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毛澤東對立志創業的修養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不等于在事業上成就的大小,因為事業的成就往往和志氣大小有關。
不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看到,有些人能力并不小,但沉浸在吃喝玩樂之中,到老年回首往事時,雖為自己一生碌碌無為而悔恨,則已晚矣。究其原因,不外墨子所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連近代人蔡鍔都說:“志不立,萬事皆休。”
有些人能力并不大,但志氣高,因此能做到以勤補拙,做出才高者做不到的事。所以古人又說:“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注1)曹操都說:“有其志,必成其事。”
關于才和志的關系,宋代朱熹有句名言:“非才無以濟其志,非志無以樸其才。”這說明了才和志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但相比之下,有才無志,必致一生虛度,若志大才疏,還能以勤補拙。由此可知,才和志相比,志更為重要。因此古人說:“志立者有本。”(注2)“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注3)“志不可一日墜” (注4)等等。這一切說明,在對立志的修養上,它對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往往具有頭等的重要性。
那么在這個問題上,從《周易》到毛澤東,又是怎樣做的呢?
《周易》在同人卦的初九爻辭中說:“同人于門,無咎。”就是說,在為實現志同道合的修養上,就要有志氣走出家門,這才無錯。也就是應該做到像后人曹植所說那樣:“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呢?有次堂叔問毛澤東:“伢子,長大后都想做什么?”毛澤東回答說:“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在座的人聽了無不驚訝。(注5)正是為實現這個大志,毛澤東在幼年時就決心走出家門,并給父親留言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注6)
當毛澤東取得成就后,深有體會地說:“要有志氣,我們應當教育全國城市、鄉村的每一個人,要有遠大的目標,有志氣。” (注7)
從毛澤東立志要做“掀天揭地”的人開始,到走出鄉關,之后毛澤東在外經過三十多年的卓絕奮斗,當實現了這個大志后再回到家鄉時,毛澤東又寫出這樣的詩句,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注8)說明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只歸在一個字上,這就是“志’字,可見人生對立志修養的重要。
由此看來,在對立志的修養問題上,從《周易》到毛澤東,尤其毛澤東更為重視,
所以毛澤東一生的成就也超出了常人。
注:
(1)《太平御覽·學部七·教學》
(2)宋·程顆、程頤:《二程集·粹言·論學篇》
(3)《明·王陽明全集,教條無龍場諸生》
(4)清.王豫:《蕉窗日記》卷二.
(5)劉學琦主編的《毛澤東風范詞典》第一頁,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1 9 9 1年5月第一版。
(6)競鴻、吳華:《毛澤東生平實錄》第282頁,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 9 2年5月第二版。
(7)《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70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77年4月第一版。
(8)毛澤東:《七律》(到韶山)1 9 5 9年6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