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到底是什么樣子?恐怕許多人對它沒有好印象,因為媒體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妖魔化朝鮮。可能許多人并不清楚,朝鮮的住房、醫療、教育全部免費,且其識字率、社會風氣、治安形勢、民眾的道德素養和對國家的忠誠度,遠超中國。當然,朝鮮肯定有問題,但考慮到該國20多年來一直飽受國際制裁和美韓軍事恐嚇的現實,任何沒有偏見的人都會由衷的感嘆,朝鮮其實很了不起!
一、糧食困難的真相
朝鮮國土面積12萬K㎡,人口2400萬,可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2%,高于韓國的16%,人均耕地1.2畝,高于韓國的0.6畝。按理說,人均1.2畝耕地應該能解決吃飯問題,但由于朝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僅1100~1200㎜,因此,與我國東北地區一樣,朝鮮農業每年只能收獲一次,加上因國際封鎖而缺少化肥、石油等農業生產物資,朝鮮的糧食產量較低,沒有災害倒能勉強度日,一旦遭遇災害(由于朝鮮國土狹小,經常遭遇全國性災害),很容易形成大面積饑荒。可見,朝鮮饑荒源于國際封鎖,如果該國能自由的進口糧食、石油、化肥等物資,就不可能存在溫飽問題。我們絕不能因其需進口糧食而鄙視或嘲笑朝鮮,因為朝鮮糧食自給率高達88%,遠高于韓國的25%(另有說法是35%)和日本的30%,如果日韓遭遇類似朝鮮的國際封鎖,恐怕早完蛋了。
二、經濟起飛絕非天方夜譚
朝鮮自朝鮮戰爭后,雖飽受戰火洗禮,但由于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經濟發展很快,一度是東北亞繼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工業國,生活水平也曾超越韓國。后來隨著韓國經濟起飛,朝鮮才相形見拙,但與韓國的差距不像后人想象的那么大。如1984年韓國發生水災,朝鮮紅十字會向韓國紅十字會運送了5萬袋大米、50萬米布、10萬噸水泥和14種藥品等救災物資。可見,即便在1980年代,朝鮮經濟還是很繁榮的。
不過,由于朝鮮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占主要地位,糧食、石油、化肥等生產生活物資需從“經互會”成員國進口,嚴重依賴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因此,自1989年東歐巨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后,朝鮮經濟便陷入困境。
美日韓等國為壓垮朝鮮,不僅不幫其度過難關,反而在此時落井下石,加強了對朝鮮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壓力,加上當時朝鮮連續3年出現特大自然災害,經濟一蹶不振,糧食日趨緊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亡人現象。
在內外交困之際,朝鮮一邊生產自救,一邊向中國求援,同時為反制美韓軍事威脅,推行先軍政治,為抵消美韓常規武器優勢,勒緊褲腰帶,開發核武器。此舉又成為美韓等國對朝施壓和制裁的借口。沒想到日趨升級的外部壓力不僅沒能使朝鮮知難而退,反而加劇了其孤獨感和危機感,促使其加速研發核武器,并于2006年進行了核爆。可見,美韓威脅才是朝鮮擁核的主因,否則,該國不可能在缺吃少穿的情況下研發核武器。
既然朝鮮面臨封鎖,經濟面臨困境,為什么還可能起飛呢?原因有4點。
首先,朝鮮政治高度穩定,這是經濟起飛的先決條件。媒體常造謠說朝鮮發生政變,加上金正恩曾處決張成澤,讓國人產生錯覺,似乎朝鮮即將崩潰。其實,國家穩定的基礎在國民,就像文革時期一樣,雖然中央先后處理了劉少奇、林彪等人,高層領導頻繁調整,但對民眾的影響并不大。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只要朝鮮能解決吃飯問題,就不可能崩潰。
其次,朝鮮的工業基礎相對雄厚。重工業是經濟起飛的物質條件,朝鮮重工業不僅體系完善,還有相當基礎,其導彈技術已超過韓國,核工業也有相當實力,這些都為經濟起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再次,朝鮮人才并不匱乏。朝鮮從1972年(也有說法是1975年和1979年)開始推行11年制義務教育,政府向學生免費派發書包和教科書,2012年又將義務教育調整為12年制。更重要的是,朝鮮的義務教育靠法律強制推行,如果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是要被訓誡甚至判刑的。這個做法聽起來不太人道,卻保證了義務教育的質量,因此,到1989年,朝鮮所有成年人均已完成高中或中等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也由以前的35%上升至100%,識字率由25%上升至100%。可見,朝鮮人的文化素質并不差,這為經濟起飛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證。
第四,朝鮮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達300多種,地下礦物資源總價值約6.4萬億美元,其中,菱鎂礦儲量居世界第一,僅一個正在開發的菱鎂礦,足夠朝鮮使用1.8萬年,此外,鐵、鋁、鋅、鎢、鉬、金、銀等有色金屬礦藏和媒、石灰石、云母等非金屬礦藏都很豐富,水力和森林資源也很豐富。如朝鮮是全球15大產螢石國,12大產銅國和產鹽國等,森林覆蓋率高達74﹒4%,超過日本的67%、韓國的50%和中國的17%,位居世界第四。
總之,朝鮮有相當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才也不匱乏,加上該國政局穩定,背靠中俄兩大市場,只要解除封鎖,經濟起飛指日可待。
三、朝鮮貧困的根源是霸權主義
朝鮮貧窮源于國際封鎖和朝鮮擁核,朝鮮擁核又招來嚴厲的國際制裁,國際制裁則促使朝鮮更加倚重并加速核開發,形成惡性循環。可見,朝鮮脫困的鑰匙在棄核,棄核的鑰匙在哪里?
根據美國中情局的說法,朝鮮核開發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只不過當時有蘇聯罩著,美國不敢把朝鮮怎么樣。可當蘇聯解體后,朝鮮本已陷入困境,尤其是1994年至1996年,連續3年遭遇特大自然災害,糧食收成銳減60%,連溫飽都難以為繼,即便想開發核武器,也是有心無力,更別說對美韓構成威脅。沒想到美韓反而在此時炒作朝鮮威脅論,并以核開發為由,加大對朝鮮的制裁力度,這是為何?
原因在于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正向西方靠攏,中韓已經建交,對韓國的兩大威脅均已化解,美國失去了駐軍韓國的理由,因此,包括中俄在內的國際社會及韓國民眾,強烈要求美軍撤離韓國。美國為繼續駐軍韓國,保持對中俄日三國的壓力,必須另尋借口。
在東北亞諸國中,蒙古可有可無,美俄正處于蜜月期,日韓是美國盟友,中國是美國需要借重的大國,美國只能選擇朝鮮,通過炒作朝鮮核開發、宣傳朝鮮威脅論,達到繼續駐軍的目的。因此,美國多年來一直在炒作朝核問題和朝鮮威脅論,經常通過美韓軍演刺激朝鮮,以便激化矛盾,從中漁利。日趨惡化的國際環境和美韓頻頻軍演,迫使朝鮮不得不將有限的資源用于軍隊建設和核開發,并在2006年成為核國家,而這又印證了美國先前的全部指控,從而為美國駐軍韓國、增兵東亞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韓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該國需要美軍,這樣一能強化韓國優勢,對朝鮮形成威懾;二能增加韓國與中俄打交道的資本,使其左右逢源;三能盡早壓垮朝鮮,完成國家統一。因此,盡管韓國民眾因民族感情、美軍強奸、飛機噪音等原因反對美國駐軍,但韓國政府其實還是很愿意的。只不過作為小國,韓國還必須服務服從于美國的稱霸戰略,在半島事務中居從屬地位。
可見,美國稱霸東亞是朝核問題和朝鮮貧困的根源,如果朝鮮半島不在中俄日之間,如果美國不想稱霸東亞,就不會賴在這兒不走,更不會在這兒撥弄是非、挑撥離間,搞得半島乃至整個東亞雞犬不寧,朝鮮也不可能因被迫尋求核武器而招致嚴厲的國際制裁,致使國家一貧如洗。因此,要想解決朝核問題,必須先滿足朝鮮的安全關切,即美國停止對朝鮮的武力恫嚇,保證不入侵朝鮮,中俄至少有個一大國為朝鮮提供安全庇護,否則,朝鮮絕不會棄核。關鍵是,朝鮮會相信中美俄的承諾嗎?而且即便朝鮮有心,美國也未必有意,否則,就沒理由賴在韓國了!(2014-4-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