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們在研究中要注意一些傾向,首先是不能把雷鋒“神化”。不能把雷鋒拔高成為近乎完美的精神圣人,也不能把雷鋒精神異化成為高不可攀的道德城墻。
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近年來很多逝去的英雄不斷遭受質疑,甚至抹黑。雷鋒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什么雷鋒在那個艱苦年代有那么多照片?這個疑問成了“雷鋒事跡是人為制造”的“有力佐證”。
張仲國是遼寧省雷鋒研究會秘書長,也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雷鋒學研究中心主任。身為撫順學者,加之多年從事雷鋒研究工作,使他有更多機會走近雷鋒,了解到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當記者向張仲國談起部分人對雷鋒的質疑時,他向記者講了雷鋒入伍之初的一件小事。
雷鋒入伍第一天代表新兵講話。不料,原本拿著的講話稿被一陣風吹跑了,于是,雷鋒就進行了即興演講,而且講得很有水平。當時連隊就覺得這個戰士的素質不錯,打算重點培養他。而在培養過程中,部隊接連收到兩封表揚信,一封是來自望花區人民公社,雷鋒捐款100元;另一封是遼陽發大水,雷鋒捐款100元。接連收到兩封表揚信,連隊希望能夠挖掘、樹立這個典型。這個故事是雷鋒生前所在團的宣傳干事張峻告訴張仲國的,張峻曾為雷鋒拍了200多張照片。張仲國告訴記者,張峻也提到確實存在擺拍的事情,但是擺拍的照片都是對真實事件的復原,當時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再現歷史。有的照片是后補的,但絕不是虛構的!
雷鋒本人也是一個愛照相的年輕人。除了宣傳需要,他自己也拍了60多張照片。雷鋒從湖南老家到鞍山工作,經過武漢、北京等地都留下了照片。雷鋒的戰友蔡云曾說,雷鋒自己拍的照片、張峻以及另一位攝影師季增拍的照片形成了互補,雷鋒的一生通過這些照片體現得很完整。
“雷鋒的事跡根本不可能是虛構的。”面對社會上一部分人對雷鋒的種種非議,張仲國覺得自己有責任澄清這些質疑。在考證和研究過程中,他接觸了很多雷鋒生前的戰友和他輔導過的學生。張仲國說,他現在還和雷鋒的很多戰友保持聯系,采訪錄音和材料他都仔細保留著。通過這些考證和接觸,張仲國對雷鋒的認識也更加深入了。
張仲國認為,我們不能回避對雷鋒的質疑,而是要直面這些質疑。在進行回應的同時,我們在研究中也要注意一些傾向。首先是不能把雷鋒“神化”。不能把雷鋒拔高成為近乎完美的精神圣人,也不能把雷鋒精神異化成為高不可攀的道德城墻。“雷鋒活在今天的社會也是一個潮人。”張仲國表示。他說,雷鋒是英雄,但他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青年,他也梳劉海頭、愛美、愛照相。但這些和他身上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團結協作、感恩反哺的雷鋒精神并不沖突,更不能因此否定雷鋒的英雄事跡。其次不能“簡化”。認為雷鋒只是“做好事”的代言人,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志愿者精神,特別是把做好事當作學雷鋒,這樣就把雷鋒精神膚淺化了。再次是不能“泛化”。“雷鋒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不能把雷鋒精神搞成適應某種政治宣傳需要的“萬能鑰匙”。最后是不能“老化”。認為雷鋒“已過氣”,雷鋒精神“已過時”,這是錯誤的。雷鋒精神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通過和雷鋒生前戰友的接觸,能感覺到他們身上充滿了正能量,他們也在傳播雷鋒精神的正能量。張仲國表示,雷鋒精神已經在這座充滿了雷鋒情結的城市中開花結果,通過每一個人積極地傳遞出去。這就是雷鋒精神活的力量。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對我們而言,雷鋒是和平時期的英雄,永恒的雷鋒精神依然為這個時代提供不竭的正能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