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毛澤東,我要去評說一番,感覺特別難,感覺沒有資格。所謂沒有資格,決不是本人政治地位低下,無權評價領袖,相反既然是政治領袖,就可以人人得而評之,不分年齡國籍,也不分是否有個人感情因素。而是無論是正反面,定論的東西太多,本人水平又有限,沒有什么很新的觀點,所以下筆頗難。
這里僅胡亂談幾點個人觀點。
第一、 作為政治領袖、軍事統帥等等若干權力角色定位下的毛澤東。
無論是哪個角色,毛澤東無疑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不管是領導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還是領導文化大革命、搞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擴大化等等,就他個人而言,都是基本成功的。)用時髦的話說,是最充分地實現了個人人生價值的(盡管在主觀上,毛澤東本人倒也無意追求什么個人功業,也似乎不太注意“贏得生前身后名”;盡管“四個偉大”里面,他比較欣賞“導師”的尊號,但也似乎不太在意立功、立德、立言;盡管今天談毛澤東的“個人人生價值”,顯得有點猥瑣,有點強加于人,但“在社會關系總和”中,個人的人生價值畢竟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本人是否刻意追求而存在。)正因為毛澤東不是一個三家村趕牛的走卒,而是位集政治領袖、軍事統帥等等各種權力角色于一身的赫赫威儀人物,所以,他的“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直接影響到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各項事業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國際舞臺的風云。
但是,個人人生價值的成功,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人物所影響的事業的成功。按照老馬列的理論:個人的奮斗只有和社會歷史潮流相吻合的時候,個人的價值才有意義。反觀毛澤東也是如此。當毛澤東的言行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時候,他的奮斗給中國革命和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成就(我不同意建國后他只有錯誤沒有成績的說法);而當他的言行有悖于歷史潮流的時候,他個人越成功,對我們的事業傷害也就越大。
毛澤東的偉大就在于,在許多時候,他總是正確的。他能及時抓住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本質的東西,高屋建瓴作出正確的判斷,并及時把個人意志轉化為黨、軍隊和國家的決策。事業的輝煌造就了個人“人生價值”的輝煌。(功績另議,暫從略)
作為政治權力人物的毛澤東,我們不能不談到他人生價值的另一面,那就是他的錯誤對我們事業的傷害?,F在有人總是刻意強調毛澤東犯錯誤時的“初衷”,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時,多數情況下,良好愿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一個人犯錯誤的時候,“初衷”越好,其悲劇意義越大。“初衷”再好,也絲毫不會降低錯誤的危害。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根除帶著感情色彩評價歷史人物的習慣。以文革為例,有人先強調其反修防修的良好“初衷”,然后強調事態的“失控”,再強調林彪四人幫的添亂,致使錯誤愈演愈烈。
我個人完全相信毛澤東的“初衷”是好的,(其實作為政治人物,哪里有主觀上想禍國殃民的?)也不完全贊成個人權力斗爭說。有人說,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的“失敗”,作為政治領袖,文革的確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大敗筆,但是,這只是他“個人價值”與“革命事業”的斷裂而已。作為個人價值的實現,他絲毫沒有“失敗”,十年文化大革命,完全按他的主觀愿望在運轉,可以說他十分“成功”地領導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出極其成功的政治“案例”。
今天我們總愛強調文革的“失控”,其實,對毛澤東本人而言,事態根本就沒有“失控”。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天下大亂”,在當時的國內外政治家和今天的歷史學家眼里,局勢已完全不可收拾了,可結果怎樣?他在武漢談笑間定下了文化大革命的階段性時間表,“一年開張,兩年見眉目,三年結束”,果然,六七六八兩年,順利完成了各級政權的交接和更替,完成了各個領域的清理,第三年四月,完全按他的意志召開了“九大”,實現了文化大革命的平穩“軟著陸”。
現在,總有人故意夸大林彪四人幫最文革中的作用,良好愿望當然在于維護毛澤東的形象,但畢竟是經不起歷史推敲的,說林彪江青打著紅旗反紅旗、背著毛主席干了什么什么,這未免也太低估毛澤東的政治智慧了吧?毛澤東在高崗事件時批評羅長子“有人睡覺在床上,有人睡在鼓里,我看你就睡在鼓里。”而毛澤東本人可不是一個輕易“睡在鼓里”的人。文革期間林江所干大事,沒有一件逃過毛澤東的眼睛。“迷一樣的廬山”,林彪和張春橋在爭論什么?毛澤東的眼睛能揉進沙子嗎?(順便說一句,林彪的目的當然不在于那三個副詞和國家主席,而毛澤東在會議后期和之后的進攻理由也決不僅僅是現在歷史書上說的那么簡單的因為有人搶班奪權。至今,迷團后面還有迷團,在這里,我就不展開說了。)
有人強調文革以及在這之前毛澤東的“無奈”。似乎有些事情是毛澤東和別人妥協而不得已而為之。其實不然,毛澤東的個性是不會輕易和別人妥協的,盡管妥協是政治家的常用政治手段,但他似乎并不必與黨內同志妥協。當事人如果真要相信毛澤東在原則問題上會妥協,那是很幼稚的。在許多事情上,似乎在表面上是別人在利用了他,其實是他在巧妙地利用了他人。這就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的政治高招。羅瑞卿、楊余傅事件,難道僅僅是向林彪妥協嗎?
第二、 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象征物的毛澤東。
曾經一度,政治家和理論家非常尷尬地面對全盤否定文革及建國以來毛澤東錯誤,與維護毛澤東思想圖騰的關系。一方面,要徹底否定毛澤東錯誤,所謂“堵不死毛澤東錯誤的路,就邁不開撥亂反正的步”。另一方面還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因為國際共運史上的“砍旗”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鞭尸”,都會受到道義上的譴責,“老工人通不過,土改時候的貧下中農通不過,同他們相聯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過。”“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更何況共產黨的法統在那里放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鄧小平語)。
聰明的政治家和理論家象對待《金瓶梅》一樣,搞了個毛澤東思想的“潔本”,這個“毛澤東思想潔本”歸納了六大方面的內容,刪除了諸多“造反有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之類的“少兒不宜”內容,把毛澤東正確的思想概況了進去,以“什么什么相結合的產物”“集體智慧結晶”的形式定稿。“凡是符合口味的就屬于毛澤東思想,凡是不符合需要的就不是毛澤東思想”。
尷尬算是被暫時掩蓋過去了,但是這個鄧版“毛澤東思想潔本”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古今中外,哪一家思想是以“潔本”形式流傳的呢?比如我們今天談儒家文化,難道只承認儒家正確的東西是儒家文化,糟粕就不承認是儒家的了嗎?
如果處于政治策略的考慮,搞一個“毛澤東思想潔本”未嘗不可,但根深蒂固地還是反映出了我們的“造神”情節,推倒了一座神像,但同時祭起了一本《圣經》,因為我們需要《圣經》!
那么,到底我們應該如何“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語)”呢?個人認為,還是實事求是地恢復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面目,把毛澤東及同時代人的錯誤觀點也收進去,這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后人的交代。以“潔本”的形式宣傳毛澤東思想,實際上很不利于年輕人認識毛澤東的錯誤,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幾個知道文革是怎么回事的?
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的錯誤已經成了“不禁而禁”的“禁區”,因為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毛澤東到底有什么錯誤,除了那個干巴巴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已經銷聲匿跡的“傷痕文學”以及據說過去很窮之外,你最多就是象聽笑話一樣,聽幾個過來人那頗具感情色彩的很不全面完整的回憶,(文革當事人的另一方,“白頭宮女”們,是被勒令沉默和三緘其口,不敢“閑話說玄宗”的。)除此而外,你對文革還有哪些了解?————尷尬的毛澤東!
第三、 充當一段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代言人”和中國共產黨“形象大使”的毛澤東。
這一點就由不得毛澤東本人了。毛澤東在韶山的滴水洞里就說自己成了“二十世紀共產黨人的鐘馗”,死前預言,自己死后斗爭的兩派都會各取所需地引用自己的語錄來打仗。利用毛主席語錄打仗的年代過去了,但是圍繞毛澤東的爭議卻愈演愈烈:
——要否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必然會重點攻擊毛澤東;
——同樣的道理,要維護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成果,就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毛澤東。
——要總結經驗教訓,推進中國的政治經濟改革,需要研究毛澤東;
——要內憂外患時,也有人想起毛澤東。
——毛澤東的理論妨礙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時,就以“解放思想”的名義破除之;
——毛澤東政策的收益者,自然會永遠深情懷念毛澤東。
難道我們就不能客觀地把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來研究嗎?
第四、 作為自然人的毛澤東。
作為自然人,毛澤東是個什么樣子呢?最拙劣的圖解有:古月、唐國強式的模仿;有走下神壇式的生活瑣事流水帳;有“生活”其外“政治”其內的毛澤東與三界九流的交往;有所謂兒女情長的家庭瑣事;還有自抬身價的“在毛澤東身邊”回憶;還有無恥的描述毛澤東和女人。
最有深度,最有助于研究毛澤東的是對毛澤東詩詞書法的研究。
研究作為自然人的毛澤東,似乎又陷入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盡量避開政治。其實毛澤東本來就是個政治人物,研究其生活瑣事有什么意義?研究其道德人品,固然有值得弘揚的地方(當然也有人在其道德人品上來攻擊他),但,歸根到底,研究自然人的毛澤東應該是為研究政治人物歷史人物的毛澤東服務。
為什么我們不能研究他的個性、性格、魅力、經歷特別是早年經歷、思想歷程呢?也許對這些東西的研究更有助于研究他在歷史上政治上的表現。(劉明江原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