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匹 = 襯衣的等式中,我們看不出布匹與襯衣有什么不同,究竟哪種物品處于相對價值形式,哪種處于等價形式,完全取決于我們考察的對象,如果從等式的左邊讀過來, 布匹處于相對價值形式,即價值要被表現的物品是布匹,如果從等式右邊讀回去,布匹就處于等價形式,襯衣處于相對價值形式。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還不容易 被區分,這是簡單價值形式,也就是價值形式第一形態的特點。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參與交換的物品種類必然會越來越多,偶然性的物物交換也必然會發展成為經常性的物物交換,如果布匹除了與襯衣交換之外,還與別的勞 動產品,例如面粉,大米,雞蛋,菜刀交換,那么,它的相對價值就在這些不同的產品中被表現出來,所有與它交換的產品,也就成了它的等價物,處于等價形式。 我們可以寫出一系列的簡單價值形式:
1塊布匹=1件襯衣
1塊布匹=10斤大米
1塊布匹=8斤面粉
1塊布匹=50個雞蛋
1塊布匹=20把菜刀
從每個等式來看,都屬于價值形式的第一形態,可是把所有的等式綜合起來考察,就會發現布匹的商品地位已經發生了變化,它的交換能力比其余商品更強。隨著交換范圍的擴大和交換種類的增多,遲早會出現一種與布匹類似,即更容易被公眾接受的商品。這種由一系列簡單價值形式構成了新的的價值形式,被稱為擴大的價值形式,或者價值形式的第二形態。
如果布匹把所有的商品都當作自己的等價物,那么反過來,其余所有的商品也就把布匹當作自己的等價物,因為在價值形式的等式中,商品處于哪種價值形式,取決 于我們的考察對象,一旦我們考察布匹之外所有的商品,那么,其余所有商品的相對價值,就會通過布匹表現出來,我們只要把價值形式的第二形態倒寫過來,就會 得到下列一系列等式:
1件襯衣= 1塊布匹
1斤大米=若干布匹
1斤面粉=若干布匹
1個雞蛋=若干布匹
1把菜刀=若干布匹
在該系列價值形式中,所有的商品都通過共同的等價物布匹表現價值,在這里,布匹充當了一般等價物,或者說處于一般等價形式,我們把這種價值形式稱為一般價值形式,或者價值形式的第三形態。
在歷史上,曾有多種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例如皮毛,食鹽,牲畜,奴隸。人們最后不約而同地選擇金銀,金銀因此由普通商品轉變為一般等價物,在本文中,我們暫定金成為一般等價物,如果用金代替上例中的布匹,我們就會得到下列等式。
1件襯衣= 若干金
1斤大米=若干金
1斤面粉=若干金
1個雞蛋=若干金
1把菜刀=若干金
當金或銀稱為一般等價物的時候,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商品也就形成,價值形式也就發展到了第四種形態——貨幣形式。貨幣形式是價值表現最完備的形式。價值形式只有發展到貨幣形式的時候,價值才轉化為價格,就是說,商品有價格是金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結果。
有一種誤解,認為一般等價物和貨幣是同一個意思,這是不對的,某商品能否成為一般等價物,只取決于它在地方市場的接受程度,,它可以是任何一種商品,但是 貨幣必須是貴金屬,因為一般等價物歸根結底代表交換價值,即勞動時間,只有金銀的自然屬性才和時間的特性相吻合,當金銀成為一般等價物的時候,它們的自然 屬性和社會職能完美的重合起來,所以金銀最后成為世界各民族的一般等價物,可以這樣理解,地方市場造就一般等價物,世界市場造就貨幣。
現在我們回顧價值形式的發展軌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形態如何發展到第四形態,簡單額價值形式如何最后發展成為貨幣形式,只要清楚貨幣是怎樣產生,那么貨幣的秘密就會很容易被揭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