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沉思
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窗外陰云密布,細雨紛紛,好似有無數神鬼隱匿其中,面對不肖子孫而淚落不止。此情此景,令我想了很多,倍感中華傳統文化之多姿多彩,深切懷念勤勞善良的先人及為國民捐軀的先烈,十分痛恨那些不敬祖宗的政客和假洋鬼子。
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之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懷德和浪漫精神。
清明節俗稱很多,如掃墳節、鬼節、冥節等,為一年中鬼神祭奠的上元,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或理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在它前一日還有一個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
相傳春秋時代晉國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護送重耳逃亡,在饑寒交迫之際,介之推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十年后,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史稱晉文公。重耳得勢后犒賞許多曾佐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經旁人提醒,他令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不愿受賞,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在山中遍尋不獲,聽從放火燒山,迫使介之推母子出山之計。但火燒三晝夜,不見介之推出來。火熄滅后,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兩具尸體,晉文公傷心又懊悔,隨將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樹下。此后,晉文公又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禁止用火吃熱食,以紀念介之推。
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古人因乍暖還寒,禁火吃冷食,為防止寒食傷身,就定了踏青、郊游、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和放風箏等戶外活動。 故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活動,使清明節除了有祭奠感傷,還兼有歡樂賞春,是一個極富辯證特色生死相通的節日。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高翥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生動描繪了有人哭泣有人找酒店取樂的人間萬像。
清明節紀念祖先雖有多種形式,但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一種習俗。掃墓當天,后人先將先人的墳墓修整,把雜草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紙花等,最后燒錢啼哭,歷數先人之功德,表達思念之情。
清明節有國和家之分,于國,不忘先烈,于家,不忘祖宗,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我們應讓國人了解和不忘先烈及先人曾經艱苦奮斗的歷史,總是有益的。然而,今天的反動精英們,不但不忠不孝,反而以棄中國化、挖祖宗墳、誹謗民族英雄為己任,自以為得計,長洋人的威風,滅國人的志氣,甘心賣國求榮,不亦過乎!
在不少人數典忘祖的今天,國人們更有理由遣責那種披著唯物主義外衣,把清明節視為迷信的白癡們,更有理由告誡那些魚肉人民的所謂“精英”們:若不知回頭是岸,你們將會死無葬身之地,清明節將永遠和你們無關,人民將永遠把你們唾棄!
而人民英雄們將永遠被人民牢記。正如有網友詩《懷念毛澤東》曰:
喊一聲你的名,
我就熱淚盈眶;
想一想你的愛,
我就心潮激蕩。
你的一生坎坷而又輝煌,
你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希望。
默默無語的高山,
總是一天一天為你敬仰;
奔流不息的江河,
總是日復一日為你歌唱。
說一句你的話,
我就倍感力量;
念一念你的情,
我就心花怒放。
你的一生傳奇而又平常,
你是中華兒女永遠的向往。
灑著淚滴的杜鵑,
總是一年一度為你開放;
迎著寒風的紅梅,
總是年復一年為你傲霜。
聽到了嗎?先祖及先烈們,你們的鮮血和辛勞沒有白白付出,請安息吧!
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