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關系的避風港
司馬平邦
今天早上看到兩條消息:
一條:針對近期和近年全國多起少年兒童被性侵犯案件的發生,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為了具體實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這個“意見”規定對于女生宿舍,學校要采取“封閉式”管理,尚未實現“封閉式”管理的要抓緊時間改善宿舍條件。女生宿舍原則上應聘用女性管理人員。未經宿管人員許可,所有男性,包括老師和家長,一律不得進入。教育專家還把這樣的規定解釋為“兩手都要硬”。
哎,現在啥都硬,就是良心越來越軟。
還有一條,從7月以來,馬云的阿里巴巴悄悄推出一款主打私密性的社交IM(iOS客戶端),用其官方的話說,其定位于熟人社交平臺,號稱史上“最安全、最私密”,叫“來往”,指向微博和微信的用戶私密安全問題,來往還有一個絕妙的功能,叫閱后即焚,在信息后3秒就自動銷毀,此外,來往的未來還會推出所謂“史上最安全的移動IM保密方案”,如加入鎖屏、手勢密碼、指紋識別等隱私功能,要“不惜一切代價讓用戶用得放心、舒心”。低調上線的來往的注冊用戶在近一兩周內實現猛增,與微博和微信不同的是,其活躍用戶數也一同呈直線增長,自7月推出來,不足兩個月來往的用戶數已經突破百萬。
當然,來往除了被高調宣傳的私密性功能外,還有許多其它IM產品沒有或者沒有注重的功能,如“咻-咻”,用于較為私密的當面添加好友;“扎堆”,類似于“豆瓣小組”;朋友圈支持發送“語音圖片”,等等。
那個四部委聯合下發的“意見”,基本可以用來衡量當下中國人在群聚和社交中需要現實面對的某種“危險關系”的程度,這明確規定“未經宿管人員許可,所有男性,包括老師和家長,一律不得進入女生宿舍”,更讓我開始無限懷念起曾經物質生活并不豐富、交際手段并不多元的1980年代,那個年代若哪個學校對男老師和男家長特別出臺這樣的規定,肯定會被笑掉大牙的。
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把保護私密空間、安全社交關系,甚至明確的性別分野當成一種互聯網社交工具的極致增長點的時候,當江湖上出現來往這樣甚至可以做到自動閱后即焚――即人人都可以當007,或人人都被當成007的時候,我們是該仔細想想,這社會究竟怎么了。
正如現今越來越高檔、華麗的學校,無論是小學校還是中學校,如男老師不準進入女宿舍這樣類似的規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反倒證明人與人之間共享的空間越來越少,到處都在被物理性區隔。
而馬云的這一款來往客戶端的“閱后即焚”功能,更是把人際關系里最不堪入目、入耳的東東,堂而皇之地擺到臺面上,最見不得人的人、的事、的關系,我們就用來往吧。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為我們開拓了更為開放、強大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我們的私隱又同時受到這種更為開放、強大的交往方式的更嚴重危脅――不過,正因如此,“閱后即焚”功能也算是正好適合現在的用戶的,也許我們使用這更為開放和強大的全新交互方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體驗另一種戰戰兢兢惟恐私密生活受到更多危脅的感受。
相信,隨著鎖屏、手勢密碼、指紋識別等隱私功能在來往身上的進一步落實,我們的互聯網生活仍然在那種戰戰兢兢式的體驗中度過,那些互聯網大佬們蹲在某些陰暗的角落里,隨意擺弄著我們人性陰暗面一張張的底牌和一道道底線,市場說,他們如此了解人性,所以他們必須發大財,這是社交網絡的真知。
從來往這1個多月以來漸漸熱絡起來的現實,不得不承認,所謂商業化怕中國仍然保持著它強烈的增長愿望和獲利可能,比之之前火得一發不可收的微信,流著純粹商業血液的來往之所以從一開始更加注重個人私密性,未來一定會對挖掘用戶內向私密需求的商業價值有所作為,也許在那時的互聯網世界里,它真會成為我們和我們的那些個小三們的小小避風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