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為紀念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現將此前曾經發表過的跟著毛主席學習寫文章系列,重新予以發表,溫故而知新,歷久而彌新。公知們詆毀毛主席,造謠毛主席,污蔑毛主席,他們用盡了渾身的氣力,非但無損于毛主席的光輝,反而暴露了他們與人民為敵的立場,而毛主席愈發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懷念。
在新的八股文和假大空文風又開始盛行的時候,回憶毛主席教導我們怎樣寫文章,對我們的工作是有益的,對于我們作風的改進是有益的,對于我們端正對人民的態度是有益的。
一切來自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緊緊地依靠人民,這是毛主席群眾路線的根本。說通俗點就是把心交給人民群眾,所以毛主席與人民心連心,所以毛主席的那些報告批示,文章,講話,就像是跟老百姓說的心里話,一點也不裝,一點也不緊繃,一點也不炫耀,一點也不掉書袋,一點也不裝腔作勢。
正 文
向毛主席學習寫文章這個話題我已談了若干期,好多人表示看完以后,發現了毛主席以前竟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新聞故事。
毛主席的書與文章帶給我們許多啟迪。著名的散文作家梁衡先生經常談及到毛主席寫文章,這也給我們非常多的具體的啟示。
毛主席寫文章,各種文體駕馭得非常熟練,恰到好處。他所用體裁之多,在中外政治家當中,皆極為罕見。
今天我們接著說公文寫作。一般來說,公文寫作是說事說理,文風平白樸實,但是也不完全排斥創作中用情、用形象、用典,若用好了之后則事半功倍。
中國是一個文章的國度,自古以來文人就有當官的傳統。“學而優則仕”,學的好了,當官。所以中國最早建立了世界上的文官制度。這就要求當官的人至少有遣詞造句的功夫。因而公文的寫作,是秀才的基本功。正因為如此,很多公文流傳下來,就是因為寫得好。
公文寫成美文,傳為佳話。例如西晉文學家李密上奏給晉武帝的表文《陳情表》。其中的“表”意為這種文體是臣子寫給皇上,人家叫他當官,臣子跟皇上說不當官。這在今天,太離奇了,不可思議。皇上叫你當官,你不當官,重臣舉薦你做官,你不做官,你不做也就罷了,還給皇上寫。今天的說法叫有點“凡爾賽”,寫的“凡爾賽體”。
南朝梁文學家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是一封兩軍陣前勸降書信。兩軍對陣,放馬過來,來者何人者也?然后把這封信一箭射過去,先看看再說。中國古代的交戰,有交兵之美。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亦屬公文。
魏征大家都知道,他的《諫太宗十思疏》相當出名。“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于議論文。
像這些文章都選進了《古文觀止》,長演不衰。它們都屬議論文,都是美文,都存于文學史,都有典故,但主要是公文寫得好。
現在有《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文集》。《毛澤東選集》出到第五卷,后來又有《毛澤東文集》共八卷。
毛主席一共有340多篇公文,很多文章寫起來,跟剛才說的那些選進《古文觀止》的文章比,絕不遜色。比方說《祭皇帝陵》《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宣言當中,毛主席有這樣的句子。他說,總而言之,蔣介石20年的統治都是賣國獨裁、反人民的統治。到了今天,全國絕大多數人民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都認識了蔣介石的滔天罪惡,盼望本軍從速反攻,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這是什么呀?這是絕妙的用典。用蔣介石在抗日聲明當中的名言,打蔣介石的耳光。他還有這樣的句子,說本軍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同志們,我們現在擔負了我國革命歷史上最重要的、最光榮的任務,我們應當積極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我偉大祖國哪一天能由黑暗轉入光明,我親愛的同胞哪一天能過上人的生活,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政府,依靠我們的努力來決定。這是什么,是號召,是動員,是抒時代之情,是真誠的人民的情懷。
在蔣介石的黑暗統治之下,特務多如牛毛,老百姓艱難度日。讀了這樣的文章,稍微有點理解力的人,焉有不動容之理,焉有不奮起革命之理。如今的時代不一樣了,今天要在公文上找到這樣的內容,難上加難。
毛主席在中國的公文寫作的歷史里程碑中,是一座巍巍的珠穆朗瑪峰。因此梁衡先生有感而發稱,毛主席恐怕是共產黨公文中最后的“貴族”。我們犯不著做貴族,但是這“最后的貴族”,只是打個比方。毛主席的公文、報告寫得漂亮。咱們是寫文章,毛主席是講文章,隨便講出來就成一篇文章。
那年張思德同志犧牲了,毛主席參加追悼會。他發言說,大家都很難過,也都那么熟悉。張思德是老紅軍,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犧牲。他平日里樸實真誠、任勞任怨、勤勤懇懇,還是英勇頑強的警衛戰士。
毛主席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強調: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毛主席接著又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其實這種話就是最平白的,每個人都聽得懂的。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魯迅曾對《史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向毛主席學習文章,記住了很多典故,了解了很多邏輯。寫的很多、很復雜,恰恰是本末倒置,心里裝的是什么,對象是什么,你要表達的確切的意思是什么,這是核心。不要那么多花活,真誠比別的重要。
毛主席寫新聞更是這樣,新聞是要大家廣而告之的。什么是新聞?新聞是受眾關心的、最新發生的、用事實的信息傳遞的文字。毛主席領導中國革命偉大的解放事業,他無時不刻不關心著身邊的重大事件,每時每刻都感受著解放區內外、國內外受眾的關心期待。
所以連埃德加·斯諾這樣的西方記者也要千里迢迢到上海找宋慶齡,之后輾轉到西安,突破重重阻隔,最后來到延安,前來報道毛主席和他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事業。
寫新聞本應該是像埃德加·斯諾、范長江這樣專業記者的事,不應該是毛主席這樣的中國革命領袖人物做的事情。毛主席應當是新聞里面寫的主體,是創造時勢的英雄,是被采訪的對象。不禁感嘆,各國領袖親自上陣寫新聞的人有嗎?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有沒有寫過?丘吉爾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但是他寫過新聞嗎?拿破侖寫過新聞嗎?這種將帥寫新聞的,咱也不能說一個也沒有,畢竟我也沒全查一遍,但確實很少見。
毛主席要親自操刀,還留下52篇寫作和修改的新聞作品。據梁衡先生統計,毛主席52篇留下來的,還不是全部留下來的新聞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由新華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這在中外政治史和新聞史上也是絕對罕見。
現在回想起來,毛主席那時候寫新聞,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中國革命相當程度上是農民革命,隊伍當中的文化人不多,人手不夠,毛主席著急無奈,只好親自上陣。
第二個原因,毛主席當年在北大旁聽的時候,參加新聞學會。新聞學會就是學習寫新聞,后來毛主席回湖南自己辦刊物,總編輯、記者、評論員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干,身懷絕技。所以毛主席寫文章,各種題材都能熟練駕馭。
第三個原因,當時別人可能寫了但不合毛主席的意,他認為還不如重寫。便撥開眾人,親自拍馬上陣。果然技高一籌,毛主席寫了之后,留下了數篇新聞名篇,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的新聞佳話。
毛主席寫新聞,是領袖寫新聞。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講政治,有高度,有氣勢,留下時代印記。二,毛主席的語言生動、簡潔,有個性。說到底是殺雞用牛刀。一只小雞用殺牛的刀來殺,那就是冰山露出一角。這是一個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借媒體的一角來做一個豆腐塊文章。
我干了一輩子新聞,當編輯。我過去在記者部寫新聞,后來去評論部,后來又在總編室。資料室我也干過,天天收集資料。新聞這個行當基礎課有兩個,一為政治,二為文學。汝欲學新聞,功夫新聞外,政治制高點,文學展翅膀。
毛主席的政治引領,毛主席的文學潤色,這是新聞之外的功夫,所以毛主席的新聞為什么寫了之后就是名片?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普通記者寫的,根本不是報人能及。報人是你告訴我什么情況,我把它記起來。
普通人跟這差遠了,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你不是政治家,怎么會有政治眼光?你若是政治家,介入了這一場偉大斗爭了嗎?你介入偉大斗爭,吃盡千辛萬苦領導一個隊伍,經歷艱難曲折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嗎?你了解對手嗎?在中國古典文獻方面下過死功夫嗎?你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寫新聞是要用的,這一個新聞將發揮什么樣作用,摧枯拉朽。寫了之后,便四面楚歌,讓敵人軍心動搖。所以毛主席作為政治家辦報。
解放以后,據說有一次佛教領袖趙樸初陪毛主席見外賓,客人還沒到,毛主席問趙樸初說,“佛教有這么一個公式——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有沒有這個公式呀?”趙說:“有。”主席再問:“為什么?先肯定,后否定?”趙說:“不是先肯定,后否定,而是同時肯定,同時否定。”毛主席這里使用的“是……非是……是”的句式,出自《金剛經》。
其實新聞在主席的眼睛當中,新聞不是新聞,是名新聞。這句話什么意思?毛主席寫的新聞與一般的報人和一般編輯所寫的新聞不同,是名新聞,實質是政治。新聞有四個屬性,信息的屬性、政治的屬性、文化的屬性、商品的屬性。毛主席是把新聞當作政治來寫的,當作軍事棋盤上的棋子來用。
另外,毛主席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時,開篇第一句就是,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他在《政治周報》發刊詞里面也說過,反攻敵人的方法就是要忠實的報告我們革命工作的事實。他親自動筆,用新聞稿、評論、發言人談話、暗語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宣傳群眾,讓群眾知道黨的政策,反擊敵人,讓敵人心驚肉跳、夜不能寐、四面楚歌、草木皆兵。
不禁感慨,至今能寫出這樣的新聞的只有我們的毛主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