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產業(《中華商報》特約專稿)
(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 林小芳校
在有報道稱中國計劃限制稀土出口以保護其環境之后,美國國會通過了“2010年稀土供應鏈技術和資源轉型法案”。它指示美國政府機構重新建立“競爭性的國內稀土供應”;確定哪些金屬元素對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從中國購買稀土,將之納入國家儲備;在世貿組織全面審查國際貿易行為之前展開行動;向國內稀土行業提供貸款擔保。1
隨后,具有85萬會員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白宮提交了一份法律請愿書,開始對華采取行動,稱中國支持綠色能源的出口,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請愿書挑選出中國近年來對稀土出口的處理作為一個特別有說服力的世貿組織案例代表。”2
稀土由17種元素組成。近年來,在計算機硬盤驅動器、音樂播放器、風力渦輪機、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國防工業中的導彈等高技術產品的開發中,稀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戰略性重要作用。為此,美國媒體都極為關注中國收緊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在美國的報紙和網絡媒體上,頻頻出現如下標題:中國主導了稀土貿易;中國禁止礦產出口,對日本經濟構成威脅;中國使用稀土出口管制作為外交工具。
1992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曾說過一句名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自1992年以來,中國的稀土行業開始大干快上。經過數十年的高強度開采和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出售這種珍重的金屬,中國破壞了全球競爭,獲得了世界稀土市場97%的份額。不幸的是,盲目開發的政策,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在中國東南部的采礦區,已經失去布滿了郁郁蔥蔥稻田的土地。礦工們用酸提取稀土,刮去了所有的表層土壤。這些酸最終進入小溪和河流,污染了供水,破壞了水稻和魚場。令人震驚的是,“礦廠用了三年采盡了當地的重稀土礦,但礦廠關閉了十年之后,仍然沒有人試圖恢復下游的稻田”。3
在內蒙古白云鄂博,大部分稀土元素都被開采,環境也同樣受損。這是因為稀土處理是“一個混亂的、危險的、污染的行業。它使用有毒化學品、酸、硫酸鹽、氨。工人們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保護……環境問題包括:氟、硫等有害元素的氣體排放,含有高度酸的廢水,以及放射性物質?!?SUP>4類似于中國東南部的采礦區,在包頭,距離采礦點100英里的水也受到從湖中滲透進的有毒物的破壞。此外,據中國統計:“包頭地區的所有稀土企業每年生產各類廢水約1000萬噸”,其中的大部分“未經有效處理,不僅污染了日常食用水,而且污染了周圍的水環境和灌溉農田”。5
稀土開采的另一個問題是尾礦處理,尾礦是提取稀土礦石后留下的材料。尾礦與稀土的生產比例為2000:1。換言之,生產1噸稀土金屬,就會產生2000噸尾礦。這為如何處置或貯存廢物提出了艱巨的任務。不用說,“要實現對稀土元素開采和處理過程中發生的環境破壞的任何控制,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
自中國實施“門戶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的企業采納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主義經營模式,幾乎沒有任何激勵投資于對環境更友好的采礦過程。另一方面,在達到環保標準方面,中國政府向公司提供的激勵或支持很少;對于材料處理,中國政府也沒有施加嚴格的安全監管。通常,稀土礦石通過敞開的鐵路貨車運走,而“廢物徑直扔進黃河,它們通過包頭南側,經過約1300英里的路程,穿過了連綿群山區和人口稠密區,最后才傾瀉進入黃?!薄?SUP>5毫不奇怪,在包頭和黃河,魚全部死亡。不幸的是,這種采礦作業影響到近1.5億人的健康和福祉,因為他們的供水主要來自黃河。5
此外,由于在采礦過程中使用了碳銨和草酸等化學品,工人們遭遇到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這些疾病涉及到呼吸系統、胃腸道、紅腫,以及眼睛和皮膚癢痛。悲哀的是,其中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還經常污染黃河。
稀土的一些元素具有放射性,而“在礦區周圍工作的30多歲的人死于癌癥,就可能源于放射性物質”。5從礦區飄來的受污染的空氣,造成了黑肺等常見疾病,包頭有5387名居民患有該病。最令人不安的是,工人們死于職業病時,賠償的額度很小,因為公司不負任何責任。5
中國稀土產業面臨的其它問題還有無序發展,缺乏監管,管理不善,走私和非法采礦活動。走私表明該行業失去控制,這將對稀土產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國的資源將很快被耗盡,其環境大大受損,安全開采的做法不可能執行。最令人不安的是,在中國,一半的稀土礦是非法的。斯蒂芬·威格士(Stephen G. Vickers)曾任香港警察局刑事情報主管,現是一家全球性安全公司——國際風險公司(International Risk)的總裁。他表示,“中國大陸有一個組織嚴密、具有謀殺能力的犯罪團伙,控制了大量礦產開采活動,并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然而,也有人否認威格士先生的看法。
2008年,據估計,20000噸稀土被走私出境,占中國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中國不久就將“成為一個稀土貧乏的國家,甚至是一個沒有稀土元素的國家。”5、6
因此,中國正處于兩難境地。通過采納美國的發展模式和使用外貿作為中國經濟的動力,中國將難以平衡國內外不斷增長的消費者需求。這一點尤其明顯地體現在,當中國宣布削減稀土出口配額時,國際上反對的調門越來越高。最重要的是,經過數十年猖獗的開采,稀土金屬——它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正面臨枯竭的前景。據測算,白云鄂博的主礦將在35年內開采一空。中國將面臨稀土的短缺,而對于中國,這一戰略材料一直被認為是充足的。5
事實上,由于中國采納了美國的經濟模式,將汽車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中國也面臨著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問題和環境問題。為了迎接這一挑戰,中國的決策者正在努力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在中國,預期綠色能源將成倍地增長。稀土磁體是新型動力渦輪發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個渦輪機需要2噸稀土。
稀土元素已成為高科技和綠色能源的關鍵部件。為此,中國的決策者希望利用中國提供的稀土和低生產成本,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考慮將中國作為清潔能源的目的地。其目的是使包頭——中國的稀土之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稀土工業基地”。5中國的政策是“鼓勵銷售稀土成品,但限制半成品的出口”。5
不幸的是,這種政策仍然沒有解決資源枯竭和環境退化問題。只要中國遵循西方資本主義的消費模式,對稀土等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就將不斷增加。此外,由于她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源源不斷地出口其寶貴的資源,不論是成品,還是半成品,這將帶來環境災難。
更嚴重的是,在中國出口稀土元素之同時,日本和韓國等國利用中國過去幾十年的低價,將稀土儲存為戰略儲備。事實上,“中國以極為低廉的價格銷售這些珍貴的稀土金屬,已經長達20年”。5一方面,不計開發代價的短視政策已導致中國放棄了其最寶貴的戰略資源之一,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繼續以犧牲中國為代價,擴大稀土的消費。此外,跨國公司“竟然設法繞過中國政策法規的監管,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稀土礦旁邊設立公司,滲入稀土礦開采,或者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的方式控制有采礦權的中國企業”。6然而,中國收購優尼科公司時,美國以安全關切為由予以否決,因為優尼科公司控股美國最大的稀土公司——莫利公司(Molycorp)。同樣,中國擬投資2.52億美元購買澳大利亞一家稀土公司——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51.1%的股份,因一樣的國家安全問題沒有成功。這是對自由貿易和世貿組織規則的嘲弄。
顯然,從美國國會、工會和白宮對中國收緊稀有金屬出口的管制的反應可以判斷出,越來越明顯的是,世貿組織規則將被用作一種工具,來阻撓中國實施新貿易政策,即便中國的政策只是為了保護本國環境和戰略資源。華盛頓是相當虛偽的:在美國國會指示政府官員為美國稀土產業提供貸款擔保的同時,美國的工會抱怨說,中國政府支持綠色能源出口。它根本無視如下事實,美國正在補貼其綠色能源產業。
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禁止稀土出口,將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這使人們質疑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智慧,質疑中國吸引跨國公司來華使包頭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稀土產業基地”的政策。由跨國公司控股的工廠將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珍貴的稀土金屬,同時極大地損害中國的環境,嚴重地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由跨國公司開發的產品,要么潮水般地流入中國市場,淘汰中國的國內生產者,要么出口到國外。最終結果是,中國將輸入污染和輸出珍貴的戰略物資。這些被輸出的戰略物資,要么由國外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和風力渦輪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制造,要么由美國國防工業用于導彈生產。美國的導彈最終將部署于臺灣,或亞洲其它地區的美軍基地,帶有威懾目的地針對中國。顯然,這種擁護世貿組織的發展戰略和貿易政策,違背了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利益,是難以為繼的。
注釋: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Summary: “Rare Earth Supply-Chain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Transformation Act of 2010” , 2009-2010.
- Tabuchi, Hiroko: “Block on Minerals Called Threat to Japan’s Economy” ,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8, 2010.
- Bradsher, Keith: “Earth-Friendly Elements, Mine Destructively”, December 25, 2009.
- PBS Newshour: “Are Rare Earth Minerals Too Costly for Environment?”, December 14, 2009.
- Hurst, Cindy: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What Can West Learn?”, 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 March 10, 2010.
- Li Bing: “When China’s rare earth elements can become rare?”, People’s Daily Online, July 27, 20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