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老子“有限有界、動而愈出”的宇宙模型
――論當代科學基本定律的有限性
楊連旭
2007-8-28
獻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偉大導師毛澤東!
【注:本文所引用的通行本《老子》中的相關內容,均已同郭店楚簡和馬王堆漢帛《老子》相核實無誤】
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恩格斯稱之為19世紀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科學發現。
在能量轉化和守恒條件下,把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廣到宇宙就得出了熵理論關于宇宙必將熱死的“熱寂說”;追本溯源就提出了大爆炸理論關于宇宙必將冷死的“冷寂說”和宇宙必將坍縮、回歸奇點的“奇點說”。
無論是“熱寂說”,還是“冷寂說”,亦或“奇點說”,都昭示了宇宙必然不死即毀、人類必將滅亡的前景。
那么,宇宙和人類的前景果然逃脫不了覆滅和消亡的前途嗎?絕不是的。
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年以前,我中華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老子就論證了:宇宙不僅是個“有限有邊、動而愈出” 的有限閉空間,而且還有著持續涌流的能源,這就明確了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有限性,否決了熵理論和“大爆炸論”在宇宙中泛濫成“熱寂說”、“冷寂說”和“奇點說”的客觀條件!
這也就是說,宇宙之能不僅不是常量,而且還是持續增加的變量。由此,包括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物質不滅定律和熵增原理等當代科學的基本規律,都將不復科學。
這樣,自17世紀以來,由西方眾多科學大師嘔心瀝血建筑的當代科學大廈面臨著傾覆的危機!
(一)
《老子》之25章指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有個東西在混沌時期形成,在天地形成前誕生。無聲無息啊空虛曠闊啊,始終獨立而不更變,循環運行而不懈怠,可以認為它是宇宙根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我們不知道它名叫什么,(取名為“道”,勉強命名它叫“大”)。
其中:
1.“字”字會意兼形聲;從宀〔mián〕從子,子亦聲;本義:生孩子;動詞“取名,取字”:“取表字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楚辭·離騷》)
2. “大”字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本義:大小的“大”;古時代,“太”和“泰”多寫作“大”:“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如果心里只圖簡便,又以簡便的方法做事,那不是太簡單了嗎)?”(《論語·雍也》)
毫無疑問,老子在此指出:
一是、有一種物質形成了宇宙;
二是、這種形成宇宙的物質是運動著的,其運動空間形成了宇宙空間;
三是、這種形成宇宙的物質在當時還沒有合適的名稱,只得取名為“道”。
那么,這個“道”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多少呢?《老子》之第4章指出:
道(能量):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向上涌流可使用卻不溢出,深潭一樣啊,像萬物本源)。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折損它的迅猛,消除它的雜亂,混合它的光線)(聚合它的灰塵),
湛兮似或存(清澈明凈啊,似乎還是存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是誰的后代,依隨天帝的祖先)!
其中:
1.“沖”字形聲;從水,中聲;本義:向上涌流;《說文解字》“沖,涌搖也。”
2.“盈”字會意;從皿;《說文解字》:“滿器也。”動詞“溢出”:“水流而不盈。”(《易·坎》)
3.“象”字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長鼻;本義:大象,一種哺乳動物;動詞“依隨”: “百姓豈敢不順上之法,象上之志。”(《荀子·君道》)
4.“先”字會意;據甲骨文,上面是“止”〔腳)〕,下面是“人”;意思是腳已走在人的前面;本義:前進,走在前面;名詞“祖先,前輩”:“酎飲盡歡,樂先故些(暢飲美酒盡情歡,祖先故舊都喜歡)。”(《楚辭·招魂》)
那么,這個不僅“先天地生”、竟然 “可以為天地母”的“道”還能是什么呢?
當然,只能是當今科學意義上的“能”!
對于老子的“道”,歷來解說不一。許多人都把老子的這個“道”稱之為“世界本源”,那么“世界本源”又是什么呢?當然是宇宙之能啦。
1910年后,電子、原子被發現,量子論形成和發展,能量論的代表奧斯特瓦爾德也承認了原子的存在,原子論開始上升為主流地位。但是,這卻絕不意味著隨之也就否定了“能是萬物之本原”的論斷。不僅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年,德裔美國科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立人)等相當數量的科學大家,依然堅持著“能是萬物之本原”觀點。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在《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中指出:
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趨于無窮大。
同時,愛因斯坦預言了物體的能量E和質量m有當量關系,揭示了質量(m)和能量(E)的相當性,確定了質量和能量有的當量關系:
E=mc²
這個關系式的意義在于:表明了物體中所貯藏的能量,揭示了“能是萬物之本原”,物質是能量的存在形式,存在世界是物質的,更是能量的,解釋了如鐳等放射性元素所以能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
此后的“大爆炸論”既包含了能量轉化和守恒,也包含了包括粒子在內的所有物質都產生于能,其得到公認也就意味著“能是萬物之本原”得到了公認。
尤其是,量子學說也表明,原子是無限可分的,粒子-反粒子對既可以從能量中產生,也可以重新全部變為能量。反粒子與正粒子相遇時會在頃刻之間轉化為能量和光子而雙雙消失,電子、正電子、中微子和光子不斷地從能量中創生和湮滅。
那么,“能”和“能量”這樣的科學概念又怎么在此就變成了老子的“道”呢?
關于“能”和“能量”的概念,近代力學奠基人、意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1564-1642)于1633年用“動量”;科學天才、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于1695年用“活力”進行了表述;直到1851年才由開爾文在表述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時才對“能”和“能量”的概念給予了明確的定義和使用,之后格拉斯哥大學的力學教授蘭金(William John Rankine,1820—1872)首先把“力的守恒原理”改稱為“能量守恒原理”。
所以,此前2300年,在東方的中國,老子只能是以他所處時代的我中華語言特征,將現代科學意義上的“能”和“能量”命名為“道”,并且唯恐他人不懂,再三解釋:“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不僅是有名詞“行走的大路、規律”,而且還有動詞“行路、運行”之義。《國語·周語中》“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所以,《老子》將“能”取名為“道”,既表明“能”是處在運動中的,也寓意“能”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所以,同西方的“能”相比,《老子》的“道”,不僅時間在先,而且內涵豐富。
不僅如此,《老子》之第4章還特別強調了:宇宙之能“道”是“沖而用之或不盈”和“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說明:
一是、宇宙之能不僅是有著深潭一樣持續涌流的源泉,而且是無形無色、無聲無息、分布曠闊、不會外溢、循環往復、以致無窮的;
二是、既然宇宙之能持續涌流不會外溢,那么宇宙就是有限的閉空間。
(二)
宇宙之能有著持續涌流的源泉;宇宙之能循環往復、用之不竭。
這都是現代科學技術也無法得知和證實的難題,那么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結論怎見得就是正確的呢?
確實,我中華傳統化留下了許多科學結論,卻沒有留下相應的論證過程。因此,現代的許多人不予認可。
這是萬分荒唐和極端錯誤的!
第一、科學就是對幻想和假說的求證。實際上,西方科學基本就是在對假說和猜想的追求中發達起來的。有不少科學結論,在最初并沒有相應的論證過程,就是一個假說,但卻成為了普遍接受的思想。后來證明,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有的至今沒有結論。
阿佛伽德羅的分子假說、麥克斯韋妖精、哥德巴赫猜想、普朗克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論在內的各種各樣宇宙模型,……
諸如此類、比比皆是。
第二、誠然,就技術能力而論,當今世界比老子時代不知進步了多少,但是相對于宇宙而言,這個進步是十分有限的,對宇宙學的研究結果并不必然具有決定性意義。
這就如同,兩群螞蟻研究地球,一群利用常規蟻用技術,依靠自己強大的思維能力,一群則利用視距 20公里 的最先進蟻用望遠鏡,那么它們之間地球學的研究水平,孰高孰低,差異幾何呢?!
當然無法斷定。因為相對于地球學而言,視距 20公里 的蟻用望遠鏡只能為研究提供些蛛絲馬跡,并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這樣,螞蟻的思維能力就在其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呢。
其實,人類的宇宙學研究就等價于螞蟻的地球學研究。正如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當年在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演講中所指出:“我們以有限的人類智慧去認識無限的宇宙奧秘,是一個永不終止的過程。”
所以,盡管沒留下自己的相應論證過程,當今的科學技術也還無法證實,但卻絲毫不影響老子的宇宙觀在當今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更何況,老子先于李政道等當代科學家2500年論證了“暗能量”的客觀存在,當今的科學技術已經證實了老子相關結論的正確性呢!
《老子》之25章指出:
視之不見,名曰夷(看也看不見的,稱之為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聽也聽不到的,稱之為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摸也摸不著的,稱之為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這三種東西不能刨根問底),
故混而為一(原因是混為一體)。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它上升也不明亮,它下降也不昏暗),
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再三衡量也無法描述,只好回到無實體論)。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就是沒有形狀的狀態,沒有實體的形態);
是謂惚恍(就是隱隱約約的感覺);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迎著它不見它起點,隨著它不見它終點)。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控制最初的能量,用來統馭現在的一切)。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能夠掌握最初的開始,就是能之根本所在)。
顯然,老子在此指出:宇宙之能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不明亮、不昏暗、無形狀、沒實體、只能以思維感覺,找不到始終的。
這不就是當今科學的所謂“暗能量”嘛。
1997年12月,“大紅移超新星搜索小組”成員、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羅伯特·基爾希納在對遙遠的星系中正在爆炸的超新星進行觀察時發現,超新星比想像要暗淡。同時,美國航天局在軌道中運行的威爾金森微波儀探測衛星收集到的材料也證明了超新星在發生同樣的變化。
這就意味著,這些超新星的距離比原來認為的更遠了。造成這種情況的惟一解釋應該是,宇宙膨脹速度非但沒有在自身重力下變慢反而在加速了。
這就說明,決定宇宙總體的力量不是已知的引力和重力等作用力,宇宙中還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力量在遠距離上對抗著引力的拖拽,從而克服了引力的作用把物體推開,使星系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相互遠離,推動著宇宙加速膨脹。
關于這個神秘的力量,一些科學家提出“暗能量”概念。科學家們猜測:宇宙可能存在著目前人類還未認識到另種狀態的物質,是“暗能量”的載體,稱之為“暗物質”。
1998年以后的天文觀測表明,宇宙總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由暗能量構成。
1999年11月,李政道在中國科學院作了《物理學的挑戰》的演講。其中,專門論證了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客觀存在性,他甚至認為“整個宇宙至少90%以上(很可能99%以上)是暗物質”,并強調:
“暗物質是什么我們不了解,類星體的能源我們不知道,所以這個宇宙充滿了人類還沒有了解的東西,要年輕一代去深入研究。”
新世紀之初,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發布研究報告《建立夸克與宇宙的聯系:新世紀11大科學問題》中,“暗物質”本質問題和“暗能量”性質問題分列第一、第二位。報告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是未來幾十年天文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此之多的“暗物質”“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是當代任何宇宙模型也無法解釋,更無法揭示的!所以,只有一種可能:
來自宇宙之能源,是宇宙之能源持續涌流出來、分布在宇宙空間的宇宙之能。
(三)
既然宇宙之能不僅是有著深潭一樣持續涌流的源泉,而且是無形無色、無聲無息、分布曠闊、不會外溢、循環往復、以致無窮的;
那么,所謂的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在宇宙總體意義上就是不能成立的;
這樣,相關的必然結論:
一是、所謂的熱力學定律在宇宙總體意義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二是、宇宙膨脹的原因就是能源的持續涌流,并不是什么引力的作用,也就不可能如霍金在《時間簡史》之第8章中所強調:“宇宙會膨脹到一個非常大的尺度,并最終重新坍縮成為在實時間里看起來像是奇點的一個東西。”
由此,關于宇宙的所謂“熱寂說”、“冷寂說”和“奇點說”自然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以老子的宇宙學理論否定了宇宙的“熱寂說”、“冷寂說”和“奇點說”,對人類的發展進步有著重大的、乃至決定性的意義!
第一、就社會而言,既然老子指出宇宙之能,不僅有著持續向上涌流的能源,而且循環往復、用之不竭,宇宙既不可能“熱寂”,更不可能“冷寂”和“坍縮”,那么人類就要以充分的理由科學合理地調整心態、振奮精神:
其一、保持健康向上的進步心態和欣欣向榮的精神風貌,堅決破除所有關于宇宙和人類前景的悲觀失望情緒,清除一切關于宇宙和人類的短期發展思想;
其二、堅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信念,樹立起實現人類最美好的理想社會的遠大目標;
其三、樹立為著實現人類最美好的遠大理想,一輩又一輩、一代接一代,矢志不移、努力奮斗的雄心壯志!
第二、就科學而論,有充分的理由以我中華偉大科學家老子的先進思想為指導,從根源上把握宇宙之能的規律,實現人類進步的捷徑發展。
人類的宇宙學研究就等價于螞蟻的地球學研究。不要以為今人就必定必然比古人先進和正確,關于宇宙學問題,尤其如此!
老子的宇宙學研究就遠遠先進于今人,從《老子》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老子的思想有多么的先進,是迄今為止的后人所不可企及的。
其一、老子關于“宇宙是持續膨脹”論述要先于弗里德曼關于愛因斯坦方程解描述的是膨脹宇宙2400多年!
《老子》之第5章中強調: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天地間的空間,如同牛皮風箱呀)!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空卻不凹陷,發動就愈膨脹)。
這已經明確指出,宇宙不僅不會坍縮,而且是在活動著、膨脹著的。
其中:
1. 橐龠:古時冶煉用的牛皮風箱。
2. 動(形聲;從力,重聲;《說文解字》古文從“辵”;本義:行動,發作),動詞“發動”:“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孫子·勢篇》)
其二、老子建立了“有限無界、能源無限、動而愈出”的動態宇宙模型,比1917年愛因斯坦建立的“有限無界、沒有中心”的靜態宇宙模型,不僅先于2400多年,而且更符合當代科學的觀測和思路!
《老子》之25章還強調:
“大”曰“逝”(“能”叫做消失),
“逝”曰“遠”(消失叫做走路走得很長),
“遠”曰“反”(走路走得很長叫做返回)。
這樣,結合“沖而用之或不盈”和“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就描繪了一幅完整的宇宙之能循環運行線路圖,展示了一個“有限無界、能源無限、動而愈出”的動態宇宙模型。
其中:
1.“遠”字形聲;從辵(chuò),袁聲;本義:走路走得長;形容詞“走路走得長”:《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2.“反”字象形;甲骨文字形,從又從廠;“廠”音hǎn;本義:手心翻轉;動詞“返、返回,回歸”:“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戰國策·燕策三·荊軻刺秦王》)
其三、老子關于銀河系研究成果的水平,是當代科學至今還未達到的高度!
1610年,當伽利略把他制作的望遠鏡指向天空時,人類才恍然大悟:所謂東方的銀漢、西方的“奶路”原來竟然是條星河!
現代科學直到,1952年才證實銀河系的旋臂結構;1958年,才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復雜結構和銀核中有強烈宇宙射線輻射的爆發現象,在那里恒星以高速圍繞著一個不可見的中心旋轉。
“銀漢迢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美麗銀河,在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筆下卻是:
“有暗能量暗物質、有生成物質能力、蜿蜒曲折、有能量源泉的銀河系。”
《老子》以當時歷史條件下最精練的文字“玄牝”,最準確地描述了銀河系的實質和特征。其中,有關銀河系中“有生成物質能力、有著能量源泉”這是今人也還不知的呢!
諸如此類,等等,至少證明:我中華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老子在2500年前關于宇宙學的研究成果,在當今依然有著深刻地現實意義。所以,以我中華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老子的先進思想為指導,就能實現人類進步的捷徑發展。
(四)
以我中華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老子的先進思想為指導,實現人類進步的捷徑發展,重點在于:
第一、堅持“能是萬物之本原”的論斷,以收綱舉目張之神效。
老子指出:現代“能量”概念的“道”,不僅“先天地生”、“象帝之先”,而且“淵兮似萬物之宗”、“可以為天地母”,這是破解一切自然的根本所在!
其一、就微觀世界來看,《莊子·天下》中記載了我國公元前四世紀學者惠施的定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據此,毛澤東提出了“物質無限可分論”。
為此,1977年在夏威夷第七屆世界粒子物理學討論會上,197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格拉肖(SheldonLeeGlashow)在發言中強調:
“我們究竟還要找到多少種夸克和輕子,才能看到有規律性存在的信號,才能察覺還沒有想到的更深結構的線索呢?洋蔥還有更深的一層嗎?夸克和輕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種觀念的。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
那么,物質為什么無限可分,自然界“更深的統一”是什么呢?
我們說,因為物質只不過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能量又是“寂兮寥兮”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這可如何能夠分盡呢。所以,自然界“更深的統一”就是最終統一于宇宙之能。
其二、從宏觀世界而論,能量是宇宙運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
2007年8月28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報道《科學家: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最大動力》: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家艾達姆•里斯(Adam Riess)和他的合作者通過哈勃的數據對古老的恒星爆發進行研究后發現,在過去的90億年時間中,暗能量是宇宙的膨脹的最大動力。
那么,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呢?
實際上,暗能量“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正是宇宙之能的本質表現。宇宙之能“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和“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又是“獨立而不改”的,也就無所謂載體,包括暗物質在內的實體,不過是其存在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
第二、科學界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及相關定律的定義域范圍,以嚴格區別科學研究的適用范圍。
人類的宇宙學研究就等價于螞蟻的地球學研究。在螞蟻看來,海水必定是守恒。試想,以螞蟻的時空觀怎么會及時掌握地球溫室效應導致的海面上升呢?
同理,人類現有的時空觀也不可能及時全面掌握宇宙之能的變化。不要忘記:1922年,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埃德溫·哈勃(Hubble Edwin Powell,1889年-1953年)和他的助手米爾頓·赫馬森開始用當時最大的二百寸天文望遠鏡認識“造父變星”時,直到這時,人類才知道: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人類知道銀河系外還存在著宇宙,最多也不過77年!
無論是宇宙之能的增減,還是宇宙規模的漲縮,反正宇宙總體的各種變化,只有在足夠大的時空中才能顯現。以現今人類的時空范圍,研究宇宙總體變化,波爾茲曼關于“反熵”現象的論述在就此恰如其分了:
“原則上是存在的,只是對于一般實驗系統,這種現象之幾率非常非常之小,在宏觀世界實際上不可能觀察到。”
螞蟻盡管不能掌握全球變暖,可這卻絲毫也不影響它們依據自己所掌握的地球知識生存和發展。人類依據現有時空觀得出的科學結論,雖然還不足以認識宇宙總體,可卻也并不影響人類以現有時空觀的生存和發展。正因如此,我們只能在承認宇宙之能源持續涌流的基礎上界定:
其一、在地球人現今的相對小速度小時空內,宇宙之能是既定的常量;
其二、在宇宙的相對大速度的大時空中,宇宙之能是增加的變量;
其三、所謂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和包括物質不滅定律、熱力學定律在內的所有相關科學結論,只是在現今人類的時空中才能成立,在宇宙總體的大時空中就不見得成立。
在這個定義域范圍內,人類盡管放心大膽地以已有的科學結論指導發展,只是不要將其推廣到宇宙總體研究之中。
第三、以老子“有限無界、能源無限、動而愈出”的宇宙模型為指導,在宇宙的相對大速度的大時空中發展科學,找到宇宙之能源,直接獲取能量。
在老子看來:
一是、因為有著“沖而用之或不盈”之能源的持續涌流,宇宙不僅是“虛而不屈”,而且還是“動而愈出”膨脹著的;
二是、宇宙之能不僅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如此這般“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猶如地球上的水一般,天上地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沒有起始,無所謂收縮的循環不已著,而且還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和“是謂惚恍”的。
由此可見,在老子的宇宙模型中,能量就像是天上的水汽,宇宙猶如空中之云團:
其一、沒有固定的形狀,隨著能量補充的增減,不斷擴張和變化著形態;
其二、能量在其內永不停地運動著,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存在形式,各類星球就如云中之水珠,只不過是能量在其中形成的各式各樣的大小顆粒;
其三、能量的存在以“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和“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本性為主,不均勻態分布,能量和星球多集中在中部,愈近邊緣愈是稀薄稀少。
關于老子的宇宙模型,即便是總體粗略的形容也是“繩繩不可名”,難怪我中華先人要造出了個“炁”字來,這是對宇宙最好的描述!比波爾茲曼關于宇宙類似氣體狀態的分子集團更有意境。
掌握老子的炁宇宙模型的根本就在于掌握宇宙之能源。物質是能量的存在形式,物質世界的發展是能量變化的表現。所謂物質不滅定律,其實是能量不滅定律。物質世界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由物質利益所決定的。從源頭和根本上尋求能量變化,就是最大限度地掌握能量變化規律,最高效率地利用能量、最大可能地滿足人類需要的基礎。
所以,尋找宇宙之能源的所在對于人類的發展進步有著決定性意義,依據老子的指點,尋找宇宙之能源理應成為人類探索宇宙之第一的目的和首要的任務。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控制宇宙之能源,以統馭現在的一切)。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能夠掌握最初開端,就是能量之根本所在)。
《老子》指明:宇宙之能盡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和“是謂惚恍”,可卻也是能夠被掌控的,控制了宇宙之能源,就能統馭宇宙的一切。
也就是說,人類如果能找到并控制宇宙的最初能源,那么古老的神話就會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就能達到人定勝天的境界,就可以全面實現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隨心所欲地改造客觀世界。
到那時,人類就可能如太上老君一樣煉出金丹,直接攝取宇宙之能,成神作仙,根本無需一日三餐之勞。
到那時,人人都成了孫悟空,個個都能七十二變,一應物什,唾手可得。
那么,宇宙之能源在哪里,有什么主要標識呢?《老子》書中自有交待,不能向外人道!
這可是我中華民族遠遠勝過“四大發明”的特大知識產權問喲。
2007-9-9 -18:4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