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發表在鳳凰的該篇文章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66a4340102ux66.html?cre=ckhome),一開頭就以“日本國家戰略大轉向、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是對中國的巨大威脅,嚴重挑釁東亞政治格局”為引子,看上去立有批日檄文之傾向,但往后看卻發現作者反倒批評起中國現政府和民眾來了,其精分、混淆視聽的觀點不少,細嚼之確察實為強盜邏輯。
請看作者的系列可笑觀點:
一、 受害者情結難除論原文:
受害者情結難除。百年以來,社會形態滯后的中國遭到歐美列強欺侮,但對中國傷害最深的,是我們的鄰居日本,一個島國開啟戰爭,給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同時給國人造成了難以治愈的內心創傷。戰后很多年,中國看待周邊,仍有虎狼環伺的危機感,左右著中國的諸多政治路線選擇,并導致國人心理徘徊于自卑與自大,難以真正平復。這種情結也反映在影視作品中,中國反映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要么血淚控訴日軍的滔天罪惡,要么沉迷于“兒童戲?;受?rdquo;、“民兵手撕鬼子”的精神勝利。對于日本國內的一舉一動,我們的反應比較敏感、猜疑,這也是中日之間諸多摩擦的起因。
甫一上來就給新中國冠以“好戰”之名,殊為可笑。1945年起至1991年前蘇聯解體,這段長達46年的時間里是天下咸知的冷戰時期,而各自陣營中的國家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敵對方不同類型的威脅,1949年10月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戰勝信仰資本主義的國民黨后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了共產主義陣營的懷抱,對于威脅自然不能幸免獨善,即便沒有抗美援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亦必然會針對統一獨立的新中國,歐洲的分裂確定了兩大陣營對抗的根本性質,不以任何人為意志作轉移。
而朝鮮戰爭初酣之時,中國并未出兵美第七艦隊業已進入臺灣海峽就是敵對的一力證。而后,中國志愿軍打敗武裝到牙齒的17國聯軍后西方陣營操縱聯合國對新中國實行全面的外交封鎖、戰略包圍以及戰爭威脅,這是公認的歷史,因此,明明就是列強對我“虎視”,何來我“眈眈”之有?
說到抗日神劇,作為一名自干五,我也覺得那些意淫滿滿的劇情著實滑稽透頂,但是拍得不好不代表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抗日劇首先它是愛國教育,神劇亦然,劇情雖拙劣,可它傳播的價值觀是好的,是正確的,所謂忘戰必危,如沒有這些抗日劇,依今時逆向民族主義橫行無忌、公知漢奸掌握話語權的今天,國人不早早被荼毒腐蝕至集體賣國叛國不成?
以史為鑒,正是基于日本軍國主義曾幾使我中華亡國滅種才需警鐘長鳴,只要日本沒有像德國那樣謙卑承認犯下的歷史罪惡以及徹底廢棄侵略思維,則愛國主義無消殆之必要。
二、民族主義情緒難平論
原文:民族主義情緒難平。近年以來,隨著民間社會的發展,民眾權利意識覺醒,開始重新審視被遮蔽的歷史遺留問題,并以曝光日本罪行、推動民間索賠、保衛釣魚島、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方式表達訴求,而日方反思戰爭不徹底,對歷史責任的含糊其辭,也促使中國的民族主義發酵,并以上街游行、打砸日系車等極端形式表現出來。雙方民間社會的對抗,客觀上推升了國家對抗的烈度,并被政治人物以為“民心可用”,官方民間互動,使國家向民族主義傾斜,以達到政治人物增強族群凝聚力、提升個人威望等政治目的。但民族主義是一柄雙刃劍,它讓民眾對外界始終帶有恨意,也成為內部諸多社會問題的“酵母”,比如以是否反日、愛國為標準,造成了內部族群的撕裂。
如作者所言,中日民間激烈對抗始于釣魚島爭端,姑且毋論主權,冰凍三尺非寸日之寒,在將釣魚島“國有化”之前,日本多屆政府,20余年來多次蠻橫驅逐、抓捕、審判我福建沿海漁民的政策舉措早已將我民眾憤怒情緒挑動了起來,盡管如此,上屆政府仍公開強調“歷史不該延續仇恨”,然而,日本有稍微停止欺我侮我之步伐嗎?作者無視日方肇事之惡與得寸進尺而指責政府操縱民意以達其個人政治目的,如此顛倒是非是何居心?
夫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誠然愛國運動中的打砸搶燒固有損我國格,然此乃少部分人所為,豈能因此否定我廣大愛國民眾的聲討義舉也?
屁股決定腦袋,先有愛國,后有政治,相信人民群眾是擰得清的。
三、 真實歷史缺席論
原文:真實歷史的缺席,也讓中國失去了塑造國家英雄的機會。走在英國倫敦的大街和公園,隨處可見二戰將領和士兵的雕像,下面擺著花環,隨時有人祭奠瞻仰。不分族群與黨派,為反法西斯戰爭犧牲的將軍士兵都能得到民眾的敬仰,這極大地增加了民眾的國家認同。而這些超越黨派與政爭的國家紀念,我們做的遠遠不夠,愧對先人。
毛澤東與老一輩領導人建國之初就在北京建設張自忠路、趙登禹路,關于國民黨官方抗戰方面的功勛史實(反而是敗仗、污點老共大部分都替國軍“諱”了)從未缺席歷史教科書,盡管因意識形態影響常有不全或隱晦,總體來說,對抗戰史大陸的開明遠逾臺灣國民黨政府,這方面可搜索本人過往長微博與@劉典Dragon 兄的長微博可證也,此差距與事實兩岸三地均無法否認,白紙黑字會說話!今年我領導人出席“七七事變”紀念日就是直面歷史、勇于擔當、不懼爭議的實際行動表現。
敢問潘先生:公有幾何瞻仰或懷圣于左權縣、張路、趙路?以及全國各地多不勝數的英雄紀念碑?
四、“抗日戰爭切斷中國憲政”論
原文:歷史學家余英時認為的“次生災害”,是日本侵華戰爭切斷了中國民主憲政之路,并直接導致內戰,改變了中國的百年走向,使中國失去轉型良機。
看官中明者自知也,此段方是作者此文的衷意,在全文若隱若現地替日本辯解的筆調牽引下,我們再回味開宗,不難明矣~作者并不愿意看到一個被共產黨領導得愈發團結賁發、日久彌堅的中國與民族之林,如其所言,若繼續與日本對抗下去,中國將再度轉“紅”、重現1937年,被迫也罷,“操縱”也罷,總之,這都不是作者與那位歷史學家愿意看到的,鑒于此,視愛國主義為“危害”則不難理解矣。
覽畢笑罷,誠恨此等媾為私欲而置民天下事于不顧且無義無節之輩之可笑嘴臉!諸位如何看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