場網絡在作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從它一開始出現,各國軍隊就在想方設法尋找對付它的辦法。
目前,戰場網絡的頭號“克星”當屬美軍的“舒特”機載戰場網絡攻擊系統。“舒特”系統是美軍對付敵方防空網的“撒手锏”,其名字來自大名鼎鼎的美國“紅旗”演習創立者穆迪•舒特上校。
據外媒報道,“舒特”系統可通過敵方雷達、微波中繼站、網絡處理節點接入敵方防空網絡,能夠實時監視敵方雷達的探測結果,甚至能以系統管理員身份接管敵方網絡,實現對雷達傳感器的控制,注入欺騙信息和處理算法,并能實現對時敏目標鏈路的控制能力。
“舒特”系統還可以控制敵人雷達的轉向,己方飛機無須具備隱身能力即可輕易突破敵方防空體系。
2007年9月6日,以色列空軍18架F-16I戰斗機,成功躲過敘利亞軍隊苦心經營多年的俄制防空體系,對敘方縱深100千米內的所謂“核設施”目標實施了毀滅性打擊。
在這一行動中,以軍使用“舒特”系統成功侵入敘軍防空雷達網,并“接管”了網絡的操控權,使敘防空體系陷入癱瘓。“舒特”在戰爭中的首次亮相,給使用俄制防空體系的國家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各國軍隊更緊迫地思考戰場網絡的安全問題。
另一種對付戰場網絡的“大殺器”是電磁脈沖武器。科學家在進行高空核武器爆炸試驗時發現,核爆炸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在爆炸附近空域產生能量非常高的電磁輻射,這就是電磁脈沖效應。
電磁脈沖武器利用電磁脈沖效應,能夠在目標周圍釋放強度高、頻度寬、作用范圍大的高能量電磁脈沖,在敵方暴露的天線、導線、導體和電子設備的電路板內,產生上千伏的瞬間耦合高壓,擊穿、破壞計算機電路芯片,從而造成敵方戰場網絡的永久性毀傷。
除上述兩種武器外,各國還在競相開發針對戰場網絡的新概念武器。
美國空軍研究人員提出了賽博飛機的概念。它是一種在賽博空間工作的網絡平臺,執行與常規平臺(如無人機)相似的作戰任務。例如,執行拒止、摧毀、降級、破壞或欺騙敵方網絡等直接作戰任務,或發現、定位、跟蹤和監視偵察敵方網絡目標等作戰支援任務。
賽博飛機從網絡平臺發射后,能跨越網絡之間的物理隔離,克服身份認證、防火墻等層層障礙,在網絡空間自由飛行;能搭載病毒、木馬等網絡攻擊武器,通過網絡進行遠程遙控發射打擊目標;能自我復制,并相互協同工作,完成任務后,又可以不留痕跡地自毀。
形象一點說,賽博飛機就是賽博空間中集偵、打功能于一體的高智能無人機。
國外一些研究機構還提出了許多“異想天開”的對付戰場網絡的新概念武器。例如:芯片細菌武器,即培養出嗜食硅基材料的特種細菌,讓它去吞食敵方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中的芯片,并通過自我繁殖擴大破壞效應。
納米機器人,通過布撒器施放到敵方上空,這些機器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鉆到敵方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中進行搗亂。
除了有針對性地發展“破網”的武器裝備以外,還有其他破壞敵方戰場網絡的多種途徑和方法。例如,特種戰對戰場網絡威脅極大。特種部隊可以秘密潛入敵后,在通信樞紐、網絡設施等部位接入敵方網絡,并輸入烈性病毒進行破壞;或在敵方軍用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中秘密置換搗鬼芯片,并在關鍵時刻引起網絡故障;或直接捕獲敵方網絡管理和操作人員、繳獲敵方網絡終端,為進入敵方網絡打開方便之門。
情報戰也可以成為“破網”的手段。情報人員直接打入敵人內部,或通過收買和策反敵方內部人員,安插內線,為己方秘密提供網絡管理口令、密碼等重要情報,或直接在敵方網絡中植入病毒、木馬、邏輯炸彈等,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可謂達到了“破網”的最高境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59期,摘自2012年4月6日《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