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年畫”與“年味”
“文革”是對中國傳統年畫的一次拯救
上點歲數的人,回顧小時候過年,覺得特別有“年味”,而那濃濃的年味,總同濃濃的年俗連在一起,其中,過年很重要的一項民俗,就是貼年畫。
1.年畫中濃濃的“年味”。一進入正月,賣貨的小推車上,就擺滿了一摞一摞的年畫。有的還拉根繩,將五顏六色的各種年畫懸掛起來供選擇。年畫,就成了大街上的一道風景;買年畫,就成了一個喜慶。
貼年畫,這也成了一個合家的歡樂。年畫貼到哪,貼沒貼正,七嘴八舌的,大人小孩都參乎。
年畫,根據內容不同,門神貼到門上,財神貼到正堂的正面墻上,還要貼正,這是不能含糊的。至于什么“吉慶有余”,也是家家必不可少。其它什么反映神話、生活主題的年畫,從墻上到棚頂,那就隨心所欲地貼。很多農村貼年畫,就等于糊墻了,有的一面墻年年貼,整個浪的貼了很厚一層,還能擋風。
小孩子們看年畫,聽老人講畫中的故事,不僅成了一種樂趣,還成了一種文化和道德的傳承,年畫就融入了一個民族的血脈。
2.時令性年畫的藝術特點。年畫,作為中國畫的一種,特別有時令性。大都用于新年時張帖,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俗稱“喜畫”。這是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一種文化和生活習俗。
貼年畫總和貼春聯一起進行,貼春聯也始于古代的貼“門神畫”,這種特殊的書畫藝術,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也是一種書畫傳統。
可以說,年畫,這是最接地氣的中國畫,也是受眾最廣的中國畫,還是真正最普及的民間百姓畫,更是真正走進百姓生活的畫。
各地對年畫的稱謂南轅北轍,北京叫“畫片”、“衛畫”,蘇州叫“畫張”,浙江叫“花紙”,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現各地對年畫逐漸約定俗成地簡稱為“年畫”。
3.年畫具有的強烈地域性。年畫同其它的繪畫藝術相比,明顯有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它的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內容負載上,又有很強烈、很豐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就如一部地域文化辭典,從中可以找到各個地域鮮明的文化個性和歷史痕跡。
就因為年畫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年畫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不僅體現在題材內容里,也體現在各個年畫產地習慣的體裁、用色,線條及其不同的版味,這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產地的年畫。
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為保護年畫的血脈不被割斷,為保護年畫的藝術不被湮滅,我國將18個產地的木版年畫項目列入國家非遺名錄:楊柳青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平陽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鳳翔木版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滑縣木版年畫、東昌府木版年畫、張秋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佛山木版年畫、綿竹木版年畫、梁平木版年畫、灘頭木版年畫、老河口木版年畫、夾江年畫。
4.傳統年畫的6點局限性。盡管傳統年畫有地域性的文化傳承性,但傳統年畫也有極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現為6點:一是主題太窄。無非是表現大富大貴、生子發財、驅鬼辟邪的內容,題材過于雷同,畫面過于雷同;二是格調不高。很多年畫的題材,甚至具有很濃厚的封建意識;三是顏色單調。顏色上講究大紅、大綠、大藍、大紫,缺少豐富的色彩表現力;四是遠離現實。太拘泥于傳統的題材,忽視對現代主題的關注和表現;五是缺乏細節表現。年畫的畫面線條單純,說白了就是過于簡單,難免有粗陋之嫌;六是過于直白。表達的畫意太直接,缺乏意境的表現,就缺乏欣賞的回味。
這些內在的弱點,使傳統年畫缺乏高雅的意味,往往就局限在民俗的“俗”中,這無疑限制了年畫登上大雅之堂,也限制了年畫在畫壇的地位。這樣色彩斑斕的年畫,也主要就在鄉村過年流行,到了城里反而不遭待見,大概是城里人覺得它太“俗”,年畫就幾乎就成了農村畫。而受這年畫的六大制約,僅僅固守傳統,中國鄉土年畫的必將無可奈何花落去。
5.對年畫曾經進行的文化革新。針對年畫的6大弱點,在上世紀的60年代至70年代發生的“文革”,年畫經歷了一場脫胎換骨的文化革新。
創作上,畫壇大家紛紛走進年畫,創作人員由以往的民間藝人為主,轉到同專業繪畫大家相結合,年畫的創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題材上,“文革”時期的年畫題材在保留傳統的同時,畫作更突出貼近現實,反映的現實內容極其廣泛,與現實人們的追求緊密相連,更好的表達了現實主義,年畫也跳出了是“過去的畫”,是“神話的畫”,轉為“現實的畫”、“未來的畫”。畫中有了真實社會經歷的文化積累與體現,也有了人們心中所向往東西的多樣化表達,自然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共鳴和感動,甚至對人們去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能產生一種奮斗的激勵。
色彩上,畫作的色彩豐富,表現力更細膩,也使年畫凸更顯出文化畫的意味,達到了雅俗共賞。
形式上,文化革新讓年畫的創作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使年畫同宣傳畫有機結合,年畫服務于現實的功能大大加強,真正能實現畫在人中,人也在畫中。
可以肯定地說,“文革”時期,那是對年畫去除糟粕,汲取精華,一個重要的拯救和煥發生機的時期。那也是中國年畫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那一個時期的年畫,很多都成了畫壇的佳作,也成了現在珍貴的收藏品。
現在為保護年畫的藝術不被湮滅,,我國將18個產地的木版年畫項目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可僅僅是單純地保護年畫的傳統,而不面對時代和未來,去積極打破年畫的六大局限,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這種保護很難讓年畫發揚光大,只能是茍延殘喘。
惟愿年味不要消散,惟愿年畫不要消失,但也惟愿年畫不能只固守傳統,也能走進現實,更能著眼未來!
(配圖1-2忠新自拍,3-4選自網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