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我們永遠的好班長
——聽親歷者講述雷鋒的故事
【英模小傳】 雷鋒,原名雷正興,湖南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生前系沈陽軍區工兵第十團運輸連四班班長。雷鋒在短暫的一生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做了大量好事,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他只是一名普通戰士,卻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只是做了一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事,卻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幾十年來,雷鋒精神在軍營內外長盛不衰、血脈相傳,成為共產黨人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開放的燦爛道德之花。
6月上旬,記者再訪雷鋒生前的戰友和地方的朋友,聽他們講述雷鋒的故事。
雷鋒為什么總愛做好事?給雷鋒拍照的攝影員說——
樂于助人,因為他心里總想著別人
談起雷鋒,76歲的季增老人有一肚子話想說。
季增1957年入伍后,在部隊當過電影放映員、電臺播音員和攝影員。1960年雷鋒入伍,正好來到他所在部隊。作為攝影員,他與雷鋒相處兩年零八個月,為雷鋒拍攝了大量照片。很多照片,他不僅珍藏至今,而且張口就能說出當時拍攝的故事。
那張“雷鋒給醫院傷病員送月餅”的照片,他印象深刻。1961年中秋節,運輸連發給每名官兵4塊月餅。雷鋒沒舍得吃,包起來放進挎包。有戰友問他咋不吃,他說:“醫院躺著許多傷病員,他們為建設社會主義負了傷,更需要友愛和溫暖。我想把這些月餅送給他們。”
第二天,季增得知此事時,雷鋒已經開車拉糧去了。他靈機一動,直接去雷鋒經常去的一家醫院門口“守株待兔”。“等了一小時,雷鋒背著挎包,拎著一個小包走過來,我立即抓拍了這張照片。”季增指著一張雷鋒走進醫院的照片說,“這時候,他還沒發現我呢。后來我跟他一起走進病房,他看到我挺吃驚。”
“雷鋒為什么樂于助人,因為他心里總想著別人!”回憶往事,季增特別理解雷鋒,“這張‘雷鋒餓肚子給戰友讓飯’的照片,是1960年10月拍的。”那一天,官兵去山里割野草挖菜窖。按當時糧食定量,每人帶了一盒午飯。四班有名戰士飯量大,吃早飯時連午飯也一起吃了。
中午休息時大家都在吃飯。雷鋒發現這名戰士靠在樹下擺弄鐮刀,便走過去把自己的飯盒遞給他說:“今天我肚子疼不想吃飯,這飯你吃了吧,不然還得帶回去,怪沉的。”幾番謙讓后,那名戰士接過飯盒,季增馬上抓拍了這個鏡頭。
事后,季增問雷鋒:“你真的肚子疼嗎?真的不餓嗎?”雷鋒說:“只要戰友能吃飽,我餓點也高興。”
雷鋒為何有這么多照片?拍照親歷者說——
雷鋒是個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青年
前些年,有4名外國記者到雷鋒紀念館采訪時問:“雷鋒怎么會有這么多照片?”季增告訴他們,照相是雷鋒的個人愛好,除當年部隊給他拍攝的之外,他自己還主動照了很多照片。
有件事季增印象深刻。1960年8月,因為接到群眾感謝雷鋒捐款的表揚信,攝影干事張峻去采訪雷鋒,雷鋒提出讓張峻幫他照張相。他說:“我當兵好長時間了,還沒照一張穿軍裝的照片。我想寄回去給同學、同志和我的領導看一下。”
“照相機前的雷鋒更加鮮活。”當年曾和雷鋒合影的陳雅娟老人感觸頗深,在過去那種環境下,雷鋒愛美愛拍照片無可厚非,因為他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雷鋒犧牲后,季增整理雷鋒照片發現,雷鋒自己在地方拍的照片就有幾十張。到鞍鋼報到的路上途經武漢,雷鋒特意在武漢長江大橋下拍了張照片;天安門前,他照過全身照后,看見旁邊的青年騎著一輛摩托車,他騎上去又拍了一張……每當看到這些照片,陳雅娟老人就不禁會想起那個健康、陽光、時尚青年的一幕幕:戴紅領巾、主動回鄉當農民、當政府公務員、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成為煉鋼工人、穿皮夾克戴手表、參軍、學習《毛澤東選集》……
陳雅娟告訴記者,雷鋒有一張照片,圍著圍巾,拿著書,腳上穿著黑皮鞋,身上充滿青春氣息。“照這張相時,雷鋒在鞍鋼夜校兼職語文教師。”陳雅娟說,雷鋒雖然只有高小文化,但非常愛看書學習。他寫的《我學會開拖拉機了》在縣城報紙上刊發。他還寫過9首詩,并以自己經歷為背景寫了短篇小說《茵茵》……毛主席看了《雷鋒日記》后說:“此人懂些哲學。”
雷鋒的事跡為什么能深深打動無數人?雷鋒的戰友說——
既因為他偉大,更因為他平凡
“雷鋒讓人感動,既因為他偉大,更因為他平凡!”季增回憶說,雷鋒也有年輕人的特點,會偶爾向人炫耀一下他的軍功章;由于常在外面做好事,他有時會回營晚,并因此受批評。
“這些瑕疵不僅不影響雷鋒的形象,反而更讓人覺得真實可觸。”這些年,季增每次作報告都要強調,雷鋒是人,他也有缺點,但他勇于改正缺點。一個生活化的雷鋒,會帶給大家平凡真切、更加悠遠的感動。季增仍然清楚地記得,雷鋒成為名人后,被拍攝的機會越來越多。最初面對鏡頭時,他還有些羞澀。
作為雷鋒生前的親密戰友,喬安山在鞍鋼就認識雷鋒,兩人住在一個宿舍,情同手足。雷鋒參軍后,喬安山也跟著雷鋒來到了某部汽車連。雷鋒是他的班長,他倆同開一輛車,一起執行國防施工任務,天寒地凍的日子還蜷縮著睡在一個被窩中。可以說,喬安山對雷鋒的事非常了解。
“我自己就是一個被雷鋒教育感染的例子!”喬安山告訴記者,那時他文化水平低,雷鋒不斷給他講學習方法,還手把手教他寫字。為了便于輔導,雷鋒專門要求和他鋪挨鋪,時時鼓勵他,并兩次花津貼為喬安山買筆記本。“以一顆平常心去感悟雷鋒精神,他的純潔善良會打動每個人!”受雷鋒精神熏陶,喬安山復員后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堅持弘揚雷鋒精神。
“那時,有文化的上進青年流行寫日記,這是優秀文化傳統在那個年代的一種表現形式。雷鋒在日記中一點一滴地記錄自己成長的歷程,其中既有好人好事,也有缺點錯誤,以激勵自己走好人生之路,這是件好事。”喬安山說,個別居心叵測的人說“雷鋒做好事不留名,但都寫在日記上”,他聽到這些話,往往氣得吃不下飯。
采訪結束,喬安山握著記者的手說,英雄人物身上展現出來的優秀品質,正是我們國家、民族和個人崇尚的優秀品質。否定英雄就等于抽掉我們靈魂、信仰和追求的根基。老人激動地說:“一定要告訴大家,請關愛、尊崇我們的英雄,不要用主觀臆斷踐踏我們的精神高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