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生——一個老中醫的經方奇緣》讀后的感想
潘德孚2012年6月12日
婁紹昆先生很多文章都是寫經方的。他在學校里教經方,自己實踐中很多地方都用經方,對經方有獨到的見解。那些文章都寫得很好,我覺得看他的文章,也幫助了我提高行醫的能力。雖然我年紀比他大,也以他為師友。我與他交往很多年,有一些地方的見解雖有不同,但大方向不悖,相互尊重。現在他著成了這本很有價值的書,我為他高興。中醫現在已進入黎明前的“黑暗”。時代召喚中醫,必須努力突破崛起前的困難和障礙。因為,人都免不了會生病,而現在生病的人,卻必須無奈地“享受”醫療市場化的水深火熱。為什么?是因為西方醫學給我們輸入了醫政一體化的醫療體系。
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這本著作,無疑能給準備為中醫事業作出貢獻的年青學子,或愿意在余生中為中醫增葉添花的老人們一本既有趣味,又對學習有指導意義的書籍。這書,主要不是寫現在他自己使用經方的見解,而是寫他學醫后的有趣經歷。這其中,大多數是他自己學習、行醫與人交往的故事,直到他真正端上了中醫的飯碗為止。這本書,使他現在成了一個真正著名的老中醫。
我邁入老年后正好碰上醫療市場化,它激發了我寫文章的積極性,因此不斷地寫作揭露它所產生的惡果。我也鼓勵婁先生寫。我認為他一定會寫出一本很好的書。但他總是不那么積極。這并不奇怪,近一個世紀里,有多少人因寫作被羅織罪名,禍及子孫,終生后悔的?
現在,總算在學術的寫作上有所開放。這本《中醫人生》是寫他以學中醫作謀生手段的過程,從青年時代到取得謀生資格,他所接觸過的人,給他組成了許多有趣味的故事。我長他9歲,與他有相似的經歷,共同體味過那一段難以忘懷的年月。我們都是同一個時期中經受同樣坎坷的磨練。我與他現在都是老中醫了,對現代醫學有相似的見解,雖不完全相同,但也沒有大的分歧。
人與人看問題由于視角不同,所述的也不一樣,這才是大千世界之所以燦爛的原因。我喜歡寫惡,寫醫學醫療之惡,這惡,實際亦是人性之惡。他這本書寫人性之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所碰到的人,都表現了善的一面。這里面很多是與他同時經歷過當年坎坷的朋友。他們曾相濡以沫,現在想起來就更為親切,不能忘懷。婁先生將這些不能忘懷的故事寫出來弘揚人性之美,是很重要的。你困難的時候去體味,心里會增加一分溫暖。每個人一生,都有可能碰到艱難坎坷,讀此書無疑會在努力的時候增一把力,添一分信心。
《中醫人生》是一本有現實意義的名著
我現在稱說的“著名”老中醫,許多人會覺得不解。或許會問:做中醫老了,有名了,就是著名老中醫了。我認為不是。在我的觀念中,這著名兩字的解釋有所不同。我說的著名,是以著作聞名。雖然有很多老中醫都很有名,面前排著長長的病人隊伍,但沒有聞名的著作,是靠著某些機遇或福庇,使看病的人多起來;或依仗某種特殊關系,走通某條渠道,使看病的多起來。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著名”。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人們已逐漸知道微生態平衡是人健康的保障,抗菌素被唾棄了。人們逐漸疏遠靠抗菌素維生的醫生,為孩子的健康,改找中醫治療。但這時候,很多人求醫不著了,中醫在全國已變成“珍稀動物”,是老了的中醫,也就都著名起來。這樣的中醫,就不能說是“著名”。
這次醫學界發生了一個轟動全國的新聞:甘肅省衛生廳給醫務人員辦了一個“真氣運行學習班”,47個醫務人員中有41人打通任督二脈。這個消息本來是大好事。但廳長劉維忠受到媒體們的攻擊。攻擊的方法中最為惡毒的招術是請著名中醫專家出來講話。這里的意思很明白: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現實中當然不乏這樣的“著名”中醫。有一位不僅在中醫科學院擔任高級職位,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他竟然說:“‘9天打通任督二脈’只會毀了中醫”。道理何在?他說,中醫的生命在“見療效”。這真是胡說八道了。如果說,中醫與西醫比較,中醫以療效制勝。這是對的。把療效講做是中醫的生命,那就錯了。
著名中醫作此錯誤說法,說明上層也還沒弄清真假“著名”。中醫的生命是維護健康,又叫養生。養生,就是養護生命,讓人平安地活完天年。過去藥店門口,有一對聯:但愿世間皆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開中藥店,也要遵循中醫之德,不能想病人越多越好,這不是良心爛了?可是,我們現在有的藥店前面卻公開掛著大橫額:買多少元藥贈送多少元藥卡。別人生病省出錢來買藥吃夠苦的了,你怎么還想從病人口袋里多挖點?這就是醫療市場化的禍害!
做中醫不是開棺材店,不希望人世間有疾病,沒有疾病哪里見療效?“打通任督”使人健康,符合養生宗旨,怎么毀掉中醫?他此人此話正好符合某些媒體的需要,就馬上被刊出來了。因為他的話,符合被市場收買的媒體的要求。這不是著名,而是名不符實。我說的著名,要求是真正的著名,骨子里的著名,不是表皮的著名。
我認為“著名”,就是以著作聞名。聞名的著作可不是一般的著作,不是在醫院里混職稱或取名醫資格的騙騙小毛孩的著作,出書如出恭的著作。而必須是構思慎密,見解獨到,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價值的。我絲毫不想也不會替人吹噓。我認為,婁先生的每篇文章,讀后都會使人覺得他的悟性聰穎,立意新鮮,視野廣闊,使人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感。
一個很有希望的名中醫的消失
文章中他很動人地寫到右派張峰先生,本是個解放前的老干部,反右后成了右派。張先生與他雖非相濡以沫,卻能相交忘年。如果張先生不是右派,而在做官,即使有滿腹的《內經》、《傷寒》知識,也無法與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成心腹之交。之所以如此,張峰脫離官場,恢復了中國民間士人的本性。在婁先生成長中,他確實幫了大忙。后來右派平反,重返官位,也就“相忘于江湖”了。
張先生無所事事才研究《傷寒》,卻有如此成就。如果張先生平反后不再做官,而是做中醫,我相信他將有歷史性的成就。可惜,他選擇了繼續當官,所謂“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也符合中國士人的心理習慣:做官第一,做醫生第二。怪不得不得考公務員如此熱門!當然,有許多事都很難說,人是要吃飯的。端著鐵飯碗總比一掉地就碎的好。何況醫學與醫療是兩碼子事。醫學是學問,醫療是實踐。醫學的學問好,醫療的能耐不一定好,還需要靠醫療賺飯吃的。醫療本事不好,那就賺不來飯吃的了。不過,有了好的學問,再加上努力實踐,當然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會成為真正的名醫。但,是人,都會做眼前光的選擇。當官眼前就光;而做名醫,那牛年馬月是算不著的。
張峰如果不平反,繼續他的研究,若加上醫療實踐,他一定能成為一個著名的老中醫,必有歷史性貢獻。但他消失在官場里了,無疑是中醫文化的損失。當然,對中醫來說,它是一條大河。任何一個老中醫,也不過是涓滴之水,比之沒多少名堂。但沒有杯土之積,泰山也不能成其大;沒有涓滴之匯,那有大河之流?
從民族的歷史文化來看,尤其是中醫的文化來看,當官的有幾個對歷史文化作出過貢獻的?中國的歷史是帝王歷史,中國的文化是帝王文化,士人最多是做宰相,在皇帝面前還是奴才。奴才就是奴才,歷史上真正的好官員,幾乎沒幾個有好下場的。但是,士人們還是如飛蛾撲火,前撲后繼。為什么?這是一種中華文化基因,一種自毀的基因,它就在每個讀書人的血液里。
君不見,孫中山、梁啟超、魯迅都要毀壞中醫,結果是他們生了病去求治于西醫,都在大好的年齡段——50多歲死于西醫之手。如果你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得了不治之癥(請閱本人的《醫學理念》,天下就沒有不治之癥)才導致死亡。錯了,那完全是現代醫學的謊言(請閱筆者《過下無癌論》)。中醫之所以落得現在這個樣子,那全是中國文化界自毀基因起的作用。堡壘被內部的人攻破了。不過,山窮水盡之地,轉過來就是柳暗花明之天了。
結束語:中醫學是挽救全世界醫療迷失的唯一良藥
當前,全世界呼吁醫療改革。這是因為,是人就害怕生病,傾慕健康。但是,現代科學和市場結合后,就像一個被打開的潘多拉盒子,這一百年來,陣陣迷霧和毒氣,薰得每個人都醉眼蒙籠,誤把“杭州作汴州”了。一個身影巨大的惡魔,正張開大口向我們撲來。這個惡魔就叫做“醫療化”!“醫療化時代”即將到來,因為,每個人都“亞健康”,都需要醫療。但是,沒有人知道醫療的兩面性:既能救人性命,也可謀財害命。現代醫療,后者遠比前者為多。否則,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醫學博士約翰·馬森·古德也不會這么說了:“醫學對身體系統的影響最難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殺死的人數,比戰爭、瘟疫和饑荒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要多。”(《現代醫療批判》第130頁)
自古至今,醫生治不好的病人很多,幾千年來每個醫生都是從不會治病到學會治病,都是拿病人當學習的階梯。每個醫生一生中都有治不好而死了的病人,歷史卻從來沒有記載曾經發生過一件醫療糾紛。而醫療市場化之后不到十幾年,被謀財害命者越來越多,全國才出現連續不斷的醫鬧或殺醫的事件。老百姓“知道死不知道逃”的人多著,是因為醫療被宣傳所神化,被宣傳稱為“享受”。醫生為了賺錢許愿連死人都可救活,這種愿許得多而不能實踐的也多,因此,被謀財害命者的怨氣不斷積聚,就成了醫鬧殺醫的原由。君不聞西南某醫科大學研究院,五個外科名醫出門都要帶保鏢,這不是天下奇談嗎?
人類需要的是有良心的醫學。什么叫良心的醫學?醫學要教導學醫的,應該以道德為準繩;而不是鼓勵醫生治壞了不要害怕,警衛會給你撐腰。病人求醫,是把生命與健康交給醫生,是一種個體對個體的負責行為。西方給我們輸入的卻是用集體醫院取代了個體醫生的負責行為,實際就是誰都不用負責的行為。雖然,不可否認集體醫療有它的時代需要,但完全取代是現代醫學市場化的反動,是讓醫生背離醫學的良心,造成全世界的醫療方向的迷失。
只有中醫學,才是良心的醫學。中華文化的土壤,結出的中醫文化之果,是挽救全世界醫療迷失的唯一的良藥。因此,發展中醫必成國策。中國必然成為世界人類的保健養生的樂園。因此,將來的中國將需要無數的中醫,年青的學子們,選擇以中醫為業將使你自覺榮光無限(能謀生但不能發財)。中醫是很有前途的。現在我們就應該有所準備,如何學習中醫?婁先生的這本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學習中醫的啟發和智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