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關系的理論描述,最著名的當屬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于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倒U形曲線假說”。該假說認為,在經濟未充分發展階段,收入分配隨同經濟發展而趨于不平等;其后,收入分配無大變化;到達經濟充分發展階段,收入分配將趨于平等。“倒U形曲線假說”還被用于解釋產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污染等多個領域中的現象。
該假說是通過對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19世紀中下期以后的收入分配資料進行分析而提出的,但一直存在爭議。接受這一假說甚至將其看成一種經濟規律的人認為,應相信市場經濟自身的調節作用,收入不平等問題應通過經濟發展由市場自己解決。他們反對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過多的干預。質疑或反對這一假說的人則認為,市場機制固有的缺陷使得僅靠市場自身的力量無法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必須依靠國家之手進行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從擴大到縮小的拐點并不存在。
那么,究竟怎么認識“倒U形曲線假說”呢?從各國發展實踐看,雖然很多國家的情況是符合這一假說的,但“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的情況表明,這一曲線并非必然出現;從符合這一假說的國家來看,事實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外力因素促成拐點的到來,拐點并非自動出現;而且,出現拐點的國家在拐點到來時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和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并不一致。
對于多數國家來說,在總體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前,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的是效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實屬正常。這個時候如果過分注重縮小收入差距,就可能影響整體收入提高。但當整體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收入差距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縮小收入差距的強烈需求和社會壓力,同時也具有了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所需要的經濟基礎。所以,這個時候許多國家會采取措施縮小收入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并以此為經濟繼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所以,那些符合“倒U形曲線假說”的國家并非經濟發展本身造成了收入分配的“倒U形”,而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府主動調整政策促成了“倒U形”的出現。如果沒有人為的主動調整,收入差距就有可能繼續擴大。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說“倒U形曲線假說”是經濟規律,不如說是社會規律。
“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由于經濟體量較小,特別是其政府在處理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方面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因而收入分配曲線沒有出現明顯的“倒U形”。這也反證了政府適當干預的重要性。
由于這一曲線的出現并非經濟規律,坐等拐點到來的思想顯然缺乏理論支撐。即使拐點會自動到來,那么究竟什么時候到來呢?實際上,不同國家出現拐點的時段并不一樣。如果一味堅持認為還沒有達到拐點,被動等待,實質上就是放任收入差距繼續擴大。那樣的話,有可能拐點還沒有到來,社會矛盾就已經惡化。
所以,“倒U形曲線”是部分國家的特定歷史現象,并非經濟規律,而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國家干預作用下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期圖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來縮小收入差距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依此類推,對于產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環境污染等眾多領域中出現的問題,也不能任由市場進行自發調節,而必須主動作為,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制定相應政策,對市場失靈進行糾偏。這不是對市場機制的破壞,而是用“看得見的手”促進解決“看不見的手”帶來的負面問題,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