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經濟增長的指標乃至目標, GDP經濟學是把GDP看成宏觀經濟增長的指標和目標的經濟學理論。西方經濟學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主流經濟學都屬于GDP經濟學,是與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不兼容的經濟學理論,GDP經濟學不是、也不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理論。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對“GDP”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經濟總量”、“生產”、“消費”、“價值”、“產業”、“成本”、“收入”、“最終產品”、“新增價值”等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且由于參照系不同及概念間的相關性,對 “GDP”的不同解讀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可以等價。但任何概念的發展都有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模糊到精確、從多義到一義的過程,“GDP”也不例外。中國轉型經濟為“GDP”概念的深化提供了典型環境。以中國轉型經濟為背景,運用中國的對稱思維方式,看起來極其簡單、一目了然、毫無歧義的“GDP”概念,其內容豐富多彩,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會有不同的內涵,在實踐中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證明,增長方式有姓“社”姓“資”,市場經濟有姓“社”姓“資”,GDP增長方式屬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GDP經濟學是忽悠經濟學
要樹立科學的對稱發展觀,就要區別發展與增長;要區別發展與增長,就要對“GDP”這一概念合理定位。把增長等同于發展,把增長GDP等同于發展生產力,把“發展才是硬道理”偷換成“GDP增長才是硬道理”,玩偷換概念游戲的GDP經濟學就是忽悠經濟學。“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對“GDP”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經濟總量”、“生產”、“消費”、“價值”、“產業”、“成本”、“收入”、“最終產品”、“新增價值”等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且由于參照系不同及概念間的相關性,對 “GDP”的不同解讀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可以等價。但任何概念的發展都有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模糊到精確、從多義到一義的過程,“GDP”也不例外。中國轉型經濟為“GDP”概念的深化提供了典型環境。以中國轉型經濟為背景,看起來極其簡單、一目了然、毫無歧義的“GDP”概念,其內容豐富多彩,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會有不同的內涵,在實踐中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結果證明,增長方式有姓“社”姓“資”,市場經濟有姓“社”姓“資”,GDP增長方式屬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剛開始改革開放時,口號是“解放生產力”;由此采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極大地推動了改革開放之初的生產力發展。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解放生產力變成了追求GDP增長。追求GDP增長似乎使生產力發展有了量化指標;但量如果離開了質,就有可能形成表面欣欣向榮、實際危機重重的忽悠經濟,使GDP經濟學成為忽悠經濟學,從而使改革、發展偏離正確軌道。“GDP經濟”和“解放生產力”分屬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經濟學范式:前者屬于配置經濟學范式,后者屬于再生經濟學范式。在配置經濟學看來,經濟就是金錢,以經濟為中心就是以賺錢為中心,經濟總量增長、GDP增長就是經濟增長,“經本位”是“金本位”、經濟總量本位、GDP本位。在再生經濟學看來,以經濟為中心不是以金錢為中心,“經本位”不是“金本位”,貨幣GDP不但不等于社會新增財富總量,而且不等于生產力發展速度,有效經濟總量本位才是“經本位”。社會發展不但要有利于人的素質提高,而且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轉型——改革開放發展就是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首先是要解放人的智力,解放人的智力就要擺脫人身依附關系,從根本上改變“官本位”、“金本位”及由此造成的官僚主義行政體制、行政化的學術體制與教育體制,樹立能力至上、成就第一的唯能主義的社會評價體系;盡快糾正目前一切“向錢看”、屬于口袋經濟學的教育產業化學術產業化政策,徹底杜絕濫發文憑、公款買文憑買版面買書號并進而買職稱、買頭銜現象;杜絕配置型“創業”、消融配置型“企業”、糾正教育產業化學術產業化此類配置型“產業”,快速建立國民創新-創造-創業體系。社會主義就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應該由追求GDP增長回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軌道上來。
GDP經濟學是口袋經濟學
我把GDP經濟學稱為“口袋經濟學”——把錢從一個人的左邊口袋搬到右邊口袋,就會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增加統計數字的經濟學。以支柱產業為名炒地炒樓把樓價炒到天文數字千方百計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錢搬到開發商和各地政府官員口袋里就是“口袋經濟學”。“口袋經濟學”不但披上了“經濟學”的外衣,而且披上了“主流經濟學”的外衣,得到了數學模型的嚴密論證,并在實踐中被煞有介事地得到推廣:所有配置型“企業”與配置型“產業”的產生、存在與發展都純粹是各級政府官員為了提高政績、增加GDP數字而人為增加的“流通”與“交易”環節。它們不但未能增加社會財富,而且增加社會交易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從而減少社會可供再生性創新創業的資源。我國的GDP數字有多少是再生經濟學口徑統計出來、有多少是口袋經濟學口徑統計出來,大家可以自己觀察。這也許可以為我國的國空民窮、人均GDP年年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卻不見實際提高的原因找到些許答案。不過只要從我國目前的產業政策與產業結構中,就可以推定我國GDP數字的實際含金量。口袋經濟學之所以是口袋經濟學,不僅僅因為“搬口袋”,而且因為“裝口袋”——口袋經濟學是貨幣經濟學、價格經濟學、金錢經濟學、一切向錢看的經濟學。在這種經濟學看來,市場經濟就是貨幣化、價格化、“產業化”、社會“產業化”;以價格為綱、“綱舉目張”,價格機制是市場的核心機制;而人“幸福”的標準,就是賺更多的錢、口袋裝得更滿。
GDP經濟學是泡沫經濟學
從國民核算體系的構成要素與關系,可以看出GDP經濟學的荒謬。以價格經濟學范式編制的國民核算體系不僅會把許多無價值的“經濟”活動納入經濟總量統計,而且有許多不必要的重復計算,從而形成泡沫GDP;靠幾千萬套空置房和其他大量產能過剩造成的泡沫GDP與泡沫人均GDP增長是我國養老金缺口、社會保障體系缺錢的根本原因。財富GDP與貨幣GDP、社會GDP與貨幣GDP內涵、外延都不一樣。住房、醫療和教育就像空氣,是人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只能屬于社會GDP而不能屬于貨幣GDP。如果把醫療和教育等不該產業化的也拿去產業化(狹義的),那么由此造成的GDP增長率提高,不僅是泡沫,而且是畸形增長。無論是目前的銀行錢荒還是地方債務危機都主要是GDP增長方式及官員政績考核形成的泡沫經濟造成的,而泡沫經濟往往是官員灰色收入的源頭。前者是資源浪費,后者是強取豪奪,二者都會在使GDP大幅增長的同時造成通貨膨脹,使人民財產(包括銀行儲蓄)嚴重縮水,這是國空民窮、衙空民窮、官富民窮、官民對立的主要原因。
GDP經濟學是折騰經濟學
生產力發展之所以不等于GDP增長,是因為生產力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GDP增長,可以在不要發揮人的主體性的前提下,僅靠資源買賣、產業折騰、財富轉移、統計參數轉變就可產生。西方經濟學中的“破窗理論”、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大地震為GDP作貢獻論”、“公款消費鋪張浪費為GDP作貢獻論”、用先制造污染再治理污染來為GDP作貢獻的“增長”方式以及各地政府官員在進修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課程后,紛紛回去把剛蓋不久、耗資巨大的建筑推倒重建以增加當地在其任內的“GDP數字”等均屬此類“折騰經濟學”。折騰經濟學本質上就是浪費經濟學。因此,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泡沫經濟,泡沫經濟的根源是折騰經濟,折騰經濟的根源是GDP增長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宣告了全球性GDP經濟增長方式的破產。
GDP經濟學是異化經濟學
GDP異化:靠減少耕地、環境污染、口袋經濟,百姓生命健康、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為代價來換取GDP數字增長,為官員提高政績往上爬提供臺階打基礎,就是GDP異化;GDP提高并沒有同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反卻總體上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就是GDP異化。GDP異化,就是為了GDP數字增長而把社會所有領域都拿去“產業化”,以致造成整個社會價值體系崩潰,使社會法制缺失、誠信喪失,坑蒙拐騙橫行、假冒偽劣充斥。GDP異化,就是口袋GDP、污染GDP、腐敗GDP、愚民GDP、風氣敗壞GDP、侵犯人權GDP、兩極分化GDP。這樣的GDP本來就不是什么改革的成果,當然也就談不上與人民分享。
GDP經濟學是整錢經濟學
“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在不同的經濟學范式中也有不同的解讀。在GDP經濟學看來,“抓老鼠”是指貨幣總量的增長、GDP總值的提高;在對稱經濟學看來,“抓老鼠”是指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計劃經濟之所以失敗,就是由于經濟配置效率不等于經濟效率,GDP增長不等于經濟增長。如果在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同時不能把配置經濟轉變為再生經濟,那么這樣的轉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轉型。教育、醫療產業化本質上是一種整錢經濟學。本來是支出的變成收入,本來應該由政府公共品支出的變成政府收入源的教育、醫療產業化——同樣那些錢,只是支出主體不一樣、移動方向不一樣,就使錢的性質不一樣:一個是公共品支出,不能納入GDP增長數量統計,一個是增加收入,可以納入GDP增長數量統計。它們雖然沒有增加社會交易成本,然而也沒有創造社會物質財富。雖然在理論上,他們也在創造社會財富——國民素質,但在貨幣形態上,只是一種轉移支付;所以只能屬配置型企業、配置型產業。至于它們理論上新創造的精神財富與社會財富,應納入社會GDP范疇,不應納入貨幣GDP范疇。把它們納入貨幣GDP范疇,只是一種整錢行為,除了增長泡沫以外,不能增長財富。在實際上,教育、醫療產業化的結果是學校、醫院企業化,一切向錢看、社會貨幣化的整錢經濟學只能使學校與教書育人、醫院與救死扶傷背道而馳。這是當前學校醫院亂象橫生、師德醫德每況愈下、國民素質降低、誠信體系崩潰、社會道德淪喪、百姓頗有怨言的根源。
GDP經濟學是寄生經濟學
再生型企業與再生型產業:其經濟活動能增加社會財富或減少社會交易成本的企業。此類企業與產業靠增加財富來增加社會有效經濟總量或有效GDP總量。配置型企業與配置型產業:其經營活動不能增加社會財富卻能增加社會交易成本的企業。此類企業與產業靠增加貨幣周轉次數來增加經濟總量與GDP總量。再生型創業:創辦再生型企業的活動。配置型創業:創辦配置性企業的活動。交通高速公路:時間換空間,使土地再生,是再生型產業。信息高速公路:空間換時間,使智力再生、生命延長,是再生型產業。新技術能開發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是再生型產業。總體上,第一產業生產農產品,第二產業生產工業品,第三產業服務業生產服務產品,第四產業信息業生產信息產品,第五產業知識業生產知識產品,它們都直接間接地為增加社會財富做出貢獻,因而都是再生型產業。所謂配置型企業、配置型“產業”只能是在這些產業中的狹縫地帶存在,或是社會某個非企業非產業的轉化形態,在社會大產業分類中沒有它們獨立的地位,只能寄生在五大產業的機體上,所以我把它們稱為“寄生產業”和“寄生企業”。由于“寄生產業”和“寄生企業”在增加GDP總量方面能做出更大的貢獻,也是GDP經濟發展模式的主要著力點,所以GDP經濟學當仁不讓成為寄生經濟學。寄生經濟學是實體泡沫經濟的主要形態。
GDP經濟學是愚民經濟學
為了保持快速增長的GDP數字而人為擴大統計范圍,為了擴大統計范圍而把不該產業化的拿去產業化、不該貨幣化的拿去貨幣化,就是一種愚民經濟學。利用金融產品的虛擬化、流動性特征,在“經濟全球化”名義下通過進口出口、匯進匯出的手法,人為制造、倍增GDO統計數據源,就是一種愚民經濟學。醫療產業化與教育產業化,就是這種愚民經濟學;大中專生在人才市場存放檔案要交保管費,就是這種愚民經濟學;把所有公共品盡可能納入向民眾收費范圍,就是這種愚民經濟學;各地各級政府官員為了政績、攀比GDP增長率,通過各種“配置”手段人為制造泡沫GDP,先高價賣地、再高價賣房,反復倒騰、變著法兒使GDP數據扶搖直上、成倍增長, 就是這種愚民經濟學。國空民窮、衙空民窮、官富民窮——通過“市場化”、各種名目繁多的“產業化”政策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錢合法不合法地搬到政府官員口袋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種愚民經濟學。如果主流經濟學家大力吹捧、媒體整天宣傳、各國政府競相獻媚拍馬屁喝彩的我國GDP多年保持快速增長的數字大部分是出自于愚民經濟學,那么無異于一種新的“愚民政策”。因為這樣的統計數字即使形式上沒有弄虛作假,也照樣是泡沫。這樣的泡沫,由于得到主流經濟學家的論證、認可、鼓吹,不但不能被及時擠掉,而且越吹越大。這就是物價上漲的深層次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不能隨著“人均GDP高速增長”而見提高的深層次原因,是改革成果不能為大多數人享有的深層次原因。要擠掉深層次的泡沫,首先要轉變經濟學范式。當前流行的口袋經濟學、泡沫GDP經濟學是使老百姓收入難以提高的罪魁禍首。當GDP、人均GDP數字年年增長而中國大多數人并未感到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時,這種得到主流經濟學家和國際媒體普遍認可的GDP數字只是國際政治與國際資本在聯手欺騙中國人民。把市場化等同于產業化貨幣化的中國GDP經濟學與市場原教旨主義,是把政府責任推給民間、人民應享有的權益讓渡給政府、政府通過美元貶值流到國外造成國空民窮、衙空民窮、官富民窮的理論依據。
GDP經濟學是通脹經濟學
配置型經濟比重過大、再生型經濟比重過小的泡沫GDP,是經濟結構失衡、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供給不足、貨幣效率降低、通貨通脹的根源。
貨幣效率就是貨幣總量與有效經濟總量的比值。根據再生經濟學原理,有效經濟總量應為社會有效投入總量與社會有效產出總量之和,社會有效產出總量即社會有效供給總量。當貨幣總量增長速度超過有效經濟總量增長速度時,貨幣效率降低、物價上漲。而貨幣總量增長速度超過有效經濟總量增長速度的根源在于泡沫GDP——在GDP統計數據中,配置型經濟比重過大、再生型經濟比重過小,以致造成產能過剩卻有效供給不足;而配置型經濟比重過大、再生型經濟比重過小,既有發展觀、發展戰略方面的原因,也有過度投機的因素。發展觀、發展戰略方面的原因:以GDP數字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官員的政績指標,使各級政府官員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地要提高GDP數字(當然不是指在統計報表上弄虛作假),似乎只要全國13億人每人花一萬元買一張本科文憑(當然是正規院校的正規文憑,因而地下經濟不在此列),國民經濟總值就增加了13萬億元;以致造成配置型經濟急速膨脹,無效經濟總量大幅增長,使經濟結構失衡、貨幣效率降低、有效供給不足、物價上漲。
GDP經濟學是奴才經濟學
教育產業化政策通過壟斷教育資源來壟斷中國人民的發展權,通過壟斷中國人民的發展權來壟斷中國人民的智力資源,把中國人民的智力資源最大限度納入GDP增長統計數字源,在使中國人民的智力資源帶來教育產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教育產業為GDP增長貢獻最大化。GDP經濟學不但力推以教育產業為平臺把中國人民的智力資源最大限度納入GDP,而且認為中國人口多要發展GDP只能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中國只要奴才不要人才。一個國家的資源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個要素不是分離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并列的。低層次的要素固然是高層次的要素的基礎,但低層次要素的質和量由高層次要素的質和量決定。一個國家的制度和組織程度、國民素質,可以決定低層次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程度。這就是為什么總體上資本密集型國家會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總體上勞動密集型國家,會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根本原因。資源稟賦是劣勢還是優勢,不僅著眼于某個資源本身,而且要著眼于整個社會發展水平;是資本密集還是勞動密集,不是著眼于單個產品,還要著眼于社會組織化程度。國際貿易的基礎固然是優勢互補,但作為互補的優勢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的。以中國人口多為由認為中國只能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看出GDP經濟學在資源稟賦觀與國際貿易觀上線性思維方式的局限性。GDP經濟學認為中國要發展GDP只需要奴才不需要人才,所以中國要教育產業化培養高學歷的低端勞力,不要國民創新體系培養真正的高級創新人才。在GDP經濟學橫行中國、成為中國的主流經濟學以來,已經果斷停止了建立國民創新體系的口號,并出臺了一系列靠犧牲國民創新體系來保證教育產業化的政策,以GDP為中心作出的教育體制、學術體制、學術評價體制、人才體制與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度設計,使假學歷假學位假論文假專著假專家假教授泛濫,假學歷假學位假論文假專著為逆選擇逆淘汰披上合法的外衣,不是弱化而是強化了“官本位”,強化了學術行政化、學習行政化、干部教師科研乃至研究生隊伍中經濟與超經濟的人身依附關系,與國民創新體系對人的素質要求格格不入乃至正相對立。如果說,改革開放以前僵化—異化的學術體制與教育體制源于僵化—異化的計劃體制,那么目前僵化—異化的學術體制與教育體制則源于僵化—異化的價格機制——教育、學術也要向錢看的GDP政策導向與市場體制。目前這種教育“產業化”、學術“產業化”的結果是文憑泡沫化、論文泡沫化,文憑泡沫化、論文泡沫化的結果是劣幣驅逐良幣、國民創新能力下降,教育科研教益遞減。實踐已經充分證明,目前這種教育、學術“產業化”遵循的是邊際效率遞增、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教育、學術成為GDP數據增長源、教師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時,是教授成叫獸,老師成老板,“大師”靠自封,“大家”靠評獎,評獎靠潛規則。這說明以GDP增長率為導向的市場經濟同知識經濟、同國民創新體系不兼容;建立國民創新體系要求以價值機制取代價格機制成為市場經濟——知識市場經濟的核心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重建社會價值體系、重新定位所謂的教育、學術“產業化”。只有以價值機制為核心,避免一切向錢看,才能真正形成主體性的教育學術體制,使主體性的教育學術體制和主體性的經濟發展模式接軌,使學術教育領域的“哥白尼革命”與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吻合。
GDP經濟學是尋租經濟學
房地產業只是GDP總量的增長點,但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增長點。各地之所以把房地產業作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是由于房地產是各地GDP增長的支柱產業:1、可以通過開發房地產出賣土地資源,出賣土地可以便捷地、多快好省地增加GDP總量;2、房子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最大的生活必需品,如再通過“土地不可再生”因而“房價只升不降”這一符合人的直觀的神話的炒作,可以快速大量地聚集資金,快速增長GDP總量;3、房地產業低技術含量、高資金流動的特點,可以為大小官員們權力尋租提供最大的空間。所以房地產是GDP總量的支柱產業、各地政府政績的支柱產業、各級官員追名逐利的支柱產業,但決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就整個國民經濟來講,基本建設(交通、水利、綠化、能源與信息輸送、保障性糧食生產、土地集約化綜合化生態化可再生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新材料合成)才是支柱產業。“房地產”的要害在“房”不在“地”, “房地產開發”的要害在于用房產開發帶動地產開發而不是地產開發帶動房產開發,造成權力壟斷、權力尋租與兩極分化,并由此造成土地開發的異化。
GDP經濟學是投機經濟學
GDP經濟學是投資投機不加區分的經濟學,認為經濟虛擬化有利于促進交易與配置,有利于數字GDP增長,不需要實體經濟與之對稱。再生經濟學認為健全的市場經濟不容許投機經濟,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對稱問題是根本問題;虛擬經濟演變成投機經濟就會與實體經濟脫鉤,而轉變成泡沫經濟。泡沫經濟是金融危機的根源也是金融危機的實質。GDP經濟學通過扇情橇動全國大量股民把時間精力金錢花在炒股上,再生經濟學引導人們把時間精力金錢放在自己創業上。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圈錢”,使“資產”膨脹,就是借助于投機的催化作用。而市場原教旨主義者的投機合理論,則是股市泡沫、房市泡沫的吹鼓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經濟投機行為的理論基礎。GDP經濟學家的要害就在于以新自由主義與市場原教旨主義為理論基礎,鼓吹投機合理論、股市正常論、房市看漲論。
GDP經濟學是變態經濟學
大地震為GDP做貢獻論、浪費推動消費拉動GDP 論、腐敗是社會發展潤滑劑論、要奴才不要人才的教育產業化政策、有錢人殺人賠錢沒錢人殺人償命把受害者家屬當受害者用金錢強奸法律的司法錯位、為GDP而GDP以致鬧出“買房就是愛國月光族是民族英雄”的笑話,為了GDP快速增長把社會一切領域變成GDP使整個社會一切向錢看,說明GDP經濟學是荒唐經濟學。GDP經濟學是以金錢主導一切、金錢衡量一切、金錢換算一切、金錢擺平一切的經濟學,是弱肉強食的歷史觀、叢林法則的社會觀、金錢至上潛規則的理論根源,是潛規則、道德淪喪、司法腐敗、逆選擇逆淘汰干部人事制度腐敗的思想根源。當整個社會只認錢,以至善惡是非真假智愚顛倒、人類文明價值體系崩潰時,當為GDP增長到了喪心病狂歇斯底里竭澤而漁不擇手段時,GDP經濟學就成了變態經濟學。
GDP經濟學是叢林經濟學
GDP經濟學把中國市場化改革定位于私有化、金錢化、產業化、自由化改革,定位于中國經歷一次血和淚的洗禮的西方近代資本原始積累與工業化的歷史階段;在理論上把GDP最大化作為以經濟為中心的宏觀目標,把利潤最大化、為GDP貢獻最大化作為各行業改革的微觀方向,以致各行業包括教育醫療這樣的公共品行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占地為王,利用自身行業優勢進行行業壟斷,把本來屬于國家整體發展、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的公共品資源,由國家(通過行政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壟斷以保證社會平衡可持續發展與全體人民公平享用的自然資源和諸如城市戶口這樣的社會資源都被各行業內部人以“自主權”為由毫不客氣占為己有,以“產業化”為名通過官商勾結對社會資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資源進行竭澤而漁式的開發,成為肆意盤剝這一代人與下一代人的“老虎領地”,在使這些內部人享受年薪幾千萬和各種高福利待遇的同時,使全體人民失去本應享有的包括發展權在內的各項權利,使老百姓發展機會減少、生活水平下降、國民素質降低、社會不可持續發展。這是典型的“叢林法則”。如果說這里的叢林法則與自然界的叢林法則有什么區別,那就是自然界要靠幾千萬年的生存競爭才逐步形成的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里形成;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進化法則,在這里成為劣勝優汰的退化法則。
GDP經濟學是對抗經濟學
GDP經濟學滲透到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領域就是兩極分化、貧富對立的重災區。最強調私有產權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卻最不講幣值的穩定性,拼命鼓動政府以基礎建設投資為通道濫發基礎紙幣來使貨幣貶值掠奪老百姓銀行儲蓄,在迫使老百姓只能買房保值的同時抬高房價地價來二次掠奪老百姓銀行存款。養老金問題是計劃體制下干部和工人以極低的工資拼死拼活積累的國有資產,在30多年來的利改稅、高層給自己定工資和MBO等國企改制中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權貴階級對老百姓的掠奪、國家財政虧空造成的,是國家沒有盡到自己的信托責任造成的;現在提出養老金問題更是國家想推脫信托責任,是國家誠信問題和權貴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問題,不是資金問題。有錢人殺人賠錢、沒錢人殺人償命的司法,我把它稱之為GDP司法。GDP司法是GDP政策在司法領域的延伸,是以GDP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政策一貫性的產物。GDP司法使法律不是保護平等而是制造、維護、強化、擴大不平等,直至使后天的收入不平等衍生為先天的生命權不平等。這種對法律的形而下、GDP思維使法律走向法律真諦的反面,是法律的異化。隨著法律成為金錢的工具,維護社會公正的底線被一步步打破,保護人民享有生存底線的公共品一步步被蠶食,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權利的屏障一步步被拆除。貧富兩極分化成為強弱兩極分化的催化劑,強弱兩極分化又強化、鞏固、擴大了貧富兩極分化。仇官仇富現象就是在強弱兩極分化和貧富兩極分化的循環中產生,社會普遍存在的仇官仇富心理就是在貧富兩極分化與強弱兩極分化的互為因果中激發。GDP經濟學成為中國主流經濟學,成為指導中國人思想的正統經濟學、主導國家政策的官方經濟學,以此GDP經濟學為理論依據產生出來的GDP法規、GDP辦案、GDP教育、GDP學術、GDP出口、GDP物價、GDP消費、GDP醫療、GDP工程、GDP政績等是中國兩極分化、貧富強弱剝削階級與勞動人民對立與對抗的根源。
GDP經濟學是賣國經濟學
GDP經濟學的要害:西方中心論。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在量子時代仍然試圖用西方還原論思維方式掌控中國經濟解釋的話語權,用西方文化定位中國文化,用西方經濟學解釋中國經濟現象,用西方經濟學話語權指導中國發展,用西方增長模式作為中國發展模式的標本。泡沫GDP既是西方話語權產生的怪胎,也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盲目崇拜西方經濟學語系語境的“非理性”結晶。GDP經濟學唯“科學”主義的社會危害是打著經濟全球化、科學無國界的幌子,妄圖摧垮發展中國家的民族主體性。他們極力否定中國人民的創新能力,扼殺中國人民的創新精神,貶低中國人民的創新成果,剝奪中國人民的創新權利,摧毀中國國民創新體系;與此同時他們大量引進西方原版教材,大力推銷西方價值觀念,妄圖在使中國成為中國文化沙漠的同時使中國成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使中國人民的智力資源在給教育產業帶來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使教育產業為GDP增長貢獻最大化。GDP經濟學的價格機制一元化是西方價值一元化和把經濟全球化演變成世界單極化的理論基礎與理論工具。如果說,近代殖民主義的本質表現是搶占地盤,現代殖民主義的本質表現是經濟侵略,那么當代殖民主義的本質表現是文化統治——拜金主義的文化統治、美國利用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的美元統治。唯“科學”主義GDP經濟學家、西方資本在中國的代言人打著經濟學“科學”化的旗號,照搬西方數理經濟學、價格經濟學、GDP經濟學,鼓吹“要素稟賦論”、“世界工廠論”、“市場換技術論”、“轉基因無害論”,推行出口導向型、外資導向型、外技導向型經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中美國”模式、中國人民勒緊褲帶“救美國也即救中國”模式,給中國造成國內巨額財富外流、市場萎縮、消費低迷、通貨膨脹、發展不可持續、人民生活水平遲遲不能實際提高的嚴重后果。經濟全球化與民族主體化、經濟主體化不但不矛盾,而且是雙向同步過程。愛國熱情是民族主體性的基礎。以經濟全球化為名扼殺人的愛國熱情、抹剎發展中國家的民族主體性,只能使發展中國家和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中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而GDP經濟學家就是這種殖民主義者和殖民主義鼓吹者。GDP經濟學的“唯經濟觀”已經到了對愛國熱情也要算經濟賬的份上;在他們看來,算經濟賬的“愛國熱情”是理性的,否則是不理性的。在GDP經濟學家看來,“良心值多少錢”?愛國熱情值多少錢?民族與國家的經濟主體性,既是價值的主體,也是價值機制的前提與組成部分。GDP經濟學就是唯價格主義,以價格機制作為全球經濟的核心機制的GDP經濟學唯“科學”主義的要害,是打著經濟全球化、全球市場化、用價格機制“優化”配置全球資源的幌子,用全球化和全球價格機制來吞掉發展中國家與民族的經濟主體性,用國內兩極分化來供養全球兩極分化,用全球兩極分化來催化與深化國內兩極分化;在全球“價格”機制的基礎上,把西方價值觀念推廣到全球特別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主流經濟學家打著科學的旗幟、反偽科學的幌子,代表西方先對中國進行文化殖民,然后對中國進行經濟殖民,最后對中國進行政治殖民,妄圖使中國成為西方文化、政治、經濟的傀儡。實踐證明,GDP經濟學的核心觀點在我們改革開放與社會生活中的滲透、危害是全局性、深層次的,GDP經濟學是中國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思想大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