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清源”(原來的“過去將來”)見不得人們說前三十年一句好,你一說他立馬跳出來進行批駁。這不,他又兇巴巴地批駁說:“所謂的`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幸福人人有工作干',只不過是一小撮人炮制出來的謊言。”他還指責說:“網絡上,不時能夠見到有人美化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年代,最不靠譜的說法是,`那時候人民生活幸福,人人有工作沒有失業下崗'的說法。“這個小丑認為,說前三十年好是“美化”,意思是說,前三十年并不好,而且很不好,說它好就是“美化",是“謊言"。這是卑劣無恥的誣蔑!
人們說“那時候人民生活幸福,人人有工作沒有失業下崗”,是“美化“是“謊言”嗎?前三十年是實實在在的好,是世界公認的一個偉大的時代輝煌的時代,用得著“美化"嗎?這個小丑卻振振有詞地說什么聯合國統計,到1978年我國絕對貧困人口占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有二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還有人均住房面積只有3.6平方米,這表明“六七十年代的城市居民,最低限度不是`大多數人感到幸福'。“在他看來,吃不好住不好就不幸福。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幸福,只把吃好穿好看成是幸福,離開了這些物質享受就不幸福,這種幸福感與動物有什么區別?人是有點精神的,即使生活艱苦點,有信仰,有追求,活得順心舒心開心就幸福。革命年代的井岡山時期和延安時期,在國民黨的封鎖圍困下,生活十分艱苦,但人們有信仰,有追求,都生活得很幸福。你敢說他們不幸福嗎?六七十年代生活是艱苦點,但廣大勞動人民都成了國家的主人,過著揚眉吐氣的舒心生活,都感到很幸福。這是從舊社會的奴隸變成新社會的主人的強烈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那些極端自私怕苦的利己主義者永遠也理解不了的!
事實上,六七十年代就是“人人有工作沒有人失業下崗“。當時,大學畢業后國家直接分配工作,就是初中高中生,畢業后居委會也負責聯系單位安排工作。我媽媽就是居委會負責人,不知幫多少人安排了工作。過來人都知道,那時哪有一個人失業在家沒工作干的?這是事實,不是謊言。至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主要是讓知青得到鍛煉,這是培養革命接班人的一項戰略措施。改開后,大量知青走上了從地方到中央的重要領導崗位就是明證。知青上山下鄉并不能證明沒工作干。你們這些卑劣小丑們最好再不要胡說八道了,不然丑都丟盡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